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金融统计》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17.64 KB
- 文档页数:3
《金融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金融统计学英文:Financial Statistics二、课程编号:0200941三、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四、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五、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实际,着重现实金融活动中的基本体系、分析要点内容和基本关系,阐述国际规范的金融统计知识、分析理论和技术。
它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金融活动数量规律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已经学习货币银行理论和统计学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金融市场与商业银行活动的数量特征,掌握常用的基本金融统计指标和基本金融帐户,能够熟练运用专业软件SAS等结合常用统计数据和基本统计方法分析主要金融问题或研究常见的金融活动中表现出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金融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适用学科专业:经济学院金融本科生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金融统计概论及研究前沿(2学时)1.了解金融统计涵义、任务及组织2.认知金融统计研究对象及特点3.掌握金融统计学研究范围及内容4.了解金融统计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5.了解国内外金融统计研究的前沿和趋势●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统计(4学时)1.基本了解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统计的意义2.了解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统计分组3.熟练掌握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统计的基本统计指标体系4.掌握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统计的数量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的各种方法●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统计(4学时)1.了解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统计的意义2.基本掌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统计分组3.熟练掌握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统计的基本统计指标体系4.掌握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统计分析各种方法●商业银行专业项目统计(4学时)1.了解工商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农村金融统计的统计分组及特点2.基本掌握反映各专业银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统计指标3.掌握如何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各专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周转速度、物资保证、贷款的发放与收回等项目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外金融统计(4学时)1.了解对外金融统计的概念及意义2.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内容和统计分析方法3.掌握外汇业务统计的分类、项目及统计分析方法4.基本掌握外债管理的统计指标及分析方法●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统计(4学时)1.了解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统计的意义2.基本掌握银行经济效益统计分析的指标体系3.掌握银行社会与自身、宏观与微观经济效益统计分析方法4.了解银行经济效益的综合考核方法●商业银行现金收支统计与结算统计(2学时)1.了解银行现金收支的基本概念及统计任务2.基本掌握现金收支统计分组的主要项目4.掌握现金收支统计分析的方法5.了解转帐结算相关概念及转帐结算统计与现金收支统计的区别与联系6.掌握结算统计中的结算户数、结算帐户、结算方式、结算效益等统计内容和分析方法●货币流通统计(2学时)1.了解货币流通量的有关概念及其统计意义2.掌握货币流通量统计的划分层次和统计内容3.掌握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统计分析方法4.掌握货币购买力统计的分析方法●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统计(2学时)1.了解银行风险防范统计意义和分类2.掌握银行风险防范统计指标体系3.较好掌握银行风险防范统计分析方法●保险统计(4学时)1.了解保险统计的意义和任务2.掌握保险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3.了解国内保险、涉外保险的险种统计分组4.掌握国内保险和涉外保险业务的统计分析方法八、教材及参考书:杜金富,《货币与金融统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8月刘红梅等主编,《金融统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王海玲主编, 《金融统计学》,甘肃民族出版社,1999年赵彦云主编,《金融统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赵彦云主编,《金融统计分析学习指导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王芳等主编,《银行业风险与防范》,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樊欣等编著,《sas 8.X经济统计》,北京电子出版社, 2003年九、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十、考核方式:书面考试+作业+课程论文。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2014.0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雅梅)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Money And Finance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课程号:30课程类别:基础课学时:51 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货币金融学是金融类各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理论基础课,也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释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介绍当今世界上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实务的新发展,同时,从实际出发,紧密联系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金融问题。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经类各专业本科学生。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完成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张红伟:货币金融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货币金融学,郑艳文,荆国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9版),2011劳伦斯·鲍尔(Laurence M.Ball):鲍尔货币金融学,刘静,何源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斯蒂芬·G.切凯蒂(Stephen G.Cecchetti),货币金融学(第3版)(英文注释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第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易刚﹑吴有昌:货币银行学,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殷孟波:货币金融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李崇淮等:西方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孙杰:货币与金融,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货币》记录片主创团队。
