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熏洗疗法的具体操作方法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治疗跌打损伤治疗效果好,但是具体要如何操作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那么就好看看这篇文章的介绍了。
以下是小编推荐中医熏洗疗法操作方法知识,欢迎阅读!中医熏洗疗法的操作方法1、四肢部位熏洗法(1)床上铺好橡皮单,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
(2)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使药液蒸汽熏蒸患肢。
(3)待药液不烫时,将患肢浸泡于盆内,约10分钟。
(4)泡毕,擦干患肢,撤去橡皮单,药液可留至下次再用(一般每剂药液可泡2~3次)。
2、眼部熏洗法(1)将盛有药液之治疗碗上盖一带孔纱布,将孔对准患眼熏蒸。
(2)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取纱布蘸药液擦洗眼部。
(3)洗毕,根据需要用无菌纱布盖住患眼,胶布固定或戴上眼罩。
3、坐浴法(1)将盛有煎好的中药液的盆放入坐浴架上,上盖一带孔的木盖。
(2)让病人暴露臀部,若有创面覆盖,则揭去敷料,将患处对准盖孔,坐于木盖上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撤去木盖,让病人将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4)洗毕,擦干臀部。
如需换药,则上药后敷盖无菌敷料。
中医熏洗疗法的偏方1、跌打暖筋洗方材料:地鳖虫、续断、骨碎补、五加皮、川牛膝各15克,红花、藿香、艾叶、防风、桂枝各10克,伸筋草30克做法:所有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清水煎汤,趁热熏洗患处。
2、邓氏浴足基本方材料:生姜6片,生葱根茎6条,川芎、枳壳、升麻、柴胡、红花各10克,桃仁12克,牛膝和赤芍各15克,桑寄生30克,黄芪或五爪龙60克做法:所有材料放锅中,加适量水煎汤,煎好后加米醋、米酒各50克。
熏洗方法:熏洗后泡患足,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中医熏洗疗法注意事项1、熏洗前。
在熏洗前要先清洗患处皮肤,这样熏洗后的药水可以进行二次熏洗,不必倒掉、不会浪费药材。
2、温度要适宜。
熏洗时要趁热熏洗,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药汤的温度,如果温度太高会烫伤我们的皮肤,可以在熏洗前先试一试,如果温度不能忍受就等稍凉时再熏洗。
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草药煮制成汤水,利用蒸气使药性渗入人体,达到疏通经络、温通经络、消肿止痛等治疗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如下:步骤一:准备中药材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中药材。
常用的中药材有生姜、草果、艾叶、薰衣草等。
将中药材洗净,切碎备用。
步骤二:煮制药水将切碎的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中小火慢慢煮沸。
待药水变浓稠,香味扩散开来时,即可关火。
步骤三:准备熏洗工具盛装适量药水的盆或桶,大小要合适,能够容纳受治疗部位。
可以准备一个椅子让患者坐在上面,确保患者舒适。
步骤四:开始熏洗患者将受治疗的部位暴露出来,将药水倒入盆中,患者受治疗部位放入盆中,保持药水不溢出。
患者可以坐在盆边或椅子上,靠近盆,身体尽量与药水接触。
步骤五:保持熏洗时间熏洗时间一般在10-30分钟左右,可以根据具体状况调整时间。
患者在熏洗过程中可以感到药水的温热,适当增减药水的温度来调整熏洗温度。
步骤六:结束熏洗熏洗结束后,将药水倒掉,可以用温水清洗患者的受治疗部位,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步骤七:注意休息熏洗结束后,患者应该保持休息,避免受风、着凉等不适因素。
注意事项如下:1.确保熏洗环境安全进行中药熏洗时,要选择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的物品。
2.温度适宜熏洗药水的温度要适宜,不要过热,以免烫伤皮肤。
一般来说,药水的温度应该在40-50度之间。
3.注意保持热度在熏洗过程中,要及时加热药水,保持温度。
可以用电热器、火炉等方式进行加热。
4.防止烫伤进行熏洗时,要小心保护好受治疗部位周围的健康皮肤,避免烫伤。
5.切勿用药过多熏洗时使用的中药材要控制好用量,不要使用过多,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
6.注意个人卫生进行熏洗时,操作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洗手、换装等,以免传播疾病。
7.尊重个人隐私熏洗时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患者可以选择适当的隐私保护措施,例如穿上指定的熏洗衣物,并保证隐私空间。
中药熏洗流程
1.机理,中药熏洗法,以中药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具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作用,常用药物苦参汤加减(苦参、蒲公英、生侧柏叶、花椒、芒硝、苍术、生地榆、防风、黄柏、赤芍、生甘草、五味子)煎取药液1500m1.O
2.适应症,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脱肛肛周湿疹等。
3.禁忌症,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坐浴、伴有
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内痔出血量大、缝合伤口术后。
4.操作流程1)准备物品,熏洗药物约1500m1.,浴具。
2)患者准备,排净大小便。
3)将煎好的药汤150Om1.倒入浴具中,暴露患者臀部,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待药液温度降到40℃,嘱患者将臀部坐入浴具内,泡洗患处约15分钟,然后用毛巾或纱布纱布擦干。
4)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7——10天为一疗程。
中药熏洗:
1、目的: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消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适应症:痔、肛裂、肛漏、肛痈、肛门湿疹及肛周瘙痒症等肛门疾病。
3、常用方药:(1)荆芥、防风各15g 透骨草20g 苏
木20g
蛤蟆草20g 生川草乌各9g 双花12g 苦参12g
功效:消炎止痛,活血消肿。
主治:痔瘘肿痛急性发作等。
(2)苦参10g 鱼腥草15g 马齿苋15g 苦楝皮 10g 黄柏10g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排脓。
主治:痔瘘手术前后,消炎止痛。
4、禁忌症:女性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5、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室温宜在20-22℃。
(2)、药温不宜过热,一般为50-60℃,年老、儿童反应差者不宜超过50℃以防烫伤,浸渍的温度不可过凉,过凉起不到治疗作用。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浸渍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变叉感染。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图。
中药熏洗操作流程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草药的熏蒸和水洗来治疗皮肤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药熏洗的操作流程,帮助大家正确使用这种疗法。
