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wps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3
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陇南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油菜种植历史悠久,但由于栽培技术落后,长期以来产量低,效益差,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笔者长期在该区生产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近年来在冬油菜种植上做了一些试验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创建了一些高产典型,白水江流域小面积示范每667m2最高产量达到350kg。
本文将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较为系统地整理后,向广大农民朋友推介,以期在生产中能够有所帮助。
1栽培1.1地块选择油菜适应性广,川坝、半山、高山均可种植,但在川坝水田、水浇地和士层较厚、士壤肥沃的高半山区种植,方可实现丰产目标。
1.2整地油菜种子子粒小,播前要精细整地,耕深达20cm以上,保持一定的墒情,有利于种子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复播的油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早深耕细整,接纳雨水,蓄墒防旱,播前再进行浅耕,耙耢(耱),打细土块,平整地面,去掉大石块和烂地膜等垃圾,水稻田要在收稻后立即耕翻晒垡,晒到土壤发白,土块疏松时,再进行耕整,在播前可用地虫灵或杀卵虫或辛硫磷处理土壤,防治地下害虫。
1.3施肥油菜是高水肥作物,播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 500~2 500kg,过磷酸钙40~50kg,硼肥0.50kg,尿素20~25kg(40%于返青后施)。
1.4播种1.4.1品种选择油菜丰产栽培,品种是关键,宜选用甘蓝型双低品种,川坝河谷区用蓉油10号、11号、川油23号等为主,山区以成油1号、94-1等为主。
1.4.2适期播种掌握好油菜适宜的播种期是培育壮苗、防止死苗、夺取丰收的一项关键措施。
播种过早,冬前生长期长,温度高,容易生长过旺,消耗养分,耐寒力降低,同时病虫危害重(如菜根蝇、根腐病等);播种过晚,冬前生长期短,温度低,营养生长不良,叶片少,根颈细,制造和贮存的养分少,形成弱苗,抗寒力弱,不利于安全越冬,即使冬季不受冻害,也难于获得丰产。
因此,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是油菜高产的基础。
川坝河谷区直播适期为9月下旬-10月上旬,山区直播在8月下旬-9月上旬,育苗移栽播种可提前20~30d。
平凉市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杨学贞(甘肃省平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平凉 744000)油菜是平凉市仅次于胡麻的主要油料作物,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油菜播种面积在不断扩大,运用良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改善油品质量,产量已成为平凉市发展油料作物生产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笔者通过近几年来不断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适宜本地种植冬油菜的栽培技术可供当地农民广范应用,以提高产量。
1 选地、整地、土壤处理油菜是平凉市的主栽油料作物,它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但油菜属异花授粉作物,为了获得高产、稳产最好选择在不是连茬的地块集中连片种植,川水地应选择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黏壤土。
旱塬地应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为适宜。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即时进行至少30cm的深耕灭茬,修养土壤,于播前1周再次进行旋耕等精细整地,同时用农药地虫统杀拌土对土壤进行刹虫灭菌,为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 选用良种适宜平凉市目前种植的冬油菜品种要选用抗冻、抗病、耐旱的双低冬油菜秦优7号,单低冬油菜甘杂1号和常规甘蓝型冬油菜延油3号,常规白菜型冬油菜天油5号、陇油8号、陇油9号。
在播前进行筛选并晒种2 3d,使净度达到95%以上,发芽率达到98%以上。
3 适期播种平凉市冬油菜适宜播种期日平均气温在18 20℃,要保证冬前0℃以上积温在900 1200℃的范围内,即白菜型在8月下旬播种最好,甘蓝型可适当推迟1周播种。
