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基础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4
射频基础知识培训一、射频概述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是指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信号。
射频技术在现代通信、无线电、雷达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本次培训将介绍射频的基础知识,包括射频信号的特性、射频电路设计及射频测量。
二、射频信号的特性1. 频率范围:射频信号的频率范围通常指300kHz至300GHz之间的频段。
这一频率范围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2. 带宽:射频信号的带宽是指在频率上的范围,用于传输信息。
带宽越宽,信号传输的速率越高。
3. 衰减:射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衰减,衰减的程度与信号传播距离、传输介质等因素有关。
为了保持信号的质量,需要采取衰减补偿措施。
三、射频电路设计1. 射频放大器设计:射频放大器用于增强射频信号的强度。
设计射频放大器需要考虑电源电压、功率放大系数、频率响应等因素。
2. 射频滤波器设计:射频滤波器用于去除非期望频率范围内的干扰信号。
设计射频滤波器需要考虑信号带宽、截止频率、滤波器类型等因素。
3. 射频混频器设计:射频混频器用于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进行混合,产生新的频率信号。
设计射频混频器需要考虑输入信号频率、混频器类型、频率转换效率等因素。
四、射频测量1. 射频功率测量:射频功率测量用于确定射频信号的功率水平。
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射频功率计和射频功率传感器。
2. 射频频谱分析:射频频谱分析用于分析射频信号在频率上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仪器包括射频频谱分析仪和扫频仪。
3. 射频网络分析:射频网络分析用于测量射频电路的传输特性(如反射系数、传输系数等)。
常用的仪器包括网络分析仪和隔离器。
五、总结通过本次射频基础知识培训,我们了解了射频信号的特性、射频电路设计和射频测量等内容。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从事射频相关工作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射频技术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升我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以上文字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添加或修改)。
射频基础知识知识讲解第⼀部分射频基础知识⽬录第⼀章与移动通信相关的射频知识简介 (1)1.1 何谓射频 (1)1.1.1长线和分布参数的概念 (1)1.1.2射频传输线终端短路 (3)1.1.3射频传输线终端开路 (4)1.1.4射频传输线终端完全匹配 (4)1.1.5射频传输线终端不完全匹配 (5)1.1.6电压驻波分布 (5)1.1.7射频各种馈线 (6)1.1.8从低频的集中参数的谐振回路向射频圆柱形谐振腔过渡 (9) 1.2 ⽆线电频段和波段命名 (9)1.3 移动通信系统使⽤频段 (9)1.4 第⼀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12)1.5 第⼆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12)1.6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主要特点 (12)1.7 何谓“双⼯”⽅式?