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调整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88.00 KB
- 文档页数:8
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3.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的通知各镇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派出机构:《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儋州市人民政府2023年12月31日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等有关法律、标准和规范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儋州市行政区域(含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声环境管理。
二、区划范围以《儋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心城区范围作为区划范围。
儋州市划分2个中心城区,分别为那大城区和环新英湾城区,其中环新英湾城区包括白马井新城片区和洋浦片区两个片区。
本次区划覆盖面积约174.34平方公里,其中那大城区面积约52.14平方公里,环新英湾城区-白马井新城片区面积约40.41平方公里,环新英湾城区-洋浦片区面积约81.79平方公里。
三、划分原则(一)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用地现状进行科学划定。
(二)主要以城市规划功能结构为单元划分声环境功能区。
(三)1类区划分:1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四)2类区划分:2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五)3类区划分:3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0.10.15•【文号】海管字[2010]83号•【施行日期】2010.10.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海管字〔2010〕83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局属有关单位: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局修订完成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此要求,加快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2009年12月8日印发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技术要求(试行)》(海管字[2009]88号)同时废止。
附件: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二○一○年十月十五日附件: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二○一○年十月)目录1 定义.1.1 海洋基本功能1.2 海洋基本功能区1.3 海洋功能区划2 总则2.1 目标2.2 基本原则2.3 任务2.4 范围2.5 期限2.6 成果3 海洋基本功能区类型.3.1 分类体系3.2 功能区类型定义4 编制程序.4.1 资料收集和补充调查4.2 专题研究与分析评价4.3 区划5 成果编制要求.5.1 区划文本5.2 区划登记表5.3 图件5.4 区划编制说明5.5 区划报告5.6 区划管理信息系统附录1: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大纲.附录2: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样表.附录3: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制作要求.附录4:《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主要修订说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审批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在《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108-2006)基础上,制定本要求。
湛江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湛江市生态环境局2019年8月目录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一)指导思想 (1)(二)基本原则 (1)二、工作目标 (2)(一)面临形势 (2)(二)湛江近岸海域特点 (6)(三)工作目标 (9)三、编制依据、范围及年限 (10)(一)编制依据 (10)(二)工作范围 (12)(三)编制年限 (13)四、重点工作 (13)(一)促进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13)(二)控制陆源污染排放 (14)(三)加强海上污染源防控 (20)(四)保护海洋生态 (21)(五)防范近岸海域环境风险 (24)五、推动湛江港、雷州湾等典型海湾环境综合改善 (25)六、加强鉴江口海域污染防治和水质达标 (26)七、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 (26)(一)落实各方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26)(二)发挥市场机制,强化科技支撑 (27)八、加强信息共享和公众参与 (27)(一)推动各部门信息共享 (27)(二)加强公众参与 (28)附件1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表 (29)附件2 湛江市入海河流名单及水质目标表 (30)附件3 湛江市主要入海排污口 (33)附件4 湛江市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清单 (39)附件5 湛江市渔港清单 (40)附件6 湛江市自然保护区等名录 (42)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加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切实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推动湛江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环办水体函〔2017〕430号)、《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粤府〔2015〕131号)、《广东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粤环函〔2018〕1158号)和《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粤发办〔2018〕29号)有关要求,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和海洋督察反馈意见及整改措施,制定本实施方案。
