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国家概况》- Chapter 17 American History3

《英语国家概况》- Chapter 17 American History3

《英语国家概况》- Chapter 17 American History3
《英语国家概况》- Chapter 17 American History3

第十七章美国历史(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1945-1980s) Ⅰ.冷战的起源

1945年4月,富兰克林·罗斯福死在总统职位上,副总统哈里·杜鲁门继任总统职务。当时尽管二战还没有结束,美、苏之间已出现分歧,而且矛盾越来越激化,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对战后世界格局的不同想法。由于美国的实力在二战中得到大大加强,所以认为美国有能力建立美国的领导地位,并为美国的商品和资本打开世界市场。为此美国想摧垮前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前苏联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和对资本主义包围的恐惧,也决心不惜任何代价要保持住它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和其势力范围。这两个国家的目标是完全相反的,所以它们必然要发生冲突。到1945年9月二战最后结束时,这两个国家的利益冲突变得越发明显。前苏联提出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能长期和平共存,前苏联应该迅速积聚力量准备和以美、英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进行最后决战。美国也竭力分析前苏联的企图,制定出自己的政策。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高级官员乔治·坎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封长长的电报,分析了前苏联的意图并提出建议。他在电报中写道,美国的政策应该是"长期的、耐心的、但又要坚决、谨慎地遏制前苏联的扩张倾向"。后来遏制政策成了对前苏联的官方政策,直至1989年。

Ⅱ.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949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联席会议上发表演说中,公开宣布了遏制政策。1947年2月21日,英国通知美国说英国将停止对希腊和土耳其的财政支援,并于4月1日从这两国撤出部队,如果美国不插手的话,这两个国家就可能落入前苏联手中。杜鲁门政府决定向这两个国家提供援助。在对国会的演讲中杜鲁门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人民反对少数武装人员或外来压力的颠覆企图"。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将会支持任何自称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这就是杜鲁门主义。当杜鲁门政府正着手对付希腊和土耳其危机时,西欧的经济形势发生恶化。由于二战,欧洲原有的经济联系被切断,西欧再不可能从其传统的食品来源地--东欧获取食品,城市和乡村之间传统的市场联系也被切断。另外,1946年冬的严寒和暴风雪席卷了欧洲,它毁坏了庄稼,扰乱了工业生产,使经济形势更趋恶化。正如一些美国官员在报告所指出:由于法国和意大利的共产党非常强大,如果美国不马上提供援助,西欧有可能变成共产主义世界。"长期处于疲惫、寒冷、饥饿和贫困之中的人们往往不会苛刻地辨别……那些许诺给他们食物、住所和衣服的人们"为了保护西欧免受前苏联影响,美国决定给予西欧国家经济援助。后来此举被称为"马歇尔计划",因为它是1947年6月5日由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的。从1947年到1952年初,美国向欧洲共投入130亿美元的援助,西欧恢复了生产,并开始显露出发展的迹象。

Ⅲ.柏林封锁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柏林位于德国的苏占区,由四国共同占领,1948年6月,前苏联人突然切断柏林通往西方的路线。此举的起因是三个西部占领区的合并和西方三大国对德国的货币改革。为了控制他们联合占领区的通货膨胀,三大国决定采用一种新的马克,在西柏林也使用。前苏联由于担心这一措施,会影响它自己占领区的经济状况,而表示反对。由于西方三国拒绝了前苏联的反对,前苏联于是采取了这一强烈举动,这就是后来所称的柏林封锁。面对封锁,一些美国人提出,他们应当在坦克和军队的护卫下通过公路向西柏林运送物资。这一提议被杜鲁门拒绝,因为危险性太大。从西柏林撤出是另外一种选择,这也是西方不能接受的。最后,美国决定进行大规模空运。在不到11个月的时间内,美国总共动用 224架运输机,共向西柏林空运了14万吨食品、燃料以及其他供应品。1949年 5月,前苏联人看到他们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取消了封锁。封锁使西柏林人和西部被占领区的人民更贴近美国,提高了杜鲁门政府的威望,同时使西欧国家感到有必要和美国保持紧密的关系与合作。这实际上为

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1949年4月4日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对缔约国中任何一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所有缔约国的攻击,如果必要的话,将使用武力来恢复和维持和平与安全。美国对条约的批准标志着美国开始致力于在前苏联及其盟国周围建立军事同盟。

当美国看到暂时不可能实现德国统一并将其置于美国影响之下,于是继续致力于合并英、法和美国的占领区以建立一个分列的德国。1949年5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阿登纳当选总理。前苏联采用类似办法于1949年1月5日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冷战已遍及欧洲各地。

