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熏洗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治疗跌打损伤治疗效果好,但是具体要如何操作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那么就好看看这篇文章的介绍了。
以下是小编推荐中医熏洗疗法操作方法知识,欢迎阅读!中医熏洗疗法的操作方法1、四肢部位熏洗法(1)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2)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
(3)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
(4)泡毕,擦干患肢,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
2、眼部熏洗法(1)将盛有药液之治疗碗上盖一带孔纱布,将孔对准患眼熏蒸。
(2)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取纱布蘸药液擦洗眼部。
(3)洗毕,根据需要用无菌纱布盖住患眼,胶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1)将盛有煎好的中药液的盆放入坐浴架上,上盖一带孔的木盖。
(2)让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创面覆盖,则揭去敷料,将患处对准盖孔,坐于木盖上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撤去木盖,让病人将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4)洗毕,擦干臀部。
如需换药,则上药后敷盖无菌敷料。
中医熏洗疗法的偏方1、跌打暖筋洗方材料:地鳖虫、续断、骨碎补、五加皮、川牛膝各15克,红花、藿香、艾叶、防风、桂枝各10克,伸筋草30克做法:所有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煎汤,趁热熏洗患处。
2、邓氏浴足基本方材料:生姜6片,生葱根茎6条,川芎、枳壳、升麻、柴胡、红花各10克,桃仁12克,牛膝和赤芍各15克,桑寄生30克,黄芪或五爪龙60克做法:所有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水煎汤,煎好后加米醋、米酒各50克。
熏洗方法:熏洗后泡患足,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中医熏洗疗法注意事项1、熏洗前。
在熏洗前要先清洗患处皮肤,这样熏洗后的药水可以进行二次熏洗,不必倒掉、不会浪费药材。
2、温度要适宜。
熏洗时要趁热熏洗,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药汤的温度,如果温度太高会烫伤我们的皮肤,可以在熏洗前先试一试,如果温度不能忍受就等稍凉时再熏洗。
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草药煮制成汤水,利用蒸气使药性渗入人体,达到疏通经络、温通经络、消肿止痛等治疗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如下:步骤一:准备中药材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材。
常用的中药材有生姜、草果、艾叶、薰衣草等。
将中药材洗净,切碎备用。
步骤二:煮制药水将切碎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小火慢慢煮沸。
待药水变浓稠,香味扩散开来时,即可关火。
步骤三:准备熏洗工具盛装适量药水的盆或桶,大小要合适,能够容纳受治疗部位。
可以准备一个椅子让患者坐在上面,确保患者舒适。
步骤四:开始熏洗患者将受治疗的部位暴露出来,将药水倒入盆中,患者受治疗部位放入盆中,保持药水不溢出。
患者可以坐在盆边或椅子上,靠近盆,身体尽量与药水接触。
步骤五:保持熏洗时间熏洗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左右,可以根据具体状况调整时间。
患者在熏洗过程中可以感到药水的温热,适当增减药水的温度来调整熏洗温度。
步骤六:结束熏洗熏洗结束后,将药水倒掉,可以用温水清洗患者的受治疗部位,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步骤七:注意休息熏洗结束后,患者应该保持休息,避免受风、着凉等不适因素。
注意事项如下:1.确保熏洗环境安全进行中药熏洗时,要选择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的物品。
2.温度适宜熏洗药水的温度要适宜,不要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一般来说,药水的温度应该在40-50度之间。
3.注意保持热度在熏洗过程中,要及时加热药水,保持温度。
可以用电热器、火炉等方式进行加热。
4.防止烫伤进行熏洗时,要小心保护好受治疗部位周围的健康皮肤,避免烫伤。
5.切勿用药过多熏洗时使用的中药材要控制好用量,不要使用过多,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6.注意个人卫生进行熏洗时,操作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洗手、换装等,以免传播疾病。
7.尊重个人隐私熏洗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患者可以选择适当的隐私保护措施,例如穿上指定的熏洗衣物,并保证隐私空间。
中药熏洗流程
1.机理,中药熏洗法,以中药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常用药物苦参汤加减(苦参、蒲公英、生侧柏叶、花椒、芒硝、苍术、生地榆、防风、黄柏、赤芍、生甘草、五味子)煎取药液1500m1.O
2.适应症,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脱肛肛周湿疹等。
3.禁忌症,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坐浴、伴有
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内痔出血量大、缝合伤口术后。
4.操作流程1)准备物品,熏洗药物约1500m1.,浴具。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3)将煎好的药汤150Om1.倒入浴具中,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待药液温度降到40℃,嘱患者将臀部坐入浴具内,泡洗患处约15分钟,然后用毛巾或纱布纱布擦干。
4)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7——10天为一疗程。
中药熏洗:
1、目的: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消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适应症:痔、肛裂、肛漏、肛痈、肛门湿疹及肛周瘙痒症等肛门疾病。
3、常用方药:(1)荆芥、防风各15g 透骨草20g 苏
木20g
蛤蟆草20g 生川草乌各9g 双花12g 苦参12g
功效:消炎止痛,活血消肿。
主治:痔瘘肿痛急性发作等。