《金融统计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0803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48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3适用对象:统计学、金融数学先修课程:统计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和任务。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在思想、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以下目标:目标1:掌握金融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目标2:掌握金融统计分析的主要分析对象目标3:拓展金融统计分析的思维和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目标4:具备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理念和方法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自学部分内容,详解重要知识点,拓展学生思维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课后作业以及学生自学的要求:每次课都有相应的作业和自学内容该课程从哪些方面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本课程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金融分析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思维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Introduction教学重点、难点:Forward contracts, Future contracts, Options, Hedgers, Speculations, Arbitrageurs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和运用Forward contracts, Future contracts, Options, Hedgers, Speculations, Arbitrageurs等基本术语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二章Mechanics of future markets教学重点、难点:Daily settlement and margins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和运用Mechanics of future markets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三章Hedging strategiesusing futures教学重点、难点:Basic principles and cross hedging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和运用Hedging strategiesusing futures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四章Interest rates教学重点、难点:Bond pricing, Forward rates, Duration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Bond pricing, Forward rates, Duration 概念和计算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五章Determination of forward and future prices教学重点、难点:Shorting selling, Forward price for an investment asset, Valuing forward contracts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和应用Shorting selling, Forward price for an investment asset, Valuing forward contracts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六章Interest rate futures教学重点、难点:Duration-based hedging strategies using futures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Interest rate future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七章Swaps教学重点、难点:Mechanics of interest rate swaps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互换的理论,掌握和应用Mechanics of interest rate swaps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八章Mechanics of options markets教学重点、难点:option positions, margins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和应用Mechanics of options markets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九章Properties of stock options教学重点、难点:put-call parity, effect of dividends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和应用Properties of stock options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第十章Trading strategies involving options教学重点、难点:strategies involving a single option and a stock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和应用Trading strategies involving options 复习思考题:见教材1Handbook第一章Introduction教学重点、难点:Debt securities, Equity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shares or units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本书的基本框架,理解和运用Debt securities, Equity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shares or units复习思考题:见教材2Handbook第二章 Main features of securities教学重点、难点:Debt securities, Equity securities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和应用Debt securities, Equity securities的主要特征复习思考题:见教材2Handbook第三章 Financial instruments classified as securities教学重点、难点:Financial instruments课程的考核要求:正确理解和运用Financial instruments复习思考题:见教材2Handbook第四章Institutional units and sections教学重点、难点:Definition of an institutional unit and residence 课程的考核要求:正确理解和运用Institutional units and sections 复习思考题:见教材2Handbook第五章Positions, flows and accounting rules教学重点、难点:Quadruple-entry accounting, Gross and Net transaction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和运用Positions, flows and accounting rules 复习思考题:见教材2Handbook第六章Specific operations related to securities教学重点、难点:Securitization, Debt-for-Equity swaps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Securitization, Debt-for-Equity swaps, stock splits and reverse splits, share buybacks and so on.复习思考题:见教材2Handbook第七章Classification of securities教学重点、难点:Classification of securities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和应用根据不同标志进行securities分组分类。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课程编码:020101D025总学时数:48 其中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0 总学分数:3课程性质:专业必选课授课对象:经济学专业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属于经济学学科基础课,适用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本科专业。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货币、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等章节的学习和介绍,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金融理论和金融机构最基本的运作实务,了解国内外最新的金融理论和金融事件;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几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从总体上理解货币理论、信用运动规律及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范畴有较系统地掌握。
2、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体了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理论,即货币与信用、利息论、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从总体上理解货币供需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等内容。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导论:(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金融的内涵以及金融学的演变与发展。
教学重点:金融学的演变与发展。
教学难点:中西方金融学的对比。
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
教学主要内容:1、金融的内涵;2、金融学的研究对象;3、西方金融学的演变与发展;4、金融学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货币的产生与功能、现代货币定义、货币的类型以及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对货币的认识、货币制度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