Ⅳ.美国支持蒋介石和朝鲜战争

在亚洲,日本投降后,美国帮助运送国民党军队到沿海城市,并命令日本军队只向国民党军队投降。结果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爆发了武装冲突。于是杜鲁门派马歇尔来华调解(作为调解人)希望置中国共产党参加由国民党控制的联合政府,由联合政府控制共产党的军队。当蒋介石决定使用军事手段来对付共产党并计划在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时候,美国支持蒋介石,1947年国内战争爆发。三年之中,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中国大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宣布她将一边倒,即倒向前苏联一边,并于1950年初和前苏联签订了互助同盟条约。杜鲁门政府决定尽全力保住台湾不落入新中国之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同时美国又以联合国的名誉向南朝鲜派兵。仁川登陆后,北朝鲜军接连战败,美军无视中国的警告继续向鸭绿江推进,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北朝鲜并肩作战三年,直到1953年7月27日签订停战协。

Ⅴ.麦卡锡主义

反共和冷战也反映在国内。1947年3月21日杜鲁门总统颁布行政命令,由联邦调查局和文官委员会对所有联邦雇员全面调查,违犯《权力法案》,大肆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1950年初调查任务被完成。2000多人以怀疑他们的忠诚为理由被辞职,212人被解雇。从1948年到1949年,许多州和城市要求教师宣誓以示忠诚,同时成立委员会检查课本是否有颠覆内容。当时影响最大的审讯是对阿尔吉尔·希斯的审讯。希斯是国务院的高级官员,被指控为前苏联间谍。后来,他被判在法庭上做伪证有罪。(直到近几年来,希斯的名誉才被洗清)。据透露,一些科学家被怀疑他们是前苏联间谍。--已经把制造原子弹的最高机密转交给前苏联了。所有这些为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的上升和美国反共狂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麦卡锡1950年2月9日宣称他知道国务院中 200个共产党人的名字,从而开始了他的迫害行动。然而,当时他又不能指出其中任何一个。后来,1951年他转而反对国务卿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指责他们帮助前苏联建立世界霸权。

麦卡锡的"大谎言"战术奏效了。它吓坏了许多普通美国人,人们开始感到随大流比持不同意见更安全。

法院在认可反共活动合法性的过程中也起了作用。最高法院裁定《史密斯法》符合宪法,1940年春国会通过的《史密斯法》规定,任何团体在美国传授和传播以暴力推翻政府均为非法,任何人参与这一组织也为非法。1951年6月,最高法院以6票对2票确认了对11名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有罪判决,理由是他们违反了《史密斯法》关于禁止传播或倡导革命的规定。

麦卡锡最终以他自己极端的指控和活动毁了他自己。人们开始厌倦他的谎言。1954年12月,参议院用他的不恰当和极端行为而对他进行谴责。他仍然是一位参议员,但已不为人们所重视。他开始酗酒,于1957年死去,终年48岁。

Ⅵ.五十年代的民权运动

最高法院195年5月对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一案的裁决,是种族隔离斗争取得的重

大胜利。在"公共教育领域",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宣称:"’隔离但却平等’的论点是不能接受的"。但判决遇到了巨大阻力。在田纳西的克林顿,由于法院命令当地一所中学接纳12个黑人孩子,1000多白人制造了激烈暴乱,只得召集国民警卫队来维持秩序。1957年,当阿肯色州州长动用州国民警卫队来阻止非洲裔美国人进入小石域的全白人高中时,艾森豪威尔便派美国军队护卫非洲裔美国学生去上学。

1955年12月,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中年黑人女工罗落·帕克斯结束一天的劳累工作从商业区的百货商店下班回家,她拒绝给刚上车的白人乘客让座,她因此被逮捕,并被罚款10美元。她的被捕激起了长达一年的抵制公共汽车公司运动。抵制运动由小马丁·路德·金领导,他是一位黑人牧师,后来成为民权运动的全国领导人。1956年12月,最高法院判决阿拉巴马州的种族隔离违宪,这结束了阿拉巴马州公共交通领域存在的种族隔离。

Ⅶ.战后经济繁荣时期的美国社会: 1945-1960s

从1945年起美国开始进入了长达25年的经济繁荣,汽车、住房和国防工业是发展的基石。1945年以后的25年里,美国经济以平均每年3.5%的速度增长。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946年的2000多亿美元增长到1970年的近10000亿美元。对战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是生育高峰,它既是繁荣的一个原因又是繁荣的一个后果。从1946年到1961年,美国共有6350万个婴儿出生,是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一代在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代。战后经济发展的三个基石中,两个与高出生率有关。第一个是建筑业的繁荣,是要为这些孩子提供住房和学校;第二个是汽车制造业,要为增加的新社会制造汽车;第三个是军事开销。1949年建立国防部时,国家花在国防方面的钱仅为130多亿美元。到1951年,国防部的预算超过220多亿美元,而且还在一直增加。

Ⅷ.古巴导弹危机

出于公众至今不知其详的原因,前苏联于1962年向古巴运送了攻击性和防御性的中程和中远程导弹,并携带核弹头,而且开始在那里建设导弹基地。这一切都是在极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与此同时,前苏联首脑赫鲁晓夫却利用各种渠道通知肯尼迪总统前苏联并不打算在古巴设置导弹。但当美国间谍飞机所拍摄的照片显示古巴正在建设导弹基地并且一些导弹已安装完毕,于是美国政府震惊了。经过反复讨论之后,肯尼迪总统最后决定动用海军阻止军事物资和武器进入古巴,同时要求把导弹撤除。在这几年中,两个超级大国互相虎视眈眈,极有可能爆发核战争。后来赫鲁晓夫退却了,并接受了美国的条件。这个消息使全世界如释重负。