4 合理密植生产上要获得油菜增产,首先必须合理密植,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株数,然后才能采用相应的措施,争取多结角、多结粒、争粒重。
露地栽培最好采用沟播技术,沟深 10 15cm,行距25 30cm,每667m2留苗2.5万 3.5万株为宜。
5 田间管理5.1 间苗、补苗、定苗 及时间苗、补苗、定苗是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环节,以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单株及叶面积。
一般在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1次间苗,间苗原则是去除小苗、杂苗、病弱苗,保纯苗、健壮苗,最后要达到苗不挤苗、苗不靠苗。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一、播种期管理1、选好留足苗床:苗床要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整、土质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接近水源、2-3年内未种过油菜的砂质土壤。
一般按苗床与大田1:6-8的比例留足苗床面积。
2、精细整地,施足肥料:苗床地先进行翻耕,耕深10T5厘米,晒坯,在周围开好排水沟,再耙平厢面,拾尽残根杂草。
每亩苗床用猪粪750-1000公斤,或人粪350-400公斤,或土杂肥500-20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混合拌匀堆近7-10天,施于厢面,结合整地拌和于表土层,天气干旱时,人畜粪宜对水直接泼浇厢面,使7-10厘米土层湿透,待地面吸干水后,再用齿锄来回浅耙一次,使表土疏松,保持土壤湿润。
3、稀播、匀播:9月20日左右播种。
每亩用标准种子0.5-0.6公斤,按厢分量,分后最好拌10倍左右的过筛细土,用手均匀撒播,使落子均匀。
播后用盖子灰或猪粪渣盖种,厚度不超过1厘米。
如遇天旱,种子宜先浸泡3-4小时,待种子吸足水分再捞出晾干,拌湿润灰土播种,播后盖子灰土也需湿润,保证播后3-4天出苗。
二、苗床期管理1、及时间苗定苗:要早间苗稀留苗。
第一次间苗在齐苗期立即进行,拔除子叶重叠的密苗,使苗距达到3厘米以上。
第二次在3叶期定苗,去除杂苗、弱苗、病苗、密苗,每平方米留苗120-140株。
每亩净苗床留苗7-9万株,栽5-6亩大田。
2、抗旱追肥:在2-3叶期,如发现出叶缓慢,叶小色暗,叶缘发红,蜡粉增多,秧苗老化等现象,应立即抗旱、追肥。
一般每亩用尿素5-7.5公斤,移栽前一周,天气干旱时,追一次起身肥,增强发根能力,阴雨天则不宜追肥。
3、防治病虫:油菜苗床期有蛇虫、菜青虫、黄条跳甲、猿叶虫和病毒病发生。
消灭蛎虫也是防止油菜病毒病的关键措施。
三、移栽期管理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整地应达到活土层20-25厘米,土肥融合,地面平整,土粒细碎,主沟畅通的要求。
施足基肥,其氮素基肥用量应占总量的60%-70%o油菜苗期根系吸收能力强,磷肥、硼肥全部作基肥施用可提高利用率。
实现油菜秋冬双发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发展优质油菜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市常年油菜生产面积在9万亩左右,平均单产280斤/亩左右,总产达2500余万斤。
为进一步提高我地油菜生产效益,结合我地油菜生产实际,提出油菜秋冬双发关键栽培技术。
1.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策略。
油菜高产高效栽培,必须遵循“秋冬双发,春壮稳长”的技术路线,充分发挥个体增产潜力,使个体和群体协调生长,围绕提高总荚数、结实率、千粒重的目标,选用良种、适时早播、稀播壮苗、化学调控、育苗移栽、合理密植、高效施肥、增施硼肥、防病防渍、活熟到老。
2.油菜秋冬双发的生物学特征和指标。
秋冬双发油菜苗期要发得早,冬前生长健壮,在秋末(11月中下旬)开盘发棵,到越冬前(12月中下旬)绿叶片数达11~14叶,田间基本封行,叶面积第一高峰期在12月下旬,叶指2.5~3.0。
越冬期间缓慢生长,新叶生长和老叶衰败基本相抵消,略有增长。
春后植株生长良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叶面积第二高峰在盛花期,叶指3.5~4.0,成熟期有效分枝多,角果数多,结荚率高,千粒重高。
3.秋冬双发栽培关键技术。
3.1选用良种重点推广皖油18、皖油19、皖油27、皖油28以及华杂1号、浙双8号、天禾油11号等优质油菜种。
3.2适期早播,稀播培育壮苗。
3.2.1选好并培肥苗床油菜育苗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旱地或旱田,秧田与大田比为1:5~6,施足基肥,每亩苗床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500~2000㎏,过磷酸钙20㎏,碳铵15㎏(或复合肥20㎏),硼砂0.5㎏作基肥。
耕耙后整理苗床,苗床宽1.4m,沟宽0.3m,沟深O.15m,做到土细面平。
