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气象服务
- 格式:pptx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2
公共气象服务的工作总结公共气象服务的工作总结篇一:长兴县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总结长兴县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总结2011年,长兴县气象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创新实干,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强化,现将总结如下:一、以民为本,扎实开展对农服务县政府颁布实施《关于气象服务“三农”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针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紧紧围绕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开发茶叶、果蔬、特种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15大类75种气象服务产品。
积极开展“魅力乡村”建设,11月底全部完成考核验收工作。
规范农业气象服务各类服务产品,如《茶叶气象预报》、《农气月报》、《葡萄气象预报》等,共制作发布各类农业气象服务材料 83期。
进一步规范农业大户“联系卡”制度,新建农户“联系卡”12家。
重点做好茶叶、杨梅、葡萄等特色农产品针对性服务。
建立特色农业数据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与林业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为防范森林火灾、保护生态安全、提高林农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化服务今年以来长兴县人工影响天气共进行了14轮作业,共发射火箭弹27发,作业面积3600平方公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赞扬了长兴县气象局开展的人影作业,在今年清明期间的森林防火、春季干旱、水库蓄水的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今年春季,长兴县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偏高, 1月到5月20日,总雨量仅为191.1毫米,创历史同期新低,为常年的40%,比去年偏少70%左右,4月份以来平均气温比常年明显偏高,5月份即出现高温天气,蒸发量大。
由于降水量显著偏少,气温偏高,致使长兴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旱情,工农业缺水严重,部分山区连生活用水也发生了困难,县、镇各级领导也是焦急万分。
为认真做好抗旱工作,县气象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反应,把人工增雨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职责
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包括:
1. 提供气象观测、预报、信息、科技等专业社会化有偿服务;
2. 开发气象信息服务新领域,拓展服务领域,做好电视天气预报,电话天气预报等农村和海洋气象服务;
3. 负责公益性气象服务法律法规宣传,气象信息发布审核和再编辑,并向政府和有关单位发送公众气象服务材料等;
4. 负责全区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制作、发布以及应急响应;
5. 对所属经营实体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
6. 其他相关职责。
总之,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以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为中心开展工作。
引言又好又快地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共权益保障不断强化,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服务政策的透明度不断提高,亟需对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指导公共气象服务的科学发展。
一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及现状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时期,此时的气象工作由最初的“兼顾服务”转为后来的“扩大服务”。
1954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确定:“今后气象工作必须为国防现代化、国家工业化、交通运输业及农业生产、渔业生产等服务。
”的五年气象工作方针。
1956年,天气预报开始通过《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开发布,是为公众气象服务之先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气象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提高气象服务效益上来,通过科技支撑来拓宽服务领域。
与民政、国土资源、铁道、交通等部门的联合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陆续被建立,公众气象服务获得了部门联动带来的成效。
2004年,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系统被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中国气象局也开始全面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
2008年5月,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自此,我国气象服务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初步建成了由广播、电视、报纸、短信、网站、乡镇电子显示屏等为载体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1]。
截止2008年,全国基本建成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综合观测系统。
地面观测网已相继建成143个基准气候站、685个国家基本站、1588个一般站、4个大气本底观象台(站),68个农业气象试验站、631个农业气象观测站,3个有人极地考察站和5个南极冰盖自动气象站。
公共气象服务问题
1.气象数据的准确性如何保证?
气象数据准确性可以通过高精度雷达、航空激光、遥感数据等技术保证,实现卫星直接观测,同时结合地面、气象台等建立地表观测网实时监测,使气象数据保持高准确性。
2.公共气象服务能给社会带来哪些好处?
