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术语与命名规则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4
HDTV、HDRip的基本术语列表HDTV的概念HDTV即High-Definition TV ,高清晰数字电视。
这个概念其实可以非常简单地表达出来。
所谓“数字”,是相对于原来的“模拟”而言,是指拍摄、编辑、制作、传输、接收等全过程都使用数字技术的电视系统。
所谓“高清晰”,则是相对于“标清”(标准清晰度,SDTV)而言。
什么才算“高清晰”呢,目前就是三种模式:1280×720(非交错式,场频为24、30或60),也即我们平常说的720P。
1920×1080(交错式,场频60),也即我们平常说的1080I。
1920×1080(非交错式,场频为24或30),也即我们平常说的1080P。
1080/720的HDTV和DVD在分辨率上差别的示意图如下。
HDTV的视频信号采用MPEG2进行压缩,音频信号则采用AC3压缩。
CHD提供的HDTV精加工作品,通常会用效果更好的DTS等音轨替代原始的AC3音轨,以求得更出色的效果;或者添加不同语言的音轨,制作成双音轨或多音轨版本。
有关在TS流中添加DTS音轨的介绍,请参考:TS流合成DTS音轨原理DVD也是采用MPEG2进行视频压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能播放DVD的软件就可以播放HDTV。
因为DVD采用的MPEG2-PS格式,即MPEG2 Program Stream,主要用来存储固定时长的节目。
而HDTV采用的是MPEG2-TS格式,即MPEG2 Transport Stream,是一种视频流格式,主要用于实时传送节目。
因此,要播放HDTV视频源,不仅需要播放器有MPEG2-TS解码器,而且还必须有专门的HDTV分离器。
从网上下载的HDTV文件,许多是带.tp或.ts扩展名的,要播放它们,首先必须有一个支持MPEG2-TS格式的分离器(Splitter Filter)。
分离器的作用就是识别文件真正的格式,将其中的视频流、音频流数据分离出来,并发送给解码器进行解码处理。
高清、标清和全高清高清:包括720P,1080I,1080P全高清:1080P标清:480P480P 512K-2M720P 4M以上,视频码流低于4M的话效果会很差,目前的设备视频编码设备一般在4-16M可调,1080P 8M以上,视频码流低于8M的话效果会很差,目前1080P的设备视频编码设备一般在8-48M可调,这个没有一个准确的值,码流跟视频的清晰度有关,高清,英文为“High Definition”,意思是“高分辨率”。
一般所说的高清,有四个含义:高清电视,高清设备,高清格式,高清电影。
高清电视高清电视,又叫“HDTV”,是由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晰度电视标准格式。
一般所说的高清,代指最多的就是高清电视了。
电视的清晰度,是以水平扫描线数作为计量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电视扫描格式:D1为480i格式,和NTSC模拟电视清晰度相同,525条垂直扫描线,483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 或16:9,隔行/60Hz,行频为15.25KHz。
D2为480P格式,和逐行扫描DVD规格相同,525条垂直扫描线,4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 或16:9,分辨率为640×480,逐行/60Hz,行频为31.5KHz。
D3为1080i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隔行/60Hz,行频为33.75KHz。
D4为72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750条垂直扫描线,72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60Hz,行频为45KHz。
D5为108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专业格式。
此外还有576i,是标准的PAL电视显示模式,625条垂直扫描线,576条可见垂直扫描线,4:3或16:9,隔行/50Hz,记为576i或625i。
教你看懂影片命名格式教你看懂影片命名格式或许你在使用BT、emule(电骡)或者edonkey(电驴)下载电影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文件以这样的方式名命:[蜘蛛侠3].Spiderman.3.PROPER.R5.LINE.XViD.AC3-PUKKA-cd1.avi事实上,仅仅通过文件名我们就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一、[蜘蛛侠3]为影片的中文名。