(2)苦参10g 鱼腥草15g 马齿苋15g 苦楝皮 10g 黄柏10g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排脓。
主治:痔瘘手术前后,消炎止痛。
4、禁忌症:女性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5、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室温宜在20-22℃。
(2)、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60℃,年老、儿童反应差者不宜超过50℃以防烫伤,浸渍的温度不可过凉,过凉起不到治疗作用。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浸渍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变叉感染。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图。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草药的熏蒸和水洗来治疗皮肤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帮助大家正确使用这种疗法。
1. 准备草药。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草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可以是单味草药,也可以是复方草药。
常用的中药材有黄芪、当归、川芎、白芷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搭配使用。
2. 熏蒸。
将准备好的草药放入熏蒸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点燃熏蒸器,让草药开始熏蒸。
在熏蒸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草药烧焦或者熏蒸过度。
3. 热敷。
当草药开始熏蒸后,可以将患者的患部暴露在熏蒸器的热气中,进行热敷。
热气能够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草药的渗透,有助于治疗皮肤疾病。
4. 按摩。
在热敷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
按摩可以帮助草药更好地渗透到皮肤深层,同时也能够舒缓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身体的放松。
5. 水洗。
熏蒸一定时间后,将熏蒸器中的草药取出,然后使用温水对患者的患部进行水洗。
水洗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温的控制,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6. 擦干。
水洗结束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患者的患部。
避免用力擦拭,以免刺激患部的皮肤。
7.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熏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控制火候,避免草药烧焦或者熏蒸过度;注意水温,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患者在熏蒸和水洗的过程中,要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受凉或者受伤。
中药熏洗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正确使用中药熏洗,促进身体健康。
熏洗法一、定义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目的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五、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病人体质及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病人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
查看医嘱,转抄治疗卡。
(与评委)核对:1床张三右手腕扭伤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
•大姐您好,我是你的管床护士,我叫xxx,您今天的治疗由我来做。
为了更有效的核对,请您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
•大姐,我来看一下您的腕带。
•由于您右手腕扭伤,红肿疼痛,遵医嘱予消肿止痛治疗,附于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您受伤超过24小时了吧。
您以前做过熏洗治疗吗•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在薰洗过程中请您不要随意移动肢体,如果您感觉药液温度过高请及时告诉我,以免引起烫伤。
•来张姐我看一下您的右手腕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
张姐,您以前对药物有过敏的吗请问您怀孕了吗不是在经期吧•面向评委口述,患者神清精神可,右手腕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
无药物过敏史,既往体健,能配合此项操作。
六、熏洗法操作1.洗手,准备用物,核对药液名称及有效期。
口述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2.张姐,我来给您做熏洗了,您准备好了吗请您不要紧张。
张姐,我来帮您把袖子卷上去吧,以免弄湿了。
中药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瘁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混战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胀痛、屈仲不利、皮肤瘙瘁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瘁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适应症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四、禁忌证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五、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六、准备物品治疗盘、药液、镊子、毛巾、橡皮单、纱布、熏洗盆、面盆或坐浴盆、坐浴架、大浴巾(根据熏冼部位选用以上物品)、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七、操作方法(一)四肢熏洗法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橡皮单垫于盆下,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患肢及盆,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浴巾,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二)眼部熏洗法1、将煎好之药液乘热倒入治疗碗中,碗口围一纱布,中间露一小孔。
