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图示
- 格式:ppt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6
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p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p力的图示常见的错误作法及分析^p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李巧琴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如何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我们可采用力的图示。
力的图示看起来很容易画,但要予以重视,严格按照步骤作图,养成标准解题、标准作图的良好习惯。
现把学生作图中出现的错误归纳如下:一、标度选择的错误1、无标度例1、重力为20牛顿的物体放在程度面上,画出重力的图示错误:正确: 10N G=20N G=20N分析^p :该同学在作图时忘了选择标度,即使力的作用点与方向画对,这种力的图示也是错误的。
在此,提醒同学们在画力的图示,当画好物体时,应该先选择适当的标度。
2、标度选择错误例2、重力是25牛顿的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止于静止状态,画出重力的图示错误:正确:10N 12.5NG=25N G=25N分析^p :在画力的图示中,代表力的大小的线段与标度成整数倍,一般来说至少2段或2段以上。
3、标度不统一例3、有一小球用两根细绳悬挂起来,L1对小球的拉力F1为5牛顿,L2对小球的拉力F2为3牛顿,分别画出两根绳对小球的拉力的图示错误:正确: 2.5N 1.5N 1N F1=5N F2=3N F1=5NF2=3N分析^p :在同一个图中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的图示,标度只能是一个。
4、所代表的物理量错误例4、质量是2千克的物体静止在程度桌面上,画出重力的图示错误:正确: 1kg 9.8N m=2kgG=19.8N分析^p :所谓标度是画出某一长度线段表示一定力的大小,而不是其它物理量,此题中应根据公式G=mg先求出重力的大小为19.6N再作力的图示。
二、作用点的错误例5、物体放在程度面上对程度面的压力是20牛顿,画出压力的图示错误:正确: 10N 10N F=20N F=20N 分析^p :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重力的`作用点大家比拟熟悉,在物体的重心,而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外表,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外表垂直,如今你知道压力的作用点在哪里了吗?拓展练习: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为50牛顿,请作出压力的图示三、方向的错误例6.一小球重5牛顿沿斜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画出重力的图示错误:正确:2.5N 2.5N G=5N G=5N分析^p :在斜面上物体重力的方向学生很容易画错,不管物体在什么地方,重力的方向始终是与程度面垂直。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次课教师:许水峰课题力的存在、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3、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重点、难点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考点及考试要求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并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释有关现象2、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教学内容知识框架(一)1、力的含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判断)(物体间力的作用可以通过相互接触产生,也可以不相互接触产生。
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4.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形变也越大。
5.测量力大小仪器:测力计 . 实验室用弹簧秤。
其他的有:握力计、牵引测力计6、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两个鸡蛋约1牛,同学们的体重约500牛)7、弹簧秤制成原理: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伸长越长受到的拉力越大。
8、弹簧秤的使用方法:①调节指针在零刻度线②记录量程和最小刻度(称量时不能超过量程)③称量记录时垂直轴线读数④弹簧秤要放正,使弹簧能沿其轴线方向即待测力方向自由伸缩⑤弹簧秤可以测水平方向的力,也可以测竖直方向的力。
9、理解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或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2)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作用时,甲物体一定同时对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因此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3)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接触)作用,如手提水桶,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不接触)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空中飞翔的鸟受到的重力等.10、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理解运动状态改变应包括两个方面: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和物体运动的速变大小改变.如: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属于速度大小的改变.概括起来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以下三种情况:(1)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发生改变;(3)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如斜向上投出去的铅球,在重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变化.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典型例题例1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有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相互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没有哪个物体只对其他物体施力而不受力,也不管是否有无生命或有无动力,只要两个物体间有作用,就一定有力的作用,因此A和B选项是错误的;要判断是否有力的作用,必须判断两物体间有没有发生作用,而不是看它是否接触.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有力的作用,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故C也是错误的;力的作用一定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即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故D是正确的。
考点5力力的图示知识解析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甲对物体乙一个力的作用,同时乙也一定对甲一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的力,而且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其中一个力称为作用力,另一个力称为反作用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二、力的作用效果1.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使物体发生形变;(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两种效果可能同时产生也可能只产生一种。
有时候力使物体发生的形变非常微小,眼睛很难观察到,但形变是存在的,我们可以把形变放大来观察。
2. 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速度的大小改变;速度的方向改变;速度的大小、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三种情况。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一个力的三要素中,只要有一个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要改变。
四、力的图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做力的图示。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且不过分强调有向线段的长短和起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用30牛的力竖直向上提着一桶水,我们可以分别用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画出这个力。
五、力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牛顿的力相当于用手托两个鸡蛋的力,一个中学生重力约为500牛。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使用方法(1)测量前要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分度值,测量前必须要调零。
(2)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相平。
(4)在记录结果时,既要记录数字,还要注明单位。
经典例题例1、以下关于力的概念中,不正确的是()A.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C.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D.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例2、如图(a)(b)所示,两图表示力的作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