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音乐与美术》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鉴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了解这些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教材引文、史料、插图等,培养学生在阅读分析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世界艺术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2)通过上网了解艺术大师及分析鉴赏其各类美术、音乐作品,感受其艺术价值。
(3)思维方法:学会知识迁移,在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提高分析理解问题能力。
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在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审美能力。
学会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不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i而且可让学生感受人类优秀遗产的魅力,达到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创新,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2)认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艺术创作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音乐与美术来源于生活,树立起“用美术与音乐指导生活,用艺术影响社会的思想”。
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音乐、美术怎样反映社会历史变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二战期间,德军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
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了冷淡的接待。
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格尔尼卡》的复制品。
第18课音乐与美术学习指导【课标要求】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学法建议】1.按照音乐、美术两条线索整合梳理19世纪以来音乐、美术的发展。
2.搜集选取古典主义音乐、印象派音乐、现代音乐的著名代表人物创作的经典作品进行欣赏,体味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并体察其反映的时代特征和作者心声。
3.利用教科书中的图片,对比分析19世纪印象派美术、20世纪以来从传统向现代过渡阶段的美术、现代派美术的特征及反映的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重要概念解读】1.古典主义音乐“古典”一词,原来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指古罗马社会的最高阶层,后来转义指人类的最高业绩,即那些具有普遍而永恒价值的东西。
在音乐史上,通常把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作曲家的作品称为古典音乐,或古典主义音乐。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从风格上讲,他们的音乐体现出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化所要求的均匀、明晰、单纯、整齐的特点,强调客观性与传统。
这种特点在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前期作品表现得十分典型,是名副其实的古典风格,第二,近现代音乐的风格和技法是在他们手中并得到高速发展的,他们提供了为后世学习研究的典范,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因而有了“经典”这一层次的意义。
2.浪漫主义音乐产生在19世纪初,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
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
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疑难点知识分析】1.印象派艺术出现的原因(1)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工业革命,现代科技的发生;(2)光学研究解开了光谱的真面目,艺术家知道了光不是透明的,而是由七种色彩组成的;(3)蒸汽机车拉近了城乡距离,到户外写生是一种方便而时髦的活动;(4)许多内在的、外在的,社会学的、物理学的,文化的多元复杂因素,催化了如黄金般光灿的艺术时代产生。
第18课音乐与美术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1.时代背景(1)18、19世纪之交,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2)贝多芬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猛烈抵制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2.作品特点(1)构思宽敞,形式宏大。
(2)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涵着肤浅的哲理。
3.音乐成就(1)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
九部交响曲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珍宝。
(2)开创了浪漫音乐的先河。
二、印象派绘画与音乐1.绘画(1)背景:19世纪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进展。
(2)特点: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猛烈的个人感受,依据自己眼睛的观看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颜色变化。
(3)代表:莫奈的《日出印象》及组画《干草堆》《鲁昂大教堂》。
2.音乐(1)特点:创作中强调声音的响度和音色。
(2)代表:法国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3.影响(1)开拓了绘画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为艺术家发挥共性供应了新途径。
(2)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三、现代艺术的兴起1.印象派绘画的进展(1)代表:经受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阶段,涌现出了塞尚、高更和凡·高等有名画家。
(2)影响:以新的视角描绘客观世界,为绘画领域开拓了新方向。
2.现代派绘画主宰画坛(1)特征:接受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2)代表人物:西班牙毕加索。
