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习迁移与知识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350.00 KB
- 文档页数:1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五章学习的迁移★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2)迁移的作用。
(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5)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考纲链接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1)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2)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训练可以改善人的某种心理能力,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训练某种心理能力。
获得了这种能力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迁移。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内容,前后学习中有共同的内容,一种学习就能影响另~种学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4.现代的迁移理论。
(1)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理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2)继奥苏泊尔之后的几种观点:①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
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②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简答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心理学家们将迁移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强调了迁移的不同方面。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三种类型: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参考答案】(1)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2)传授基本知识: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
(3)给予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
(6)设计情境性教学: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
举例分析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
[参考答案]以学习材料的相似性为例,英语和法语这两种学习材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学习这两门外语时,在听、说、读、写以及记忆、思维等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方面也具有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的成分决定了两种学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正迁移。
由此说明,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而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共同成分较少,因此相对而言,不容易产生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006年)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项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本章导读⏹人类学习的普遍特征:迁移⏹学校教学假设:学生能够用他们在学校中所习得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行为方式等去解决今后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为迁移而教”迁移的概述迁移的理论迁移的指导学习的迁移第一节迁移的概述⏹一、学习迁移的概念⏹迁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等都可以用迁移的道理来解释。
例如,掌握英文的人学起法文来就比较容易;会骑自行车的人就容易学会骑摩托车;学过加法再学乘法就比较容易。
此外,也可以看到一些与此相反的现象,如,学汉语拼音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常常发生干扰;不良的工作习惯可以从一个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等,类似这样一些现象,心理学上都称之为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二、迁移的种类⏹ 迁移在学习中的影响有不同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维度对学习的迁移现象进行分类。
分类BE C G A 内容 顺序效果意识参与程度 影响的领域F D 发生的水平情境的相似性 Go on按迁移的内容,可分为认知迁移、态度迁移和技能迁移⏹认知迁移——指在人脑的知识结构中发生的迁移。
如学习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对物理学和化学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和方程式的理解。
⏹态度迁移——指一种态度对另一种态度的影响。
如一个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在多次得到数学教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后,不仅对数学教师产生了好感,而且喜欢上数学这门课。
⏹技能迁移——可分为认知技能迁移和动作技能迁移。
如一个掌握数学中因式分解技巧的学生,解任何因式分解题都显得游刃有余,这是认知技能的迁移。
棒球选手打高尔夫球也会打出高水平是动作技能的迁移。
back按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pz_填空}观点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答案】认知|2、(2008年4月)“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答案】B【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
3、(2007年10月)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重新解释的学说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D【解析】关系转换理论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他们证明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4、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答案】A【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因此,答案为A。
5、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答案】C【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因此,答案为C。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C【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答案为C。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概念:心理学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金额跟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学习迁移的类型: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迁移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二、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分为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和垂直迁移(纵向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自上而下的迁移自下而上的迁移(先行学习与后继学习的影响的划分)(水平迁移是指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等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是处于同一层次(抽象与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是并列的,即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大致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垂直迁移主要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与抽象的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分为一般迁移(普通迁移)和具体迁移(特殊迁移)一般迁移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概念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
具体迁移指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特殊迁移的范围仅限于有限的情景中,不如一般迁移广泛。
四、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不同,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景极不相似的其他情景中时,即产生了远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
学习迁移的作用:(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学校中的学习迁移是无所不在的)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景货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
第五章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一、知识学习(一)知识的概念。
从心理学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语言活动中的信息,如各门学科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共识、原理等。
广义的知识则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一)知识学习的概念。
知识学习是指,新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追求符号的意义,是知识学习区别于技能学习的根本标志。
(三)知识学习的条件。
知识学习能否得以实现,既受学习材料性质(外部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内部条件)的影响。
知识学习的外部条件是指,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逻辑意义,它应在人类学习能力的范围之内,学习者在心理上具有理解它的可能性。
学习知识的内部条件是指,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应具有适当的观念,这些观念提供同新知识符号相联系的可能性。
当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同时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也具备适当观念,那么学习材料对学习者便构成了潜在意义。
此外知识学习的内部条件,还应包括学习者具有学习心向(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旧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四)知识学习的类型1.按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奥苏贝尔根据有意义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把有意义学习分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三类。
(1)符号学习:最低层次的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主要是词汇)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单个符号代表什么东西。
它在多数情况下,带有机械学习的特点。
(2)概念学习:其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具体形式有两种:概念的发现(低年级)、概念的同化(高年级)。
(3)命题学习: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的观念的新意义。
2.按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1)下位学习:新学习的知识是已有知识(上位的)的下位知识。
下位关系有两种:派生的和相关的(如学习三角形之后,再学习直角三角形)。
(2)上位学习:新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知识间是一般对特殊的关系,如先学铜铁等能导电再学金属都能导电。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一、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态度的学习中。
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
二、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二)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的抽象和概括层次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三)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三、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一)形式训练说(二)相同要素说(三)经验类化说(四)关系转化说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二、现代的迁移理论第一种观点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不同第二种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第三节迁移与教学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一)相似性迁移的产生既受到客观相似性的影响,也受到主观相似性的影响(二)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二、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案设计(一)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必须精选(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发挥其迁移的效能(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安排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仅交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时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如何迁移所学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
第五章学习迁移与知识应用学习指导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2、难点:学习迁移理论。
二、学习要求(一)识记:1 学习迁移的类型;2 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泛化说、关系转换说;3 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4 知识应用的形式及过程。
(二)理解:1 学习迁移的定义;2 认知结构说的主要观点;3 定势的概念,如何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4 知识应用的含义,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关系。
(三)应用: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在学习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以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当前的学习也会对以前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这种现象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在技能学习中均有发生,这便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也可以说是已有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迁移现象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种学习促进另一种学习的现象是迁移;两种学习相互干扰、一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现象也是迁移。
可以说,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学习中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学习中的最大积极迁移一直是教育和教学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迁移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把握迁移规律对于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组织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有助于指导教师把教学实践经验迁移到新的教学中去。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学习迁移的作用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按迁移的不同特点以及教学工作中的实际情况,迁移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1、正迁移正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如学习数学有利于学习物理,学习珠算有利于心算,掌握平面几何有助于掌握立体几何等,懂得英语的人很容易掌握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