Ⅸ.越南战争

对共产党的遏制政策使美国卷入了越南战争--美国打的时间最长的一场战争(1950- 1975)。这件事始于1945年9月越南的独立。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胡志明领导的民族解放军(越盟)解放了国家大部分,并宣布独立。但为了获得法国在欧洲对遏制前苏联的政策的支持,杜鲁门政府支持法国重新控制越南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决定向越南运送军事援助支持法国与越盟作战。这是美国卷入越战的开始。

1954年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开过之后,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随后,美国取代法国成为向南越愧儡政府提供援助主要力量,并帮助其镇压革命力量。为了反抗镇压,南部的共产主义者在北越的支持下于1960年成立了民族解放阵线进行反击,于是内战在南部爆发了。在美国,从肯尼迪开始历届政府都力图遏制南越和北越的共产主义者。美国的金钱开始流向南越,美国的顾问也进驻那里。然而南越的政府既腐败又实行高压统治,所以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尤其是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如果美国要把战争继续下去,防止越南落入共产主义者手中,它就必须自己把战争接过来。于是战争逐渐地"美国化",也就是用美国的金钱、武器和士兵打仗。到1969年,有543400美国士兵在南越作战。同时,为了给北越施加压力,以迫使其停止支持民族解放阵线,美国对北越进行了大规模轰炸。随着战争的日趋激烈,解

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决定使战争大规模美国化的约翰逊总统开始受到来自政府内外的批评。反战运动席卷全美。迫于压力,约翰逊决定不参加竞选下一任期的总统职务。以结束越战为竞选纲领从而被选为总统的里查德·尼克松把战略改为战争越南化--逐步建立南越军队以取代美国的作战部队。到1971年底,在越南的美军数量减少到139,000人,经过在巴黎长期、艰苦的谈判,美国和北越于1973年1月27日签署停战协议。1975年4月29日,民族解放阵线的部队占领了西贡,不久越南的两个部分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有巨大的影响。

(1)由于长期的战争,美国的实力受到削弱。大约有6万美国青年经于战争,约有200万美国青年曾经在南越战斗过。这些年轻人从越南回来后,面对的是一个对参加越战的人不友好的社会和一个几乎不提供工作机会的劳务市场。那些年美国为战争花了1500亿美元,大大影响了美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耗费了美国的资源,使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大量外流。

(2)自从内战之后美国社会从来没有这样分裂过。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反文化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等等,使美国社会支离破碎。总而言之,人们迷惑了、失望了。

(3)统治层内也有严重分歧。约翰逊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因反对政府的政策而辞职。国会与行政当局之间矛盾尖锐,这导致《战争权力法案》的通过。该法案限制总统派兵到境外的权力,要求总统在做出这种决定之前要与国会磋商。

(4)美国的形象,尤其是美国武装部队的形象,受到损害。美国士兵士气低落,军队里吸毒现象普遍。数以千计的士兵从他们在越南的岗位上逃跑。这些事情在美军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美国继续坚持战争也招来盟国的批评,一些盟国拒绝支持美国为战争所作的努力。

Ⅹ.美国与中国的关系

自从杜鲁门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宣称台湾的地位未定以来,台湾问题就成了美中关系的关键问题。1954年12月,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在台湾签订了互助防御条约,承诺保护台湾列岛和澎湖列岛。在1954年和1958年的两次台湾海峡危机中,美国都向蒋介石提供军事援助,并有好几次曾考虑使用核武器进攻中国大陆的军事目标。

但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于美国深陷越战之中,以及前苏联在世界上影响的扩大,美国开始寻求一种方式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便在从南越撤军中得到中国的帮助并与中国合作对抗前苏联的扩展。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了毛泽东主席,两个国家发表了上海联合公报。此次访问结束了23 年的敌对关系,促成了1979年1月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从1972-1979年,影响中美关系进程的关键问题一直是台湾问题,中国方面坚持要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必须从台湾及台湾海峡撤军,结束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并取消互助防御条约。经过长期的谈判直到1978年11月,卡特政府最后接受了这三个条件。但是建交之后不久,国会在卡特政府支持下通过了《台湾关系法》,该法案从内容到精神都违背了建交协议的精神。

Ⅺ.变革、激进主义和失望(1961-1973)

60年代初期,数百万的美国人都有很高的希望。肯尼迪提出的新边疆号召曾激励过许多人去努力消除贫困,结束种族隔离和消除选举权的弊端。新总统身边都是些"最好的最聪明的"年轻知识分子。肯尼迪称他的计划为新边疆--保证给黑人公民权,联邦政府向农民和教育事业提供资助,向全民提供医疗保健,消除贫困。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之后,肯尼迪的接替人林顿·约翰逊关注民权问题。数月之内约翰逊便签署1964年的民权法案使之成为法律,该法案不仅宣布公共住房歧视为非法,而且禁止在就业中以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或原因籍为借口推行歧视。约翰逊还发起了一场反贫困大战。因为国民生产总值已经增长了,所以约翰逊决定通过投资教育和职业培训把多余的钱花在消除贫困上。反贫困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美国的饥饿和痛苦。从 1965年到1970年之间,联邦在社会保险、健康、福利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增加了一倍,其意义是特别重大的。在公民权问题上,由首席大法官厄尔·沃

