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球团安全规程)(AQ 2025—2010)检查表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11
北京达飞安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冶金行业烧结球团安全检查表编制部门:安评三部发布日期:2010年3月说明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检查表的引用而成为本检查表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检查表,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检查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年第6号《冶金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冶生[1996]204号《烧结球团安全规程》 AQ 2025-2010 《烧结厂设计规范》 GB50408 《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414 《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 GB1478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622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5006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 《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 GB5030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2009目录1.烧结球团厂址和总平面布置单元 (1)2.烧结球团原料场单元 (4)3.烧结机单元 (9)4.球团竖炉单元 (15)5.运输单元 (17)6.消防单元 (20)7.动力设施单元 (27)8.通讯、信号、仪表单元 (31)9.供配电、电气安全与照明单元 (33)10.给排水单元 (39)1 烧结球团厂址和总平面布置单元烧结球团厂址和总平面布置单元主要从烧结厂及球团厂的厂址选择、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厂区总体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等方面进行评价。
该单元安全检查表依据《冶金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冶生[1996]204号)、《烧结球团安全规程》(AQ2025-2010)、《烧结厂设计规范》(GB50408—2007)、《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414—2007)等法规、标准编制。
AQ 2025-2010烧结球团安全规程
5.3.4 各类建构筑物所配置小型灭火装置的配置系数,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各类建构筑物配置小型灭火装置的配置系数
注:各类建构筑物所配置小型灭火装置的数量为建筑物的面积乘以表中的系数,结果如为小数,则四舍五入取整数。
5.3.5 配电室、电缆室(电缆垂直通道),油库和磨煤室,应设有烟雾火灾自动报警器、监视装置及灭火装置,火灾报警系统宜与强制通风系统联锁;应采取防火墙、防火门间隔和遇火能自动封闭的电缆穿线孔等建筑措施。
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烧结球团厂的主控室,应设有集中监视和显示火警信号的装置。
5.3.6 机头电除尘器应设有防火防爆装置。
5.3.7 煤气加压站、油泵室、油罐区、磨煤室及煤粉罐区周围10m以内,不应有明火。
在上述地点动火,应开具动火证,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3.8 烧结工艺中的燃料加工系统,其除尘设施不应使用电除尘,应使用布袋式除尘器。
5.4 动力设施
5.4.1 厂内煤气生产使用应遵守GB 6222相关规定。
5.4.2 厂内各种气体管道应架空敷设。
易挥发介质的管道及绝缘电缆,不应架设在热力管道之。
问题描述:吊装孔周围无防护,且无安全警示标志。
依据《烧结球团安全规程》(AQ2025-2010)5.1.7吊装孔应设置防护盖板或栏杆,并应设警示标志。
问题描述:粉尘岗位职工作业中未佩戴防尘口罩。
依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
未佩戴防尘口罩 已佩戴 防尘口罩电机外壳未接地 电机外壳 已接地问题描述:氧气管道上乱拉、乱接电缆。
依据《炼铁安全规程》(AQ2002-2004)18.9 动力、照明、通讯等电气线路,不应敷设在氧气、煤气、蒸汽管道上。
问题描述:职工坐在运输皮带上。
依据《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2013)4.3严禁人员在输送机上行走、躺卧或骑坐。
问题描述:电机外壳未接地。
依据《炼铁安全规程》(AQ2002-2004)18.7 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根据技术条件接地或接零。
氧气管道上搭接电缆 氧气管道上未搭接电缆氧气氧气问题描述:职工跨越运输皮带。
依据《烧结球团安全规程》(AQ2025-2010)9.8 人员不应乘、钻和跨越皮带。
问题描述:出铁过程中,现场有人进行清扫作业。
依据《炼铁安全规程》(AQ2002-2004)14.1.6 出铁、出渣时,不应清扫渣铁罐轨道和在渣铁罐上工作。
问题描述:球罐安全阀损坏。
依据《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5.9应定期检查、校对系统中的压力表、安全阀、温度计等仪表和安全联锁保护装置。
问题描述:球罐法兰连接处泄漏。
依据《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10.1.7定期对供氧系统的易泄漏部位进行查漏。
问题描述:氧球罐防雷、防静电接地损坏。
依据《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16912-2008)4.7.3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应定期检查检测接地电阻,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烧结球团安全规程烧结球团安全规程(1988 年 4 月22 日冶金工业部[88] 冶安环字第366 号文颁发)1 总则1.1 为贯彻安全生产方针, 防止烧结球团生产事故, 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促进烧结球团生产的发展, 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烧结球团厂(车间,下同)的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维修和管理。
