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心中有杆秤》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教案“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1.1 设计理念1.1.1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使其能够明辨是非,为人正直。
1.1.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具有良好的道德判断力。
1.1.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将道德原则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知识点讲解2.1 道德原则2.1.1 仁爱: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以爱心为基础,对待他人如待自己。
2.1.2 正义:公平对待他人,维护社会公德,不屈服于私利。
2.1.3 诚实:真实面对自己,真诚对待他人,不说谎,不欺骗。
2.2 道德判断2.2.1 区分对错:根据道德原则,判断行为是否正确。
2.2.2 分辨善恶:根据道德原则,判断行为是否善良。
2.2.3 权衡利弊:根据道德原则,判断行为带来的利益与损失。
三、教学内容3.1 仁爱之心3.1.1 关爱他人:学会关心他人的需求,付出爱心。
3.1.2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选择,不歧视、不排斥。
3.1.3 以爱心为基础:在交往中,以爱心为指导,做到真诚、善良。
3.2 正义之感3.2.1 公平对待:在人际交往中,坚持公平原则,不偏袒。
3.2.2 维护公德: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规范,维护公共利益。
3.2.3 抵制私利:在面对诱惑时,坚守正义,不屈服于私利。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道德原则,包括仁爱、正义、诚实。
4.1.2 学生能够掌握道德判断的方法,区分对错、分辨善恶、权衡利弊。
4.2 能力目标4.2.1 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道德原则,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4.2.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为人正直。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并运用道德原则进行道德判断。
5.1.2 克服私利,坚守正义。
5.2 教学重点5.2.1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5.2.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6.1.1 包含道德原则、道德判断等内容的相关PPT课件。
第六课《心中的天平》教案不公平现象,自觉树
教学准备:制作或选用PPT课件
教学流程
们认识到:
不公
个人和社会需要公平
公平可以保证应得利益,提高积极性,开发潜能;
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
课后反思:
课题名称:《什么是公平》
教学准备:制作或选用PPT课件
教学流程
预设
么说个人和社
释。
通过本节课的需要可以让
待自己的选择。
在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
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
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努力维护公平教学流程
结公平对待时,采用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看
第3课时板书设计。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第一章:导入与主题确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交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以及坚持正义的勇气。
1.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讨和分享对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理解。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行为表现。
1.3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探讨明辨是非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明辨是非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第二章:明辨是非的价值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并理解明辨是非的价值观,如公平、公正、诚实、善良等。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秉持这些价值观,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明辨是非价值观在实践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体会。
2.3 教学内容明辨是非的价值观:介绍公平、公正、诚实、善良等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明辨是非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坚持明辨是非价值观的重要性。
第三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仍能坚持正直品质的决心。
3.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明辨是非能力的方法。
思维导图法: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明辨是非的思路。
3.3 教学内容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面对诱惑:讨论如何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正直原则。
第四章:为人正直的表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为人正直的表现,如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等。
4.2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为人正直的表现。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情景剧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体会。
苏教版思品八下《心中要有杆“秤”》word教案3第三课时总第 0 3 课时教学内容:11.3 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与能力】1、能够依照判别是非的标准,区分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
2、明白得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差不多特点。
教学重点:明白得一个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差不多特点。
教学难点:确立是非观念,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阅读感悟、合作探究、思辨归结。
教学过程:一、【设境示标】情境再现:(可用媒体展现,可用小品表演,可用语言描述)1、英语考试快要终止时,王强用脚轻轻地踢前桌好友李纲的椅子,向李纲要答案。
2、一天下午,在公园门口小玉的妈妈指着正在扫大街的清洁工人对小玉说:“你看他们工作多辛劳,每天早早就起来清扫。
你不行好学习,今后就得干这又脏又累没出息的活。
”设疑导思:◆李纲应该如何办?什么缘故?◆小玉妈妈的话对吗?什么缘故?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主摸索,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直抒己见。
归结导入:从大伙儿的讨论中能够看出,在上述情形下他们都应该努力做到明辨是非,做到为人正直。