3.2.2适期早播、稀播壮苗的标准为6片叶、6寸高、根颈粗6cm、须根多。
中熟品种在9月20日左右播种,秧龄30~40d;迟熟品种于9月15日左右播种,秧龄35~45d,每亩播种0.5㎏,分两次播种,稀播匀播,播后压实,并及时喷施除草剂防除杂草。
汉中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汉中冬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从油菜的产量构成,各主要生长发育阶段与高产的关系,油菜的需肥规律,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具体高产栽培措施,力求从原理上讲明白油菜高产栽培各生育阶段的具体措施和形成高产的关系,以期为汉中油菜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油菜,高产栽培,产量构成,关系,规律,要点1.油菜的产量构成及合理密植油菜的亩产量是由每亩的角果数、每角粒数和粒重构成。
这三者的乘积越大,产量越高。
1.1角果数是构成产量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油菜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如下:角果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约0.7。
角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约0.4。
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约0.2。
由此看出,在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中,角果数是主导因素。
1.2增加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数的一般规律是:一次分枝角果总数>二次分枝角果总数>主序角果数所以,要增加角果数,必须先增加一次分枝。
1.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保证亩株数是增加亩总角果数的重要基础。
合理密植原则:植株小,分枝少的品种其密度应较株型高大,分枝多的品种大些;水肥条件好的密度小些,反之大些;早播比晚播的适当稀些。
2.油菜主要生长发育阶段与高产的关系2.1苗期苗期后段,油菜苗除进行营养生长外,已经开始花芽分化等生殖生长。
在越冬期,主茎基部叶片的叶腋中出现幼芽,这些幼芽以后会形成一次分枝。
这就是农谚说的“年前一片叶,年后一个枝”的道理。
因此,要加强苗期管理,增加冬前叶片数,为来年增加一次分枝数,为夺取高产打基础。
2.2蕾薹期油菜从现蕾至初花的这段时间称为蕾薹期。
一般甘蓝型冬油菜蕾薹期约30天左右。
蕾薹期是油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营养生长处于旺盛时期,生殖生长由弱变强。
这一阶段是决定角果数的重要时期,也是油菜需肥的主要阶段。
此阶段加强管理,油菜达到根强、杆壮、枝多,为争取角果多、粒多、粒重,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
2.3开花期油菜从初花到终花的这段时间称为开花期。
张家川地区冬油菜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张家川县位于天水市东北部,是一个以粮食种植为主体的农业贫困县,境内平均海拔2 011m,大部分地区地势起伏不平,梁峁沟壑相间,山多川少,由于海拔高、坡度大、气温低,光、热、水条件只能满足一季作物需要,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作为农业县,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就成为我们必须去研究的问题。
经过对全县经济作物生产现状的分析,我们把具有发展潜力的冬油菜作为突破口,丰产栽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现将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合理轮作根据油菜常异花授粉的特点,必须实行2~3a的轮作倒茬,才能保证优质油菜的优良品质。
而且,油菜生产上有一种病害—油菜菌核病,会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品质和出油率。
经研究发现:病菌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病株的枯枝、落叶、病荚等遗落在土壤中传播的,它的病菌在土壤中能够存活1a时间。
如果在长期浸水的条件下,则病菌1~2个月便可腐烂死亡。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若把连作改成轮作,这样,便能有效地防止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在张家川地区,主要的轮作方式是:冬油菜-春小麦-冬油菜;冬油菜-洋芋-冬小麦。
2整地2.1精细整地油菜籽粒小,幼苗顶土能力弱,播种前要求精细整地,土壤细碎平实,利于油菜种子出苗和幼苗发育。