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案》以及《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提高用海生态门槛,引导海域开发利用布局优化和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国预算法》,现对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如下:一、海域等别调整根据沿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以及海域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全国海域等别调整如下:海域等别一等:上海:宝山区浦东新区:市(市南区市北区):市(思明区湖里区):市(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市(福田区南山Word 文档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二等:上海:金山区奉贤区天津:滨海新区:市(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市(黄岛区崂山区沧区城阳区):市江北区市龙湾区:市丰泽区市(海沧区集美区):市市(龙湖区金平区区)市市(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三等:上海:崇明区:市甘井子区市鲅鱼圈区:市(海港区北戴河区):市即墨区胶州市市(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龙口市蓬莱市威海市环翠区荣成市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Word 文档:市(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市(椒江区路桥区)市定海区:市马尾区福清市市(同安区翔安区)市(洛江区泉港区)狮市市:市(濠江区潮南区澄海区)江门市新会区市(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茂名市电白区市惠阳区惠东县:市(秀英区区美兰区)市(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四等::市(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长海县市(西市区老边区)盖州市市(连山区龙港区)绥中县兴城市:市山海关区:市牟平区莱州市招远市海阳市威海市文登区乳山市:市连云区:慈溪市余市乐清市海盐县平湖市玉环市温岭市市普陀区嵊泗县Word 文档:市长乐区惠安县龙海市南安市:南澳县台山市恩平市市城区市江城区广西:市(海城区银海区):市五等::市普兰店区庄河市东港市:市抚宁区市(丰南区妃甸区)滦南县乐亭县黄骅市: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长岛县莱阳市潍坊市寒亭区:市通州区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海门市市大丰区东台市:市奉化区象山县宁海县市洞头区瑞安市岱山县三门县临海市:连江县罗源县平潭县市(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漳浦县:遂溪县闻县廉江市雷州市川市海丰县陆丰市阳东县阳西县饶平县揭阳市榕城区惠来县Word 文档广西:市铁山港区市(港口区防城区)市钦南区:琼海市市万宁市澄迈县乐东县陵水县六等::市太和区凌海市市大洼区盘山县:昌黎县海兴县:东营市垦利区利津县广饶县寿光市昌邑市滨州市沾化区无棣县:市赣榆区灌云县灌南县市亭湖区响水县滨海县射阳县:平阳县苍南县:仙游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市蕉城区霞浦县福安市福鼎市广西:合浦县东兴市:三沙市东市临高县昌江县二、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根据国民经济增长、资源价格变化水平,并考虑海域开发利Word 文档用的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如下:Word 文档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单位:万元/公顷备注:1.离大陆岸线最近距离2千米以上且最小水深大于5米(理论最低潮面)的离岸式填海,按照征收标准的80%征收;2. 填海造地用海占用大陆自然岸线的,占用自然岸线的该宗填海按照征收标准的120%征收;3.建设人工鱼礁的透水构筑物用海,按照征收标准的80%征收;4.地人民政府管辖海域以外的项目用海执行标准,海域等别按照毗邻最近行政区的等别确定。
附件1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海域、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得意见》要求,充分发挥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经济杠杆得调控作用,提高用海生态门槛,引导海域开发利用布局优化与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与国预算法》,现对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如下:一、海域等别调整根据沿海地区行政区划变化以及海域资源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全国海域等别调整如下:ﻩﻩ海域等别一等:上海:宝山区浦东新区山东: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福建:厦门市(思明区湖里区)广东:广州市(黄埔区番禺区南沙区增城区) 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二等:上海:金山区奉贤区天津:滨海新区辽宁: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崂山区李沧区城阳区)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温州市龙湾区福建:泉州市丰泽区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广东:东莞市汕头市(龙湖区金平区潮阳区)中山市珠海市(香洲区斗门区金湾区)三等:上海:崇明区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口市鲅鱼圈区河北:秦皇岛市(海港区北戴河区)山东:青岛市即墨区胶州市烟台市(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龙口市蓬莱市威海市环翠区荣成市日照市(东港区岚山区)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台州市(椒江区路桥区)舟山市定海区福建:福州市马尾区福清市厦门市(同安区翔安区)泉州市(洛江区泉港区) 石狮市晋江市广东:汕头市(濠江区潮南区澄海区)江门市新会区湛江市(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 茂名市电白区惠州市惠阳区惠东县海南: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美兰区) 三亚市(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四等: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金州区) 瓦房店市长海县营口市(西市区老边区) 盖州市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绥中县兴城市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山东:烟台市牟平区莱州市招远市海阳市威海市文登区乳山市江苏:连云港市连云区浙江:慈溪市余姚市乐清市海盐县平湖市玉环市温岭市舟山市普陀区嵊泗县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惠安县龙海市南安市广东:南澳县台山市恩平市汕尾市城区阳江市江城区广西:北海市(海城区银海区)海南:儋州市五等: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庄河市东港市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区唐山市(丰南区曹妃甸区)滦南县乐亭县黄骅市山东:东营市(东营区河口区)长岛县莱阳市潍坊市寒亭区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县如东县启东市海门市盐城市大丰区东台市浙江:宁波市奉化区象山县宁海县温州市洞头区瑞安市岱山县三门县临海市福建:连江县罗源县平潭县莆田市(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漳浦县广东:遂溪县徐闻县廉江市雷州市吴川市海丰县陆丰市阳东县阳西县饶平县揭阳市榕城区惠来县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防城港市(港口区防城区)钦州市钦南区海南:琼海市文昌市万宁市澄迈县乐东县陵水县六等:辽宁:锦州市太与区凌海市盘锦市大洼区盘山县河北:昌黎县海兴县山东:东营市垦利区利津县广饶县寿光市昌邑市滨州市沾化区无棣县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灌云县灌南县盐城市亭湖区响水县滨海县射阳县浙江:平阳县苍南县福建:仙游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宁德市蕉城区霞浦县福安市福鼎市广西:合浦县东兴市海南:三沙市东方市临高县昌江县二、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根据国民经济增长、资源价格变化水平,并考虑海域开发利用得生态环境损害成本与社会承受能力,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调整如下: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备注:1、离大陆岸线最近距离2千米以上且最小水深大于5米(理论最低潮面)得离岸式填海,按照征收标准得80%征收;2、填海造地用海占用大陆自然岸线得,占用自然岸线得该宗填海按照征收标准得120%征收;3、建设人工鱼礁得透水构筑物用海,按照征收标准得80%征收;4、地方人民政府管辖海域以外得项目用海执行国家标准,海域等别按照毗邻最近行政区得等别确定。