1)公共气象服务能帮助社会物联网的发展,帮助企业和个人获取、分析数据,更好地实现智能化管理,提升发展效率,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2)公共气象服务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及时发布气象预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气象情况,做好防范预防准备,提高安全系数。
3)公共气象服务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时发布大气污染等气象情况,促进社会正确认识和评价环境问题,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气象公共服务的意义作用本文阐述了气象公共服务的内容及气象公共服务发展原则,着重探讨气象公共服务重要意义作用,以供相关部门参考借鉴。
标签:气象公共服务;内容;意义;发展策略当前气象在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大众对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则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际上,在进行气象观测以及预报数据的过程中对测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枯燥的数值预报缺乏针对性。
此时气象公共服务产品就应运而生,凭借气象公共服务产品能够让气象测报结果转换为公众更易读懂、便于社会各个领域使用,同时也能为政府部门决策时给予参考依据。
现阶段,可以将气象公共服务划分为四个类型:公众气象服务、气象科技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及专业气象服务。
其中传播气象服务媒介主要包括有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新闻报纸等。
而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专项气象服务及重大天气气象服务则在气象防灾减灾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提供了强有力服务保障。
一、气象公共服务产内容气象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气象部门在社会中公布气象信息,通过不断完善气象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为社会大众更好的提供气象信息。
公益性是气象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气象公共服务主要受到气象部门职权的影响,向人民群众提供天气预报和灾害天气预警预报信息,并监督好政府部门及人民群众做好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近年来,气象公共服务逐渐受到了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依据公众实际需要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气象部门在对气象观测信息实时监控和预报预警过程中,完善气象信息传播渠道。
目前气象部门在发布气象信息及灾害性天气预警过程中主要利用手机短信、电话、网络、微信、微博、QQ、收音机、电视、报纸等多媒体平台,在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推动下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应对气候在产业建设过程中,专业气象服务的覆盖范围几乎涵盖了交通、林业、水文、农业、环境、卫生、旅游等行业,為公众提供了极大便利条件。
摘要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其在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和平县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公共气象服务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P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07-0187-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07.07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谢玉仙1谢燕豪1叶辉1林珊珊2(1和平县气象局,广东和平517200;2龙川县气象局,广东龙川517300)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公众等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象科学知识,并在决策以及生产、生活中进行应用的过程。
公共气象服务的关键任务包括气象科技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的专题气象服务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服务等[1]。
和平县隶属于河源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体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台风、低温阴雨、低温冻害、干旱、寒露风等类型。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趋势加剧的大背景下,这些气象灾害出现更为频繁,气象灾害的风险不断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防灾减灾工作已经发展成为气象部门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
本文主要根据和平县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公共气象服务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和平县公共气象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1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近年来,面对气候异常以及各种灾害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和平县气象局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抗多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各季节、各阶段的天气特征、气象灾害特点和气象服务重点,全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
JIANGXI AGRICULTURE25做好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思考文/王淑琴(河南省遂平县气象局 463100)摘 要 气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连。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等。
通过分析河南省遂平县气象局气象服务工作现状,指出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县级;气象服务;公共气象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气象信息的需求度在显著增加,对气象服务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安全福祉等中心任务,切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1]。
现根据当前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的工作实践,分析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实践1.1 决策气象服务 决策气象服务是指为决策部门组织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指挥生产以及组织重大社会活动和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技术支持的活动。
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目的是在第一时间让决策部门获得科学、及时、有决策价值的气象信息[2]。
多年来,河南省遂平县气象局一直把做好决策气象服务作为工作重点,花大力气做好决策气象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赞誉。
2015年6月份入夏以后,降水量持续偏少,加之温度高、风速大、光照充足,土壤水分丧失严重,旱情明显,使全县生长旺期的夏玉米受到严重影响。
此时,抓住有利的天气时机,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迫在眉睫,及时准确的降水过程预报显得尤为重要。
在6月15-16日、6月23-30日和7月15-17日,遂平县分别出现了3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
滦平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白皮书滦平县气象局2020年3月前言滦平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承德市的西南部,气候属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半干旱间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燕山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
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少雨;夏季温和,雨热同季,多雷阵雨;秋季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气温下降迅速;冬季寒冷少雪。
据1981-2010年30年气象资料统计,全年平均气温7.8℃,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10.4℃,极端最低气温-28.2℃;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3.0℃,极端最高气温38.0℃。
年日照时数2694.1小时,≥10℃的积温3295℃,全年无霜期156天,年平均雷暴日数43天。
平均年降水量535.1毫米,70~80%的雨量集中在6、7、8月份,最大年降水量825.1毫米,日最大降雨量为131.9毫米。
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1.9米/秒。
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暴雨、大风、雷电、冰雹、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占到全县自然灾害的90%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全年GDP的1%~3%,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宗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滦平县已初步形成了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已基本覆盖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安全各个领域。
滦平县气象局在积极创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同时,努力做到监测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防范应对的科学性,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以及“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气象服务机制,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改善民生、提升经济竞争力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公共气象服务考试提纲考试内容概述公共气象服务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在气象学、气象仪器、气象服务体系、气象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1.气象学基础知识2.气象仪器及其使用3.气象服务体系及其构成4.气象应用技术5.专项知识与技能考试题型公共气象服务考试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论述题等多种题型,从不同角度考查考生的知识和能力。