1.3 新建、改扩建或技术改造工程, 其安全防护装置和劳动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4 现有企业的所有设施, 不符合本规程要求者, 应在技术改造或大、中修时予以解决, 在问题解决以前, 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1.5 厂必须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制。
厂长、车间主任、工(段)长和班组长, 分别对本厂、本车间、本工段和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安全工作负技术责任。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和业务部门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和劳动卫生负责。
1.6 厂必须认真执行安全大检查制度, 对查出的问题应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及时解决1.7 对新人厂的职工和代培实习人员, 应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并经考试合格方准工作; 调换工种的人员, 应进行新岗位安全技术教育; 特殊工种的人员应进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 取得合格证后, 方准上岗操作。
1.8 对违反本规程而造成事故的有关人员, 应视其情节的严重程度, 分别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2 厂区布置与厂房建筑2.1 厂址选择, 必须防止洪水、海潮、飓风等危害; 避开断层、流砂层、淤泥层、滑坡层、天然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 主要厂房及烟囱,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否则,应采取措施, 达到要求后方可建厂。
2.2 新建的烧结球团厂, 应位于居民区及工业场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厂区边缘至居民区的距离应大于1000m。
2.3 烧结室和球团焙烧室的主厂房的配置, 应与季节盛行风向相垂直。
1 车间主要危险源或危险场所,要有显著的安全标志。
2皮带机、链板机需要跨越的部位应设置过桥,烧结面积50m2以上的烧结机应设置中间过桥。
3水封槽上和沟上应设安全篦条或盖板。
4设置裸露的运转部分,应设有防护罩、防护栏杆或防护挡板。
5吊装孔必须设置防护盖板或栏杆,并应设警告标志。
6行车及布料小车等在轨道上行走的设备,两端应设有缓冲器和清轨器,轨道两端应设置电气限位器和机械安全挡。
7排水沟、池应设有盖板。
8主要操作室和岗位之间,应设有上下相互联系的电话或对讲机。
高处作业和噪声超过85dB(A)的作业环境,应采用对讲机。
9主抽风机室应设有监测烟气泄漏、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及其浓度的信号报警装置。
10仪表系统的接地(包括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屏蔽接地以及保安仪表接地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1应设有完整的消防水管路系统,确保消防供水。
12主要的火灾危险场所,应设有与消防站直通的报警信号或电话。
13配电室、电缆室(电缆垂直通道),应设有烟雾火灾自动报警器、监视装置及灭火装置,火灾报警系统宜与强制通风系统联锁;应采取防火墙、防火门间隔和遇火能自动封闭的电缆穿线孔等建筑措施。
新建、改扩建的大型烧结球团厂的主控室,应设有集中监视和显示火警信号的装置。
14机头电除尘器应设有防火防爆装置。
15煤气加压站、油泵室、油罐区周围10m以内,严禁明火。
16各燃气管道在厂人口处,应设总管切断阀。
燃气管道禁止与电缆同沟敷设。
17应有蒸汽或氮气吹扫燃气的设施,各吹扫管道上,必须设防止气体串通的装置。
18煤气管道应设有大于煤气最大压力的水封和闸阀;蒸汽、氮气闸阀前应设放散阀,防止煤气反窜。
19原料场应有下列设施:a.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b.防扬尘设施;c.停机或遇大风紧急情况时使用的夹轨装置;d.车辆运行的警告标志;e.升降、回转、行走的限位装置和清轨器;f.行走机械的主电源,采用电缆供电时应设电缆卷筒;采用滑线供电时,应设接地良好的裸线防护网,并悬挂明显的警告牌或信号灯。
烧结球团安全规程【颁布时间】1988.04.22【实施日期】1988.04.22【颁文单位】冶金工业部(1988年4月22日冶金工业部[88]冶安环字第366号广颁发)1总则1.1为贯彻安全生产方针,防止烧结球团生产事故,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烧结球团生产的进展,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烧结球团厂(车间,下同)的设计、施工安装、生产、维修与管理。
1.3新建、改扩建或者技术改造工程,其安全防护装置与劳动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4现有企业的所有设施,不符合本规程要求者,应在技术改造或者大、中修时予以解决,在问题解决往常,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1.5厂务必建立与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制。
厂长、车间主任、工(段)长与班组长,分别对本厂、本车间、本工段与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总工程师或者技术负责人对安全工作负技术责任。
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与业务部门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与劳动卫生负责。
1.6厂务必认真执行安全大检查制度,对查出的问题应责成有关部门(或者人员)及时解决。
1.7对新入厂的职工与代培实习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并经考试合格方准工作;调换工种的人员,应进行新岗位安全技术教育;特殊工种的人员应进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的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准上岗操作。
1.8对违反本规程而造成事故的有关人员,应视其情节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批判教育、经济制裁、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2厂区布置与厂房建筑2.1厂址选择,务必防止洪水、海潮、飓风等危害;躲开断层、流砂层、淤泥层、滑坡层、天然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要紧厂房及烟囱,应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
否则,应采取措施,达到要求后方可建厂。
2.2新建的烧结球团厂,应位于居民区及工业场区常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厂区边缘至居民区的距离应大于1000m。
2.3烧结室与球团焙烧室的主厂房的配置,应与季节盛行风向相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