绍兴县城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方案一、创建范围根据《绍兴县城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方案》和城区现状,达标区创建范围确定为县城建成区。
具体为:镜水路——群贤路——湖东路——钱陶公路——稽山路——104国道——柯华公路——柯南大道以内区域。
二、基本要求1、区域(指各类标准适用区域,下同)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到该区域所执行的环境噪声标准。
2、区域内90%以上的固定噪声源(包括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噪声不超过该区域所执行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固定噪声源,其边界噪声不得超过标准5dB。
3、区域内的建筑施工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并有该区域内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相关具体规定;夜间施工必须由环保部门发放的“夜间施工许可证”。
4、区域内对道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有具体和完善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
三、步骤及时间安排(一)准备阶段(6月)1、县环境局对达标区内的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固定声源噪声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进行调查监测,提出调查监测结果和分析评价报告。
2、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区域内声环境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达标区管理办法和措施,报县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布。
(二)治理阶段(7月—9月)1、对超标排放噪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限期治理,严格控制新的噪声污染源。
2、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按规定发放《建筑施工噪声排放许可证》。
3、加大对交通噪声的管理力度,重点对柯桥城区机动车违章鸣喇叭开展整治。
4、结合安静文明小区的创建,做好社会生活噪声的防治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1、县环保局对达标区内的各类噪声进行全面监测,提出监测报告,对各类噪声水平作出准确的分析评价,编制达标区建设技术报告。
2、县达标区建设办公室对组织工作、建设过程、主要做法和建设成果进行总结,编制完成达标区建设工作报告。
3、报绍兴市政府验收。
四、组织领导成立绍兴县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府办、县环保局、公安局、建设局、工商局、交通局、文广局、柯桥街道、柯岩街道、华舍街道等部门(街道)负责人为成员,对达标区创建工作进行领导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达标区的创建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内。
临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作为以落实总体规划意图为目的、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定了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强化规划设计与管理结合、规划设计与开辟结合,将总体规划的宏观控制要求转化微观控制的转折性规划编制层次,是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次。
临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向来缺乏相对完整、稳定的范围划分,现有控规编制规模往往因任务而异,编制的范围也常根据建设要求在局部地块开展,具有较大随意性。
有些地区因有改造任务而编制控规,而有些区域却因没有建设而成为空白点,没有达到控规的全覆盖。
这样的情况往往造成控规覆盖范围或者有重叠或者没有交汇,编制内容存在重复性,成果数据因标准、格式的不统一难以汇总等问题,大大地影响了数据利用、研究分析和城市规划管理、实施效果。
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是需要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主要平台的。
一方面,城市在其管理中审批的许多个案,通过合法的审批程序,如果突破了控规的相关控制内容,应该如何协调?另一方面,伴有城市诸多详细规划(如修筑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等)和专项规划(城市防灾规划、停车场规划、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环卫规划等)的编制,从某一方面对一定区域和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开辟强度等的研究,更为深入和透彻,对土地的利用与控制指标更为合理,但与控规确定的相应内容存在矛盾,又如何消除这些矛盾?这样的情况对于规划管理的具体经办人来说,常会面对众多规划而无可适从的尴尬局面,需要寻求好的解决方法,而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正是一项解决矛盾的合适之举。
近两年随着临海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开展,《临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2)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并细化编制了临海市域总体规划主城篇。
下一步的规划管理与落实迫切需要一个有效的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管理”、“检索”平台,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更加规范化、信息化和法制化,引导临海市规划建设合理、稳步地发展,规划管理工作更为高效与科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9.20•【字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十四届第29号•【施行日期】2024.12.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十四届第2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9月20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9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2002年7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6年11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9年7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二十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24年9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航道规划和建设第三章航道养护第四章航道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航道的规划、建设、养护和保护,保障航道畅通和通航安全,促进水路运输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航道的规划、建设、养护和保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
