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教案
【摘要】鉴于大家对自考考务考籍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教案”,供大家参考!
高一生物教案蛋白质的鉴定教案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
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 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
在实验课上,将3 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学会使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和双缩脲试剂进行实验操作;(3)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还原糖的检测(1)介绍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还原糖与非还原糖的区别;(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2. 脂肪的检测(1)介绍苏丹Ⅲ染液的使用方法和实验现象;(2)讲解脂肪的鉴定原理;(3)演示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方法;(2)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技巧;(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判断。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苹果、花生、鸡蛋等。
2. 实验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等。
3. 实验仪器:试管、滴定管、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组成成分;(2)提问: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2. 讲解与演示:(1)讲解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2)演示脂肪的检测方法及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3. 学生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生物组织进行检测;(2)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2)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生物组织中其他有机物的检测方法,如淀粉、核酸等;2. 介绍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检测在科研和医学领域的应用;3. 思考如何优化实验方案,提高检测准确性。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案)教案:一、知识准备1.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主要物质。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可以帮助了解生物组织的代谢状态和营养状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科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3.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化指标检测、免疫学检测、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技术等。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葡萄糖测定仪、三酰甘油测定仪、总胆固醇测定仪、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仪、尿素测定仪、肌酐测定仪、白蛋白测定仪等。
2. 乙醇、石油醚、三氯化铬、硫酸铵、硫酸铜、碘化钾、酚酞、酚酞钠、氢氧化钠等试剂。
3. 生物组织标本、试管、移液管、离心管、草酸钙加热器、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检测糖类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待样品冷却后,称取0.1~0.2g样品,加入10ml去离子水,超声波震荡30min。
(3) 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加入葡萄糖测定仪中测定葡萄糖含量。
2. 检测脂肪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将干燥后的生物组织样品磨成粉末,称取约0.1g的样品,加入10ml乙醇中,使用超声波震荡3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
(3) 取适量的样品溶液,加入石油醚中摇匀,并离心10min。
(4) 将上清液转移至试管中,用氮气吹干,并在85℃下干燥。
(5) 将干燥涂片涂于玻片上,在三氯化铬-硫酸铵反应剂中加热浸渍5-10min后,取出放入碘化钾-硫酸铜溶液中观察样品颜色变化。
(6) 根据颜色变化程度,对样品的脂肪含量进行定性观察。
3. 检测蛋白质含量:(1) 将待检测的生物组织样品取少量,用草酸钙加热器将样品中的水分去除。
(2) 将干燥后的生物组织样品磨成粉末,称取约0.1g的样品,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使用超声波震荡30min,使样品充分溶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2)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3)能够独立完成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特性。
(2)学会使用化学试剂进行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糖类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2. 脂肪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3. 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理功能。
4. 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5. 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6. 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2)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2. 教学难点:(1)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操作技巧。
(2)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生物组织样本(如苹果、花生、鸡蛋等),化学试剂(如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试管、滴定管、天平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组织样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测其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2. 讲解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及生理功能。
3. 讲解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及方法,讨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5.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6. 实验结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分析并解释结果。
7. 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案【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一、教学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
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
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
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一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
另外,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一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4.做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三、参考资料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实验一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指导(攻关不畏难)一.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鉴定是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方法;2、识记鉴定所用材料、试剂、仪器,懂得选材的要求;3、能熟练使用低倍镜,制作徒手切片、临时装片,了解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4、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骤,进一步归纳出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二.材料用具1、实验材料:1)做还原糖的鉴定,应该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该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需浸泡3—4h。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2d的大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2、仪器和试剂: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研钵,石英砂,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斐林试剂(主要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配制而成,)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三.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颜色的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面碳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实际是Cu2+的碱性溶液,能使具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氧化,Cu2+则被还原成硕红色的Cu2O沉淀,反应式为: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 +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2、脂肪鉴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苏丹Ⅲ在脂肪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当用苏丹Ⅲ的酒精溶液处理含有脂肪的生物组织时,酒精中的苏丹Ⅲ生进入脂肪中,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一、实验原理(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2)具体原理:①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②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