1. 准备草药。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草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可以是单味草药,也可以是复方草药。
常用的中药材有黄芪、当归、川芎、白芷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搭配使用。
2. 熏蒸。
将准备好的草药放入熏蒸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点燃熏蒸器,让草药开始熏蒸。
在熏蒸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火候,避免草药烧焦或者熏蒸过度。
3. 热敷。
当草药开始熏蒸后,可以将患者的患部暴露在熏蒸器的热气中,进行热敷。
热气能够促进患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草药的渗透,有助于治疗皮肤疾病。
4. 按摩。
在热敷的同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按摩。
按摩可以帮助草药更好地渗透到皮肤深层,同时也能够舒缓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身体的放松。
5. 水洗。
熏蒸一定时间后,将熏蒸器中的草药取出,然后使用温水对患者的患部进行水洗。
水洗的过程中,要注意水温的控制,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
6. 擦干。
水洗结束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患者的患部。
避免用力擦拭,以免刺激患部的皮肤。
7.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药熏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控制火候,避免草药烧焦或者熏蒸过度;注意水温,避免烫伤患者的皮肤;患者在熏蒸和水洗的过程中,要保持舒适的姿势,避免受凉或者受伤。
中药熏洗是一种疗效显著的中医疗法,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正确使用中药熏洗,促进身体健康。
熏洗法一、定义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二、目的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禁忌证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1.冬季注意保暖,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
2.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3.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4.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
熏洗完毕后,更换消毒敷料。
5.所有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五、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病人体质及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
3.女性病人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
查看医嘱,转抄治疗卡。
(与评委)核对:1床张三右手腕扭伤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
•大姐您好,我是你的管床护士,我叫xxx,您今天的治疗由我来做。
为了更有效的核对,请您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
•大姐,我来看一下您的腕带。
•由于您右手腕扭伤,红肿疼痛,遵医嘱予消肿止痛治疗,附于外科消肿洗液熏洗一次,以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您受伤超过24小时了吧。
您以前做过熏洗治疗吗•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作用的一种外治方法。
在薰洗过程中请您不要随意移动肢体,如果您感觉药液温度过高请及时告诉我,以免引起烫伤。
•来张姐我看一下您的右手腕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
张姐,您以前对药物有过敏的吗请问您怀孕了吗不是在经期吧•面向评委口述,患者神清精神可,右手腕部皮肤红肿压痛,无破损。
无药物过敏史,既往体健,能配合此项操作。
六、熏洗法操作1.洗手,准备用物,核对药液名称及有效期。
口述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2.张姐,我来给您做熏洗了,您准备好了吗请您不要紧张。
张姐,我来帮您把袖子卷上去吧,以免弄湿了。
中药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瘁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女性混战评估胎、产、经、带情况。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胀痛、屈仲不利、皮肤瘙瘁等症状。
2、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瘁痛、糜烂等症状。
3、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
4、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
三、适应症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四、禁忌证月经期、孕妇禁用坐浴。
五、告知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六、准备物品治疗盘、药液、镊子、毛巾、橡皮单、纱布、熏洗盆、面盆或坐浴盆、坐浴架、大浴巾(根据熏冼部位选用以上物品)、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
七、操作方法(一)四肢熏洗法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橡皮单垫于盆下,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患肢及盆,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浴巾,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二)眼部熏洗法1、将煎好之药液乘热倒入治疗碗中,碗口围一纱布,中间露一小孔。
2、患眼对准小孔,接受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纱布蘸药液轻轻擦冼患眼。
(三)坐浴法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坐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置盆于坐浴架上,盖上有孔木盖。
2、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木盖上,使患部对准盖孔,进行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八、操作程序1、遵医嘱配制药液。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
3、根据熏洗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注意保暖。
