骨骼、关节和肌肉(省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11.46 MB
- 文档页数:44
骨骼、关节和肌肉一、教学目标1、形成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会有所不同。
2、过程和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知的过程中,逐步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骨骼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结果。
(2)、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二、教学准备1、教具:有关课节内容的演示文稿一份2、学具:小哑铃或其它重物(每组一个)记录纸(每生一张)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出示骨骼实物模型,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板书:骨骼。
(二)、了解人体骨骼的作用和功能1、关于骨骼的知识你知道哪些?(正常人一般有206块骨骼,小孩会多几块;骨骼一般是长长的、中间是空心的;骨头中有骨髓;骨头能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2、为了进一步了解骨骼,下面让我们看书本82页关于骨骼的介绍。
3、通过阅读资料,我们又知道了关于骨骼的什么知识?4、是的,骨骼能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活动,那么骨骼能独立运动吗?5、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上述问题不急于让学生回答,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进入到今天要探究的问题中来。
)6、如果学生说出了关节、肌肉,就随机出示关节和肌肉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和板书。
7、小结:是啊,只有骨骼、关节和肌肉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三)、探究活动:观察上肢的运动那骨骼、关节和肌肉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1、出示探究活动的要求(课件)(1)用左手拿起放在桌面上的哑铃或其他小重物,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左上肢是怎样运动的?(2)反复做这一运动,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3)观察时,可以分别观察手和胳膊的运动。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二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运动和相互联系。
学情分析和设计思路:作为四年级学生,《我们的身体》这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内容,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学生只能感受到却不能直接观察到。
要解决这个难题重点,老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视频、图片和动画,让学生体验、直接观察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从而感受到人体的精密和谐之美。
科学知识: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抓举哑铃动作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体验,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探究神秘而有趣的人体。
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知道骨骼、肌肉和关节相互协调作用,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PPT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中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准备:1、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PPT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
2、小组准备:哑铃50、记录纸。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和动画来学习理解并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互协调运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问: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点击出示图片)采用了最先进的建筑科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建筑。
“鸟巢”上的钢网框架具有怎样的作用呢?生交流回答。
教师接着谈话:与钢网框架一样,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骨骼和肌肉》教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 ( 大腿、骨骼、肌.....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3、小结: (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一-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 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 (关节)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 (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 (还需要 -一个动力源一- -肌肉)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伸--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
探究活动:观察骨、关节和肌肉一、活动目的1.观察哺乳动物(如家兔)的骨骼标本,辨认前肢骨和后肢骨。
2.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辨认关节的结构。
3.观察骨骼肌的构成,识别肌腹和肌腱;观察肌肉在骨上的附着方式;观察骨的运动。
二、活动准备教师:家兔骨骼标本、新鲜的猪的关节、完整的鸡翅(课前除去皮肤)。
学生:课前自由结为6人一组,每人准备一副一次性塑胶手套、消毒纸巾多片。
三、活动用品每个小组(6人)一套:镊子、解剖剪、解剖刀、家兔骨骼标本、新鲜的猪的关节、完整的鸡翅(课前除去皮肤)、一次性塑胶手套和消毒纸巾(学生自带)。
四、活动过程和方法1.观察教材中家兔骨骼图或骨骼标本,说出前肢和后肢分别由哪些骨组成?小组讨论:骨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2.取猪的关节,用两手握住两侧骨使关节转动,了解关节的灵活性,然后对照教材模式图剖开关节,观察关节的各个结构。
用镊子撕开关节囊,用手指触摸关节软骨及腔内的液体,有什么感觉?分析关节对运动的意义。
3.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皮肤),观察肌肉,识别肌腹和肌腱。
观察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小组讨论:这种附着方式对运动有什么意义?观察肌肉、关节及骨三者的位置关系。
请小组讨论以简图的形式表示出骨、关节和肌肉的位置关系。
4.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五、活动注意事项1.关于家兔的骨骼标本若有实物尽量让学生看实物,没有条件的话再看图片。
认识家兔的前肢骨和后肢骨,然后试着让学生在自己的上肢和下肢找一找相应的骨。
2.猪关节较大,材料易得且比羊关节的观察效果好。
但市场上很难买到完整的猪关节,需要教师按所需要求提前预订,且购买的猪关节最好既有前肢骨,又有后肢骨,如果能买到完整的带着关节的前肢骨和后肢骨更好。