③脂肪+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二、目标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1.重点①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材料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鸡蛋蛋清)。
3.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或用色拉油)。
五、仪器、试剂1.仪器:试管,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载玻片,水浴锅。
2.试剂:①斐林试剂mL的NaOH溶液+ mL的CuSO溶液);②苏丹Ⅲ染液;③4溶液)。
双缩脲试剂mL的NaOH溶液+ mL的CuSO4六、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在初中生物中我们已学过一种颜色反应,同学们有没有印象,是什么?(淀粉 + 碘液→蓝色)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三种颜色反应:①可溶性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③脂肪 + 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脂肪 + 苏丹Ⅳ染液→红色。
教师:在实验桌上我们已经准备了四种材料:①苹果汁②蔗糖溶液③豆浆④花生种子,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分析下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学生:还原糖、非还原糖、蛋白质、脂肪教师:这位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8“检测的方法步骤”(3分钟),参考课本或者自己设计检测方法分组对果汁、豆浆成分进行验证(一、二组检测果汁、蔗糖溶液,三、四组检测豆浆,8分钟)。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实验改进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
2.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
3.认识到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是生物组织的重要成分。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颜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材料与器具1.实验材料:浸泡好的花生种子,雪梨,鸡蛋清,马铃薯。
2.仪器:刀片,滴管,小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酒精灯。
3.试剂: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
四、方法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①取材新鲜雪梨去皮后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过滤,得到组织提取液②染色向有组织液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
③加热观察用试管夹夹着试管,把试管直接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观察雪梨组织液颜色变化。
2.蛋白质的检测①向试管内注入稀释的蛋清适量。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可见组织液颜色变化。
3.脂肪颗粒的检测①取材取浸泡好的花生种子备用。
用刀片将花生种子切出一个平面,用刀片在平面出刮下些许花生子叶组织细屑,将细屑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染色在载玻片的子叶细屑上滴加苏丹III染液滴2~3滴,染色5min;用吸水纸吸掉染液。
倾斜载玻片,并在染色的部位缓慢滴加3~4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用吸水纸吸掉周围的酒精。
滴一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选择最理想的观察对象(组织层的较薄、染色均匀且橘黄色明显的区域)。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观察被染色后的脂肪细胞。
4.淀粉颗粒的检测①取材马铃薯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得到马铃薯组织匀浆。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教案第一章:还原糖的检测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还原糖的定义和特性1.1.2 学习使用费林试剂进行还原糖的检测1.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1.2 教学内容1.2.1 还原糖的定义和特性1.2.2 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1.2.3 检测还原糖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3 教学活动1.3.1 讲解还原糖的定义和特性1.3.2 演示费林试剂的使用方法1.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1.3.4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1.4 教学评价1.4.1 学生能准确描述还原糖的定义和特性1.4.2 学生能正确使用费林试剂进行还原糖的检测1.4.3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第二章:脂肪的检测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脂肪的定义和特性2.1.2 学习使用苏丹III染色法进行脂肪的检测2.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2.2 教学内容2.2.1 脂肪的定义和特性2.2.2 苏丹III染色法的使用方法2.2.3 检测脂肪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3 教学活动2.3.1 讲解脂肪的定义和特性2.3.2 演示苏丹III染色法的使用方法2.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2.3.4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2.4 教学评价2.4.1 学生能准确描述脂肪的定义和特性2.4.2 学生能正确使用苏丹III染色法进行脂肪的检测2.4.3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第三章:蛋白质的检测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蛋白质的定义和特性3.1.2 学习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蛋白质的检测3.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3.2 教学内容3.2.1 蛋白质的定义和特性3.2.2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3.2.3 检测蛋白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蛋白质的定义和特性3.3.2 演示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3.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3.3.4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3.4 教学评价3.4.1 学生能准确描述蛋白质的定义和特性3.4.2 学生能正确使用双缩脲试剂进行蛋白质的检测3.4.3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第四章: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4.1 教学目标4.1.1 学习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方法4.1.2 能够正确处理和制备生物组织样品4.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4.2 教学内容4.2.1 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方法4.2.2 处理和制备生物组织样品的步骤和注意事项4.2.3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4.3 教学活动4.3.1 讲解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方法4.3.2 演示处理和制备生物组织样品的步骤4.