伦领导的有自由思想的最高法院也支持约翰逊。最高法院支持1964年的《民权法案》和1965年的《选举权法案》。

然而,自由气氛的存在时间是短暂的。人们的情绪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由于自由法律受到白人优越主义者的抵制,黑人迟迟得不到实惠,黑人民权运动的一些激进主义分子对各种族联合为一的社会有没有好处表示怀疑,并声称黑人要当权。和马丁·路德·金博士领导的非暴力民权运动相反,由迈克姆·X领导的黑人穆斯林鼓吹用暴力自卫,试图把黑人从白人社会中分裂出来。这种新式好斗性的根源就是黑人民族主义--认为世界各地的黑人有共同的独特历史和文化遗产,这把他们与白人分开。

与此同时,一些有改革观念的白人、尤其是大学生们,开始挑战美国梦的基础。早在1962年,一群激进的学生在密歇根的休伦港相聚成立了"学生争取民主社会"。在他们的宣言--休伦港宣言中,他们严责种族主义、富足中的贫困,谴责财大气粗的大公司、谴责贫困及冷战。休伦港宣言之后两年,伯克利的学生开始了他们的自由演说运动。在自由演说运动和反越战运动之后,出现了一种现象,观察家称之为反文化。反文化是一种反叛运动,反对传统社会的道德价值、审美标准、个人行为准则和社会关系。毛泽东和菲德尔·卡斯特罗那样的革命者的革命成了一些人的榜样,而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大学生尝试大麻烟和幻觉剂(可以产生幻觉的毒品)。成为反文化攻击当时现状的主要工具,尤其是摇滚乐,鲍勃·迪兰保证将"在风里‘刮出'"革命的回答,而甲壳虫乐队则唱出"给和平一个机会"。在60年代,另一个解放运动也得到壮大,继1920年第19条修正案的通过,女权运动随之消失。然而60年代又爆发了女权主义运动。贝蒂·弗莱顿在《女性奥秘》(1963年)一书中写道:美国的家庭已成了"舒适的集中营"。弗莱顿的书激励了1966年全国妇女组织的成立。全国妇女组织是一个要求改革的组织,为争取男女平等权利而战。这一激进运动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女权主义者用这种文学向一切不平等挑战,从妇女在经济、政治和法律上的不平等,到双重性标准和性别角色的旧框框。

Ⅻ.水门丑闻

1972年6月17日夜,警察在华盛顿特区水门综合大厦里逮捕了非法潜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的五个人。这五个人被证明是为争取里查德·尼克松总统连任委员会工作。这些人想在民主党人的办公室里找到什么呢?又是谁命令他们非法潜入的呢?在后来的22个月中,美国人民将得知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答案。起初看起来是非法潜入,后来却证明是一项正式计划的一部分,这项计划是要在大选中击败民主党。水门事件实际上开始于1971年,但由于白宫的极力掩盖,在选民不太注意时消失了。1973年,尼克松的一个助手亚历山大·巴特菲尔德发现尼克松在白宫里安装了录音系统,而且关于水门事件的谈话都被录了下来。水门事件特别调查员利昂·杰瓦斯基命令尼克松交出录音带。尼克松拒绝交出,于是杰瓦斯基把他告上法院。与此同时,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开始起草对尼克松的错误行为的指控。8月5日,尼克松最后交出了全部录音,这将证明他有罪。四天以后,尼克松辞职--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辞职的总统。水门事件之后,美国人的幻灭感增加。大多数美国人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都相信,他们的制度是人类史上最有权威、最好和最民主的制度。到80年代初期,还坚持这些信念的美国人大为减少,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没有早一点摆脱这种无知。

ⅫⅠ.新保守主义和罗纳德·里根的当选

从70年代中期起,美国开始遭受经济滞胀,即经济停滞(没有或少有经济增长),同时伴随通货膨胀。不但物价飞涨,而且经济增长也缓慢下来。到1947 年物价以11%的比率增长。在1979年和1980年物价上涨了12%和13%。美国劳动人民的收入下降。从1948年到1960年实际纯收入的年均增长率为 2.1%。但到了70年代的最后二、三年,美国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者的实际纯收入平均起来有所下降。伴随经济增长缓慢的是失业率的上涨。1975年失业率达到了8.5%。经济衰退影响了一大部分中产阶级,他们越来越失望和不满意。