2、患眼对准小孔,接受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纱布蘸药液轻轻擦冼患眼。
(三)坐浴法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坐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置盆于坐浴架上,盖上有孔木盖。
2、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木盖上,使患部对准盖孔,进行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八、操作程序1、遵医嘱配制药液。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3、根据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九、注意事项1、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暧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防止烫伤皮肤。
3、有包扎之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熏洗法
1. 操作步骤与要求
1.1 施术前准备
1.1.1 药物
根据病症辨证选定药物。
1.1.2 器具
熏洗盆或浴盆1个,毛巾1条,布单1条。
1.1.3 部位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部位。
1.1.4 体位
应选取患儿舒适、医师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1.1.5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
1.1.6 消毒
1.1.6.1 器具:将熏洗容器、毛巾、布单冲洗后浸泡在消毒液中15~20min,消毒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1.1.6.2 医师:医师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1.2 施术方法
将中药用大锅加水煎煮,煮沸40~50min,用干净的纱布过滤后倒入浴缸中,兑入适量热水,水温50℃左右为宜。
趁热气蒸腾时,先用蒸汽熏蒸全身或局部,待水温适中时可将全身或局部浸泡于药液中。
每次15~30min,浴毕用温清水冲洗,擦干,协助衣着,安置舒
适卧位。
2. 注意事项
2.1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2.2 暴露熏洗部位时要注意保暖、避风。
大年龄儿童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3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儿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3. 禁忌
3.1 使用前应询问过敏史,已知能引起患儿过敏的药物禁用。
3.2 皮肤高度过敏、接触性传染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禁用。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目的】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或浸浴,利用药物、水温和蒸汽的理化作用,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畅气血的功效。
【适应症】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2、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3、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4、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h)后的血瘀肿痛、骨折后关节屈伸不利、手指、足趾等各类骨质增生疾病。
5、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常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哮喘、伤风感冒、恶寒发热。
6、体癣湿疹、虫蛟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7、痛经、妇科带下症、阴痒、阴蚀等症。
【操作前准备】1、遵照医嘱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熏洗的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4、检查熏蒸机性能是否正常,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操作程序】◆自动温控熏洗床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药液,剪刀,盖被,大毛巾2条,一次性中单,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物品。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
2、遵医嘱核对药液后倒入熏洗容器,再次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打开电源开关,调节适宜温度。
3、协助患者到熏洗室,铺一次性中单,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熏洗部位。
4、取舒适卧位,暴露熏洗部位与熏洗容器正上方,盖好盖被,尽量不使热气散发。
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冬季注意保暖。
5、根据病人的皮肤情况及耐受程度,再次调节温度至患者感觉舒适。
6、根据医嘱设定熏洗时间,一般为30分钟。
7、熏蒸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有无不适,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防止烫伤。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休息。
8、熏蒸完毕,关闭电源开关。
用大毛巾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护送患者回病房,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字。
◆自动温控药浴器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持物钳1把,小毛巾1条、大毛巾1条、水温计、药液、剪刀、自动温控药浴器。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运用中草药的蒸馏液或精油进行熏蒸或擦洗患处,以达到缓解疼痛、消炎、杀菌等目的。
