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教学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47.62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归纳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归纳一、地球与地理知识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略扁球体,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引起的“南北球扁”现象。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4. 地球的经线和纬线:经线是指通过地球两极的线,纬线是指地球表面上从赤道向两极方向划分地方的线。
5. 地球的地理区划:根据地球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特点而制定的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划。
二、地理信息系统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指地理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应用于地理数据的管理、分析、存储、智能化决策等方面的一种综合性科学技术体系。
2.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用于地理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展示,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气候分析、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三、自然地理1. 大气环境:大气的组成、结构和组成物质成分;大气的重要作用和大气层的分层;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因素。
2. 水资源与环境: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保护与环境。
3. 岩石与地壳:地球上的岩类及其分类,地壳的构造和变化。
4. 土地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的分类和分布、土地的利用与保护。
5. 生物资源与环境:生物资源的分类和特点、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四、人类与地理环境1. 人口与城市:人口问题的定义和原因、人口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2. 经济与交通:经济的分类和特征、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分类、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
3. 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旅游的定义和分类、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利用。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五、地理技能1. 地图的使用和制作:地图的分类和特点、地图上的符号和比例尺、地图的制作和使用。
2. 统计图表的分析:统计图表的分类和特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推断。
3. 信息搜集和处理:信息来源的分类和特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知识的要点归纳,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二上册地理重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初二上册地理课程的重点内容,供同学们复和回顾使用。
1. 自然地理
1.1 陆地和海洋
- 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 大洲的划分和特点
- 海洋的分布和特征
1.2 气候和天气
- 气候带的划分和特点
-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 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和特征
1.3 自然灾害
- 地震、火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影响- 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方法
2. 人文地理
2.1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2.2 经济地理
-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分布和发展
- 区域经济的差异和联系
2.3 交通与通信
- 陆地、水路和航空交通的特点和联系
-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影响
3. 地理工具
3.1 地图和地图阅读
-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方法
- 地图上的符号和标记的含义
3.2 地理信息系统
-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以上内容为初二上册地理课程的重点梳理,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地球与地球运动在地理学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需24小时,同时还绕着太阳作公转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我们才会有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2.地球的岩石圈和板块构造地球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岩石圈上的地壳不断运动,被分成了数块大陆性和海洋性的板块,即板块构造。
板块之间存在着边界,有些板块相互靠拢,形成了山脉、地震等地质现象。
3.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统计值,包括温度、降水量、风速等因素。
而气象则是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
受到经度、纬度、海陆分布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有很大差异。
4.水资源和水循环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珍贵,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转换和交换的过程。
水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蒸散等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5.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市用地和自然保护区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如植树造林、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居民数量。
人口数量的变化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引发人口问题,如人口老龄化、人口过多和人口流动等。
2.城市与城市化城市是指人口相对集中,具有一定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的地区。
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的过程,城市化对社会的推动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经济与发展地理学还研究了地球上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资源等的差异,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有所不同。
4.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和通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事关国家和全球的联系与发展。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一、增强对各种地图的应用1、上课前必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根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 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
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天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必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着手绘制表示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能够在一张厕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地点正确的表示图。
这种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确,只需能说明问题就行。
4、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要擅长把不一样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一样的地理事物之间成立起联系,第一一定问“为何?〞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优秀的地理思想习惯。
比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何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联合地图,依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地点即可剖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批的地形雨,这样,天气便和地形、地点互相联系起来了。
三、对地理原理,观点的理解要掌握住重点、抓住重点。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其实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需抓住此中的重点、重点便十分简单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
比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益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观点的理解。
我们应当抓住两个重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
如,汽油,固然对人类有益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的,它是工业产品。
第二,是对人类有益用价值的。
没有益用价值的不是,如荒漠固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当前,对人类没有益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
这样就能够了。