3.现代音乐的成就:派别众多,消灭了各式各样、风格独特的乐曲。
[概念阐释]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兴起的,一方面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共性化的心理刻画、留意音乐中的诗情画意,感情吵闹而奔放;另一方面在音乐作品中大量弘扬民族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
[轻松识记]19世纪以来的美术[名师点拔]1.现代主义音乐和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与现代主义文学一样,现代主义音乐、美术作品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生气、消极、悲观、绝望等各式各样的简单心理,反映了当代欧美各国学问分子的精神困惑,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的特征。
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9课音乐与美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与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过程中,发展学生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类艺术的多样性,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现实、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与美术作品难点: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与音乐、美术怎样反映社会历史变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幻灯片投影,教师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打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随即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听贝多芬的音乐。
接着提出问题:从贝多芬身上什么最能触动你的心弦?说说你的理由。
新课学习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1、古典主义音乐所谓“古典主义音乐”,是相对于20世纪“现代流行音乐”而言的,指约从1750年到1927年贝多芬去世为止这一时期流行的音乐。
18、19世纪古典音乐获得长足进展,涌现出许多天才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把这种音乐变成了一门辉煌灿烂的艺术。
2、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篇章。
他在1820年时双耳失聪,然而命运征服不了这个坚强的人,这个在艺术上反封建反专制、为自由和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战士,还继续创作了大量充满激情的乐曲,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贝多芬的作品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其享誉世界的作品有《月光奏鸣曲》《田园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合唱交响曲》等。
3、风格: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构思广阔,形势宏大,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气息,蕴含着深沉的哲理。
二、印象派艺术1、印象画派(1)产生原因:①、印象派的发生,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工业革命、现代科学的发生②、光学研究解开了光谱的真面目,艺术家知道了,光不是透明的,而是由七种色彩所组成的;③、蒸气火车拉近了城乡距离,到郊外写生成为一件方便而时髦活动;④、许多内在的、外在的、社会学的、物理学的、文化的多元复杂因素,催化了如黄金般光灿的艺术时代产生。
教学设计第18课音乐与美术从容说课18—19世纪之交音乐领域的主要成就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他在音乐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作品风格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巨变。
19世纪以来,在个性进一步解放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印象派艺术兴起。
20世纪以来,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开始了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艺术风格更突出个人感受和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的关照,典型代表如塞尚、凡高和毕加索的画。
以梳理知识点、总体把握教材体系为教学平台,通过问题探究、主体合作突破重点难点提升教学内涵,围绕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加强艺术修养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
教学重点 1.贝多芬、莫奈、凡高、毕加索等人的作品及艺术特征。
2.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的特点;印象派与现代派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1.贝多芬作品的特点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2.印象派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现代派艺术的多元评价。
教具准备有关贝多芬、莫奈、凡高、毕加索及其作品的多媒体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各时期音乐和美术名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其作品风格和作者个人经历以及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判断、分析一些艺术作品的流派、特点和时代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将学生欣赏与教材引导相结合,以问题探讨方式呈现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完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刻理解社会历史变迁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2.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的能力,加强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9世纪以来,伴随着社会历史领域的重大变化,西方文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如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潮流。