进出军事港口、渔业港口的专用航道和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航道,不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航道,分为内河航道和沿海航道。
三亚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订)三亚市生态环境局二O二三年十一月前言声环境功能区是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强化噪声源监督管理和环境执法、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国土空间规划以及用地现状,划定本行政区域各类声环境质量标准的适用区域。
本划分方案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等文件要求,在原划分方案的基础上调整了部分区域的环境噪声标准适用类别。
本划分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三亚市城市规划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2-2020年)》同时废止。
本划分方案编制单位: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划分方案由三亚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三亚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三亚市行政区域的声环境管理。
二、划分原则(一)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用地现状进行科学划定。
(二)主要以城市规划功能结构和城镇集中建设区为单元划分声环境功能区。
(三)单块的声环境功能区面积,原则上不小于0.5平方千米。
(四)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根据城市规模和用地变化情况,噪声区划可适时调整,原则上不超过5年调整一次。
三、划分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5类声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
(一)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根据相关规划文件,本划分方案无符合划分为0类功能区条件的区域。
(二)1类声环境功能区:城市用地现状已形成一定规模或近期规划已明确主要功能的区域,其用地性质符合“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保持安静的区域”规定的区域;Ⅰ类用地占地率大于70%(含70%)的混合用地区域。
沿海滩涂功能区划:定位、标准与划分王刚【摘要】To zone tidal flat is to promote ocean and coastal functional zoning ,and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idalflat .Tidal flat can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etween which obvious difference exists .To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coastal tidal flat ,we require functional zoning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idal flat categories .Tidal flat functional zoning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national functional zoning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zoning ,and ocean functional zoning .T he content of tidal flat functional zoning system contains at least three aspects :zoning standard ,detailed division and index system ,among w hich zoning standard is thebase ,detailed division the core and index system the tool .%进行沿海滩涂功能区划,是推进海洋及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基础,也是有效保护沿海滩涂的重要举措。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家海洋局二○一二年十一月目录1 总则 (1)1.1 区划层级 (1)1.2 区划目标 (1)1.3 重点任务 (2)1.4 基本原则 (3)1.5 区划范围 (4)1.6 区划期限 (4)1.7 区划成果 (4)2 海洋基本功能区类型 (4)2.1 分类体系 (4)2.2 功能区类型定义 (5)2.3 海岸基本功能区和近海基本功能区界定 (8)3 编制程序与要求 (9)3.1 资料收集 (9)3.2 专题研究 (10)3.3 区划 (11)4 成果编制要求 (17)4.1 区划文本 (17)4.2 区划登记表 (18)4.3 图件 (20)4.4 区划编制说明 (21)4.5 区划报告 (21)4.6 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22)附录1: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编写大纲 (23)附录2:海洋功能区划登记表样表 (27)附录3: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图件制作要求 (29)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为了规范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审查和报批工作,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岛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以及《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在《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T 17108-2006)基础上,制定本要求。
1 总则1.1 区划层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在编制技术上属于同一个层级,一次编制完成。
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可根据各省行政体制特点,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中的一种,但全省内应统一模式。
(1)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模式的省份,以市为单位编制市级海洋功能区划,每个沿海市形成一套海洋功能区划成果。
(2)实行“省管县”模式的省份,以县为单位编制县级海洋功能区划,市(市区)单独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沿海每个市(市区)、县各形成一套海洋功能区划成果。