除此之外,由于越南战争和水门丑闻的影响,美国在海外的声望也降低了,面对前苏联的侵略性扩张,美国好像无能为力。这使许多美国人感到羞辱,想要进行反击。

所有这些促使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右派保守主义的崛起。新右派由两个团体组成:一个是坚定的新教教义的信仰者,他们比较关心社会和道德问题;另一个是比较关心政治和外交政策问题的知识分子。新右派要求学校用同样长的时间传播进化论和与之相对的上帝造人,反对堕胎,也反对"肯定行动"--对少数民族和妇女在教育和就业方面的优惠待遇,要求减税、削减社会保险方面的开销,重建美国军事实力。

是这股保守主义倾向使罗纳德·里根入主白宫。

英语国家概况课后题总结和答案

Chapter 1 land and people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ain and the British Isles, Great Britain,England,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British Commonwealth The British Isles,Greant Britina and England are geographical names, no the official names of the country,while the official name is the United Kingdom,but the full name i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British Commonwealth is a free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untries that were once colonies of Britian.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Britian Britain is an island country. It li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off the north coast of is separated from the rest of Europe by the English channel in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Sea in the east. in Great Britain are mostly highland and lowland The north and west of Britain are mainly highland, while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are mostly lowlands. Britain have a favourable climate why Yes,it has a favourable climate, because it has a maritime type of climate---winters are mild,not too cold and summers are cool, not too has a steady reliable rainfall throughout the whole has a small range of temperature,too. ar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climate in Britain Which part of Britain has the most rainfall and which part is the driest

719 英语综合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19 考试科目名称:英语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长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 人文知识 填空题:20道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第二部分: 语言知识 (1)选择填空题:15道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2)改错题:15道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第三部分:语言技能 (1)阅读理解题: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2)翻译题:2道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3)写作题:2道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考试内容 (1)人文知识 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现状、文化传统等。 (2)语言知识: 词汇:词形变化、相似词形、词义辨析、搭配、惯用法等。 语法:动词的时体、语态、名词的数、各种短语、各种复合结构及意义等。 (3)语言技能 阅读:取材自各类英文书籍和主流报刊、各约800个单词的文章2篇,文后各附5个问题,学生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翻译:一段约250个字的中文和一段约250个单词的英文,学生进行英汉互译。 写作:取材自各类英文书籍和主流报刊的、同一主题但视角不同或观点相左的文章2篇,学生写一篇约150个单词的概要并就该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约700个单词的议论文。 2.考试要求 (1)能比较系统地掌握主要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基本知识;

(2)能熟练掌握常用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 (3)能准确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理解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对所读材料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 (4)能够准确理解英、汉两种语言并进行翻译转换; (5)具有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参考书目 1.何其莘、(美)童明编:《文化透视英语教程》(1)(2)(3)(4),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2.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第1册)(第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3.王恩铭编:《英语国家概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国家概况》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第I卷客观题共45分) 1. 选择题(共30 分; 每题1 分) U.K. 1. The importance of the British monarchy can be seen in its effect on ___ . D A. passing the bills B. advising the government C. political parties D. public attitude 2. The policies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 Great Britain are characterized by pragmatism and . D A.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B. 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C. social reform D. a belief in individualism 3. Oxford University is the oldest university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4. Cabinet members are chosen by ___ in Britain. B A. the monarch B. the Prime Minister C. the Archbishop D. the Lord Chancellor 5. English belongs to the Germanic group of Indo-European family of languages. 6. The Severn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Britain. 7. The following Christmas traditions are particularly British except ___ . A A. Trooping the Color B. Queen 's Christmas message C. Boxing Day D. Christmas pantomime 8. Among Britain q'uaslity press, the following newspapers are regarded as the “ BigThree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Observer. 9. In 2012, Britain had a population of about 63 million. 10. The two main islands of the British Isles are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11. British Prime Minister Margaret Thatcher once said that, “ Britain and tht e dUSntiates will stand side by side ”. 12. The Labor Party affected the British society greatly in that it ___ . A A. set up the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 B. improv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C. abolished the old tax system D. enhanc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13. Margaret Thatcher go'v s ernment introduced the biggest changes in British economic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14. Charles Dickens is a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at the turn of the 19 th century. 15. The three principle features of the climate of Britain are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 . C A. the frequent fog in winter B. the large number of rainy days C. extreme coldness even in summer D. changeability all the year round 16. Samuel Johnson 'dsictionary was influential in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form of spelling in English. 17. The int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 to Britain added the first element of Latin and Greek words to English. 18. __ was not among the four self-governing dominions in the British Empire. C A. Australia B. Canada C. India D. the Union of South Africa 19. Of the following sectors in Britain, service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spectacular growth si nee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20. Cambridge has more Nobel Prize winners than any other institution in Britain.