大家能回忆一下有哪些名家吗?生拜伦。
生雪莱。
……师能谈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吗?生浪漫主义文学注重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师很好。
而在音乐与美术领域,18—19世纪同样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伟大人物和不朽巨作,如贝多芬。
第18课音乐与美术-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
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与音乐、美术相关的文明发展历程;
2.能够通过学习音乐和美术的文化背景,理解其重要性;
3.能够探讨音乐和美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1.课件:PPT、文档;
2.教具:音乐、电脑、投影仪、画笔、画纸、复印机;
3.材料:音乐和美术相关的经典作品、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
1. 引入
•美学与音乐学领域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无论是形式美还是文化美,它们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本课将通过音乐与美术,了解和探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2. 呈现
•对音乐、美术相关的文明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讲解,让学生从中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3. 讨论
•引导学生通过参考文献资料,探讨音乐、美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和讨论,集思广益,丰富彼此的认知和见解。
4. 练习
•按照老师提供的主题,让学生使用画笔和画纸,进行创作。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表达,发挥音乐和美术创作的能力,共同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5. 提高
•学生可以通过制作作品来表现对音乐和美术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展示和欣赏彼此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音乐和美术的了解,同时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交流。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音乐和美术相关的文明发展历程,知道了它们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通过探讨和练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领域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学设计一、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1、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2、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二、教学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美术代表作品,认识这些艺术精品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开展的产物。
三、教学难点:不同文艺派别的特点和比拟。
四、教学方法:师生讨论法、表格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五、教材、学情及教学设计分析:本课是必修三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中的音乐和美术局部,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在高考中那么经常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加以理解。
高二学生对世界的艺术开展史还未有较为全面的学习,但对于贝多芬、莫扎特、梵高、毕加索这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那么应该有过一定的印象,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也围绕着从具体的艺术作品出发,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引入美学的殿堂,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同时注意结合时代风貌分析各种艺术流派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把握好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的相互关系。
六、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19世纪以来世界音乐艺术和美术艺术的概况,认识它们的开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近代艺术关系到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习19世纪以来世界艺术的辉煌成就,知道艺术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增强学生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取向,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评价分析能力。
七、教具准备: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教学过程:1、导入:我校艺术团参加潮阳区中小学教材歌曲展示比赛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以下表格,结合图片、音频资源,对各个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美术、音乐作品进行归纳总结。
文艺派别时代及背景特点对现实态度对未来态度代表作者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17C—19C初(资本主义发展)18C末—19C中(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19C中—20C初(资本主义确立、社会矛盾尖锐,共产主义发展)19C(科技启发)20C后大战、大萧条、科技发展)(两次世界重大题材、规范和谐、积极理性想象、夸张、幻想、不理性细节再现、写实个人感受,描绘光和色反传统、反理性、荒诞、变形、抽象抗争希望反封建、对资失望憧憬批判资绝望(斗争、鼓舞)不明显失望迷茫(音)贝多芬、海顿、莫扎特,(美)大卫(文)拜伦、雪莱,(音)贝多芬,(美)德拉克洛瓦(文)巴尔扎克、高尔基,(美)列宾(美)莫奈,(音)德彪西(文)贝克特,(美)毕加索3、邀请一位有才艺的学生表演B-BOX音乐,进一步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
