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整理2019年11月)
- 格式:pptx
- 大小:200.95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1)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激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高考政治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备考
1、意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达
2、根本内涵:
① 在五千多年的开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 无论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发动和鼓舞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①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立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如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①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 和保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
③ 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
④ 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小结知识整合夯基固本考点链接学以致用1.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1)传统文化的特点:①鲜明的民族性②相对稳定性(继承性、时代性、社会历史性)(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3)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民族精神(1)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特征: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要性: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它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它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中华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⑤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必要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①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
②这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集中体现)③这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4)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⑤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充分运用现代传播手段,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⑥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⑦每个公民必须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使命,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高考复习政治、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知识点Xx高考复习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知识点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3.中国文化悠久历史的见证:汉字与史书。
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3354——独一无二,引领潮流。
地域——3354——水土一方,文化一方。
民族——————中国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5.中华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共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展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6.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的原因: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对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有很大作用;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历史典籍是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国文化是包容的意义:求同存异: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折中主义:即在文化交流中能够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因素。
意义:有利于各民族在和谐的关系中进行文化交流,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外来文化的了解。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a、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B、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c、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D、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动员力量、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夯实基础。
途径(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x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骨干作用重要。
(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学习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学习各民族的长处。
2019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新课标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XX届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标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提纲高考重点提示注◆◆◆◆◆为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重要程度为最高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重点)◆◆◆◆(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3)着眼于古代能够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4)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7、8组合)(重点)◆◆◆◆◆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1)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