1.2 区划目标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结合海域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依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所在省(市、区)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确定本地区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分解落实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与控制指标,进一步明确海域空间的基本功能,落实海洋基本功能区的管理要求,为海洋开发活动及基层海域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浙江临海医化园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OF ZHEJIANGPROVINCE二○○八年十月责任表编制单位:浙江省环境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分管领导:韦彦斐(院长助理)环境咨询中心负责人:梁秋琍(主任)项目负责人:岳俊奎(工程师)课题组成员:审定:谭湘萍(教授级高工)协作单位:临海医化园区管委会目录1 总则 (1)1.1 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适用范围 (3)2 基本情况 (5)2.1 园区概况 (5)2.2 周边环境状况 (8)2.2.1 自然环境概况 (8)2.2.2社会环境概况 (12)2.3 环境功能区划和评价标准 (13)2.3.1环境功能区划 (13)2.3.2环境质量标准 (14)2.3.3污染物排放标准 (18)3 保护目标 (23)4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24)4.1 危险目标的确定 (24)4.2 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8)4.2.1 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 (28)4.2.2 危险目标对周围环境影响 (35)5 组织机构和职责 (56)5.1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 (58)5.2 信息管理中心 (60)5.3 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61)5.4应急咨询专家组 (63)6 应急设施(备)与物资 (64)6.1 应急设施和物资的配备 (64)6.2 应急和救护设备、器材的管理 (65)7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66)7.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66)7.2外部报告时限要求及程序 (66)7.3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内容 (66)7.4 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67)8 应急响应和措施 (69)8.1 事故分类 (69)8.1.1 A级——一般环境污染事故 (71)8.1.2 B级——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71)8.1.3 C级——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72)8.1.4 D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73)8.2 污染事故现场应急救援 (74)8.2.1 事故救援步骤 (74)8.2.2 危险区的隔离 (77)8.2.3 危险区内人员避难方式 (78)8.3 应急处理一般处置措施 (80)8.3.1 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80)8.3.2 化学品泄漏 (82)8.3.3 事故废水和消防废水处理 (85)8.4 大气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85)8.5 水体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88)8.6污染治理设施应急处理处置措施 (89)8.7 抢险、救援及控制一般措施 (92)8.7.1 抢险救援方式 (92)8.7.2 现场监护及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92)8.7.3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93)8.7.4 人员防护 (93)8.8 应急设施(备)的启用程序 (94)9 应急监测 (95)9.1 点位布设、采样及样品的预处理 (95)9.1.1 布点原则 (95)9.1.2 布点采样方法 (95)9.1.3 监测频次的确定 (96)9.2 监测项目和方法的选择 (97)9.3 实验室仪器与器材 (98)10 人员紧急撤离和疏散 (99)10.1 疏散、撤离组织负责人 (99)10.2 撤离方式 (99)10.3 撤离路线确定 (99)10.4 周边企业人员的紧急疏散 (99)10.5其他人员的疏散 (100)11 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 (101)11.1 净化和恢复的方法 (101)11.2 现场清洁净化和环境恢复计划 (102)12 应急终止 (104)12.1应急终止的条件 (104)12.2 应急终止的程序 (104)12.3 应急终止评估与总结 (104)13 信息报告和发布 (106)13.1 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106)13.2 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106)13.3 信息发布 (107)14 应急保障 (108)14.1 资金保障 (108)14.2 装备保障 (108)14.3 生活保障 (108)14.4 通信保障 (108)14.5 人力资源保障 (109)15 应急培训和演习 (110)15.1 培训 (110)15.1.1 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110)15.1.2 培训的要求 (111)15.2 演习 (111)15.2.1 演习的目的 (111)15.2.2 演习的任务 (112)16 预案的评审、发布和更新 (114)17 预案实施和生效的时间 (115)18 附件 (116)附件1: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名单 (116)附件2:园区内主要企业负责人联系方式 (118)附图1:项目所在位置图 (119)附图2:项目所在区域水功能区划图 (120)附图3:临海医化园区总平面图 (120)附图4:临海医化园区内危险源分布图 (120)附图5:临海医化园区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120)附图6:临海医化园区河网道路分布图 (120)1 总则1.1 目的为了建立健全浙江临海医化园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环境监测、人员疏散、清洁净化、污染跟踪和信息通报等活动,将事故损失和社会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当地环境和周边水资源安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沪环保控【2008】143号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于2008年4月28日发文,自2008年6月1日实施经市政府同意,自2008年6月1日起执行。
现将“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文本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1994年颁布的“上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同时停止执行。
1. 总则 (2)2 . 各类噪声标准适用区区域范围 (3)3. 附则 (18)法规概述:1、功能区划覆盖范围从原先城市区域扩大到全市范围适用。