何谓“多址”⽅式 (12)1.8 发信功率及其单位换算 (13)1.9 接收机的热噪声功率电平 (13)1.10 接收机底噪及接收灵敏度 (13)1.11 电场强度、电压及功率电平的换算 (14)1.12 G⽹的全速率和半速率信道 (14)1.13 G⽹设计中选⽤哪个信道的发射功率作为参考功率 (15) 1.14 G⽹的传输时延,时间提前量和最⼤⼩区半径的限制 (15) 1.15 GPRS的基本概念 (15)1.16 EDGE的基本概念 (16)第⼆章天线 (16)2.1天线概述 (16)2.1.1天线 (16)2.1.2天线的起源和发展 (17)2.1.3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 (17)2.1.4⽆线电波 (17)2.1.5 ⽆线电波的频率与波长 (17)2.1.6偶极⼦ (18)2.1.7频率范围 (19)2.1.8天线如何控制⽆线辐射能量⾛向 (19)2.2天线的基本特性 (21)2.2.1增益 (21)2.2.2波瓣宽度 (22)2.2.3下倾⾓ (23)2.2.4前后⽐ (24)2.2.5阻抗 (24)2.2.6回波损耗 (25)2.2.7隔离度 (27)2.2.8极化 (29)2.2.9交调 (31)2.2.10天线参数在⽆线组⽹中的作⽤ (31)2.2.11通信⽅程式 (32)2.3.⽹络优化中天线 (33)2.3.1⽹络优化中天线的作⽤ (33)2.3.2天线分集技术 (34)2.3.3遥控电调电下倾天线 (1)第三章电波传播 (3)3.1 陆地移动通信中⽆线电波传播的主要特点 (3)3.2 快衰落遵循什么分布规律,基本特征和克服⽅法 (4)3.3 慢衰落遵循什么分布规律,基本特征及对⼯程设计参数的影响 (4) 3.4 什么是⾃由空间的传播模式 (5)3.5 2G系统的宏⼩区传播模式 (5)3.6 3G系统的宏⼩区传播模式 (6)3.7 微⼩区传播模式 (6)3.8 室内传播模式 (9)3.9 接收灵敏度、最低功率电平和⽆线覆盖区位置百分⽐的关系 (10) 3.10 全链路平衡和最⼤允许路径损耗 (11)第四章电磁⼲扰 (12)4.1 电磁兼容(EMC)与电磁⼲扰(EMI) (12)4.2 同频⼲扰和同频⼲扰保护⽐ (13)4.3 邻道⼲扰和邻道选择性 (14)4.4 发信机的(三阶)互调⼲扰辐射 (15)4.5 收信机的互调⼲扰响应 (15)4.6 收信机的杂散响应和强⼲扰阻塞 (15)4.7 dBc与dBm (16)4.8 宽带噪声电平及归⼀化噪声功率电平 (16)4.9 关于噪声增量和系统容量 (17)4.10 直放站对基站的噪声增量 (17)4.11 IS-95 CDMA 对 GSM 基站的⼲扰 (19)4.12 G⽹与PHS⽹的相互⼲扰 (20)4.13 3G系统电磁⼲扰 (22)4.14 PHS系统与3G系统之间的互⼲扰 (24)4.15 GSM系统与3G系统之间的互⼲扰 (25)第五章室内覆盖交流问题应答 (12)5.1、⽬前GSM室内覆盖⽆线直放站作信源站点数量达60%,WCDMA的建设中,此类站点太多将导致⽹络上⾏噪声被直放站抬⾼,请问怎么考虑?5.2、⾼层窗边的室内覆盖信号场强难以做到主导,⽽室内窗边将是数据业务需求的⾼发区域,室内窗边的⾼速速率如何保证?5.3、有⼚家建议室内覆盖不⽤⼲放,全⽤⽆源覆盖分布,我们如何考虑?5.4、室内覆盖中,HSDPA引⼊后,有何新要求?5.5、系统引⼊多载频对室内覆盖的影响?5.6、上、下⾏噪声受限如何考虑?5.7、室内覆盖时延分集增益。
射频基础知识培训1、无线通信基本概念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经过空间传送信息的通信方式称之为无线电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也称之为无线通信。
利用无线通信可以传送电报、电话、传真、数据、图像以及广播和电视节目等通信业务。
目前无线通信使用的频率从超长波波段到亚毫米波段(包括亚毫米波以下),以至光波。
无线通信使用的频率范围和波段见下表1-1表1-1 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和波段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常常把部分微波波段分为L、S、C、X、Ku、K、Ka等波段(或称子波段),具体如表1 - 2所示表1-2 无线通信使用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和波段无线通信中的电磁波按照其波长的不同具有不同的传播特点,下面按波长分述如下:1.1 极长波(极低频ELF)传播极长波是指波长为1~10万公里(频率为3~30Hz)的电磁波。
理论研究表明,这一波段的电磁波沿陆地表面和海水中传播的衰耗极小。
1.2超长波(超低频SLF)传播超长波是指波长1千公里至1万公里(频率为30~300Hz)的电磁波。
这一波段的电磁波传播十分稳定,在海水中衰耗很小(频率为75Hz时衰耗系数为0.3dB/m)对海水穿透能力很强,可深达100m以上。
1.3 甚长波(甚低频VLF)传播甚长波是指波长10公里~100公里(频率为3~30kHz)的电磁波。
无线通信中使用的甚长波的频率为10~30kHz,该波段的电磁波可在大地与低层的电离层间形成的波导中进行传播,距离可达数千公里乃至覆盖全球。