为了确保中药熏洗的安全有效,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以下是中药熏洗的操作规程,详细介绍了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上岗前,仔细阅读中药熏洗操作规程,了解各种中药的特性和使用方法。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卫生,准备好所需的中药、煮药器具、浴盆、毛巾等物品。
-检查中药的保存条件,确保中药的质量,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中药。
2.中药熏洗操作流程-患者在进行中药熏洗之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症状,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
-患者需要脱去衣物,暴露患处,如有必要,可以提供一块干净的毛巾进行遮挡。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熏洗。
中药可以是单味中药,也可以是多味中药的复方。
-将所需中药放入煮药器具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转小火熬煮,保持水的温度不变。
-患者将患处暴露在浴盆中,将煮药的蒸汽或熬煮出的中药液倒入浴盆中。
根据患者的舒适感,调节中药的浓度和温度。
-患者可以利用毛巾或海绵将中药液均匀涂抹在患处,或者通过熏蒸的方式,让患者吸入中药蒸汽。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需求,可适当延长中药熏洗的时间,通常为15-30分钟。
-中药熏洗结束后,患者用清水冲洗患处,并使用干净的毛巾擦干,避免中药渗入患者衣物。
3.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药熏洗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症状,避免使用对患者有不良反应的中药。
-操作人员在进行中药熏洗前,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并佩戴手套。
-中药熏洗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中药熏洗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注意中药的温度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烫伤或过敏反应。
-患者在中药熏洗过程中,需要保持安静,不要随意更换位置,以免造成中药的污染。
-患者在进行中药熏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中药熏洗,及时就医处理。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将药物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
具有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
适应症中风后证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或肢体瘫软,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关节肿胀、疼痛。
操作步骤一、物品准备毛巾(浴巾)、拖鞋、中药液、熏洗桶、熏洗锅或熏蒸机、水温计等。
(根据熏洗部位选用以上物品)二、操作方法1、四肢熏洗法(1)熏洗桶内套一次性药液袋,将煎好之药液倒入桶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患肢架于桶上,盖上有孔木盖,用毛巾围盖患肢及桶,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毛巾测试药液温度,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4)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局部保暖。
2、局部熏洗法(1)将药袋放入熏洗锅内,加水至所需容量,加热。
(2)患者躺于熏蒸床上,暴露熏洗部位,搭盖毛巾,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局部保暖。
(4)整理床单位,清洁物品。
3、全身熏洗法(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按键设置温度与时间。
(2)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熏蒸机内药液容器,至所需容量。
患者坐于熏蒸机内,调整患者姿势至舒适位,盖好机盖,打开熏洗键按钮,开始熏洗。
(3)熏洗完毕,清洁皮肤,打开机盖,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全身保暖。
三、注意事项1、熏蒸时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防止烫伤皮肤。
3、有包扎之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全身熏洗及坐浴法。
如何进行熏洗法操作流程
熏洗法是目前广泛运用于中医治疗与保健的一种传统方法,该方法主要利用中草药的芳香成分,在“指定”或舒适的距离内将其烟雾喷洒到人体穴位上,以达到清热解毒、祛风散寒、调和气血、润燥解毒等作用。
下面是具体的熏洗法操作流程:
1. 选择适当的中药材:根据不同的病症和人体特点,选择适合熏洗的中草药,可以是单品也可以是复方。
注意,必须是新鲜或者干燥完好的中药材。
2. 加水煮沸:将适量的中草药加入水中,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这样可以使草药的芳香成分完全挥发。
3. 维持距离:熏洗时需要保持距离,不可太近,也不可太远,一般建议距离在半米到一米。
4. 贴合穴位:根据需要,将中草药烟雾贴合在身体特定穴位上,例如背部、手臂、脚部等等。
可以选择多种穴位,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病症。
5. 保持时间:熏洗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影响疗效。
需要留意身体反应,以及对熏洗的舒适度。
6. 注意安全:熏洗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避免过度火力和熏洗过程中不得操作电器开关等操作。
总之,利用熏洗法可以改善人体气血不畅、风寒湿邪、感冒发热等症状,具有良好的保健和辅助治疗效果。
熏洗法操作流程需要科学有序,同时剂量和药物选择也非常重要。
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适量使用熏洗法。
中药熏蒸操作规范中药熏蒸操作规范中药熏蒸是一种通过煎汤并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也称为熏洗疗法。
它可以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中风后出现的症状,如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肢体瘫软、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关节肿胀、疼痛等,都可以通过中药熏蒸来缓解。