教学难点:“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教学主要内容:1、货币与经济发展;2、货币的功能与类型;3、货币本位制度。
第二章:信用(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和掌握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信用的形式和特点、各种融资方式的概念以及优缺点。
课程编号: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 分:3金融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融统计学英文名称:F i nanc i a I Stat i st i cs学 时:48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统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适用专业:经济统计系 一、课程简介1. 知识掌握:本课程立足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工作实际,着重实现金融 活动中的基本体系、分析要点内容和基本关系,阐述国际规范的金融统计知识、 分析理论和技术。
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金融活动数量规 律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门课程。
2. 能力培养:本门课程是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学生应在已经学习货币银行理论和统计学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 国金融市场与商业银行活动的数量特征,掌握常用的基本金融统计指标和基本 金融账户,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统计数据和基本统计方法分析主要金融问题或研 究常见的金融活动中表现出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金融信息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引导式、案例式、启发式、讲授法、讨论式、多媒体教学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坏节课时安排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课 「机其它 合计 46 2 48第一单元:金融统计学概述(建议学时数:4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 •知识掌握:掌握金融统计的概念、性质,了解金融统计在我国的发展状 况;正确理解金融统计的研究范围,熟悉金融统计常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 明确金融统计的作用与任务。
2. 能力培养:可使学生系统掌握金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 素质要求:使学生理解金融统计学的基本任务。
4.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案例分析教学。
【重点】:金融统计的概念、性质、研究范围【难点】:金融统计常用的方法第二单元:金融统计学基础(一)(建议学时数:8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 •知识掌握:掌握综合指标的概念及分类,理解各指标的经济学及统计学 意义,理解各指标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和分类,会计算动态数列的各类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并对现象的发展进行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超势的测定和预测。
《金融统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金融统计英文名称:Financial Statistic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0200941专业选修课程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学分:2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概率统计,中级计量经济学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经济学院统计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金融统计和计量是最近十多年来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
这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频金融数据越来越容易获得,这些数据具有以前低频数据所没有的一些特性,促生了一些新的统计方法;另一方面,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增加了学术界和实业界对金融数据分析的重视,特别是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本课程向学生介绍分析金融数据的统计方法,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做统计推断,预测,做风险分析的能力,让学生能接触到统计学的一些比较新的,前沿的课题,开拓学生的眼界。
课程通过大量的R语言程序实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即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做准备,也为学生将来进入银行和证券业做金融分析师做准备,或者读研打基础。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金融数据的特征,线性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的预测,GARCH模型,非线性模型,高频金融数据和市场微观结构,金融风险测度VaR。
课程难点:单位根过程,长记忆过程,IGARCH,ACD模型,极值定理,分数位回归,VaR。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程序演示相结合。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1(教师课堂教学学时(4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4小时))教学内容:资产收益率,收益率的统计性质(分布,矩性质,似然函数,多元收益率),R介绍。
课后文献阅读:Jarque, C. M. and Bera, A. K. (1987). A test of normality of observations and regression residuals.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Review 55: 163–172. Campbell, J. Y., Lo, A. W., and MacKinlay, A. C. (1997). The Econometricsof Financial Market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J.课后作业和讨论:教材25页,练习1.1,1.2。
《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48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认识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的基本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货币的供求理论;了解和熟悉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
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须在修完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
三、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货币的一般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金融机构体系构成和商业银行的一般理论及业务,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机制、货币供求理论及其均衡、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金融的本质以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货币及信用的本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的业务、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宏观经济调控。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3学时)1.教学内容(1)货币产生与发展(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货币制度的演变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货币在经济中发挥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作用;不同职能的特点;货币形式;货币制度的演进(2)教学难点:货币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货币形式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2学时)1.教学内容(1)国际货币体系(2)外汇与外汇管理(3)汇率制度(4)汇率的分类(5)汇率的标价方式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及主要内容;外汇管理体制;汇率制度;汇率的标价方式(2)教学难点: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汇率的标价方式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形式(3学时)1.