英语国家概况_习题集(含答案)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英语国家概况》(编号为12010)共有单选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填空题2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简答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 Celts were different groups of ancient people who came originally from________ A. France B. Denmark C. Ireland D. Germany 2. Who invaded and conquered Britain for the first time in 55 BC? A. Emperor Claudius B. Julius Caesar C. King Alfred D. King Ethelred 3. Who is the author of Murder in the Cathedral? A. Christopher Marlowe B. T. S. Eliot C. Ben Johnson D. Thomas Becket 4.When Oliver Cromwell died in 1658, and was succeeded by his son, ______, the regime began immediately to collapse. A. Henry B. Hamilton C. Richard D. Charles 5. The 18th century saw selective breeding of cattle, sheep and houses by _________. A. Jethro Tull B. Thomas Coke C. George III D. Robert Bakewell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one of the members of the Lords Temporal? A. all hereditary peers and peeresses of the England, Scotland,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but not peers of Ireland) B. lire peers created to assist the House in its judicial duties C. senior bishops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D. all other life peers 7. Two years after the ending of the Hundred Years’ War with France, England was thrown into another series of civil wars, ________. A. the War of the Celts

英语专业考研经验

英语专业考研经验 英语, 考研, 专业, 经验 关于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准备2008-08-10 22:00 关于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准备 昨天有个学弟问我关于考研的一些事,考虑到可能还有很多其他英语专业的学弟和学妹们现在正为这个事烦恼,我就在这里笼而统之地说一下关于我们英语专业考研的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3. 关于着手准备和时间的安排 英语专业的考研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如果你平时基础不错的话,即便九月份开始也绝对来的及,可是如果一个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做保障的话,即便从六月开始准备也是不可能考的好的. 关于专业课的准备 其实在考研的过程中,相比复习政治而言,复习专业课算是休息了,每个学校的第年的招生简章里都会对书目有明确的说明,在8月份左右大都会出来. 所以暑假就应该开始看专业课的书目,进行第一遍.这些书你不见得本本都要钻研. 特别是书目较多的时候,有的学校的参考书竟然有十本之多!聪明的选择是问以前考过的学长们那些书要重点看,重点看哪些章节,而且要问近两年考上的,然后做上记号.不要急着开始消化,要搭个架子起来,特别是语言学的一些理论,绝对是熟读多遍,其义自现. 这时候还有一样事情要做,购买历年的试卷,我认为5年以内的绝对有富余,拿到这些卷子你可以选择对照卷子复习,尤其是语言学和文学,也可以等第一遍完成了再用卷子检验自己,查缺补漏.买卷子是很烦人的,要做好心理准备. 如果专业课的书目不太多,很快看完. 那就赶紧看第二遍,但是第二遍得看得慢一些,尽可能理解并记忆,主要精力因该放在基础英语上面,(不考基础英语的除外) 参照自己学校的卷子,有词汇题考察的大部分是来自GRE词汇,以广外为首,该怎么做自己知道吧,GRE 词汇书书店里都有.也有一些学校德词汇题不太难,就只做中国石化出版社的 <基础英语真题解析>里面的题目就够了.里面有差不多几十个学校的真题,词汇部分各种词汇题型都有.说到这本书,虽说大体很好,但是也有些小瑕疵.比如有些试题只有答案没有解析,还有些答案给的有些马虎,不过是少数情况,我建议如果有新版的就买新版的,因为新版里可能会添加多一些学校的卷子,答案也会完善些. 有人很强调语感在考试中的作用,的确,语感很重要,很多学姐推荐张汉熙的<高级英语>,我个人觉得其实<新编英语教程>4和5也很不错. 如果有学校专门要考翻译写作的,那一定要看张培基的<现代散文选>,也有人说<散文108篇>好,我意见张的那本更好些, 后面那一本是译林出版社出的,字印的小,看几天也动不了几面,自信心极度受挫,不过好像也有别的版本,字印的不那么小.不论哪本书选一套就好,必须自己翻译,不要只是看,不然

英语国家概况

《英语国家概况》补充材料 A:名词解释补充 The Pilgrim Fathers(英国清教徒): This is given to those members who made the first crossing on the famous Mayflower, which landed at Plymouth harbor in December 1620. Jacksonian democracy(杰克森式民主):It is used in American politics to describe the period when the “common man” participated in the government, occurring after Jeffersonian democracy.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革新运动):It was a reform movement that reached its height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is arose as a response to the vast changes brought by industrialization. The Union Flag(英国国旗):Also known as the Union Jack. It is 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UK. It symbolizes the 4 administrative nations, the 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the Northern Ireland. The red cross stands for England, the diagonal Red Cross stands for Ireland and the diagonal white cross stands for Scotland. British Commonwealth(英联邦):Also known as 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 It includes the UK and the 40 or so former British colonies that are now sovereign states. It was formally established in 1931. European Union(欧盟):It is 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union established in 1993.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expanded the political scope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ies, and provided for the creation of a central European bank and the adoption of a common currency. Domesday Book(末日审判书): The written record of a census and survey of English landowners and their property made by order of William the Conqueror in 1085-1086. Stonehenge(巨石阵):A group of standing stones on a plain in the southern Engl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ones suggests that it was used as a religious center and also as an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Julius Caesar(凯撒大帝):He is a roman general, statesman and historian. He invaded British, conquered the army of his political enemy Pompey, and pursued other enemies to Egypt. He returned to Rome, and was given a order by the people to rule as dictator until he was murdered. Protestantism(新教): One of the 3 major branches of Christianity, originating in the 16th century Reformation in Europe. Margaret Thatcher(撒切尔夫人): She is the first British female Prime Minister who held the office of PM Longer than anyone else in the 20th century. She was elected in 1979, shored up a Conservative-led government, favored privatization plans. Her nickname is “The Iron Lady”; she was elected to three consecutive terms and resigned in1990 Keynesian(凯恩斯主义): The economic theories of economist Keynes, who advocate government monetary and fiscal programs, designed to increase employment and stimulate business activity. Westminster Abbey(威斯敏斯特教堂):A famous church located in London, where English monarchs are crowned and distinguished English subjects are buried. The Poets’ Corner conta ins the graves of great English writers. Grammar school: Originally meant to educate the young in Latin grammar and that of another European language. These schools in modern UK are intended to teach a highly academic class and teach students to deal with abstract concepts. The American Revolution(独立战争): Also known as the War of Independence, it began in 1775 and ended in 1783. It ended 2 centuries of British rule for most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lonies and create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2009-03-12 19:22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 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随后历代都有扩