二、Spiderman.3为影片的英文名。
三、PROPER代表画面质量优于其他制作组发布影片。
四、R5.LINE说明影片是5区,即俄罗斯版,后期加入英文音轨。
五、XViD说明视频编码方式是XViD。
六、AC3说明声音编码方式为AC3。
七、-PUKKA-说明影片的发布组是-PUKKA-。
八、cd1说明这是影片的第一部分(碟1)。
九、avi为影片格式的后缀名。
下面我们就对上述的就条信息进行逐一介绍。
一、二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影片的名称,每部影片都不同。
三、这类信息被称为“发布文件的标志”主要来说有以下几种:1.PROPER表示此版本较已发布其他版本而言质量更好。
2.SUBBEDSUBBED表示影片包含字幕(可能是内置字幕也可能是外挂字幕)。
3.UNSUBBEDUNSUBBED表示发布的影片不包含字幕。
4.LIMITEDLINITED表示该电影只在有限的电影院放映,一般来说少于250家,通常为较小的电影或者影片镜头过少。
5.INTERNAL一些其他小组没有严格按照DIVX的制作标准而自创的影片。
6.STVSTV表示影片从未在影院放映就被发布。
7.DUPEDUPE指与其他小组发布的作品有重复。
8.UNRATEUNRATE指没有限制级别的未删节版本。
9.DIRECTOR CUTDIRECTOR CUT导演剪辑版,一般比影院上映的版本要长。
10.WSWS为宽银幕版本的影片。
11.FSFS为全屏幕版本的影片。
12.REPACK如果发布组织发布了一个有错误的版本,他们会发布REPACK来解决这些问题。
1、三分规则rule of thirds:为了使构图更加匀称,将一个画面分成三等份而不是两半。
2、中景镜头medium shot:交待被摄主体及其周围情况的镜头,缩写为MS。
3、切入镜头cut–in:某镜头中的人或物是一个镜头的局部元素,前者就叫后者的切入镜头。
4、切出镜头cut–away:某个镜头中的人或物没有在上一个镜头中出现,前者叫做后者的切出镜头,常用来交待相关的细节或他人的反应。
5、主镜头master shot:交代整个场景及其中所有主要元素的镜头。
6、主观镜头point–of–view shot:显示剧中人所看到情景的镜头,缩写为POV。
7、白天拍夜景day–for–night:镜头在白天拍,但视觉效果像是夜晚。
8、交叉淡入淡出cross–fade:声音(图象)淡入的同时另一声音(图象)淡出。
9、淡入/淡出fade–out/fade–in:一个清晰画面逐渐过渡为黑场,从有声到无声;反之亦然。
10、全景镜头long shot:强调整体环境及其中人或物的分布状况的镜头。
11、低角度镜头(仰拍镜头)low–angle shot:从低角度向上拍摄的镜头。
12、高角度镜头(俯拍镜头)high–angle shot:从高角度向下拍摄的镜头。
13、走位blocking:决定演员在一个镜头中的位置及运动路线。
14、近摄macro:镜头的一种设置,可以拍摄镜头极近的物体。
15、定位镜头establishing shot:引导观众进入一个新的地点或时间的镜头。
16、长焦镜头long lens:能够放大被摄主体,压缩空间距离的镜头。
17、衰减时间decay:一个声音从最大音量到完全无声所用的时间。
18、过肩镜头over–the–shoulder shot:在这个镜头中观众的视线可以越过一个人物的肩部看到另一个人或物,缩写为OS。
19、摇滚rock&roll:一场剧刚开始时使用一系列剧烈晃动的全景镜头,好像观众在摇动着看这场戏。
【科普】作为一个影迷,视频格式的含义你都知道吗?可能很多人看电影看视频的时候不知道文件名中那一串字母啊数字是什么意思,比如CAM,TS,TC,DVDSCR,DVDRip,HR-HDTV等,这其中涉及到转码压制等一些问题~下面就一一来解说下:1、CAM(枪版)——珍爱生命,远离枪版CAM通常是用数码摄像机从电影院盗录。
有时会使用小三脚架,但大多数时候不可能使用,所以摄像机会抖动。
因此我们看到画面通常偏暗,人物常常会失真,下方的字母时常会出现倾斜。
由于声音是从摄像机自带的话筒录制,所以经常会录到观众的笑声等声音。
因为这些因素,图像和声音质量通常都很差。
例:Journey.To.The.Center.Of.The.Earth.CAM.XViD-CAMERA(地心游记3D枪版)2、TS——只比枪版好一点TS与CAM版的标准是相同的,但它使用的是外置音源(一般是影院座椅上为听力不好的人设的耳机孔)。
这个音源不能保证是好的音源,因为受到很多背景噪音的干扰。
TS是在空的影院或是用专业摄像机在投影室录制,所以图像质量可能比CAM好,但画面的起伏很大。
常出现的有一般YS版和经过修复清晰TS版。
例:Iron.Man.PROPER.TS.XviD-iLG(钢铁侠TS版)3、TC——基本也可以忽略TC使用电视电影机从胶片直接数字拷贝。
画面质量还不错,但亮度不足,有些昏暗。
很多时候制作TC使用的音源来自TS,因此音质很差,但画面质量远好过TS。
如果不是太讲究的话TC版还是不错的选择。