2、明确相邻适用区达标原则,即当工业企业以及固定源设备排放噪声影响到相邻噪声适用区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其排放的噪声在敏感建筑物处应达到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3、增加适时调整原则,即对国务院、市政府批准的新增工业区、独立工况用地或者工业区范围调整扩大的,新增或扩大的区域可调整为三类噪声标准适用区,具体由市环保局会有关部门审核后公布执行。
4、对四类区表述更简明,符合现状和管理需要。
明确轨道地面交通、内河航道、铁路、高速公路以及机动车3车道(含3车道)以上的道路等组成的交通干线两侧及其主要附属站、场、码头(港口)、服务区等为四类区。
5、明确飞机噪声、铁路机车噪声不适用本区划。
通过本次功能区划修订后,一类区面积为2766.91 KM2,二类区面积为2081.56 KM2,三类区面积为914.41KM2,四类区合计面积819.60 KM2,分别占全市面积的42.04%、31.63%、13.89%和12.4%,整个噪声功能区划更贴近现状。
新修订的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将为环境噪声执法、污染源治理、环境规划等提供法律依据。
另外今年6月1日起,全新的《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将开始实行。
市民可查询自己所处区域属于几类区,在遇到超标噪声时,可以拨打12369环保热线或12319城建热线等进行投诉。
法规重点提示: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适应本市环境管理需要,在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上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基础上,制定全市的环境噪声适用区划,为环境噪声执法、污染源治理、环境规划等提供依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2.02•【字号】桂政发[2005]5号•【施行日期】2005.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的通知(桂政发[2005]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已经国务院审定同意,现予公布,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海洋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区是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区,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东南亚地区、亚太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在海域使用管理上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海洋管理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实现海域的合理使用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区划》是科学使用管理海域的重要依据。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和涉海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填海、围海及开采海砂等用海活动的管理,防止对海域、海岛和海岸的破坏性利用;要依据《区划》审批海域使用项目,重点保证港口航运、油气勘探开发的用海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合理安排滨海城市旅游用海。
沿海市、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区划》确定的目标,制定重点海域使用调整计划,对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责令停工、拆除、迁址或关闭,恢复项目所在海域的环境。
三、严格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和涉海部门必须依据《区划》的规定审批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等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要加强对红树林、珊瑚礁和儒艮、中华白海豚等特色生态系统和珍稀海洋生物的保护。
加强对岸滩弃置、堆放和处理固体废物的管理;对陆源污染物要实行减排防治后排放,并根据《区划》选择排污口位置,逐步实行深海离岸排放。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调整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4.09.28•【字号】嘉政办发〔2004〕123号•【施行日期】2004.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兴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调整方案的通知嘉政办发〔2004〕123号秀城区、秀洲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调整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〇〇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嘉兴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调整方案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根据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技术规范》,并结合中心城区近期规划、城市规划用地现状以及环境噪声现状,特对中心城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域划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区划如下:一、南部机关、文教、居住区(区域编号1―1):东至双溪路――中环南路――纺工路(嘉余公路),南至中南路,西至长水塘――二号路――城南路――环城南路,北至?里河,面积16.23平方公里。
执行环境噪声标准: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二、西部机关、文教、居住区(区域编号1―2):东至中环西路――京杭运河(杭州塘)――城南路,南至中环南路(向西延伸段),西至外环西路,北至东升西路,面积9.56平方公里。
执行环境噪声标准: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三、中央商贸混合区(区域编号2―1):东至东方路――城东路――环城东路,南至环城南路――京杭运河(杭州塘),西至中环西路,北至中环北路,面积11.12平方公里。
执行环境噪声标准: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四、东部商贸混合区(区域编号2―2):东至外环东路,南至中南路,西至纺工路(嘉余公路)――中环南路――双溪路,北至?里河,面积11.53平方公里。
执行环境噪声标准: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2023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定方案一、引言噪声是现代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城市噪声问题,我市制定了2023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定方案。
该方案旨在划定不同功能区,加强噪声监测和控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背景分析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噪声源,如交通工具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工地噪声等。