教学内容(1)信用的含义及其构成要素(2)信用与货币的联系(3)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4)现代信用的形式以及各种形式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信用的特征;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现代信用形式(2)教学难点: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现代信用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的特点及其关系第四章利率及其决定(3学时)1.教学内容(1)利息(2)利率的种类(3)利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4)利率的作用(4)利率的度量(5)利率的风险结构及期限结构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利息的实质;利率的种类;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计算;(2)教学难点:利息的实质;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利率的计算;影响利率的因素;利率的风险结构及期限结构第五章金融范畴的形成与发展(0.5学时)1.教学内容(1)金融及其涵盖的领域(2)金融范畴的形成(3)金融范畴的界定2.重、难点提示现代银行的产生与金融范畴的形成第六章金融中介体系(2学时)1.教学内容(1)金融中介及其包括的范围(2)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3)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4)国际金融机构体系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我国目前金融中介体系构成;国际主要金融机构(2)教学难点:金融服务业与一般产业的异同;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的构成;国际主要金融机构:亚投行第七章存款货币银行(4学时)1.教学内容(1)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3)不良债权(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5)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6)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7)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商业银行的作用;不良债权;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中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2)教学难点:商业银行的作用之“存款货币创造”;不良债权;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中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第八章中央银行与金融基础设施(4学时)1.教学内容(1)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2)中央银行的业务(3)中央银行的职能(4)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5)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体系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体系;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2)教学难点: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体系;第九章金融市场(3学时)1.教学内容(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2)货币市场(3)资本市场(4)衍生工具市场(5)投资基金(6)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金融市场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其分类;资本市场的主要子市场:股票市场与长期债券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不同功能及其运作原理;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功能及其特点(2)教学难点:资本市场的主要子市场:股票市场与长期债券市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不同功能及其运作原理;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功能及其特点第十章资产组合、资产定价与资本结构(2学时)1.教学内容(1)风险与资产组合(2)证券价值评估(3)资产定价模型(4)资本结构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风险的度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教学难点:风险的度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十一章金融体系结构(0.5学时)1.教学内容(1)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2)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3)金融体系结构的演进趋势2.重、难点提示: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第十二章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4学时)1.教学内容(1)现代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2)存款货币的创造(3)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现代金融体制下的存款货币创造;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基础货币与原始存款的关系;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
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摘要:一、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概述二、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内容三、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作用四、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现实意义正文:【一、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概述】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是一部关于货币与金融领域统计数据的专业手册,旨在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全面、详实的数据参考。
该手册汇集了全球各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系统性整理和分析。
【二、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内容】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货币供应与流通:包括各国的货币供应量、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发行与回笼等数据。
2.金融市场:涵盖各类金融市场的规模、交易量、利率、汇率等关键指标。
3.金融机构:包括金融机构的数量、资产负债表、利润状况、不良贷款等数据。
4.金融政策:涉及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效果。
5.国际金融: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国际投资、贸易融资等方面的数据。
【三、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作用】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为研究者提供数据支持:该手册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数据,有助于加深对金融市场、金融政策等方面的理解和研究。
2.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政策制定者可参考手册中的数据,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金融政策。
3.为金融机构提供市场参考: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手册中的数据,了解市场状况,优化业务布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提升金融透明度: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公开发布,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增强市场参与者信心。
【四、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该手册,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国金融市场的运行状况,为国际金融合作、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政策协调提供有力支持。
教案第五章信贷收支统计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信贷收支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中央银行和存款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统计、各类金融机构和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及信贷收支分析。
教学重点:信贷的概念、中国信贷收支统计报表分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表。
教学难点: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表。
