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考要求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以洪涝、干旱、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的各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1)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2)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3)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4)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5)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6)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1)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2)中部地区:灾害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次之;(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技巧]图示法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地域差异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上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等,台风主要发生在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解析本题以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点。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义乌六中“315云课堂”建设——地理学科教学案模块:选修Ⅴ章:第二章节:第一节
编者:段慧敏时间:2015年10月19日
一、教学目标
二、实施教学的主要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三、教学主流程(包括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和教学主要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中国自然灾害事例。
二、新课教学
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探究活动:我国的不同地区,如:西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主要发生时间,成因和主要危害?
2、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探究:P34活动
(1)分组讨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类型和灾害多发的原因。
(2)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差异。
四、板书设计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
2.频率高
3.分布范围广
4.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2.沿江灾害带
3.山前灾害带
五、作业布置
本节课基础类【A类】和发展类【B类】对应习题。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