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我国的疆域、人口与民族1.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东西跨经度约62°,最东端与最西端时间相差4个多小时,时间差异明显;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约50°,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显著。
(2)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3)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领土四至点(1)东至点: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西至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3)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市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4)南至点: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3.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陆上国界线长2.2万多千米。
4.邻国、主要岛屿及群岛(1)邻国:我国共有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2)岛屿:主要有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钓鱼岛等。
(3)群岛:舟山群岛(我国最大群岛)、澎湖列岛、南海诸岛等。
5.我国的行政区划(1)我国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
(2)省级行政区划: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省级行政区域及行政中心(1)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自西向东):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2)省区之最:①内蒙古自治区跨经度最广。
②海南省跨纬度最广、位置最南。
③黑龙江省位置最北和最东。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陆地面积最大、邻国最多(8个)。
⑤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相邻省份最多(8个)。
7.我国的人口(1)现状: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2)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3)人口分布界线: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点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八年级地理上册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最基础的阶段,其内容包含了许
多基础知识点和相关概念。
本文将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进行
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重点内容。
1.自然地理
(1)地球的结构和地壳运动。
地球分为核心、地幔、地壳三
层结构,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地震和火山等相关概念。
(2)气候和气象。
气候和气象是许多学科的重要内容,包括
大气环流、气压系统、天气变化等。
(3)水循环和地表水。
水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该部分内容涉及到水的来源、分布、运动、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2.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这个部分的知识点包括人口分布、人口增
长和城市化等内容。
(2)农业与工业。
农业与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两个部分,包括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的利用和工业发展等。
(3)交通与通讯。
交通和通讯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发展和交
流方式,包括交通运输工具、通讯技术等。
3.区域环境问题
(1)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发展是互
相关联的,这个章节包含了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环
境破坏及其补救等内容。
(2)环境与健康。
人类的健康与地理环境问题密不可分,包
括环境污染、疾病预防、健康饮食等。
以上便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其中涉及到的概念和知识点还有许多具体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将其不断应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八年级上册地理最常考考点八年级上册地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最常考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考点不仅在期末考试中可能出现,而且在中考中也经常出现。
一、中国地理基础中国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34个省级行政区)中国地形地貌、气候带、植被分布中国人口与民族分布、风俗习惯中国经济发展、交通运输、文化历史等二、自然环境与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水、森林、矿产等)及其利用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人口分布的影响自然灾害(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及其防治三、经济地理中国的农业分布与特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中国的工业分布与特点(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中国交通线路与枢纽(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等)四、人文地理聚落形成与分布(城市、乡村等)文化景观与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建筑风格等)旅游地理(旅游资源、旅游区划等)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人口迁移、资源环境等)五、世界地理基础世界各国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等基础信息世界各国地形地貌、气候带、植被分布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贸易往来等国际合作与交流(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等)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地理最常考的考点,但具体考试内容还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学生不仅要掌握这些考点,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相互关系,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能力。
在考试前,可以通过做题、复习笔记和地图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要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
八年级上册地理重要考点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地理重要考点的知识点归纳:
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陆
地边界总长达2.7万公里,包括14个国家。
2.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地势高低起伏,地形多样,有江河平原、山地、高原和
盆地等地貌类型。
中国的气候多样,主要有北温带、南亚热带和西北干旱带等气候区。
3. 中国的主要地理分区:中国可以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
4.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5. 中国的交通运输: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比较快速,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都
很发达。
中国的交通干线主要有京广线、京沪线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等。
6. 中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区:中国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东北平
原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
7. 中国的主要工业区:中国的主要工业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辽
中南部地区。
8. 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和辽河等;主要湖泊
有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地理的重要考点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本文档总结了八年级地理上册的重点知识,以帮助同学们复和回顾课堂内容。
1. 地球与地理
-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形。
-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年365天。
- 地球的纬度:赤道是0°纬度,两极是90°纬度。
- 地球的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西各180°。
2. 环境与资源
- 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
- 人文地理环境: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人文因素。
- 资源分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等。
- 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的发展模式。
3. 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
- 自然地理区划: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高原等。
- 中国的气候类型: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4. 人口与城市
- 人口变化: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变化。
- 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的发展。