4、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九、注意事项1、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暧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2、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防止烫伤皮肤。
3、有包扎之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中药熏洗法
1. 操作步骤与要求
1.1 施术前准备
1.1.1 药物
根据病症辨证选定药物。
1.1.2 器具
熏洗盆或浴盆1个,毛巾1条,布单1条。
1.1.3 部位
根据病症选取适当部位。
1.1.4 体位
应选取患儿舒适、医师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1.1.5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环境温度应适宜。
1.1.6 消毒
1.1.6.1 器具:将熏洗容器、毛巾、布单冲洗后浸泡在消毒液中15~20min,消毒后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1.1.6.2 医师:医师双手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1.2 施术方法
将中药用大锅加水煎煮,煮沸40~50min,用干净的纱布过滤后倒入浴缸中,兑入适量热水,水温50℃左右为宜。
趁热气蒸腾时,先用蒸汽熏蒸全身或局部,待水温适中时可将全身或局部浸泡于药液中。
每次15~30min,浴毕用温清水冲洗,擦干,协助衣着,安置舒
适卧位。
2. 注意事项
2.1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2.2 暴露熏洗部位时要注意保暖、避风。
大年龄儿童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2.3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儿的反应,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3. 禁忌
3.1 使用前应询问过敏史,已知能引起患儿过敏的药物禁用。
3.2 皮肤高度过敏、接触性传染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禁用。
中药熏洗操作规程【目的】中药熏洗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或浸浴,利用药物、水温和蒸汽的理化作用,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通畅气血的功效。
【适应症】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2、腰酸背痛症、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3、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4、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h)后的血瘀肿痛、骨折后关节屈伸不利、手指、足趾等各类骨质增生疾病。
5、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常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哮喘、伤风感冒、恶寒发热。
6、体癣湿疹、虫蛟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7、痛经、妇科带下症、阴痒、阴蚀等症。
【操作前准备】1、遵照医嘱评估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3、告知患者熏洗的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4、检查熏蒸机性能是否正常,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操作程序】◆自动温控熏洗床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药液,剪刀,盖被,大毛巾2条,一次性中单,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物品。
1、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
2、遵医嘱核对药液后倒入熏洗容器,再次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打开电源开关,调节适宜温度。
3、协助患者到熏洗室,铺一次性中单,根据病情或医嘱确定熏洗部位。
4、取舒适卧位,暴露熏洗部位与熏洗容器正上方,盖好盖被,尽量不使热气散发。
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冬季注意保暖。
5、根据病人的皮肤情况及耐受程度,再次调节温度至患者感觉舒适。
6、根据医嘱设定熏洗时间,一般为30分钟。
7、熏蒸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反应、询问有无不适,了解其生理和心理感受,防止烫伤。
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休息。
8、熏蒸完毕,关闭电源开关。
用大毛巾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护送患者回病房,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9、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字。
◆自动温控药浴器用物准备:治疗车、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持物钳1把,小毛巾1条、大毛巾1条、水温计、药液、剪刀、自动温控药浴器。
中药熏洗疗法操作规程
1.目的:以药物加水煮沸或用散剂冲泡,先熏后洗,以达到具有活血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止痛等作用。
2.适应症:适用于脑卒中所致肢体麻木疼痛、肢体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闭合性损伤,及肛肠疾病术前及术后等。
3.禁忌症:
⑴妇女月经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宜使用熏洗和坐浴。
⑵伴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⑴熏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调节适宜的药液温度,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对温度的敏感性下降,在熏洗时要防止烫伤的发生。
⑵合并有传染病的患者应使用单独的浴具,并单独严格消毒。
⑶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⑷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5、操作流程
(一)物品准备:熏洗药物、浴具、热水。
(二)一般在药中加水适量,沸后20分钟,在将药物加入,煎沸后即可使用。
(三)将煎好的药汤趁热倒入浴具内,先用药热气熏蒸患处约5~10分钟,再用毛巾浸汁热敷局部,带药液温度降到40℃左右时,嘱患者将患处置于浴具内,药液泡洗患处约15分钟。
(四)无菌纱布擦干。
(五)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
以7~10天为1疗程。
病情较重者可酌情增加熏洗次数。
6、应急预案
(一)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外用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二)对于烫伤后皮肤局部出现水疱或溃烂者患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烫伤软膏、红霉素软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