那么,我们辨别是非的依据应该是什么?它有着什么意义?我们又如何样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学习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称”》的第3节《明辨是非为人正直》。
(同时板书课题)展现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等教具展现或语言直截了当陈述教学目标。
二、【探究交流】明辨是非引言过渡:闻名女作家张爱玲曾说:“一个人不能辨论是非善恶确实是愚蠢。
一个不辨论是非善恶的人而有才能就会变成灾难。
”确实,生活中专门多时候我们都要面对选择。
该不该这么做?别人的话对不对?这些都要靠自己去判定、去选择。
设疑导思:◆而我们面对的那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存在着是是非非。
在善恶美丑交错的社会中,如何辨论善恶是非,判定的标准就成了首要问题。
上述的两则材料中,你觉得判定是非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自主摸索,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直抒己见。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第一篇: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正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知道正直的人要公正、坦率、敢于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敢于说真话;2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正确的言行,坦率地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做到公正的态度对待同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正直是高尚的;尊敬和爱戴正直的人;愿意做一个正直的人。
重点和难点重点:为人正直的重要性;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难点:辨别是非的依据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獬豸xiezhi的图片)问:知识是什么动物?有什么含义吗?揭示题——《明辨是非为人正直》᠄设计意图:出示獬豸的图片,引入明辨是非的话题。
᠄生活在线对下列同学的言行,你如何评价?“等价交换”周云叫王海替他做值日生打扫卫生。
王海说:“那你就帮我做作业吧。
”打扫卫生和做作业时他们各自的责任,应该自己完成,不能作为利益互相交换。
是不正确的。
“打抱不平”一个同学打翻了周云的饭盒,却假装没看见王海说:“等我去戳他的单车车胎!”同学之间的矛盾应该通过交流沟通解决,不能“以牙还牙”。
“好样的”一个青年因屡次打架伤人被拘留了,王海对周云说:“我知道这个人专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个好样的!”对社会上的不良行为没有正确的判断,缺乏正确的是非观。
᠄堂探讨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或一事情的是与非、对与错,决定一事该做还是不该做呢?᠄知识点拨不是个人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是”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反之,则为非。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中不辨是非的情形让学生分析对错及原因,从而得出明辨是非的依据。
᠄借我一双慧眼判断下列观点和社会现象的对错。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第1课时——追求公平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要求别人公平对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公平的对待别人。
2.知识与能力: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平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
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公平待人对他人、自己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到公平是相对的。
正确的对待公平。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二、导入新课是否公平大家谈“2004年12月,出租车司机高海军急送一名临产的孕妇而连闯红灯。
后来,交警欲对其进行处罚。
高海军认为救人比什么都重要,应免于处罚。
但最后交警还是对他做出了处罚。
交警的做法对吗?这种处罚对高海军公平吗?高海军为救人闯红灯,对他这种精神相关部门该对他进行奖励;闯红灯毕竟违反了交通法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理应受到处罚。
三、课堂探究1.分别列出你认为公平和不公平的三件事。
(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列出本小组内多数人认同的公平和不公平的一件事,并说出理由。
四、讲授新课什么是公平?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简单的描述性的概念,不等于平均如:每个人一个月都拿五千元,不现实)一个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把获得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通过学生对事例的分析,七嘴八舌对公平的论述,以及对公平与不公平事件的列举从而概括出什么是公平以及公平社会的关键。
五、课堂探讨(一)材料由老师讲述故事过程:2005年5月4日,在上海体育馆,第48届世乒赛男单八分之一决赛正在激烈进行。
对垒的双方是中国选手刘国正和德国的波尔,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只有打道回府。
两强相遇,打得难解难分。
在决胜局里,刘国正以12比13落后,再输一分就被淘汰。
恰恰这关键的一分,刘国正将球回击到了地板上!体育馆里原本沸腾的气氛顷刻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在观望、等待。
刘国正也愣在了那里:如果球出界了,那么他将输掉决胜局。
“心中要有杆“秤”——明辨是非为人正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理解明辨是非的概念和重要性。
1.1.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1.1.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1.1.4 培养学生为人正直的品质。
1.2 教学内容1.2.1 明辨是非的定义与意义。
1.2.2 判断是非的方法与技巧。
1.2.3 为人正直的重要性。
1.2.4 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明辨是非和为人正直。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讲解明辨是非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2.1.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2.1.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1.4 角色扮演法: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亲身实践明辨是非和为人正直。
2.2 教学手段2.2.1 PPT课件:展示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源。
2.2.2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教育视频,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2.3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2.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在线资料,拓宽视野。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安排3.1 教学过程3.1.1 导入:通过提问或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3.1.2 讲解:详细讲解明辨是非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
