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到达目的地》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2
8怎样到达目的地一、创设情境,了解交通工具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八课读题和老师一起来的呢,还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朋友。
看视频。
他是谁啊?生:孙悟空翻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这是个神话故事,只是古时候人们的美好愿望。
2、想一想,那古时候人们出去做事是怎么去的呢?(走、轿子、马车、船……)△近距离的时候,只需要走着去,那距离比较远的时候呢?△除了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还可以怎么出门呢?△郑和远航时,还用了什么船,帆船。
古人用的交通工具比我们现在怎样呢?3、你们现在是怎么到学校的呢?△是啊,多快啊。
△又快又方便。
那你要到远方去,看在那打工的爸爸,你是怎么去的呢?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遇到下面的这些情况,你们又是怎样出行的呢?平时爸爸妈妈上班________________妈妈出差去外地________________周末去街上购物________________春节全家去姥姥家________________4、现在咱们比一比,哪些同学的知识面丰富,除了这里说的汽车、轮船、飞机、火车外,你还了解到哪些新型的交通工具呢?(地铁、磁悬浮列车)△是火车家族的新成员。
△汽车家族的新成员二、回归生活,感受运输情况1老师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交通工具,我常常骑着电瓶车上班、买菜……,昨天我还骑着电瓶车去菜场了一趟超市,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这是新疆的?这是泰国的?这些外地的产品怎么来到我们的身边的?它们坐着什么来得?⑴谁能告诉我它的原产地是哪里?出示地图,闪烁“新疆”。
新疆在我国的西北边,建湖在我国的东边,两地相距可真远哪!你知道哈密瓜是怎样到我们身边的?为什么要用火车、飞机来运送哈密瓜呢,他们各有什么优点?你的知识真丰富,新疆离我们可远了,有了交通工具,哈密瓜很快就来到了我们建湖,我们就能尝到新鲜、香甜的哈密瓜了。
⑵上海生产的玩具赛车则呢们来的?汽车、火车离我们这是陆地⑶芭比娃娃?火车、汽车。
⑷冷饮?盐城生产的冷藏车⑸北大荒的大米呢?火车,火车承载的东西可多了。
怎样到达目的地无锡市陆区中心小学谢燕英【教材解读】《怎样到达目的地》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学期第三个主题——“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第一课,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相关的内容标准是:“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教材意图通过“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发展”“怎能忘记他们”“交通带来的问题”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内容丰富,建议用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一、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⑴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
⑵懂得尊重为交通发展付出辛劳的人们。
2、行为与习惯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
3、知识与技能⑴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⑵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⑶懂得为了交通的便利,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关注生活,关注交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利的现实问题。
4.过程与方法从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
二、活动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导入话题——认识生活中的交通工具1、大家好!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交通安全小使者,他叫张天明。
他希望大家都来参加“争当交通安全小使者”的活动。
你看,他欢迎我们去交通工具谜语宫走走呢!你们想去交通工具谜语宫里猜谜语吗?(猜谜语,揭示课题3分钟)①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
(火车)②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
(汽车)③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任它游。
(轮船)④耳听赛雷鸣,眼睛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
(飞机)【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
”根据孩子好奇、好动等特点,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今天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怎样到达目的地》。
怎样到达目的地教案小学思品教案●一、图片再现●二、备课参考:教学建议:1、总体教学建议:⑴本课由“交通连着你我他”、“惊人的发展”、“怎能忘记他们”、“交通带来的问题”等几大部分组成,内容丰富,建议用两课时,完成此课,教师可灵活掌握课时安排。
⑵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情境、资料,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讨论。
⑶教学前要重视准备工作,如课前可组织学生调查本地区交通发展的状况,了解交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了解本地区有哪些物品是从外地运来的,调查从事交通业的人的工作情况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从而在教学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⑷注意课堂与课外的结合,把课堂上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具体教学建议⑴“交通连着你我他”这一部分通过几种图片展示:飞机、轮船、火车、轿车、客车等,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教师可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家人曾经使用、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以及这些交通工具带来什么方便?在讨论交通工具的作用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从而真正体会到交通工具的用途,并从学生丰富的答案中,抓住“交通工具可以运人(旅客)和货物”这一实质问题,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小调查”部分,可提示外地的水果、木材等图片,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在你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外地产的,这些物品是怎样来到你所居住的地区的?这一调查可在课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在课堂上交流汇报。
“交通工具擂台赛”部分:意在告诉学生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中创设的具体情境,突出其实践性,侧重于帮助学生解决“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的问题,对于学生的选择,只要合情合理,均应给予肯定。
在此基础上可创设情境,指导实践:“五一”期间从南京到大连旅客可乘坐哪些交通工具?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苏教版怎样到达目的地(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我与外界的联系8.怎样到达目的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各有特点,从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实感受交通工具在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网络搜集等方法,了解常见的交通工具的特点,感受其重要作用及交通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提升生活经验。
3.情感与态度:留心生活、关注生活,感受交通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懂得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自觉遵守交通管理条例。
教学准备:1.学生查资料,了解几种常见交通工具的特点;调查了解交通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初步了解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
2.调查了解生活一些外地生产的物品是怎么来到我们居住的地区的。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读谜面,猜谜语。
(课件出示)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
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跑,行人走两旁。
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任它游。
耳听赛雷鸣,眼看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
(打四种交通工具)2.交流,课件出示谜底。
指出它们是生活几种常见的交通工具。
二、活动体验,感受交通连着你我他◆(一)感受交通工具种类多,作用大。
1.根据课前调查,说说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常见的主要交通工具?交流并出示:如面的、依维柯、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三轮车……2.师: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交通运输产生一定影响,因而主要交通工具也不同。
如江浙一带常用的交通工具有(船)(汽车)(火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西南地区海拔高,常见的交通工具有(马车)(越野车)等小型特种交通运输工具;而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的(牦牛)和(牛皮筏)就成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3.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目前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课件出示并自读“磁浮列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