1.4 长波(低频LF)传播长波是指波长1公里~10公里(频率为30~300kHz)的电磁波。
其可沿地表面传播(地波)和靠电离层反射传播(天波)。
1.5中波(中频MF)传播中波是指波长100米~1000米(频率为300~3000kHz)的电磁波。
中波可沿地表面传播(地波)和靠电离层反射传播(天波)。
中波沿地表面传播时,受地表面的吸收较长波严重。
中波的天波传播与昼夜变化有关。
1.6 短波(高频HF)传播短波是指波长为10米~100米(频率为3~30MHz)的电磁波。
短波可沿地表面传播(地波),沿空间以直接或绕射方式传播(空间波)和靠电离层反射传播(天波)。
1.7 超短波(甚高频VHF)传播超短波是指波长为1米~10米(频率为30~300MHz)的电磁波。
超短波难以靠地波和天波传播,而主要以直射方式(即所谓的“视距”方式)传播。
1.8 微波传播●微波是指波长小于1米(频率高于300MHz)的电磁波。
目前又按其波长的不同,分为分米波(特高频UHF)、厘米波(超高频SHF)、毫米波(极高频EHF)和亚毫米波(至高频THF)。
●微波的传播类似于光波的传播,是一种视距传播。
其主要在对流层内进行。
总的说来,这种传播方式比较稳定,但其传播也受到大气折射和地面反射的影响。
另外,对流层中的大气湍流气团对微波有散射作用。
利用这种散射作用可实现微波的超视距传播。
●WCDMA工作频段:上行1920~1980MHz,下行2110~2170MHz,属于微波波段,其电磁波传播方式为微波传播。
●CDMA工作频段:825MHz—835MHz (上行,基站收、移动台发)870MHz —880MHz (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 GSM 工作频段: 905MHz —915MHz (上行,基站收、移动台发)950MHz —960MHz (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1710MHz —1785MHz (上行,基站收、移动台发)1805MHz —1880MHz (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 3G 频率规划的基础上,我国为中国电信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共15MHz×2;为中国联通WCDMA 分配的频率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共15MHz×2;为中国移动TD-SCDMA 分配的频率是1800~1900MHz 以及2110~2025MHz ,共35MHz 。
2、 射频常用计算单位2.1绝对功率的dB 表示射频信号的绝对功率常用dBm 、dBW 表示,它与mW 、W 的换算关系如下:例如信号功率为x W ,利用dBm 表示时其大小为:)1log(10)(W XWdBW p = )11000*log(10)(mw mwX dBm p =例如:1W 等于30dBm ,等于0dBW 。
一般来说,我们习惯上还是用“W ”和“dBm ”来表示功率 2.2相对功率的dB 表示射频信号的相对功率常用dB 和dBc 两种形式表示,其区别在于:dB 是任意两个功率的比值的对数表示形式,而dBc 是某一频点输出功率和载频输出功率的比值的对数表示形式。
一般来说,我们说放大链路的增益可以用“dB ”来表示。
对于信号的谐波和杂波来说,可以用“dBc ”来表示。
3、 射频器件简介射频简单系统介绍一般来说,对于如图所示射频系统来说,用到的射频器件从大的分类来说,有主动器件和被动器件,主动器件一般来说,是需要提供电源的期间,被动器件,一般为无源器件。
就上图来说,用到的器件有滤波器、混频器、射频开关、放大电路等。
其中的滤波器和混频器为被动电路,射频开关和放大电路为主动电路。
1、射频接插件MMCX系列MMCX1112A1 MMCX1121A1 MMCX6251S1MCX系列MCX1112 MCX1181A1 MCX6121A1SMA系列SMA1111A1 SMA1112A6SMA1181A1SMA6181A2SMA6251A1SMA6252A2SMA6411A4SMA6511A4SMA6551E1SMA8073A1SMA9073A1SMA6351B1 SMB系列SMB1251B1 SMB1252B1 SMB1351B1SMB6112A1 SMB6121A1 SMB6251B1BNC系列B1121A1 B6251C1 B6251F1B7471A1 B7771B3 B9073A1 TNC系列T1121A1 T1181A1 T6351B1N系列N1112A1 N1121A1 N1141A1N1181A1N2071A1 N5072A1 N6421A1N6521A1N6551A1 N7471A1另外还有,1.0/2.3、1.6/5.6、7/16等类型接头。