- 人口问题:老龄化、男女比例失衡、人口流动等。
5. 交通与通信
- 交通方式: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中交通。
- 交通工具:轿车、火车、船舶、飞机等。
- 通信方式: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以上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的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同学们的复有
所帮助。
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地理老师。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八年级上册地理考点重点总结一、地理位置1. 中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 中国领土的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瞎子岛,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 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二、疆域和行政区划1. 疆域: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14个国家接壤,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
2.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三、地形地貌1. 地形地貌: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多种地形。
2. 主要山脉:东西走向的三列大山基本骨架,北列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中列指秦岭、淮河,南列指南岭。
3.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4.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5.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等。
四、气候总特征1. 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
2. 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寒潮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干燥寒冷少雨。
由于我国属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控制着我国各地气候的变化。
3.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 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 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锋面雨和地形雨。
6.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
7.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梅雨、台风和暴雨等。
五、河流和湖泊1. 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
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东西向延伸注入太平洋或印度洋。
其中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第五长河。
初中地理教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本篇论文旨在对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地理基础知识1、地理的概念和地球的形状地理是关于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分布、利用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诸多问题的科学。
而地球则是一个几乎球形的天体,在经纬度网格系统中,经度是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角度,纬度则是相对于赤道的角度。
2、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天气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部分。
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而公转则造成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地球的天气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3、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地球表面的陆地主要包括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南极洲等七大洲。
而水域则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极洲周围的南极海等五大洋以及诸多海峡、海湾和海峡等。
4、自然区划和地球上的气候地球上的自然区划主要包括极地、寒带、温带和热带四个区域。
而气候则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西风带气候、亚北极气候、冰川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地中海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等多个类型。
二、人口与经济知识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中居住的人总数,而人口分布则是指人口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数量分布。
人口分布可受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是指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所有努力,包括和生产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资源。
而经济发展水平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3、农业与工业农业和工业是人类社会中的两个基本经济部门。
农业可以提供食品、纤维和其他农产品,而工业则可以生产工业品和制造业产品。
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自然环境条件会导致不同的农业和工业特征。
三、区域差异知识1、城市和乡村城市和乡村是人类居住的两大地理区域。
八年级上教案:地理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中学阶段是学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而地理作为一门学科,也是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认真学习。
然而,面对繁杂的知识体系,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详细的地理考点剖析与备考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备考和应对地理考试。
一、地理考点剖析:在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知识点是考试必考的,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八年级上学期中的重要考点。
1.世界自然环境和世界人口分布世界自然环境和人口分布问题是重要的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内容之一。
同时,它也是考试的重点,必须要重视。
2.中国地形地貌和地理气候中国地形地貌和地理气候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们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建议同学们要认真练习。
3.中国境内的主要经济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地理位置关系密切,认真了解并掌握中国境内的主要经济区是备考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考生可多做官方题库的模拟测验,增强记忆体操作用,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4.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是地理学科的重点内容。
其中,重点考察的是各国家和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建议同学们多做模拟题,并进行练习,磨练自己的答题技巧和应试能力。
二、备考建议: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实现“高效学习、科学备考、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需要有科学的备考方法和学习习惯。
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学习的尊重。
同时,同学们也应该做好笔记,将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记录下来,方便后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独立思考,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坚持独立思考,理性思考,并通过积极的讨论和研讨,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3.多做题,练习和巩固知识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练习。
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多做模拟题,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八年级上地理重点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科,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地理知识。
在八年级上地理课程中,有许多重点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下面将罗列出这些知识点,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和备考。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每天自西向东旋转一周的运动。
它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做一圈,完成了一年的旅程。
公转使地球的季节和温度发生了变化。
二、地球的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地球上任意一点与赤道之间的夹角,用度数表示,最大为90度。
赤道是地球的中央线,纬度越大,接近两极,天气越寒冷。
经度指的是地球表面上任一地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用度数表示。
它是一个完整的圆,将西半球和东半球分开。
三、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环境。