这样在教学中,学生们可以看到多样的关节,如:猪的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还可以充分认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和学生相互问好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身体的哪些组织参与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2、PPT揭示课题:骨骼、关节和肌肉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请大家摸一摸自己的身体哪里有骨骼?2、学生回答,同时老师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出示学生所指部位。
3、(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模拟膝关节消失的情况下走路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出示人体肘关节、膝关节结构(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出示人体肌肉分布图片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重物)来研究。
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
课件出示:(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
(4学生可以用文字或者图形来描述伸臂与屈臂。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与反思新安江三小邱银仙一、教学目标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做好观察记录,在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认识,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修改和补充。
2、知道身体的肢体运动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3、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4、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并体验与人分享研究结果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1、哑铃12个、记录表12份、骨骼模型、录音机、合叶、挖土机、起重机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刚才同学们能这么轻松自如地站起来又坐下去,你觉得这可能与我们身体的哪些组织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人体中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秘密。
(随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了解身体中骨骼的作用1、请同学找一找自己身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2、试试看关节有什么作用?3、肌肉把骨骼包住了,你想不想看看我们人体中骨骼长得怎么样呢?4、这是我们人体的骨骼模型,看了之后,你想说些什么?5、你觉得骨骼会起到什么作用呢?6、有了骨骼,我们就能运动吗?还需要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观察上肢运动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协调,一起运动的呢?1、请同学们看老师演示动作:右手拿起放在桌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反复三次。
2、学生观察后讨论:如果请你来做这一运动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3、我们应该怎样观察这一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4、除了同学们所说的,老师也有几点建议:⑴、把袖子卷起来,人人参与,反复做几次。
⑵、先观察运动前上肢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⑶、再仔细观察和用手摸一摸运动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
⑷、活动后小组讨论并填写记录表。
5、指导记录表的填写。
6、学生活动7、交流我们的观察8、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骨骼、关节和肌肉总是相互协调,一起运动的,在运动的过程中,各自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根据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结构特点,我们人类创造出很多便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物品。
人体各部位名称——骨骼、关节、肌肉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图2-1)人是一个具有生命活动功能的整体。
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名称。
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
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为了便于学习和研究人体各部位及其结构的位置变化,规定以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脚跟靠拢,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为人体标准解剖姿势,并以上述姿势为依据,定出一些常用人体方位的术语。
上——接近头部称为上;下——接近足底称为下;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远离肢体恨部的称为远侧;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浅——接近皮肤表面的称为浅;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
2、人体的切面(1)、矢状面沿人体的前后径与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状面。
当矢状面位于正中而将人体分为左右两半,该切面称为正中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与地面平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额状面(冠状面)沿人体的左右径,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所作的切面叫额状面。
二、体表标志(图2-2)1、头颈部体表定位与临床应用1)眶上切迹(眶上孔):一般位于眶上缘中内 1/3 交界处,内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过,压迫有明显痛感。
临床上按压该处用来判断昏迷程度。
2)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cm 处,有眶下神经通过,按压有凹陷感。
拔除上颌 1~ 4 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3)切牙孔:两中切牙腭面之间,顺着牙龈斜插可进入。
拔除上颌 1~4 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4)上颌结节:位于上颌第三磨牙的上后内方,颊内侧面与牙龈之间。
拔除上颌4~8 牙时,可在此进行阻滞麻醉。
《骨骼、关节和肌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结构的理解,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及流程:1. 第一阶段(预习):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资源了解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知识,并进行预习笔记。
2. 第二阶段(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利用人体模型进行解剖实践,查找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定位和特点。
3. 第三阶段(实验报告):每组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结论等内容。
4. 第四阶段(展示交流):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相互交流学习经验。