具体题型如下:1.选择题:考生需要从四个或五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
2.判断题:考生需要判断给出的陈述是否正确。
3.填空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填写词语、数字等。
4.论述题:考生需要就某一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
考试考核要求1.具有气象学、大气科学等相关领域本科或以上学历,或者具有对应的专业技能。
2.具备使用气象仪器设备以及资料运用分析的能力。
3.掌握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流程及服务体系的组成。
4.掌握基本的气象预报方法和技能,能够进行中期预报、短期预报及灾害天气预报。
5.具备分析解决气象灾害问题的能力。
6.掌握信息发布技术和组织能力,能够进行信息发布和评估。
考试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考试时间从开始考试算起,如遇特殊情况,可以顺延时长。
2.考试采用机考方式,考生需要在电脑屏幕上完成答题,并在规定时间内交卷方可结束考试。
3.考试过程中不能交流、查阅资料或使用通讯工具等。
4.考试评分方式为标准分数,即根据每题的难度系数和答对数量得出成绩。
5.考试成绩以及合格标准均由国家气象局制定并公布。
以上是本文对公共气象服务考试提纲的介绍,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
中国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是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
公众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 是广大社会公众。
公众气象服务是 重要措施, 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
公众气象服务一方面 要从规范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着手,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 识,使全社会在气象灾害到来之际都能采取自觉、科学、规范的 防灾避灾行动;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着手,制作更 加贴切人民生活和实际的气象服务产品。
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 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 科技实力和全面服务能力, 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为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 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 完善公共气象 服务业务系统、 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 系统;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
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 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 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
智慧气象共享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智能气象共享服务平台解决方案是一种利用智能和信息技术来改善气象服务的解决方案。
它旨在通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和分析,以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和有效性,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实时的气象服务。
一、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架构
1.采集和数据收集:利用先进的气象自动测量设备,从各种气象站、成像雷达、卫星等获取气象数据,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存储;
2.数据管理:搭建基于云的气象大数据存储库,实现大规模气象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
3.数据分析:根据传感器的气象数据,采用大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技术,对气象要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气象结果;
4.可视化展示:兼容多平台的可视化展示系统,将分析的气象结果以图表、拐点图等形式展示,为用户提供实时更新的气象数据服务;
5.应用服务:通过提供各种气象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气象服务,包括气象预警、灾害预报和应急处置等;
6.运维管理:建立系统运维和管理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保证气象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7-01T15:36:33.88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期作者:吴悠[导读]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公众等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吴悠荆州市气象局湖北省荆州市 434000摘要: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公众等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使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气象科学知识,并在决策以及生产、生活中进行应用的过程。
公共气象服务的关键任务包括气象科技气象服务、气象为农服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的专题气象服务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服务等。
关键词:基层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存在问题;对策1导言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其在政府气象防灾减灾决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近年来,面对气候异常以及各种灾害天气频发的严峻形势,和平县气象局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抗多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各季节、各阶段的天气特征、气象灾害特点和气象服务重点,全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
为便于公众获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和平县气象局不断加强气象信息服务传播渠道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获取气象信息的便利性。
目前,公众可以通过缤纷微天气、微信、微博、停课铃 App 等新型渠道和电视、电台、12121 应急气象电话、网站等传统渠道获取气象服务。
例如, 2019 年和平县气象局共发布《天气报告》 47 期、《重大气象信息快报》 37 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27 期、《春运气象保障服务专报》 27 期,发布天气预警147 次,为和平县领导、防指成员、部门领导、信息员等发布气象灾害科普、消息类、趋势类等天气手机短信共 597 次,预报预警服务短信约 300 万人次。
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重大意义摘要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为社会公众以及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灾害性事件增多,公共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促进地方经济方面的意义日益凸显。
本文首先介绍了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以及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原则,接着重点探讨了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重大意义,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内容;原则;意义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公共气象事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工作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愈发显著。
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气象服务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公共气象服务是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各类公共资源或者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生产部门以及社会大众提供气象信息以及技术的过程。
开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国家防灾减灾、科学应对气候异常变化、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更是气象部门加强社会管理以及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
1 公共气象服务主要内容公共气象服务属于基础性公益服务范畴,它是一种重要的服务性工作,其主要凭现有技术,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在深入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需要根据地方实际,增强认识,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落实服务内容,以更好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现阶段,可以把公共气象服务分成4个类型: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气象科技服务以及专业气象服务。
传播气象服务信息的媒介主要有电视、广播、电话、报纸、手机短信、网络、微博、警报系统、微信等方式。
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任务涵盖面向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应对气候变化的气象服务,面向公众的气象服务,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城市气象服务,海洋、水文、交通、能源、旅游、卫生等专业气象服务,重大活动和重大工程等专项气象服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以及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