英语专业国家概况期末复习总结

英语国家概况 名词解释 1.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1955–1968) refers to the reform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imed at abolishing racial discrimination against African Americans and restoring suffrage in Southern states. 2. A federal system A federal system is one in which power is shared between a central authority and its constituent parts with some rights reserved to each. 3. King Arthur It is said that he was the King of England in the 5th century and united the British and drove the Saxons back with his magical sword, Excalibur. His real existence is in doubt. He is the central figure of many legends. 4. The Anglo-Saxons They were two groups of Germanic peoples who settled down in England from the 5th century. They were regarded as the ancestors of the English and the founders of England. 5. Riverdance Riverdance is a very popular form of dancing based on I reland’s intricate folk dances which are rearranged and modernized and adapted onto current stage performance. Dancing is traditionally part of Irish culture. It is usually accompanied by the Irish pipe and fiddle. The music usually sounds fast and furious. Most of the action is from the waist down, with the arms held rigidly at the sides. 6. The House of Commons The House of Commons is the real centre of British political life because it is the place where about 650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Members of Parliament) make and debate policy. These MPs are elected in the General Elections and should represent the interests of people who vote for them. 7. The Commonwealth It is a voluntary association of states which is made up of Britain and mostly of former British colonies. There are 54 members of the Commonwealth including one currently suspended member: many of these are developing countries like India and Cyprus; others are developed nations like Australia, Canada and New Zealand. The Commonwealth was set up as a forum for continued cooperation and as a sort of support network. 8. Maoritanga Maoritanga means ―Maori culture‖. It refers to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New Zealand, including their language, customs and traditions. 9. The “Washminster” form polity The ―Washminster‖form of polity is adopted by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It is a mixture of the US Washington system of government and the British Westminster system. This means that the political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特征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原始社会概况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距今70—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已有简单的语言。距今1.8万年的北京山顶洞人进入了氏族公社阶段,已经能够制造石器和骨器,最重大的发明是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 距今约五六千年,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黄河流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长江流域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尤其以在陶器上绘制彩色图案而异于其他文化遗存,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为“彩陶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种,是世界目前确认的已知年代最早的栽培稻,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人还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距今约四五千年,人类过渡到父系氏族阶段,以山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为代表,此时父权确立,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些堪称时代代表的人物。有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燧人氏“钻木取火”,说明人类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女娲和伏羲传说是“蛇身人首”,兄妹互为夫妻的,这是“龙的传人”的源头,也表明我们先辈经历了辈行婚的血缘家庭阶段。伏羲又称“庖牺氏”,反映的是原始畜牧业的产生,伏羲还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了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神农氏(炎帝)教人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等等,成为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黄帝、炎帝战蚩尤的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传说黄帝还作兵器,造舟车弓矢,同时缧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等,说明中华远古文明达到全盛阶段。黄帝(轩辕氏)被誉为中华“文明之祖”,中华儿女亦称为炎黄子孙。所谓“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此后,尧、舜、禹的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他们都是通过部落联盟民族推选(“禅让制”)的方式担任首领的。 (二)夏商周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随后是商和周,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奴隶制由产生到全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社会由部落联盟到统一国家体制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备的时代。 夏商周三代,青铜冶炼铸造业十分发达,因而被称为“青铜时代”。相传大禹曾用青铜铸造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下的九州。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商代的文字已经基本定型,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故叫甲骨文,它对推动社会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开创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的先河。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如《甘石星经》上记明120颗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战国已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之分,《黄帝内经》、《扁鹊内经》全面总结了当时的医学成就;都江堰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的修建,说明中国的工程技术已处于当时世界

英语国家概况总结资料全

Unit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nited Kingdom 1.The flag of Britain : Union Jack (英国国旗中没有显示出Welsh旗) 2.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each country: Count ry Capital Area Memo Englan d London 最大 1.最不会把自己的 “英格兰文化区 别于其他文化” 2.一个高度城市化