三、作业评分标准:1.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准确找到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位置。
2. 实验报告是否完整,结构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客观准确。
3. 作业展示是否有条理,是否能清晰表达实验成果。
4. 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否积极,是否能有效分享学习心得。
四、作业设计亮点:1. 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 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3. 强化团队合作:作业设计以小组形式展开,鼓励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多角度展示学习成果:作业设计中设置展示交流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加深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结构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作业设计的亮点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希望学生们在这次作业设计中认真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进步,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祝愿大家学有所成,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帮助学生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4. 激发学生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医学和健康领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
《骨骼、关节和肌肉》实验观察记录单
第小组
1、请在图中分别标出“骨骼”、“关节”、“肌肉”的位置
2、认真观察在“举起哑铃”和“放下哑铃”过程中手臂的肌肉变化,并在图中画出“举起哑铃”和“放下哑铃”过程中骨骼上的肌肉形状
举起哑铃放下哑铃
《骨骼、关节和肌肉》实验观察记录单
第小组
1、请在图中分别标出“骨骼”、“关节”、“肌肉”的位置
2、认真观察在“举起哑铃”和“放下哑铃”过程中手臂的肌肉变化,并在图中画出“举起哑铃”和“放下哑铃”过程中骨骼上的肌肉形状
举起哑铃放下哑铃。
《骨骼、关节和肌肉》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骨骼、关节和肌肉是人体最基本的结构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的运动和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了解和进修这些结构的组成、功能和互相干系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增进他们对于人体结构和运动机制的理解。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于人体结构和运动机制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于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重视和认识。
三、设计内容1. 作业一:骨骼系统图解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人体骨骼系统的图解,并标注各个骨骼的名称和位置。
同时,要求学生简要介绍每个骨骼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2. 作业二:关节结构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关节(如肩关节、膝关节等),深入钻研其结构组成和运动方式,撰写一份关于该关节的结构分析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该关节的组成部分、运动范围、受力特点等。
3. 作业三:肌肉运动实验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肌肉运动实验,观察不同动作下肌肉的收缩和伸展情况,总结不同肌肉在不同运动中的作用和协调方式。
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和结论分析。
四、评判标准1. 作业完成情况:是否按时提交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2. 作业质量:图解清晰准确,结构分析详细全面,实验报告设计合理科学。
3. 知识理解:学生对于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五、作业要求1. 作业需按时提交,迟交者扣分。
2. 作业内容需符合要求,否则扣分。
3.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抄袭者零分处理。
4. 学生可在完成作业后进行展示或分享,以增进共同砚习和交流。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知识,增进他们对于人体结构和运动机制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对于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重视和认识,从而更好地珍爱和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骨骼、关节和肌肉》优质展示课教案设计附反思《骨骼、关节和肌肉》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新站镇中心小学乔红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第2课《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
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的结构》,学生已经能够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
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
还会在不同运动的过程中,体验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
既对上节课的科学概念进行深化研究,又对后面的有关运动、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做好知识铺垫。
【活动分析】本课开始,利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一段舞蹈引出要探究的问题:这一常见活动主要由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完成?然后由学生再次实践、感觉,又通过抓举哑铃动作进行观察、体验。
学生会体会到人们做的每项活动,都是通过骨骼、肌肉、关节共同协调完成,它们是人们看不到的亲密合作伙伴。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一段舞蹈引出探究问题,整个探究过程由浅入深,遵循以人为本的探究教学理念,以发现探究为手段,通过观察、体验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大胆的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猜测。
在实际活动中自己感觉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
经过反复验证形成正确的科学结论。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努力使探究教学发挥其独到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
【学情分析】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单元。
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
而当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发现身体在工作中的协调工作特点之后,又将会感受到人体那种精密、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