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34
八年级物理电学专题二《电流表与电压表》一.知识回顾比较项目电流表电压表用途测量电路中通过的电流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元件符号连接方式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与被测用电器并联接线柱、量程及分度值选择—和0.6接线柱时,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选择—和3接线柱时,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选择—和3接线柱时,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选择—和15接线柱时,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使用时应注意①电流必须“+”进“—”出②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串联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最大测量值,必须选择合适的量程④电流表绝对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两极,否则会造成短路,损坏电源和电流表①使用前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②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③接线柱接法正确,电流“+”进“—”出④待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时,先用大量程试触:读数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不必估读电路化简电流表看成导线电压表看成开路二.典型例题1.如下图所示电路图中,能正确测出灯L2两端电压的是()A B C D解析:要测量灯L2两端电压,必须使电压表与灯L2并联,且电流从电压表“+”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因此正确选项为C2.如图甲所示电流表读数为 A,图乙所示电压表读数为 V。
甲乙解析:图甲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读数为0.32A 图乙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分度值为0.5V,读数为13.0V3.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池。
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与接线可知:这个电池的电压是________V,______片是它的正极。
解析:观察电压表指针正常偏转,说明电流“+”进“—”出,即电源正极与电压表正接线柱相连,负极与电压表负接线柱相连,所以铜片为正极,此电压表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读数为0.5V三.自我检测1.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可取电表的任意两个接线柱进行试触B、电压表可直接测量电源电压,而电流表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间C、测量前都必须选择合适的量程D、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表,从“-”接线柱流出2.如图1所示,小平做实验时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了,那么闭合开关后,会出现的情况为()A.灯泡的灯丝烧断 B.电压表一定烧坏C.电源损坏 D.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图13.如图2所示电路,两只小灯泡L1和L2均正常发光,则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B.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C.甲、乙都是电流表;D.甲、乙都是电压表。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公开课的教学改进和思考作者:张琴鲍育华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6年第09期前不久,笔者在邗江区“名师送教-中学学段”活动中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苏科版第十三章第三节《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这节内容在整个电学部分非常重要,在今后的电学实验中学生要经常使用电流表,从这一点说它会对学生整个电学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对于这一章内容而言,这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结束了前面《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后,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再利用电流表研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而本节电流表的读数和使用,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又为下一节学生学好电压表的读数和使用及研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铺平了道路.在整个备课过程中,笔者多次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将自己的备课稿请他们审阅,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他们交流,并接受了他们的部分改进意见.主要围绕下面几个模块进行了改进.1内容设置的改进在课堂内容安排上就经过了几次更改.在笔者备课的初稿上,涵盖了本节全部内容.从电流的引入到电流强度概念建立,从电流表的读数到电流表的使用,最后利用电流表研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后来与其他老师讨论时,感觉这样的课堂内容容量太大,加之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这样一节课下来可能使学生疲于应付,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这节课如果将最后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这部分去掉,课堂内容容量又太小.如何设置这节课的内容?后来有的老师给了提出另外两个方案.方案1:删去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添加学生练习将电流表连入串并联电路中并完成读数,但不需要得到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侧重点放在电路的连接上,这样就将添加的这部分内容纳入到电流表的使用这个教学环节.具体课堂实施时,给出含电流表的串并联电路图并给出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这样学生能够进一步练习使用电流表并巩固电流表的读数.可以想象这样一节课结束后,会为本节的第二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在第二课时能够顺利通过分组实验得到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方案2:只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而将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探究放在第二课时.这样设计课堂容量恰到好处,既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而且实验也巩固了电流表的使用,串联电路相对也比较容易连接,通过这个实验能够让学生感受一个完整的探究电流特点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为第二课时扫清了实验设计的障碍,串联电流特点的得出,也为下节课留下了悬念——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什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两个方案,各有优点,后来经过再三的斟酌,笔者选择了第二个方案,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2电流表使用的改进本节课电流表的使用无疑是重点之一.因此,电流表使用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本中通过“信息快递”,让学生了解电流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点.课本上尽管图文并茂,但是要让所有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有充分的认识还是有困难的,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边讲解边演示,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这部分内容处理失当会直接影响到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分组实验.如何设计电流表的使用才能使教学效果更佳?通过对教材的反复研读,笔者决定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课本,分这样几个步骤强化电流表使用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信息快递”,并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电流表使用的要点;第二步教师再图文并茂(如图1)讲解电流表使用的要点,将“信息快递”中的要点进行浓缩:1调零、2串联、3正进负出、4绝不允许直接接在电源两极、5要先试大量程,这可以巩固学生对电流表的使用;第三步学以致用,让学生按图2将电流表接入电路,测量电流大小;最后再巩固提高,通过典型例题进一步巩固电流表的使用.课堂上按照这个设计具体实施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研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探究实验的改进在本节课内容设置改进后,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应该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处理这个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实验是必须的.最初笔者打算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步骤,然后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器材,两个同学一组完成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探究.这样处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应该就能完成实验探究,但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违新课程理念.经过与组内老教师的商讨,决定将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这个实验作为本节课的“重头戏”,贯穿整个科学探究的环节.具体流程如下:猜想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讨论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实验前友情提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讨论→发现新问题.