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长期的大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
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保护好地球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四、自然灾害地球上常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山爆发、飓风等。
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灾害的成因和防范措施,应该积极参与保护地球的行动。
五、中国地理中国是我们的祖国,了解祖国的地理情况非常重要。
中国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方巨龙”。
中国的地理特点是河套平原、黄土高原、亚热带等众多地形地貌的聚合体。
六、世界地理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情况,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要影响。
地球上有五大洲,各洲的地理特点和文化也各不相同。
例如,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拥有各种动物,而南极洲则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
结论: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了解地球的奥秘,保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初二上册地理重点总结第一章: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构成、地理现象和环境问题,如地质、气候、水文等;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如人口、城市、交通等。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地观察、实验、统计和模拟等。
实地观察是地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自然和人文现象来收集数据和了解问题;实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自然地理问题,如气象、地下水等;统计方法用于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结论;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使用计算机仿真,模拟地理过程和现象。
第二章:地球的形状与地理坐标地球是一个呈略扁球状的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
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一个一个完整的区域,如纬度、经度、地理带等。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到赤道的角度,默认以赤道为0度,南北方向增加;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到本初子午线的角度,默认以本初子午线为0度,东西方向增加。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季节地球的运动主要有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的旋转运动,引起了昼夜交替;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运动,引起了地理季节的变化。
地理季节的变化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斜有关,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且轨道平面相对于赤道倾斜23.5度。
当北半球在夏至时,直接阳光照射面积最大;而南半球正好相反,阳光照射面积最小;而在冬至时,南北半球相反。
第四章: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地核位于地幔之下,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地壳运动主要有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两种。
构造运动指的是地壳在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如地震、地埋、地台等;地质作用包括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地层抬升等。
第五章:地球的表层地球的表层主要包括岩石圈、水圈和气圈。
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课方案1、我国的地理地址及其特点:●纬度地址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
天气差别大,为发展 ( 多种农业经济 )供应了有利条件。
●海陆地址及优越性:( 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 外国各国友好来往 ) ;西部地区 (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 (中亚、西亚、欧洲 )各国直接来往,便于对外 (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好多优异的港湾,便于发展 (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
陆上邻国 14 个。
逆时针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陆上疆界 2 万多千米。
隔海相望的国家 6 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我国的人口●人口总数: xx 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添速。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罕见,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拥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纤弱。
在当先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必然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够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我国的民族●我国共有( 56 )个民族,局内人口最多的是(汉)族,少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中部)和(东部)最为集中。
( 地理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重要考点
归纳(教学方案)
Distinguish the location of things, learn geography, give you an outline, let you imagine, learn geography, you can know things and the world.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重要考点归纳(教学
方案)
一、填空
1.中国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__洲的__部,__洋的__岸。
2.中国东西跨__经度,分__时区;南北跨__纬度,大部分在五带中的____带。
3.中国陆地总面积约____平方千米,陆界长__千米,共有__个邻国,东邻____,北邻____、____,西北邻哪三个国家?西邻二个?西南邻三个?南邻三个?我国海岸线长___千米,海邻__个,东为____、____,东南为____,南为哪三个?我国是临海国,海陆兼备。
4.xx年我国总人口为____,1949年起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计划生育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实行_____,控制____提高____,是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5.从黑龙江的____至云南的____划一条人口直
线,____地区人口稠密,____地区人口稀疏。
6.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____,____,相互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部地区。
7.我国的地势特征是____,呈____。
8.我国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面积____。
9.我国的气候特征是①____,②____。
10.我国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南北温差____,__高__低(这主要是受____的影响);②夏季____普遍____。
11.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降水量自____向____逐渐____。
降水集中____季节。
12.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青藏高原夏季气温特别低,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
13.什么是自然资源? 14.自然资源包括____资源、__资源、____资源、____资源、____资源、以及____资源。
15.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__、人均__、时空分布____。
16.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①人__地__;②类型____,类型构成不合理(__地、__地比重__,__地较__,难利用的土地比重__,后备土地不足);③____明显。
16.我国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____性,__多__少,__多__少. 17.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____多,____少,____的
特点。
水土配合____,容易发生____或____等灾害。
19.跨流域调水工程有①____工程,②____工程,将把____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____、____地区。
20.兴修水库.____是黄河上最大的水库,____水利枢纽是长江上最大的水库。
21.在地图上把_____线、_____线、____线结合起来,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二、⑴列表对比四大地理区域(见课本p97)连线北方地区赛龙舟、游泳
南方地区溜冰、滑雪
青藏地区锅庄舞、青稞酒
西北地区赛马、手鼓舞
三、⑵列表对比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温度带河流封冻状况
干湿地区
气候类型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四、读黄河流域图,回答:
平原①_____,平原②_____,支流③____,支流④____
水电站⑤____,水利枢纽⑥____,省区a____,省b____,
省区c____,省区d_____
黄河中游流经____高原,该高原土质____,夏季多__雨(自然原因),加上____破坏严重
(人为原因),大量泥沙入河,成为我国____最严重的地区,并使下游成为____河。
五、联系所学的地形、气候、河流知识,评价上图中a、b、c、d四个地方土地生产力的差异。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