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准备生物组织样品4.3.4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4.4 教学评价4.4.1 学生能准确描述生物组织样品的准备方法4.4.2 学生能正确处理和制备生物组织样品4.4.3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第五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5.1 教学目标5.1.1 学习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5.1.2 能够正确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5.1.3 能够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5.2 教学内容5.2.1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5.2.2 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5.2.3 分析并解释检测结果5.3 教学活动56.1 教学目标6.1.1 学习实验结果的展示方法6.1.2 能够正确展示实验结果6.2 教学内容6.2.1 实验结果的展示方法6.2.2 展示实验结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6.3 教学活动6.3.1 讲解实验结果的展示方法6.3.2 演示展示实验结果的步骤6.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展示实验结果6.4 教学评价6.4.1 学生能准确描述实验结果的展示方法6.4.2 学生能正确展示实验结果第七章: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7.1 教学目标7.1.1 学习实验误差的概念和来源7.1.2 能够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7.1.3 学习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7.2 教学内容7.2.1 实验误差的概念和来源7.2.2 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7.2.3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7.3 教学活动7.3.1 讲解实验误差的概念和来源7.3.2 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7.3.3 演示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7.3.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应用数据处理方法7.4 教学评价7.4.1 学生能准确描述实验误差的概念和来源7.4.2 学生能分析实验误差的影响7.4.3 学生能应用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第八章: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1 教学目标8.1.1 学习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1.2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8.1.3 能够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8.2 教学内容8.2.1 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2.2 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步骤和注意事项8.2.3 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8.3 教学活动8.3.1 讲解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3.2 演示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步骤8.3.3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8.3.4 学生分组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8.4 教学评价8.4.1 学生能准确描述实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8.4.2 学生能设计简单实验方案8.4.3 学生能评价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第九章: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综合实验9.1 教学目标9.1.1 学习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的综合实验设计9.1.2 能够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9.2 教学内容9.2.1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综合实验设计9.2.2 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9.3 教学活动9.3.1 讲解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综合实验设计9.3.2 演示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的步骤9.3.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9.4 教学评价9.4.1 学生能准确描述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综合实验设计9.4.2 学生能完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鉴定实验第十章:实验总结和反思10.1 教学目标10.1.1 学习实验总结和反思的方法10.1.2 能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10.1.3 能够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10.2 教学内容10.2.1 实验总结和反思的方法10.2.2 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0.2.3 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10.3 教学活动10.3.1 讲解实验总结和反思的方法重点解析重点:1. 第一至第三章节的重点是理解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基本定义和特性,以及掌握使用费林试剂、苏丹III染色法和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的方法。
高中生物教案【实验一】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
质的鉴定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
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
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
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
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
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一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
另外,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一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
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4.做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三、参考资料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
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
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
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
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准备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
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
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
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
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3~4h。
浸泡时间短了,不容易切成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做鉴定脂肪的实验,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情况选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
因苏丹Ⅳ染液与脂肪的亲和力比较强,所以,染色的时间应比较短,一般为1min左右。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材料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种子,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卵白)。
如用大豆种子,必须提前浸泡1~2d,这样容易研磨成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采用现成的大豆磨成的豆浆,豆浆可以购买,也可用小型的研磨机制取。
利用豆浆作实验材料,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如果用稀释的卵白作实验材料,效果会更好。
斐林试剂的配制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溶液
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苏丹Ⅲ溶液的配制称取0.1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苏丹Ⅳ溶液的配制称取0.1g苏丹Ⅳ干粉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
员共同天地,溶于50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0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双缩脲试剂的配制取10g氢氧化钠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A。
取1g硫酸铜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01g/mL的硫酸铜溶液(蓝色)。
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