3.1.3 案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
3.1.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1.5 角色扮演: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亲身实践明辨是非和为人正直。
3.1.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2 教学安排3.2.1 课时:本章节共计2课时。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4.1.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1.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1、心中要有杆“秤”课题追求公平时间教学目标1.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待别人。
2.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直到公平是相对的。
3.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待别人。
难点: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
教学用品教学环节师生共研的内容教学法指导修正栏一、导入走近公平——“是否公平大家谈”讲述出租车司机高海军的事例,讨论:交警的做法正确吗?这样的处罚对出租车司机高海军来说公平吗?实例二、新授1.活动一:众说纷纭话公平讨论: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公平的?讲述美国哈佛大学的哲学大师罗尔斯关于公平的三条原则。
师生小结: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承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2.活动二:追求社会公平讲述陈胜、吴广、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口号,讨论:为什么历朝农民都会发动起义?这些口号能说明什么?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讨论交流:我国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为维护公平做了哪些努力?3.活动三:学会公平待人讲述刘国正、波尔的材料,探究:请你对波尔的选择谈谈自己的看法。
4.活动四:理智面对不公平小组谈论交流: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师生小结事例讲解平的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
合作探究:遇到不公平的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荐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小组交流讨论三、小结公平是相对的,在理解公平时,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以宽广的胸怀来看待公平。
板书设计追求公平一、公平的含义二、课堂作业集体讨论意见教后感。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第一课时:追求公平备课时间:1月16日上课时间:总课时数:1主备人: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树立公平意识,学会公平地对待别人。
2.懂得公平待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要意义3.能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公平与不公平的表现,知道公平是相对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对待公平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教学手段:传统教学【课前预习与检测】1.公平的含义?P22.公平待人有什么意义?P2-33.建立公平社会的关键是什么?P24.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P45.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公平意识?P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秤与天平是计量物体重量的工具,也是公平的象征。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杆“秤”,要维护公平,追求正义,分辨是非,做一个办事公道、为人正直的人。
因为公平、正义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正义感是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自学质疑:“秤”象征着什么?交流展示:材料:学校开展小科技制作和小发明活动,王平邀请同班几个同学组成科技制作小组积极参加。
他们准备制作一个航空飞机模型,可是,当图纸设计完毕,材料准备齐全,模型制作即将开始时,王平的母亲因病住院,他必须每天放学后到医院陪妈妈,没有时间再参加小组的活动。
后来,这个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在颁奖大会上,上台颁奖的同学中没有王平,获奖证书上也没有他的名字。
想一想:你认为这对王平公平吗?为什么?A、不公平。
理由:王平参加了图纸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
可以说为小组的科技制作并最后获得成功作出了贡献。
B、公平。
理由:王平只参加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来因故退出。
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所承担的责任没有承担,所以没有受到表彰也合情合理。
C、说不清。
那么,什么是公平呢?应怎样理解生活中的公平?⒈公平的含义:(板书)公平是人类的不懈追求。
公平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
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秤”心如意一、活动主题:认识秤,了解秤的历史与文化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秤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秤的用途。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活动准备:(1)收集各种秤的图片和实物。
(2)准备相关资料,如秤的历史、秤的原理等。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秤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秤的了解。
(2)教师讲解秤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秤的用途。
(3)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秤的原理。
(4)学生动手实践,制作一个简易秤。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秤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秤的用途,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活动主题:秤的原理与使用方法1. 活动目的:(1)让学生掌握秤的原理,能正确使用各种秤。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准备:(1)准备各种秤,如电子秤、台秤、杆秤等。
(2)准备相关资料,如秤的原理、使用方法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讲解秤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秤。
(2)学生分组实践,学会使用各种秤。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使用秤的心得。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掌握了秤的原理,能正确使用各种秤,提高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主题:家庭常用秤的使用与维护1. 活动目的:(1)让学生学会家庭常用秤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家庭生活的态度。
