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紊乱(糖尿病)
- 格式:ppt
- 大小:332.00 KB
- 文档页数:4
糖代谢紊乱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不同于单纯的血糖升高,糖尿病还涉及到糖代谢的紊乱,包括胰岛素的缺乏或抵抗、胰岛素信号传导的异常以及细胞内能量代谢的紊乱等因素。
糖代谢紊乱是指机体对糖类物质的代谢调节失调,涉及到多个机制和因素。
一般情况下,人体通过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葡萄糖,然后通过胰岛素的调节进入细胞内,被利用为能量或储存起来。
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这一过程出现了问题。
首先,胰岛素的缺乏是造成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体内起到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的作用。
如果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或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就会导致胰岛素水平不足,进而无法有效降低血糖。
其次,胰岛素的抵抗也是糖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
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
此外,细胞内能量代谢的紊乱也在糖代谢紊乱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细胞能量代谢通常和正常人有所不同,包括脂肪酸代谢、葡萄糖酸氧化、糖原合成等方面的异常。
这些异常使得细胞内的能量平衡受到破坏,影响了糖的正常代谢。
糖代谢紊乱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些是遗传因素所致。
比如,某些基因突变或多态性与糖代谢紊乱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例如,糖尿病家族史、胰岛素抵抗基因和胰岛素分泌相关的基因等。
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对糖代谢产生影响。
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方式的变化、缺乏体力活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糖代谢紊乱。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糖代谢紊乱的治疗,除了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当的体育锻炼之外,药物治疗也是常用的手段。
目前,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
胰岛素可以直接补充胰岛素缺乏,而口服降糖药物主要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调节功能。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什么是糖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是指机体血糖水平异常高或异常低的状态。
在新生儿阶段,糖代谢紊乱常见于胎盘素代谢不良、哺乳不及时、出生窒息以及疾病等原因,一旦发生糖代谢紊乱,就会威胁到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表现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表现因类型不同而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低血糖低血糖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代谢紊乱之一,其表现为出生后几小时、几天或几周内发生晕厥(甚至昏迷)、惊厥、烦躁、精神失常等症状。
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进而威胁生命。
高血糖高血糖在新生儿中比较罕见,但却会给患儿带来不良后果。
常见的表现包括多尿、多食、夜间哭泣、焦虑等。
葡萄糖升高反应葡萄糖升高反应表现为食后血糖过高,可能因其与糖尿病的食物摄入和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有关。
葡萄糖升高反应会导致细胞衰竭、代谢障碍和神经损害等。
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糖代谢紊乱的预防和治疗需要以下措施:食物营养食物营养是预防糖代谢紊乱的首要措施。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母乳能够提供营养和抗体,同时可以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
如果不能母乳喂养,可以选择一些临床配方奶粉。
常规检查常规检查是发现糖代谢紊乱的重要手段。
综合评估孕期、产程、出生后情况等因素,进行血糖监测和血气监测,以及对症治疗。
及时治疗发现糖代谢紊乱后,应该及时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进行处理。
不要盲目使用药物治疗,应该遵医嘱。
糖代谢紊乱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治疗糖代谢紊乱,需要在饮食、监测和治疗等方面做好防护措施。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
糖代谢紊乱是指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不正常,分为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三种类型。
首先是糖尿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包括: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7.8mmol/L,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
此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或等于6.5%也可作为诊断标准之一。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肥胖等,建议定期检测血糖。
第二种类型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
诊断标准为:餐后1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0.0mmol/L,或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5.1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
最后是糖耐量异常。
糖耐量异常是指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和糖尿病之间,成为糖尿病前期。
诊断标准为: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
7.8mmol/L,但小于11.1mmol/L。
除了上述标准,诊断糖代谢紊乱还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病史、身体检
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维持正常的体重、饮食健康、规律的运动、戒烟限酒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糖代谢紊乱。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应
根据个体特征、症状严重程度等科学合理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
定期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总之,诊断糖代谢紊乱需要注意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和诊断标准,建
议高风险人群定期检测血糖,预防和控制糖代谢紊乱有助于健康生活。