例:Madagascar.2005.TC.XviD.AC3.avi(马达加斯加TC版)4、DVDSCR——最差也要看这个预览版的或者是测试版的DVD,非正式出版的版本。
从预览版DVD中获取,通过mpeg-4技术进行高质量压缩的视频格式,能比DVDRip早发布,但画质稍差。
(经常有一些不再黑边里在屏幕下方滚动的消息,包括版权和反盗版电话号码,会影响观看。
了解图片专业术语CMYKCMYK也称作印刷色彩模式,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印刷的。
它和RGB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RGB模式是一种发光的色彩模式,你在一间黑暗的房间内仍然可以看见屏幕上的内容;CMYK是一种依靠反光的色彩模式,我们是怎样阅读报纸的内容呢?是由阳光或灯光照射到报纸上,再反射到我们的眼中,才看到内容。
它需要由外界光源,如果你在黑暗房间内是无法阅读报纸的。
前面说过,只要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就是RGB模式表现的。
现在加上一句:只要是在印刷品上看到的图像,就是CMYK模式表现的。
比如期刊、杂志、报纸、宣传画等,都是印刷出来的,那么就是CMYK模式的了。
和RGB类似,CMY是3种印刷油墨名称的首字母:青色Cyan、洋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
而K取的是black 最后一个字母,之所以不取首字母,是为了避免与蓝色Blue混淆。
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CMY三种油墨就足够了,它们三个加在一起就应该得到黑色。
但是由于目前制造工艺还不能造出高纯度的油墨,CMY相加的结果实际是一种暗红色。
因此还需要加入一种专门的黑墨来中和维度高度和宽度,经过测量后应该存储图片的同时作相应记录。
DPIDPI是“dot per inch”的缩写。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每英寸长度内的点数。
通常,我们都使用dpi来作为扫描器和打印机的解析度单位,数值越高表示解析度越高。
目前,市面上出售扫描器的光学解析度主要有600×1200 dpi和1200×2400 dpi两种。
扫描器的光学解析度由两个数字构成,是因为横向解析度和纵向解析度不同。
较小的数字通常为纵向解析度,即我们一般区分扫描器解析度用的数值。
也就是说,600×1200 dpi的扫描器,我们通常简称为600 dpi。
HSBHSB模式,所有颜色可以通过表达它们的颜色、饱和度和亮度的百分比来定义。
插值法插值,有时也称为“重置样本”,是在不生成像素的情况下增加图像像素大小的一种方法,在周围像素色彩的基础上用数学公式计算丢失像素的色彩。
高清术语与命名规则
PurpleFire @ 23:35
以下文章参见《微型计算机》2008年7月上,高清教室栏目。
目前,网上的高清资源发布一般按照以下命名规则:影片名称(中文+英文).来源.压缩或处理方式.分辨率.视频编码.音轨格式——制作小组或字幕组名称@发布网站。
由于命名中各规格之间都是以点分隔符(小数点)隔开的,因此像H.264往往直接简写成H264或x264,以免影响阅读。
那么从这些命名规则中我们能读出些什么信息呢?
片源来源
Blu-ray和HD DVD
Blu-ray即我们耳熟能详的“蓝光”光盘,简称BD。
其实,从技术上来看,BD 和HD DVD都采用了波长为405nm的蓝色激光作为读写源,是不是都应该称为“蓝光”呢?呵呵,至于为什么一个叫HD DVD一个叫蓝光,还是留给你去Google 去吧。
处理方式
HD Remux、HDRe、HDRip(BD类似)
HD Remux,简称为Remux,通常是指将BD或HD DVD影碟中的视频与音频内容以无损的方式提取出来并封装到特定格式(通常为TS)的文件里面的处理方法。
它没有经过任何方式的重编码,视频和音频方面讲究“原汁原味。
不过Remux
电影会没有原盘中的播放菜单和花絮,而且,电影容量很大,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需要较长的下载时间。
HDre是为了在容量、画质和音质上取得较好的平衡,将高清视频流进行重编码的处理方式。
它不对音频流进行重编码,因此能保持不错的音质表现。
HDre处理的电影最起码能达到720p以上级别的分辨率,因此也隶属于高清影片行列。
HDRip对视频流和音频流均进行了重编码,体积进一步缩小,画质表现稍逊于720p,优于DVDRip,而且体积也接近于后者。
一部完整的HDRip电影一般只占用2GB至4GB存储空间,便于影音发烧友之间的交流。
当然了,由于画质比720p 要差一点,HDRip通常被划分为“标清”的行列。
常见分辨率
720p、1080i、1080p、a1080、a720、816p
前三个是用于标识高清影片分辨率的关键指标。
其中,数字后跟随的i和p分别是Interlace scan(隔行扫描)和Progressive scan(逐行扫描)的缩写,而数字反映的是高清影片的垂直分辨率。