2、射频滤波器滤波器是电子系统中关键部件,用来完成频率选择功能,在航空轰天、雷达、电子对抗、遥感遥测、微波通讯、移动通讯及广播电视等军民用电子设备中广泛运用。
射频滤波器通常按滤波器的特性及作用可分为:低通滤波器(LPF)、带通滤波器(BPF)、高通滤波器(HPF)、带阻滤波器。
射频滤波器通常按组成材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LC滤波器、声表滤波器、晶体滤波器、腔体滤波器、介质滤波器、悬置带线滤波器、同轴管状滤波器及电调滤波器。
2.1滤波器主要参数:2.1.1中心频率f0:给定相对最小插入损耗值(比如-3dB)对应两个截止频率的几何平均值。
2.1.2通带带宽(x)dB:给定相对最小插入损耗值的两个截止频率的间隔,及从上限频率到下限频率的差值,常用1dB带宽和3dB带宽表示。
2.1.3插入损耗:信号通过滤波器的衰减。
2.1.4带内波动:通带内的插入损耗随频率变化最大与最小的差值。
2.1.5驻波比:衡量滤波器通带内信号是否良好匹配传输的一项重要指标。
理想值为1,适配时大于1,对于实际的滤波器而言,满足驻波比小于 1.5:1的贷款一般小于-3dB带宽,其中-3dB带宽的比例与滤波器的级数和插损有关。
2.1.6回波损耗:端口信号输入功率与反射功率之比的分贝值。
2.1.7阻带抑制度:衡量滤波器选择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指标越高说明对带外干扰信号的抑制越好。
通常要求为某一给定的带我频率f的抑制度是多少dB。
SAW滤波器:LC滤波器腔体滤波器3环形器及隔离器隔离器和环形器的突出特点是单向传输微波能量。
隔离器使微波能量只能从输入端流进,从输出端流出。
环形器则控制电磁波燕某一环形防线传输。
这种单向传输微波能量的特性,用于微波设备的级与级、级与系统之间,就是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互相“隔离”了。
微波隔离器是种特殊的衰减器,隔离器对入射波的衰减很小,对反射波的衰减则很大,二者之比值称为“隔离比”。
使用隔离器,目的在于减小因负载阻抗变化对振荡频率带来的影响。
一般是在矩形波导的横向加上固定磁场,放置在波导横向的铁氧体片恰好能与反射波产生铁磁共振,继而抑制了反射波,而入射波则不会产生这种共振吸收。
但在做成器件之后,隔离器对入射波也会产生一些正向衰减,约为1db(1.259 倍)。
对反射波的反向衰减则大于20db(100 倍)。
环形器具有多种用途,是一种常用的微波元器件。
主要参数有:工作带宽插入损耗反向隔离电压驻波比5.射频放大器4、功率放大器主要指标4.1工作频带工作频带是指放大器应满足全部性能指标的连续频率范围。
硅双极型晶体管功率放大器和硅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是从300MHz到4GHz,砷化镓场效应管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是从一吉赫到几十吉赫。
4.2输出功率4.2.1.饱和输出功率当功率放大器的输入功率加大到某一值后,再加大输入功率并不会改变输出功率的大小,该输出功率称为功率放大器的饱和输出功率。
4.2.2.1dB压缩点输出功率P1dB功率放大器增益压缩1dB所对应的输出功率称为1dB压缩点输出功率,记作P1dB。
4.3输入输出驻波比大功率管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都很低,BJT的输入阻抗实部只有几个欧姆,与50W系统失配得比较厉害。
而MESFET的输入阻抗较高,与50W系统失配得也很大,失配严重时,会损坏功率管。
输入、输出驻波比变坏还会使系统的增益起伏和群迟延变坏,因此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应该满足一定要求。
在大容量数字通信系统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取1.2:1,而在一般系统中,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驻波比可以取到2:1。
它也是设计微波功率放大器时必须考虑的一项技术指标。
4.3增益及增益平坦度。
增益即放大器的功率放大能力,为放大器输出功率和输出功率的比值取对数,单位为”dB”。
增益平坦度为功率放大器增益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变化大小。
其他的射频器件还有微波开关、微波衰减器、移相器、限幅器、微波功分器、耦合器、电桥等。
混频器、频率合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