第2单元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一、A1型题1.使用多通道分析仪和离心式分析仪,并配以电脑处理,形成了半自动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年代是:A、1957年B、1964年C、1958年D、1960年E、2001年2.吸取1.99ml溶液时,选择下列哪一种规格刻度吸管最恰当:A、10mlB、5mlC、1 mlD、2mlE、0.5ml3.用质量-体积百分比浓度表示 0.9%的生理盐水时是指:A、100ml生理盐水溶液中含有NaCl 0.9mlB、100g生理盐水溶液中含有NaCl 0.9mlC、100ml生理盐水溶液中含有NaCl 0.9gD、100ul生理盐水溶液中含有NaCl 0.9gE、以上都不对4.需配制0.4mol/L NaOH溶液1000ml,应取NaOH多少克:A、0.4gB、40gC、16gD、8gE、0.8g5.生物化学检验采集静脉血标本时,以下哪一时段较为适宜:A、上午5~7时空腹B、上午7~9时餐后C、上午7~9时空腹D、上午9~10时空腹E、下午5~7时空腹6.EDTA抗凝管常用于一般血液学检验,其色标的颜色为:A、红色B、绿色C、灰色D、浅蓝色E、紫色7.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波长,表示光波长的单位是:A、cmB、nmC、mmD、dmE、um8、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光分光光度法用于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光的吸收定律,即:A、牛顿定律B、朗伯-比耳定律C、焦耳定律D、能量守恒定律E、欧姆定律9、在测定酶活性时,一般都采用血清标本,若确实需要血浆标本时,则使用的抗凝剂是:A、肝素B、EDTA-Na2C、枸橼酸钠D、草酸钾E、氟化钠10、表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符号是:A、ASTB、AMSC、LDHD、ALTE、LPS11、表示淀粉酶的符号是:A、ASTB、AMSC、LDHD、ALTE、LPS12、测定血清三酯酰甘油所用的酶法称为GPO-PAP法,其中PAP是下列哪三种物质的合称:A、GOD、4-AAP、4-氯酚B、GPO、4-AAP、4-氯酚C、POD、4-AAP、4-氯酚D、GOD、4-AAP、4-苯酚E、ATP、4-AAP、4-氯酚13、可见光的波长为:A、200~400nmB、400~760nmC、760~1000nmD、400~500nmE、500~760nm14、正常人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将血清蛋白质分成五个部分,靠近“-”极端的蛋白质部分是:A、α1球蛋白B、α2球蛋白C、β球蛋白D、γ球蛋白E、清蛋白(A)15、慢性肝炎、肝硬化,进行血清蛋白质电泳时,比正常升高2~3倍的是:A、清蛋白(A)B、α1球蛋白C、β球蛋白D、α2球蛋白E、γ球蛋白16、终点法是自动化分析仪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指被测物质经过一定反应时间后,反应达到()状态时测定吸光度,从而求出被测物质的浓度:A、初速度B、上升期C、平衡期D、下降期E、以上都不是17、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标本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是:A、动脉采血B、毛细血管采血C、静脉采血D、指尖采血E、都可以18、调节血糖糖浓度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肝脏C、心脏D、小肠E、胰腺19、OGTT诊断糖尿病时,其测定血糖浓度的时间是:A、30minB、1hC、2hD、3hE、4h20、GHb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与下列哪一种蛋白质结合而成:A、清蛋白B、球蛋白C、胶原蛋白D、纤维蛋白E、血红蛋白1.不同生化指标可以反映血糖水平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反映血糖水平的时间由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A.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糖化终末产物>血糖B.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终末产物>果糖胺>血糖C.糖化终末产物>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血糖D.糖化终末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血糖E.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终末产物>血糖2.关于糖尿病引起血糖升高机制的下列叙述哪项不对( )A.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 B.糖异生增多C.糖异生减少D.糖原分解增多 E.糖原合成减少3.能够感染机体激发免疫应答并攻击胰岛的B细胞引起糖尿病的是( )A.EB病毒B.柯萨奇病毒 C.军团菌D.A型溶血性链球菌 E.肺炎支原体4.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的诱因不包括 ( )A.口服胰岛素 B.血液透析 C.甲状腺功能亢进D.急性胰腺炎 E.降温疗法5.肌肉中缺乏下列哪一种酶,肌糖原不能转化为血葡萄糖( )A.葡萄糖-6-磷酸酶 B.葡萄糖氧化酶 C.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D.己糖激酶 E.乳酸脱氢酶6.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7.关于GHb,下述哪项不正确( )A.糖尿病病情控制后GHb浓度缓慢下降,此时血糖虽然正常,但GHb仍较高 B.GHb形成多少取决于血糖浓度和作用时间C.GHb作为糖尿病长期控制的指标 D.用于早期糖尿病的诊断E.GHb是HbA与己糖缓慢并连续的非酶促反应产物8.胰岛素原比胰岛素( )A.多一段14肽 B.少一段14肽 C.多一段C肽D.少一段C肽 E.多两个二硫键9.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不符的是( )A.胰岛素合成异常 B.胰岛素分泌异常 C.胰岛素作用受损D. 胰岛素受。
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的检查糖代谢简述一、基础知识:(一)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1.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它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的途径。
2.反应过程:糖酵解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葡萄糖→1,6-果糖二磷酸。
①葡萄糖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由己糖激酶催化。
为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消耗1分子ATP。
②葡萄糖-6-磷酸转化为果糖-6-磷酸,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
③果糖-6-磷酸磷酸化,转变为1,6-果糖二磷酸,由6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
是第二个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
是葡萄糖氧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点。
(2)第二阶段:裂解阶段。
1,6-果糖二磷酸→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醛缩酶催化,二者可互变,最终1分子葡萄糖转变为2分子3-磷酸甘油醛。
(3)第三阶段:氧化还原阶段。
①3-磷酸甘油醛的氧化和NAD+的还原,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同时生成NADH用于第七步丙酮酸的还原。
②1,3-二磷酸甘油酸的氧化和ADP的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酸和ATP。
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
③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④2-磷酸甘油酸经烯醇化酶催化脱水,生成具有一个高能磷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催化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丙酮酸和ATP,为不可逆反应。