2. 活动准备:(1)准备家庭常用秤,如电子秤、厨房秤等。
(2)准备相关资料,如家庭常用秤的使用方法、维护技巧等。
3. 活动过程:(1)教师讲解家庭常用秤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使用细节。
(2)学生分组实践,学会使用家庭常用秤。
(3)教师讲解秤的维护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保养秤。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学会了家庭常用秤的使用方法,了解了秤的维护技巧,培养了热爱生活、关注家庭生活的态度。
四、活动主题:秤在生活中的应用1. 活动目的:(1)让学生了解秤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秤”心如意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秤的历史、种类和作用,增长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分享的乐趣,培养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了解秤的种类、作用,学会正确使用秤。
2. 活动难点:动手制作秤,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秤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秤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简要介绍秤的作用。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了解秤的种类、原理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实践:学生分组制作秤,教师提供制作指南。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秤。
4. 展示:各组展示制作完成的秤,介绍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正确使用秤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所学到的秤的知识,演示正确使用秤的方法。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秤,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活动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深入讲解秤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原理。
2. 组织学生参观制秤工厂,了解秤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 开展“我是小商人”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买卖过程中使用秤的场景。
七、评价机制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
2. 同伴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总结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2.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多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家长沟通1. 教师通过家长会、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上海科教版品社五上《主题4 心中有杆秤》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主题4 心中有杆秤》是上海科教版品社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镇上的人们在称量物品时,由于称砣的不同,导致称量结果不同,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故事。
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公平、公正、诚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他们也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公平、公正的概念,对于课文中的道理能够产生共鸣。
但是,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称砣的作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问题。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公平、公正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准备一些关于公平、公正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讨论。
3.称砣:准备一些称砣,用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文主题。
例如,可以让同学们猜测一下,如果一个称砣偏重,称量出来的物品会偏重还是偏轻呢?同学们可以举手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如“公平”、“公正”、“诚实”等。
《“秤”心如意》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杆秤的来源、种类、原理和用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公平交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杆秤的来源和种类2. 杆秤的原理3. 杆秤的用途4. 制作杆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杆秤的来源、种类、原理和用途,制作杆秤。
2. 教学难点:杆秤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杆秤吗?杆秤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1.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学习杆秤的来源和种类2.1 教师讲解杆秤的来源和种类。
2.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学习杆秤的原理3.1 教师讲解杆秤的原理。
3.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杆秤的原理。
4. 学习杆秤的用途4.1 教师讲解杆秤的用途。
4.2 学生举例说明杆秤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制作杆秤5.1 教师讲解制作杆秤的材料和步骤。
5.2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杆秤。
5.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6. 总结与反思6.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写一篇关于杆秤的短文,内容包括杆秤的来源、种类、原理、用途和制作过程。
2. 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杆秤,并测试其准确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杆秤的来源、种类、原理和用途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制作杆秤的技能和小组合作能力。
3. 学生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的品质。
七、教学资源1. 杆秤的来源和种类PPT2. 杆秤原理视频3. 制作杆秤的材料和工具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在制作杆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结合实际生活,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公平交易。
十、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