像720p就是指1280*720逐行扫描,1080i 就是1920*1080隔行扫描,这是一种将信号源的水平分辨率按照约定俗成的方法进行缩略的命名规则。
达到720p以上的分辨率,是高清信号源的准入门槛,720p 标准也被称为HD标准,而1080i/1080p被称为Full HD(全高清)标准。
部分影片的分辨率为a720和a1080,是采用了变形技术以获得更高的画质。
a1080一般包括1440*1080和1280*1080两种规格,纵向分辨率都达到了1080p的标准,通过播放时的横向扩展,实现接近Full HD的清晰度。
a720一般采用960*720的规格,也有更低到852*720的。
而816p并不是一种标准的分辨率,它是在做重编码的时候,为了有效的利用,缩减容量,利用AVS软件将上下黑边裁掉。
如1920*1080分辨率的电影比例为1.78:1,实际内容则为2.35:1的宽银幕,在去除黑边后则为1980*816。
也可以采用变形技术将横向像素减少到1440,最后成了1440*816。
视频编码
H.264、VC-1、MPEG-2、X264
目前,在BD和HD DVD上得到广泛应用的高清视频编码格式主要有H.264、VC-1和MPEG-2这三种,从压缩率和对硬件性能要求来排序的话,H.264>VC-1>MPEG-2,而画质表现并不绝对,总体来说VC-1比较不错。
H.264是由ITU-T(国际电信联盟)和ISO/IEC MPEG共同开发的,通常也被称为AVC。
现在还有一种叫X264的
格式,其实是H.264的变种,它提供了免费、开源的编码器,常见于HDre和HDRip 格式。
简单地说,H.264就是一个标准,而X264是执行这个标准的一个具体产品。
VC-1是由微软主导的一个编码格式,在硬件性能需求和视频体积上做到了较好的平衡,而MPEG-2由于技术基础较为成熟,在早期高清领域的应用范围也很广。
音轨格式
DD5.1、DD Plus、Dolby TrueHD、DTS、DTS HD、LPCM
DD5.1:即传统的Dolby Digital 5.1(杜比数字5.1,AC-3),它能够提供入门级的立体一线多声道的体验。
DD5.1的压缩率相当高,编码率较低(最高只有640Kbps),在发烧级的高清音频应用中难免捉襟见肘。
占用空间小,便于网络传输是DD5.1音轨的两大优点。
DTS:DTS是“Digital Theatre System”的缩写,属于有损压缩技术。
与DD5.1相比,DTS的编码率在1.5Mbps以上,能够实现更好音频回放效果。
DD Plus:Dolby Digital Plus,也可以写成“DD+”,它是目前高清应用中常见的音频技术,它具有7.1或以上数量的声道,编码率范围较广,最高可达6Mbps。
DD Plus可以做到音质和容量兼顾,已经得到了高清业界的广泛认可,适用于广播级别的高清应用领域。
Dolby TrueHD:它采用了100%无损压缩编码方式,最高支持18Mbps的编码率和八个24bit/96kHz全频带声道。
由于编码率较高, Dolby TrueHD音轨占用的存储空间,对传输带宽的要求也是相当惊人的,难以应用于广播系统当中。
DTS-HD:DTS-HD技术以7.1声道为起点,最高可以支持32声道的环绕声回放,采样率从8kHz到192kHz,编码率可达1.5Mbps。
DTS HD是Dolby TrueHD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在高清影音市场拥有较好的前景。
LPCM:LPCM是线性脉冲编码调制(Linear 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是一种以连续线性取样方式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音频技术。
LPCM音频不经任何压缩,它在保证良好音质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数据量。
封装格式
TS AVI MKV WMV
我们通常将以上这四个术语理解成高清视频文件的扩展名,但更准确地说,这应该是高清视频最常见的四种封装格式。
从理论上说,封装格式与视频的编码格式以及音频格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现在,TS格式已经成为了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封装格式,在“Remux”片源里经常看到它的身影。
而且,一些比较高端的音频技术,如DTS-HD,只能以TS的格式封装起来。
至于AVI,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封装格式,但属于较为落后的规格,对新兴视频编码的兼容性较差。
MKV和WMV
的片源也比较丰富,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如TS格式,而且,PowerDVD并不支持MKV 的封装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