⑥烯醇式丙酮酸与酮式丙酮酸。
⑦丙酸酸还原生成乳酸。
1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个分子ATP,这一过程全部在胞浆中完成。
3.生理意义(1)是机体在缺氧/无氧状态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
(2)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重要途径。
(3)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是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前体,并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
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的组织细胞有:红细胞、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睾丸等。
(二)糖的有氧氧化途径:1.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糖脂代谢病诊断标准
糖脂代谢病,又称糖脂代谢紊乱,是指人体内糖和脂质代谢失常的一系列疾病状态,其中最为公众所熟知的是糖尿病和血脂异常。
诊断标准通常包括多个方面,以下是基于不同类型的糖脂代谢异常的一些通用诊断标准概述:
1. 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连续两次空腹血糖≥7.0 mmol/L(或126 mg/dL)可诊断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水平≥11.1 mmol/L (或200 mg/d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 ≥6.5%也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2.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三项即可诊断: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或已确诊为糖尿病;
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40/90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
血脂异常:空腹甘油三酯≥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男性≤0.9mmol/L,女性≤1.0mmol/L。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资料推荐------------------------------------------------------第六章糖代谢紊乱第六章糖代谢紊乱 Disorder of Carbohydrates Metabolism 第一节概述一、糖的重要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糖蛋白、糖脂、蛋白多糖、核糖;转化成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等二、血糖( blood sugar, blood glucose)的来源与去路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4. 4~6. 7mmol/L 来源与去路:来源去路食物糖类______ 血糖非糖物质______ ____非糖物质____其它糖及衍生物8. 9mmol/L 尿糖三、血糖浓度的调节1. 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对所控制激素的分泌,后者再通过影响血糖来源与去路中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
2. 激素的调节分为两大类:降血糖激素和升血糖激素 1) 胰岛素胰岛素的来源与性质胰岛素的主要作用:a. 促进肌肉、脂肪细胞摄取血糖。
b. 促进肝糖原合成。
c. 促进糖氧化分解。
d. 促进糖转化成脂肪。
E. 抑制糖异生。
胰岛素发挥作用必须通过胰岛素受体( insulin receptor)才能实现。
1 / 152)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的来源与性质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a. 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b. 促进糖异生。
3) 其它升血糖激素包括肾上腺髓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在调节血糖的激素作用中,最重要的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3. 肝脏的调节肝脏内糖代谢途径多,其中有的为其特有。
它是调节血糖的主要器宫。
第二节高血糖症与糖尿病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 :空腹血糖7. 2mmol/L;若血糖肾糖阈值9. 0mmol/L, 则出现尿糖。
糖代谢与脂代谢对糖尿病的影响目录一、糖代谢紊乱对糖尿病的影响 (3)1. 糖代谢概述 (4)糖代谢的基本过程 (4)糖代谢与糖尿病的关系 (5)2. 糖尿病与糖代谢异常 (6)1型糖尿病 (7)2型糖尿病 (8)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9)3. 糖代谢异常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10)心血管并发症 (11)神经并发症 (13)肾脏并发症 (14)视网膜病变 (15)二、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的影响 (16)1. 脂代谢概述 (17)脂肪代谢的基本过程 (17)脂肪代谢与糖尿病的关系 (18)2. 糖尿病与脂代谢异常 (19)高脂血症与糖尿病 (20)脂肪肝与糖尿病 (21)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 (23)3. 脂代谢异常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24)心血管并发症 (25)神经并发症 (26)肾脏并发症 (27)视网膜病变 (28)三、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影响 (29)1. 糖代谢对脂代谢的影响 (29)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对脂肪分解与合成影响 (31)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对脂肪酸氧化影响 (32)2. 脂代谢对糖代谢的影响 (33)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对葡萄糖转运与利用影响 (34)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对糖异生影响 (35)3. 糖代谢与脂代谢互为因果的机制 (36)糖代谢异常导致脂代谢紊乱 (37)脂代谢异常导致糖代谢紊乱 (39)四、综合管理策略 (40)1. 饮食管理 (41)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 (42)糖尿病患者饮食计划 (43)2. 运动治疗 (44)糖尿病患者运动建议 (45)运动对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影响 (46)3. 药物治疗 (47)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策略 (48)药物对糖代谢与脂代谢的影响 (49)4. 心理干预与社会支持 (51)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方法 (52)社会支持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 (53)一、糖代谢紊乱对糖尿病的影响糖代谢是人体内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涉及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并进一步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和能量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