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两个:(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2)列举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个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自觉传承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课主要内容是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美术作品,从而认识这些人类艺术成就是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产物。
课本第一目是“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介绍了身处欧洲启蒙与革命时代的贝多芬,终生追求进步与自由,开创了交响乐的新篇章。
其作品洋溢着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把古典主义音乐发挥极致而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第二目是“印象派绘画与音乐”,在19世纪光学理论启发下,以莫奈油画《日出·印象》为代表的美术和以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为代表的音乐登上艺坛,他们或者表现阳光下物象微妙色彩变化,或者用声音的响度与色彩去捕捉人的心灵对光影视界的瞬间感受,这种创作理念的变革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并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目是“现代艺术的兴起”,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发生变化。
在哲学与心理学影响下,出现了与传统艺术全面突破的现代艺术。
在画坛上出现了重视内心“自我感受”的现代派代表塞尚、梵高和毕加索。
而用自由音调形象概括反映生活过程的现代音乐也流派分呈。
三个字目按时间顺序,将音乐与美术两个板块揉和一体进行阐述。
彼此呼应,衔接与铺垫了时代背景,全面展开了欧洲的音乐与美术从风格严谨、情感抒发、模仿再现走向重视自我感觉,张扬主观精神表现的一个历史长廊过程。
【学生分析】学生在初中教材中涉及世界文化史内容偏少,由于传媒资讯的作用,对于贝多芬、莫扎特、梵高、毕加索这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大师也曾有过浏览启蒙教育的印象,但仅是一爪半鳞式的扫描,朦胧而肤浅。
对于艺术精品的时代内涵及艺术特色的深层次把握无从谈起。
一旦有人点拨他们求知的心灵,引入美学的殿堂,他们一定会与教师配合默契,共同在愉悦氛围中接受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目标:贝多芬的代表作品、时代背景及其地位;印象主义大师莫奈与德彪西的作品与风格;现代艺术的成就及其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2.能力与方法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①理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和现代艺术的概念和内涵。
②认识人类艺术发展的多样性,并明确人类艺术的成就是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
③理解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及人们观念的更新,艺术走向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感受的现代艺术阶段,其特征是直接反映人的思考、情感与关注,其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
在教学策略下,为了达到让学生在对音乐与美术作品的鉴赏与探究中来感受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魅力,使师生在愉悦氛围中在美的世界里浏览、徜徉、遨游、驰骋,从而真正把握美学真谛,可以在课件中多多插入世界名画与名曲,通过艺术功能在展示上多下一番功夫,组织学生对比赏析,然后开展自主讨论,自由交流看法,最终由教师点评和总结,从而达到心灵上美的感受与思想的启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人类艺术多样性的鉴赏,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传统。
②感受艺术大师立足社会、献身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人文精神。
③品悟艺术精品的人文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结合历史背景欣赏19世纪以来的音乐美术代表作品,认识这些艺术精品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难点:理解文艺作品的人文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先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随着欢快优雅的旋律,老师表白:“在伊斯坦布尔的华贵宫殿里,一群土耳其青年贵族与名门小姐在翩翩起舞,他们神情喜悦,似乎在彼此祝愿出征前的思念和编制倾心爱慕的恋曲……”再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老师在表白:“《命运》之创作恰恰是贝多芬个人命运遭受重大打击时,耳聋,贫困,情场失意,生活拮据。
听,命运之神正在咚咚叩门。
它表达了作者不甘心命运之摧残,如一头猛狮奋勇直上与命运抗争。
整个乐章气势回荡、悲凉而雄壮。
听了这支乐章,它会把人的心灵从世俗中挣脱直冲苍穹而在天国中自由翱翔,它将人们的卑微和怯懦一扫而光,而把希望的灿烂阳光普照人间……”在播放德彪西的《牧神午后》,老师在表白:“同学们,让我们静下心来,闭上双眼。
一块儿进入模拟的中午时分。
用安详入睡的心境细细地品味德彪西创设的中午光影世界对人心灵抚摸的乐章……你紧锁双眸,中午的热烈阳光直射你的脸颊,你在朦胧中感觉到阳光与色彩在你面前交织成五彩缤纷世界的无穷魅力……在配器上,你会感受到钢琴与小提琴合奏时情感上的纤细、精致以及浓淡色彩的冲击。
”提问:“第一段莫扎特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古典主义音乐,它风格严谨而规范,注重和谐与高雅。
以反映人们普遍要求和意愿为主要特征,体现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提问:“第二段贝多芬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浪漫主义音乐。
它反映了19世纪欧洲大革命的时代风貌以及作者个人的主观情感,既讴歌社会变革又对现实不满而张扬自由个性。
其艺术特征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提问:“第三段德彪西乐曲是什么乐派?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印象派音乐,它的特征不直接反映社会与时代的气息,而是通过音乐来直接描述人的主观感觉与印象,表现的是光影色彩给人的朦胧神秘的感觉。