这些噪声污染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因此,划定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有助于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保护居民的权益。
三、区域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划定按照生态环境部门的规定,将城市区域划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1. 安静居住区:主要包括住宅区、文化娱乐区、公园等场所,这些区域中应该保持相对低噪声水平,使居民能够享受安静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商业活动区:主要包括购物中心、餐饮区、商业街等场所。
这些区域中通常有较高的人流量和商业活动,所以噪声水平相对较高。
但是也需要控制噪声,避免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过大的干扰。
3. 工业区:主要包括工厂、仓库等场所,这些区域中通常有噪声源较多,噪声水平也比较高。
因此,在这些区域中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声排放,尽量减轻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4. 交通区域:主要包括主干道、公交站等交通枢纽。
这些区域中通常有较高的交通流量和车辆噪声。
对于交通噪声较高的区域,应采取措施减轻噪声污染,如设置隔音墙,调整交通流量等。
四、具体措施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城市噪声,我们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1. 建立噪声污染监测网络:在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噪声监测,建立噪声污染监测网络。
监测结果将用于评估噪声污染的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制定噪声控制标准: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噪声控制标准。
对于安静居住区,要求噪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工业区和交通区域,要求设置噪声控制设施,降低噪声排放。
3. 提高噪声管理能力:加强相关部门的噪声管理能力,提供噪声污染治理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临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调整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编划城市区域噪声适用区的目的
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
环境声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我市城区的噪声污染,改善和提高城市人民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声学质量,在2001年临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和临海市城区现状及总体发展规划,编制临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方案。
二、市区简况及其噪声污染现状
临海市位于浙东沿海,东经120°49′—121°41′,北纬28°40′——29°04′。
临海市建成区由古城、大洋、江南三个镇级街道办事处组成,建成区规划东至洛河,南至台金高速,面积46.07平方公里。
目前临海市区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主要以机电、建材、工艺美术、旅游用品等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兴旺发达。
临海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总体规划定位其性质为浙江沿海中部重要的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台州市域副中心城市。
因而,近几年城区内化工、机械、纺织等方向的企业逐步规划搬迁,及对机动车实行“双禁”等措施,城区的噪声污染有所下降。
2010年度临海城区噪声平
均等效声级为54.9dBA,比2000年时的平均等效声级56.6 dBA减少了1.7 dBA。
监测结果表明:我市城区以交通和生活两大噪声源为主,由于城区扩大,104国道线和34省道线部分纳入城区,影响了城区的环境声学质量,而工业、施工和其他噪声相对比例明显下降。
三、噪声适用区划分基本原则
1、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2、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
3、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污染的治理。
4、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
5、宜粗不宜细,宜大不宜小。
四、噪声适用区划分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94);
4、《临海市域总体规划》;
5、《2001年临海市城市区域噪声功能区划分方案》;
6、临海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特点和城市环境噪声管理要求。
五、噪声适用区编划说明
1、划分范围
编划面积约45.54平方公里,区域范围是由府园北路、江南街道台金高速公路、灵江及后山山脚线构成的环抱区域。
2、适用区域及执行标准
(1)0类标准适用区域:疗养区、高级宾馆区和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的0类区标准。
昼间执行50dBA,夜间执行40 dBA。
(2)1类标准适用区域: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的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标准。
昼间执行55dBA,夜间执行45 dBA。
(3)2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
昼间执行60dBA,夜间执行50 dBA。
(4)3类声环境功能区: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类区标准。
65dBA,夜间执行55 dBA。
(5)4类标准适用区域: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和轻轨交通道
路两侧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类区标准。
昼间执行70dBA,夜间执行55 dBA。
3、实际问题说明
(1)相邻区域的边界选择
充分利用自然界,如道路、河流、山坡、空旷区域等作为毗邻区域边界。
(2)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划分
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
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将道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域。
距离的确定方法如下:相邻区域为1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45m±5m;
相邻区域为2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30m±5m;
相邻区域为3类标准适用区域,距离为20m±5m。
六、噪声适用区划分方案
本次规划区总面积约46.07平方公里,规划调整后,我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0类区无,1类区10.75平方公里,2类区23.62平方公里,3类区11.70平方公里。
共划出39块不同类别的噪声适用区,其中1类区3个,2类区7个,3类区2个,4类区27个。
临海市城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