在猜想时,大部分学生认为电流会逐渐减小,猜想是否正确,学生急于想独立探究验证自己的结论,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通过讨论得出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这时仍不急于让学生实验,在学生分组实验前,让学生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这里添加了友情提醒部分,让学生相互补充以巩固实验操作的要点,这里老师再次通过器材强调每次将电流表连入电路中各点的方法:要测哪点的电流,就把电路从该点拆开,再连入电流表.接着,再让学生两人一组,合理分工,进行实验,将所测数据填入表格.完成快的学生将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实验完成后,全班交流:你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哪些收获?你和你的实验小组遇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再次回顾实验过程,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灯泡亮度不同,但A、B、C三点的电流怎么一样?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强化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的结论,也可以为后面电功率的学习埋下伏笔.最后,在发现新问题的环节,在探究得到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结论后,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是什么?这也为下节课的教学留下了悬念.公开课上完后,笔者感觉整个教学流程流畅,设计与初稿相比更加合理,重点突出,也有效化解了连接电流表测电流这一难点.笔者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时间短了一些,学生完成略显匆忙.专家点评时,专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让笔者感受很深,收获颇丰.一次公开课,一次自我的提升,让笔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每日一练)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总结例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①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②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③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④电压表V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大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②③④正确D.只有①②④正确答案:D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R2支路的电流,电压表V测电源两端的电压。
因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故①正确;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小,即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由I=UR表A2的示数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故②正确;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故③错误;则电压表V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为R2的阻值,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电压表V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变大,故④正确;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
故选D。
2、关于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自由电荷很少答案:D解析: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发生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B.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错误;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故D正确。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6篇】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及认识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评估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熟练应用电流表测量电流、会根据问题的提出设计实验并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从而掌握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新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探究结论的正确性不做评价。
新教材更突出过程与方法、更加注重合作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2、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3、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并且在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并能通过交流、总结、反思得出初步结论这几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实验仪器:小灯泡多只(不同规格)、电键、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实物展示台、多媒体等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激智启疑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灯泡就会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大家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并联电路电流值之间什么关系呢?安排学生可以先初步实验,并先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什么关系。
二、开放思想、大胆猜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猜想: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
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
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跪求初三物理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的说课稿!!①电流表要与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否则短路,烧毁电流表。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否则指针反转,容易把针打弯。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采用试触的方法来看是否超过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电流表内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
若将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轻则指针打歪,重则烧坏电流表、电源、导线。
). 注意是:先烧表(电流表),后毁源(电源)使用步骤1、校零,用平口改锥调整校零按钮。
2、选用量程(用经验估计或采用试触法)电流表归结起来有三看和三问先看清电流表的量程,一般在表盘上有标记。
确认最格的一个表示多少安培把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入电路后,观察指针位置,就可以读数了。
此外还要选择合适量程的电流表。
可以先试触一下,若指针摆动不明显,则换小量程的表。
若指针摆动大角度,则换大量程的表。
一般指针在表盘中间左右,读数比较合适。
一看:量程。
电流表的测量范围。
二看:分度值。
表盘的一小格代表多少。
三看:指针位置。
指针的位置包含了多少个分度值。
读数1.看清量程 2.看清分度值(一般而言,量程0~3A分度值为0.1A,0~0.6A为0.02A) 3.看清表针停留位置(一定从正面观察) --使用前的准备:1.调零,用平口改锥调整校零按钮. 2.选用量程{用经验估计或采用试触法}。
【初中物理课怎么评课】初中物理力的评课稿八年级(上)科学评课稿-----评谢满飞老师“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课镇海中兴中学钟剑明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教学设计理念依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科学课程标准》中:让生活走向科学,让科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探究状态下学习”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前后呼应。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否则短路);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否则指针反转);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采用试触的方法来看是否超过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电流表内阻很小,相当于一根导线。
若将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轻则指针打歪,重则烧坏电流表、电源、导线)。
电流表是指用来测量交、直流电路中电流的仪表。
在电路图中,电流表的符号为"圈A"。
电流值以“安”或“A"为标准单位。
电流表如何使用数字钳形电流表的认识:一般是用来测量电冰箱的启动和运行的电流,在电器维修中会经常使用到的。
首先要调整好最大量程,再来使用它来测量电流。
工作环境:温度0-50摄氏度,相对湿度小于80%。
数字钳形电流表的量程调到最高档。
贮存环境:温度-20-60摄氏度,相对湿度小于80%。
怎么正确用数字钳形电流表:使用数字钳形电流表前,要检查它的绝缘性能安全不。
测量电流时只需要将正在运行的待测导线夹入钳形电流表的钳形铁芯内,读取数显屏上的读数即可。
电流太低用数字钳电流测量不出怎么办:如果有些电流太低测量不出时,可把被测导线在卡钳上多绕几圈进行测量,就能读取数显屏上的读数了。
被测电流等于电流表读取数除以导线环绕圈数。
用“试触法”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在连接电流表之前,为选择合适的量程都要进行试触。
试触时主要看指针的偏转情况。
(1)不偏转。
一方面可能电流表所在的电路是断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电流表已经损坏。
(2)反偏。
即指针向反方向偏转,说明“+”“-”接线柱接反了,造成通过表中电流的方向相反。
这样不但无法读数,还会损坏电流表。
(3)满偏。
即指针大幅度地向满刻度偏转,造成满偏的原因:一是待测电路可能发生了短路,电流过大;二是可能所选量程太小。
短路和量程太小都会损坏电流表。
(4)偏转太小。
偏转太小是由于电流表所选量程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