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中心句 2 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1
奇妙的中心句一、回顾节选,引入议题出示:糖葫芦的图片1、孩子们,看这是什么?看到它你会想到我们本学期学到的哪篇课文?(《万年牢》)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出示第二段)齐读。
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3、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做糖葫芦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4、第一句话概括地写父亲做糖葫芦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后面几句话具体写了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最好的。
后面的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
(变红)像这种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出示概念,齐读两遍。
)5、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就能很快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它还有什么奇妙之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板书:奇妙的中心句)二、自学文本完成表格1、请打开阅读材料《锡林郭勒大草原》。
a.默读文本,画出中心句,说说为什么它是中心句?B同桌讨论一下,中心句中哪个词具有概括能力?分别概括了什么?“美丽”总结了上文中野草、湖水、野花展现的静态美,“欢腾”概括下文中雄鹰、百灵鸟、小马驹、黄羊、牧民所带来的动态美。
这样的词是句子的核心,具有高度概括能力。
它是中心句的中心词。
2、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这个句子就像连接两列车厢的铁链把上下文紧紧联结在一起,既承接了上文的内容,又引出了下文,这样的中心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中间承上启下5、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咱们来总结一下吧!(课件出示)读---画----议----填6、中心句还有什么奇妙的地方?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吧!三、小组合作学习《专心的玛丽亚》、《赵州桥》、《美丽的小兴安岭》。
要求:(课件出示)1、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单2、组长负责填表汇报1、中心句在一篇文章的开头,一般都揭示了全文的内容,像一个方阵的排头兵,统领了下文的内容。
板书:开头统领下文3、中心句放在未尾,就像串项链时打的结,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上文。
板书:结尾总结上文4、刚才我们读了三篇文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篇文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学以致用。
执教年级:三年级议题:奇妙的中心句篇目:《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香港,璀璨的明珠》《南海明珠—海南岛》一、学习目标1.以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22、24课为例,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比较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3.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二、教学重难点1.比较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2.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段话,找出概括这段话主要意思的句子。
2.引出中心句的概念。
(二)学习课文,寻找中心句1.默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南海明珠—海南岛》,分别找出这些文本的中心句。
(三)对比与发现对比几篇文章的中心句的特点,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中心句位置不同: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有的在中间。
◎ 程晏 四川省乐山市外国语小学2.中心句出现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3.内容都围绕中心句的中心词来写。
4.从多方面把事物介绍具体。
5.段落中也有中心句。
(板书:段中 段尾)6.写人、写事、写景、写活动的文章有中心句。
(板书:人 事 物 景)(四)学以致用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把意思说完整、具体。
2.每人选择图上的四种动物,围绕中心句说一段话。
五、总结群文材料◆选文1富饶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
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奇妙的中心句执教者:文本分析:本次群文教学选取的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和《秦兵马俑》三篇文章。
这组选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中心句,而且中心句在不同的位置。
选择这组文本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比较,能发现、体会中心句的不同位置的不同作用。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阅读对比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3、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教学重难点:1、阅读对比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2、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说具体。
教学准备:PPT课件,群文阅读文本,小练笔设计设计意图:通过一节课对几篇文章的阅读,初步感受群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把从一篇文本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学习其他类似的几篇中去。
教学过程一、导入,认识中心句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赵州桥》,谁能告诉老师最能概括这篇课文主要意思的句子是哪一句?(整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齐读句子)像这样能够体现文章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叫——中心句。
中心句就像一个重要的“领袖人物”,统领着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
其实,我们小学生读的很多文章中都有中心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吧。
二、读一读,寻找中心句1、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秦兵马俑》三篇文章,迅速找找全文的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2、交流《富饶的西沙群岛》(1)《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的中心句藏在哪儿呢?睁大我们的眼睛,你找到了吗?为什么你认为是这句话呢?(海面、海底、海滩、海岛让我们感受到风景优美、物产丰富)(2)出示句子,齐读。
3、交流《美丽的小兴安岭》:哪位同学找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中心句?为什么你认为是这句话呢?/你们找对了吗?4、交流《秦兵马俑》:那么《秦兵马俑》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谁找到了?找对了的就是今天我们班的智慧之星。
2、汇报学习单,找出两篇文章中心句和位置,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其作用。
(1)交流《庐山的云雾》,找出中心句和位置,抓中心句关键词,哪些部分能体现其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中心句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2)交流《卢沟桥的狮子》,方法同上。
3、学生归纳整合表格说说你的发现:
相同之处:中心句的语言简洁。
不同之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三、迁移运用
1、出示文本,说一说把“我的书包不仅好看而且实用。
”这句话可以放在两段话的什么位置?(放开头、中间、结尾都可,分别说出其不同作用)
2、请给下面这段话选择合适的中心句。
()这里的花有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
这儿果子也很多,香蕉、菠萝、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
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只有拇指那么大。
A、西双版纳是花的海洋。
B、西双版纳是果实的海洋。
C、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四、教师总结,推荐阅读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
2、推荐阅读《梧桐树》,去看看这篇课文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五、板书
位置作用
开头总领全文
中间承上启下
结尾总结全文
奇妙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