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
伴随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逐渐变成各国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另外,国家还对教师教育的内容、措施、机构、教师资格的认定与管理制度作了明確规定。虽然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社会各界专业化意识不强
首先是政府层面,政府一直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专业人员来看待,政府发展教育的方式往往只局限于保证对学校硬件的投入及教师工资的正常发放上,而很少将投入放在教师的培训上。其次是社会层面,人们往往用医生的专业化标准来衡量教师。存在这种误区的原因是未能充分意识到教师专业化的特殊性。最后是学校和教师层面,教师在职前受到的培训十分有限。入职后,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自身,都只是把教师当做一门职业。据相关研究者表示,许多教师对教师工作的热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这些缺乏专业化发展的意识严重阻碍了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教师资格认定简单化
从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以来,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在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方面有所欠缺。据相关研究者表明,在教育部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仅在教师的学历、普通话水平等方面做了规定,而没有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做出规定。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有的基本能力,也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准,时至今日仍没有对教育教学能力的准确衡量标准。
(三)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决定了对教师自身各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教师的教师培训体系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在师范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对教师的培养片面注重理论知识,而对教师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却培训得较少。在职后教育阶段,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教师过多关注学历的提高,而忽视自身专业技能的加强。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教育思想,教师只能通过不断培训来跟进时代。但许多教师在进修时只想获得文凭,培训基本都是流于形式。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社会各界专业化发展的意识
意识改变是行为转变的基础。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必须提高我国各界专业化发展的意识。首先要促使地方政府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如中央政府可以在法律、鼓励机制等方面明确地方政府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级政府发展教师专业化的积极性。其次是增加学校和教师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动力,政府可以给予学校必要的经费支持及改变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等。如改革教师评价机制、继续推进和完善新课程改革、深化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等。
(二)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会为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但我国目前教师资格认证呈简单化的状态,因而有关教育部门应该立足这一现状作出调整。在教师资格认证上,除了要考察学生的教育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教育事业的信仰进行相应的考察。完善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会一定程度上保障优质的教师资源,也能有效的激励发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构建合理的教师培训体系
有效的培训体系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做为一门专门的职业,也需要相应的培训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进程,教师的培养应该是集职前培训、入职培训、职后培训于一体的系统化过程。此外,学校还可以深化校本培训,这种培训不仅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也可以在校际之间进行。这种培训是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积极参与,以问题为导向,以反思为桥梁,采取教学实践与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活动,这种培训方法能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近年来,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思想意识上存在的不足,有的是制度的不健全,也有教师自身的问题,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它一定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际的发展战略实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