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线路典型车站控制室平面布置图
- 格式:pdf
- 大小:49.94 KB
- 文档页数:1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总体部署、平面布置、主要施工方案及工期计划安排1、施工平面布置1.1平面布置原则施工平面布置及场地规划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合理布置,占地面积少。
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二次搬运。
临时设施建筑方便生活生产,生后区和生产区域单独设置。
区域划分合理满足总体部署要求,利用临时设施服务,降低建造费用。
充分利用既有市政道路交通,减少施工临时便工程。
符合安全、环保、消防、节能要求。
加强对施工场地的安全保卫、施工机具、材料布置整洁、有序,同时做好施工废水净化排放、防尘、防噪措施,创建文明施工工地。
1.2施工平面布置及说明本标段临时工程本着“方便施工、精简节约、便于管理、经济环保、美观适用”的原则布置,且遵守天津市塘沽区交运管理、供电、供水、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要求和规定,切实做好场地围挡、场地内外疏排水、场区硬化及生活、生产用电、用水、排污等工作。
1.3施工场区布置场区内主要进行车站围护结构、基坑降水、基坑开挖支护、车站主体结构及出入口等附属的施工。
车站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土方开挖和车站结构施工,考虑满足盾构始发的先决条件。
施工时主要考虑在基坑南北侧布置材料堆放场地、临时加工制作区等。
在车站施工过程中,在未开挖路面上设置临时支撑堆放场地和拼装场地,其余堆场统一协调管理。
围挡内施工场地除结构范围外均采用200mm厚的C20混凝土进行地面硬化,基坑周围及施工临建前均设排水沟,且封闭成环,利于施工用水及雨水的排放。
待主体结构完成后,在车站顶板布置相关材料的堆放场、架料堆放场地、渣土场等。
1.3.1施工现场围挡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总体施工组织安排,本标段施工场地在业主指定区域内布置。
施工围挡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执行,做到标准统一、美观整齐。
现场围挡采用砌筑墙体,根据施工进度分五期实施。
围挡规格符合国家、天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保证连续、整齐、牢固和美观,并及时维护。
共设置两个大门,大门内侧悬挂“十牌一图牌”。
地铁车站控制室的工艺设计王建文;毛宇丰【摘要】车站控制室是地铁车站内的“中枢神经”.车站控制室内设备类型及数量较多,各系统间的接口协调量大,其设计成果直接影响到地铁运营管理效果.针对车站控制室工艺设计中所包含的多方面内容,如车站控制室的总体布局、综合后备盘的设计、调度操作台的设备布置、车站控制室内设备设施整体布局设计等,提出了相关设计原则及具体方案.【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5(018)007【总页数】5页(P124-128)【关键词】地铁;车站控制室;工艺设计【作者】王建文;毛宇丰【作者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10010,广州;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10010,广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31.4Author's address Guangzhou Metro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 Co.,Ltd.,510010,Guangzhou,China车站控制室(以下简为“车控室”)是地铁车站行车组织控制的场所,集车站监控中心、调度中心兼消防控制室于一体,是地铁车站内名副其实的“中枢神经”。
车控室内设置了众多弱电系统的终端设备,如信号、通信、综合监控、火灾报警、自动售检票、门禁等系统的终端工作站,此外还包括IBP(综合后备盘)、调度工作台、智能疏散、智能照明、电气火灾控制箱、FAS(防灾报警系统)主机柜等设备,以及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
以往的地铁线路车控室一直缺少相关工艺要求,导致车控室内各系统间缺乏统筹和协调,不利于运营。
本文就车控室的工艺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设计原则及具体方案。
1.1 车控室组成区域根据运营使用功能的不同,车控室可划分为日常工作和观察区、监控操作区、系统设备区和维护工作区等。
某些特殊车站也可根据运营的需要设置接待区。
典型车控室布局如图1所示。
1.2 车控室规模要求普通车站车控室净面积宜不小于42 m2(6 m× 7 m),换乘车站的车控室应综合考虑两线建设时序、换乘形式、土建及机电系统的实施方式、运营管理模式等因素,采用两线合用一个车控室或分用两个车控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