”再播放一首“猫王”普莱斯利的摇滚乐曲《想你,要你,爱你》。
老师表白:“二战后,随着音乐中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青少年对突破传统的渴望,以摇滚乐为代表的现代流行音乐突起。
它的代表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以及英国的‘甲壳虫’摇滚乐队。
他们所代表的流行音乐是青少年突破传统束缚,缓解社会竞争压力、宣泄个性解放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艺术方式。
这种以爱情为主题且简单直白的歌词以及演奏者身背电声吉他,不断扭动下跨与臀部的姿态,强烈地吸引着战后的新一代青少年,以致如痴如醉,无法自拔。
”提问:“‘猫王’的现代摇滚乐曲你为什么喜欢?它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我们喜欢‘猫王’的乐曲,因为他的音乐都是电声乐器刺激了年轻人的好奇和敏感的神经。
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与严酷的社会竞争中得到了情绪的疏导和发泄,所以说‘猫王’唤出了我们的心声,此话绝不为过。
他的唱片至少被发行5亿张以上,说明了现代流行音乐已悄然走下了高雅的殿堂而进入了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爱情的青少年实际生活中去了,这是音乐的自我更新与进步。
”(师生探究)提问:印象派音乐与现代流行摇滚乐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它们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艺术从描绘世界中解脱出来开始进入艺术的自我体验和感受。
看来现代艺术已突破传统艺术的框架,大胆质疑,重新审视,回归个人心灵的感悟。
现代艺术真正意义是人的观念自由与尊重。
提问:印象派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有什么负面局限性?学生回答:表现领域狭隘,缺乏大型时代作品。
摇滚乐演奏者鼓吹自我享乐,自我膨胀有堕落的负面影响。
(屏幕显示:二、19世纪以来的美术)(构思设计)先进行19世纪传统美术精品的鉴赏,注意岳麓版仅一课时授课量,不可能像人教版那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各美术流派形成的原因;对比各自特点以及各流派传承之间的关系。
我们的做法是去繁就简,只需将19世纪以来美术精品做浏览式介绍,通过欣赏名画,了解各流派共同艺术特征即可。
展示法国画家大为的《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
(教师表白)大为的画选择的是严峻的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形式上,强调理性,注重庄严、典雅和逼真。
展示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以及西班牙画家哥雅的《枪杀马德里市民》。
(教师表白)这两幅画深入发掘人类丰富的感情世界,画面完整统一,色彩丰富而瑰丽,注重了感情的升华。
再展示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教师表白)这幅画强调真实地表现现实社会,并对社会的黑暗加以逼真曝光和有利批判。
上述的精品题材重大庄严,艺术严谨;构图富有个性,色彩对比和谐抒发了画家饱满的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
堪称“19世纪西方绘画的传统典范精品”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主义精神情怀。
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光学与声学科技的发展,就像德彪西在音乐舞台上的那颗炸弹的轰鸣一样,法国画家莫奈为代表的一批青年画家也同时掀起了一场欧洲画坛上划时代的革命。
(屏幕展示:印象派绘画,莫奈的自画像以及《日出·印象》)(教师表白)同学们,这幅名画描绘的是法国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清晨。
在晨曦的笼罩下,天空和海水相映呈现出一种橙黄、黑褐和淡紫的奇异混杂的色彩。
海面平缓,水浪轻飘,小船缓缓前进。
在雾气弥漫之中,景物隐隐约约……莫奈解释这幅图的创作意图:“我直接依据自然来作画,力求描绘出我对瞬间印象的感受。
”这种感受就是指光的游弋、影的变幻以及景物在晨雾变幻莫测中瞬间的飘动。
提问:印象派绘画和印象派音乐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二者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个人感受,强调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艺术。
(屏幕展示:新印象派、后印象派)(概念表述)更强调边线自己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重视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简单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应当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
展示荷兰画家梵高以及法国画家塞尚的相片与代表作品。
(教师表白)这些后期印象画派与莫奈印象派的区别在于他们主张艺术不能局限与形而在于写意,要重视自我表现,变形而夸张。
梵高的《向日葵》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水泵名的主题。
塞尚尤其注重物体的结构与变形,对色彩运用鲜明强烈,表达主观情感,如《一篮苹果》、《埃斯泰克的海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
(提问:同学们,在中国画里有没有同印象派相仿的画派,但在表现手法上又全然不同?)(学生回答:)在中国画里与后期印象派相仿的画派是写意画派。
但在表现手法上西方是彩油画,而中国是重勾勒的水墨画。
(屏幕展示:现代主义美术,在创作宗旨上强调自我,抒发个人感情;在技巧上表现为否定视觉的真实性,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杰出代表人物是毕加索)。
教师归纳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工业社会的快节奏感加剧了人们心理紧张感。
现代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
物质的丰裕以及精神伦理的落差印发了人们的思索。
在东方几非洲艺术风格的影响下,现代派美术诞生了。
在他们作品中,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快节奏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感觉到大师们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以及现代美学观。
屏幕展示: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引发了立体主义绘画运动的诞生。
该画大胆地抛弃了字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绘画造型法则,没有情节,没有花茎,抛弃了具象写实的传统,表现了五个正面、侧面和斜切面的不同姿态少女,人物变形扭曲几乎难以辨认,但追求的确实少女肌体的一种结构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