2.2深耕整地油菜根系发达,主根长入土深,分布广,要求土层深厚、疏松、肥沃。
通过深耕可以加深耕层,增加土壤孔隙度,使油菜根系充分向纵深发展,扩大根系对土壤养分水分的吸收范围,促进植株发育;同时,还有利于蓄水保墒,减轻病虫草害,熟化土壤。
2.3耙耱土壤耕后应立即耙耱碎土,填补孔隙,使土壤上虚下实,土碎地平,利于保墒播种。
冬油菜在秋作物收后种植,由于季节紧张,要求随耕随耙,重耙轻耱,为及早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创造条件。
2.4做畦为了便于油菜灌溉排水,必须因地因土作畦。
油菜一生中需水较多,旱区油菜受旱时,必须及时灌水,起垄作畦,利于灌溉。
冬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
更换退化低产老品种,引进选用良种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生育期等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如早熟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可选用本地油菜品种,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70-200天)可选用中油821、中双、蓉油、油研等良种。
二、精细整地。
在中、晚稻收割后即犁地碎土,起畦开沟,要求畦宽1.5米,畦高12-17厘米,畦面细碎平整,开好田间沟及四周排水沟。
三、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中、迟熟品种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为好;早熟品种在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播种为宜。
晚稻收获未及时的,应掌握在收割前30天播种育苗。
育苗地宜选择土地肥沃、向阳、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田或菜园地。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猪牛粪1000公斤-1250公斤,磷肥30公斤-40公斤。
分厢定量,均匀播种,每667平方米播种0.5公斤-0.7公斤,播后盖土1厘米。
2叶期间苗,去劣留壮,4叶期定苗(苗床和本田按1:5留苗)。
定苗后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公斤-3公斤或人粪尿250公斤-300公斤对水淋施。
发现病虫害及时
防治,以保壮苗。
四、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苗龄达30-35天即及时进行移栽,行距40厘米,株距20-27厘米。
中、晚熟品种每667平方米栽0.8万-1万株,早熟品种每667平方米栽1.2万-1.4万株。
早熟种也可实行开穴点播,穴距27厘米×33厘米,每穴播5-8粒种子,以后间苗留1株。
育苗移栽后应及时查苗补缺。
五、科学施肥。
①施足基肥。
要求农家肥和磷肥沤制腐熟后于播种或移栽前施下,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1000公斤,磷肥20公斤-25公斤。
②早施苗肥。
直播油菜长出3片真叶即可结合间苗定苗施攻苗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4公斤-5公斤,氯化钾2公斤-3公斤。
育苗移栽的,返青期667平方米施稀粪水1000公斤或667平方米施尿素8公斤-10公斤。
③及时追施薹花肥。
油菜现蕾抽薹时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7公斤,氯化钾3公斤-4公斤,或每667平方米施氮磷钾复合肥7公斤-8公斤。
④根外追肥。
在苗期和盛花结荚期分别用0.2%的硼砂液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结实率。
六、中耕除草。
直播的结合间苗定苗进行中耕除草,育苗移栽的,在移栽后20-30天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
七、科学排灌。
油菜生长既怕旱又忌涝,在水分管理上应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保持畦沟和四周沟的通畅,以利排灌。
在抽薹开花期需水量大,应保证水分供给。
幼苗期和开花结荚期要注意防止田间渍水。
八、及时防治病虫害。
油菜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潜叶蝉、小菜蛾等,可用敌敌畏、乐果及菊酯类农药防治。
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等,可用托布津、多菌灵、疫霜锰锌等农药防治。
九、适时收获。
在油菜盛花期末30天左右,约有2/3的角果呈黄色,角果内的种子大部分由绿色变为黄、红色时即可收获,收割摊晒1天即进行脱粒,并及时晾晒,及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