3.The time joining the British parliament: However, in 1707 by agreement of the English and Scottish parliaments, Scotland joined the Union. 4.Difference between the British Isles ,UK, Great Britain , and England: British Isles: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the island of Ireland

surrounding isles ●UK=Great Britain + Northern Ireland ●Great Britain =England +Scotland + Wales 5.The four major invasions in the history of Great Britain : At first, England was occupied by Celtic people. Then in 43AD Britain was invaded by the Roman Empire. Result: England and Wales became a part of the Roman Empire for nearly 400 years. the Angle-Saxon invaded. Result: The land they lived became" Angle-land", later changed into England, the language they spoken became English. PS:One of the best-known English legends derives from this time. In 5 century AD, King Author(亚瑟王) united the British, and with his magical sword, Excalibur(被称为“王者之剑”的圣剑),

考研心得

关于英语专业考研准备的几点建议来源:关玲玲的日志 关于考研准备的几点建议 主讲:武汉大学英语系学科带头人--张伯香 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一.按招生性质,全国高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综合类院校 比较知名的有北大、南大、复旦、武大、中大、南开、厦大等。这类院校重视科研能力,考试有一定的难度,比较适合于那些准备读博或有志于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报考。 2.师范类院校 比较知名的有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师大,以及各省市的师范院校。这类院校更加重视教育专业,重视学生的基础。这类院校适合那些有志于从事教师工作的考生。 3.外语类院校 如北外、上外、天外、川外、西外等,他们重视基本功,重视语言研究。这类院校报名情况火爆,竞争也相对激烈,考生的水平都很强,适合那些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人报考。 4.理工类院校 如清华、北交、上交、北航、北理、武汉理工等,他们重视词汇量,基本功,以及英语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这些院校题目出得整齐,准备起来也比较容易,但不一定好考,因为近年来报考的人数年年递增。 5.外经贸类院校 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广东外语外贸等等。这类院校适合那些有志于从事外交、外贸工作的考生。 6. 民族类院校 如中央民大和各省的民大。这类院校适合那些有志于在民族地区从事教师工作的考生。二.关于选择院校,要考虑下列因素: 首先要遵从自己的兴趣、实力和发展愿望;

其次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了解所报考的院校。一般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网络,二是目标院校的学报或该校导师、专家发表的文章。 第三,要咨询自己所在学校的老师,听取他们的参考意见。 总之,选择院校既要考虑自己的理想,又要权衡自己的能力,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有关专业和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要选你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这非常重要。因为你在研究生阶段选择的专业一般不会更改了,而且与你以后从事的工作会密切相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更加快乐。 –如果,你的目标是到高校当老师,选择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化、文学、翻译等方向都可以。 –如果,你想做翻译,做同声传译,那么最好选一个好一点的学校,北大,北外,上外,对外经贸,南大,广外都不错。 –如果,你想从事传媒等行业,那么你可以选择文化或文学,在写作、文学方面做更多的尝试和实践。 –如果你很有经商的潜质,你可以报考外经贸、广外等商务英语方向,那可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如果你将来有意从事外交等工作,北外、上外、外交学院等必定是你最好的选择。 –最近几年全国招收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校不断增长,达到在220所到230所之间。–最近几年招生人数较多的院校排名如下: 川外250人, 上外222人, 广外209人, 西外195人, 北外168人, 中南大学135人, 西南大学120人, 湖南大学115人, 天外110人, 大连外国语学院110人, 上海外事学院110人, 上海外贸大学105人, 北二外101人, 中山大学95人,

英语国家概况答案

英语作业答案 Unit 1 Ⅰ.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arefully and decide whether they are True or False. 1. The island of Great Britain is geograph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England, Scotland and Wales. (T)英伦三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 2.People in different parts of Britain like to use the name England to refer to their country. (F)British 3. Today more than half of the people in Wales still speak the ancient Welsh language. (F) 4.In terms of population and area,Northern Ireland is the second largest part of the United Kingdom. (F)英格兰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 5. The longest river of Britain originates in Wales. (T)The River Severn:赛文河 6. Because of political troubles,Northern Ireland has been quite significant among the four constituent parts of the United Kingdom. (T) Ⅱ.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1. The two main islands of the British Isles are. 不列颠群岛是由两个大岛组成的:不列颠和爱尔兰 A.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B.Great Britain and Scotland C.Great Britain and Wales D.Great Britain and England 2. is the capital city of Scotland. A. Belfast B. Edinburgh C. Aberdeen D. Cardiff 3. Among the four parts of the United Kingdom,is the smallest. A.England B. Scotland C.Wales D. Northern Ireland 4. The int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 to Britain added the first element ofwords to English. A. Danish and Finnish B. Dutch and German C. French and Italian D. Latin and Greek 5. The evolution of Middle English was reinforced by theinfluence. A. Norman B. Dutch C. German D. Danish 6. Samuel Johnson’s dictionary was influential in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form of. A. grammar B. handwriting C.spelling D. pronunciation 7. At present, nearly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communicate in Engli sh. A. half B. aquarter C. One third D. one fifth III. Give brief answers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is the full name of the U.K.? The full name i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2. Why do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like to go to Scotland? They like to enjoy the beautifulScottish scenery, to drink Scotch whisky and to see Scotsman wearing kilts and playing bagpipes. 3. How many periods ca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be divided int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