第一节信贷收支统计概述一、信贷和债务的基本概念(一)信贷与债务的关系信贷与债务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数量。
信贷的创造涉及一个机构单位(债权人或贷款人)向另一个机构单位(债务人或借款人)提供资源。
债权单位获得金融债权,债务单位产生负债。
信贷是从资产方来看,而债务是从负债方来看。
(二)信贷的概念1.纳入信贷的金融资产广义的信贷总量测度包括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大部分或所有的债权;狭义的信贷总量测度只包括以贷款、非股票证券、贸易信贷以及预付款表现形式的债权,而不包括存款、股票和其他股权、金融衍生工具、保险技术准备金以及贸易信贷以外的其他应收账款。
2.贷款部门狭义的信贷总量只包括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部门的债权,这个角度最能反映信贷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广义的信贷总量包括所有金融性公司的债权。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其他金融性公司可能不是货币的发行者,而存款性公司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
其他金融性公司可以通过发行不属于广义货币的负债获得资金,例如通过发行非股票证券、从其他存款性公司借款、发行股票和其他股权等形式。
3.借款部门借款部门主要由非金融部门,包括政府部门、非金融公共部门、商业部门、私人部门等组成。
非金融部门在金融部门的存款实质也是一种借贷关系,但从分析信贷特别是广义货币对经济影响的角度,把金融部门排除在借款部门之外。
金融部门内也存在借贷关系,如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
从货币调控的角度,金融机构内的借贷通常不包括在信贷总量之内。
(三)债务的概念广义债务指除金融性公司以外其他部门的债务;狭义债务指除存款性公司之外其他部门的债务。
存款、贷款、非股票证券以及其他应收账款都属于债务工具,它们都要求在未来支付本金和利息。
教案第五章信贷收支统计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信贷收支统计中的基本概念、中央银行和存款性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统计、各类金融机构和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及信贷收支分析。
教学重点:信贷的概念、中国信贷收支统计报表分类、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表。
教学难点: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收支表。
第一节信贷收支统计概述一、信贷和债务的基本概念(一)信贷与债务的关系信贷与债务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数量。
信贷的创造涉及一个机构单位(债权人或贷款人)向另一个机构单位(债务人或借款人)提供资源。
债权单位获得金融债权,债务单位产生负债。
信贷是从资产方来看,而债务是从负债方来看。
(二)信贷的概念1.纳入信贷的金融资产广义的信贷总量测度包括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大部分或所有的债权;狭义的信贷总量测度只包括以贷款、非股票证券、贸易信贷以及预付款表现形式的债权,而不包括存款、股票和其他股权、金融衍生工具、保险技术准备金以及贸易信贷以外的其他应收账款。
2.贷款部门狭义的信贷总量只包括存款性公司对其他部门的债权,这个角度最能反映信贷与货币之间的关系;广义的信贷总量包括所有金融性公司的债权。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其他金融性公司可能不是货币的发行者,而存款性公司是广义货币的发行者。
其他金融性公司可以通过发行不属于广义货币的负债获得资金,例如通过发行非股票证券、从其他存款性公司借款、发行股票和其他股权等形式。
3.借款部门借款部门主要由非金融部门,包括政府部门、非金融公共部门、商业部门、私人部门等组成。
非金融部门在金融部门的存款实质也是一种借贷关系,但从分析信贷特别是广义货币对经济影响的角度,把金融部门排除在借款部门之外。
金融部门内也存在借贷关系,如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
从货币调控的角度,金融机构内的借贷通常不包括在信贷总量之内。
(三)债务的概念广义债务指除金融性公司以外其他部门的债务;狭义债务指除存款性公司之外其他部门的债务。
存款、贷款、非股票证券以及其他应收账款都属于债务工具,它们都要求在未来支付本金和利息。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货币与金融统计学
2、英文名称:Monetary and Financial Statistics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72学时(理论讲授72学时)
学分:4学分
三、开课学期
开课学期:第7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要求:
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
五、课程概述
货币与金融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货币与金融统计的目的是为国民经济核算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分析,为社会公众了解货币金融动态服务。
同时,货币与金融统计是国家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统计信息、金融分析与政策咨询于一体,以金融统计、经济统计为依托,以分析研究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主要内容,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种方法,分析、判断、预测国民经济运行及金融发展变化情况,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支持系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货币与金融统计基本理论、基本规则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透过大量的经济金融数据发现和研究金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利用金融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金融统计工作和金融业务管理工作奠定金融统计理论和基本技能。
六、适用专业
统计学。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总论(理论讲授2学时)
(1)理解货币统计和金融统计的概念,认识货币与金融统计之间的关系;
(2)理解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基本规则,认识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地位与作用。
机构部门和分类(理论讲授6学时)
(1)掌握机构单位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具体分类,以及机构单位的常住性;
(2)了解金融性公司及其分类特点,掌握我国金融性公司的具体分类;
(3)掌握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非金融部门分类。
金融工具核算(理论讲授4学时)
(1)了解金融工具的概念、基本特征和金融工具核算的基本原则;
(2)掌握金融工具的具体分类原则和金融资产主要类别;
(3)熟练掌握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和其他金融工具的核算。
货币统计(理论讲授8学时)
(1)了解货币统计的含义及作用,广义货币的定义和货币总量的计量方法,以及流动性总量;
(2)熟悉MFS的货币统计框架和中国货币统计框架;
(3)掌握货币统计分析方法。
信贷收支统计(理论讲授6学时)
(1)了解信贷和债务的基本概念以及中国信贷收支统计概况;
(2)掌握中央银行和存款性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和合并信贷收支统计;
(3)掌握信贷收支统计分析方法。
证券统计(理论讲授8学时)
(1)了解证券的概念和分类,证券统计的范围;
(2)掌握股票市场统计、债券市场统计和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统计。
保险统计(理论讲授8学时)
(1)了解保险统计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职能,以及保险统计指标体系;
(2)掌握财产保险统计、人寿保险统计和再保险统计;
(3)熟练使用保险统计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统计(理论讲授6学时)
(1)了解国际收支统计的概念、意义以及中国国际收支统计,掌握国际收支统计的基础;
(2)熟练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统计分析。
资金流量核算(理论讲授6学时)
(1)了解资金流量核算背景、基本原理、分类方法以及核算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2)了解掌握资金流量表的编制,掌握资金流量分析的理论方法。
金融稳健统计(理论讲授8学时)
(1)了解金融稳健统计的背景和动态,以及金融稳健统计指标体系;
(2)掌握存款机构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金融稳健统计。
(3)了解中国的金融稳健性评估。
金融规划(理论讲授6学时)
(1)了解金融规划基本账户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2)掌握金融规划的基本思想、基本步骤和方法论。
(3)掌握金融规划的计量分析和账户分析。
金融竞争力评价(理论讲授4学时)
(1)了解金融竞争力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2)掌握金融竞争力的两个根本效应。
(3)了解我国金融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1)《货币与金融统计学》,许涤龙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2、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1)《货币与金融统计学》,杜金富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
(2)《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许涤龙译。
(3)《金融统计学》,刘红梅、王克强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