操作步骤一、准备物品需要准备毛巾(浴巾)、拖鞋、中药液、熏洗桶、熏洗锅或熏蒸机、水温计等物品,根据熏洗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二、操作方法1、四肢熏洗法1)将一次性药液袋放入熏洗桶内,倒入煎好的药液,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患肢架于桶上,盖上有孔木盖,用毛巾围盖患肢及桶,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毛巾测试药液温度,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4)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局部保暖。
2、局部熏洗法1)将药袋放入熏洗锅内,加水至所需容量,加热。
2)患者躺在熏蒸床上,暴露熏洗部位,用毛巾盖住患部,使药液的蒸气熏蒸患部。
3)熏洗完毕后,清洁局部皮肤,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局部保暖。
4)整理床铺,清洁物品。
3、全身熏洗法1)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调整按键设置温度与时间。
2)将煎好的药液倒入熏蒸机内的药液,至所需容量。
患者坐在熏蒸机内,调整姿势至舒适位,盖好机盖,打开熏洗键按钮,开始熏洗。
3)熏洗完毕后,清洁皮肤,打开机盖,擦干,观察皮肤情况,并保持全身保暖。
三、注意事项1、熏蒸时要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暖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以防烫伤皮肤。
3、如果有包扎的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4、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全身熏洗及坐浴法。
第1篇一、操作前准备1. 用物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根据熏洗部位的不同,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及治疗碗等)、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2. 环境准备:保持室内通风、温暖,确保患者舒适。
3.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二、操作步骤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根据熏洗部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必要时屏风遮挡,冬季注意保暖。
3. 眼部熏洗:a. 将煎好的药液趁热倒入治疗碗,眼部对准碗口进行熏蒸。
b. 用纱布熏洗眼部,稍凉即换,每次15~30分钟。
4. 四肢熏洗:a. 将药物趁热倒入盆内,患肢架于盆上。
b. 用浴巾或布单围盖后熏蒸。
c. 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泡洗。
5. 坐浴:a. 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上置带孔木盖。
b. 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
c. 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
d. 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6. 熏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7. 熏洗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卧位。
8. 归还原处。
三、注意事项1. 孕妇禁用坐浴。
2. 熏洗时水温控制在50~70℃,以防烫伤。
3. 按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4.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避免交叉感染。
5. 仅供个人使用。
四、操作后处理1. 操作后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2. 整理操作用物,归还原处。
3. 做好操作记录。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可以确保中药熏洗治疗的安全、有效。
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2篇一、目的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煎煮成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
本规程旨在规范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熏洗法操作流程
熏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治疗方法,它通过将药材熏蒸后,让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渗透到人体皮肤和呼吸系统中,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熏洗法的操作流程。
1.准备药材
我们需要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药材。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目的,选择不同的药材进行熏洗。
一般来说,常用的药材有艾叶、桂枝、荆芥、薄荷等。
2.熏蒸药材
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熏蒸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点燃熏蒸器,让药材熏蒸。
熏蒸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种类和疾病情况而定。
3.准备熏洗器具
在药材熏蒸的同时,我们需要准备好熏洗器具。
熏洗器具一般包括熏洗桶、熏洗袋、熏洗盆等。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部位,选择不同的熏洗器具。
4.熏洗
药材熏蒸好后,将药材倒入熏洗桶中,加入适量的温水,然后将患
者的相应部位浸泡在药水中,或者用熏洗袋将药材放入袋中,然后将袋子放在患者相应部位。
熏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疾病情况而定。
5.注意事项
在进行熏洗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药材的选择要根据疾病情况和治疗目的而定,不要随意使用。
(2)熏洗水温要适宜,不要过热或过凉。
(3)熏洗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或过短。
(4)熏洗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熏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和熏洗的操作流程,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