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平衡发展的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研究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也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知识的宝库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展开深入研究。
一、数字资源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性数字资源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以数字形式存储、传播和利用,具有便捷、高效、节约等特点。
在图书馆中,数字资源作为传统纸质文献的重要补充,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查询,同时也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协同建设是指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某一事业的发展。
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各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库。
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助等方式,提高数字资源库的规模和质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同时,协同建设也可以减少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开支。
三、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数字资源的共享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对数字资源进行交流与共用。
通过数字资源共享,各图书馆可以互相借鉴、学习,提升整体数字资源的水平。
数字资源共享可以避免资源孤岛现象的发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四、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建设与共享的益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可以提高数字资源库的规模和丰富度,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其次,可以减少资源重复建设,避免浪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
最后,可以促进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五、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建设与共享的挑战尽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有诸多益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约了协同建设与共享的实施。
其次,不同图书馆之间存在着资源差异性,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也是一个难题。
图书馆建设与维护的成本与效益分析图书馆作为一种传统的知识资源和文化保护机构,在当今信息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图书馆的建设与维护是一项复杂而耗费巨大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
本文将对图书馆的建设与维护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效益。
一、图书馆建设成本分析图书馆的建设成本是指图书馆在启动和建设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成本。
具体包括土地购置费、建筑物修建费、设备采购费、图书购买费、人员培训费等。
这些成本的支出对于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1. 土地购置费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设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来建设。
土地购置费通常是一个较大的成本项目,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带,土地的价格往往十分昂贵。
因此,在选择土地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土地价格和图书馆的规模需求,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2. 建筑物修建费图书馆的建筑物是承载着图书馆各项服务和功能的载体。
建筑物修建费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等方面的成本。
图书馆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建筑风格、布局和空间利用等因素都需要与图书馆的功能相匹配,以提供舒适、方便的学习和阅读环境。
3. 设备采购费图书馆为了满足用户对于信息获取和学习的需求,需要配备一定数量和种类的设备。
设备采购费主要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的购买成本。
同时,图书馆还需要购买图书馆管理软件等软件设备,以提供高效的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
4. 图书购买费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是图书馆藏书,图书的购买费用是图书馆建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用户需求和图书馆的定位,图书馆需要购买各个学科领域的图书,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
图书的选购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群体的需求和阅读习惯进行精确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购买的图书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5. 人员培训费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营需要一定数量和专业的人员支持。
人员培训费用包括员工招聘和培训的成本。
图书馆可行性分析报告一、背景随着知识和文化的日益增长,社会上对图书和资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因此图书馆是一个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等电子型图书馆也逐渐兴起,这种模式弥补了传统图书馆服务不及时的缺点,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样的服务,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因此,对于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可行性分析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图书馆在当前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数字化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一种,图书馆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图书馆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提供各种类型、各种领域的图书和资料,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和了解知识、文化的便捷途径,也是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重要场所。
其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广泛,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和资源。
除了传统的书籍借阅服务外,还提供各类文献检索、阅读推荐、在线学习、文化活动等服务。
因此,图书馆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同时也是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等进行学习、研究和创作的场所。
最后,图书馆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使得这些文献资料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也为各种文化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四、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的一种补充,二者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图书馆面临许多现实的限制和困境,如场地、服务人员、时效性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数字化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及时、方便的图书和资料服务,也是传统图书馆服务的一种补充。
另一方面,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之间也可以互相提供资源和服务。
传统图书馆拥有大量藏书和文献资料,可以为数字化图书馆提供文献数字化的原始资料;而数字化图书馆可以为传统图书馆提供更高效和多样化的服务方案。
浅析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建设党校特色的数据库群,是数字化时代党校图书馆的“品牌”建设。
推行学科馆员服务,是党校图书馆的发展战略之一。
党校图书馆员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提升信息素养和培育高尚的文化理想。
本文就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问题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迫切需要各级党校的图书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知识支持,以推动党校教育事业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而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化,极大地改变着信息的存儲、处理、使用的手段和方式,带动图书馆工作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因此,党校图书馆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空前的挑战。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化建设,尽快提高书报刊物网的信息化公共服务水平,是党校图书馆工作带有根本意义的一项课题。
一、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一)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发展缓慢并且不平衡从各地来看,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经济因素、领导因素等方面,使得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非常缓慢,从党校的层次划分上,市委党校处于一个分水岭地带,市级以上党校由于所处的位置相对比较高,经济基础比较坚实、物质条件丰厚,信息资源也就比较丰富、馆舍设备比较齐全、服务手段和管理方式都比较现代化,由于投入多,因素齐全。
所以相对来说现代化建设速度比较快。
而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与省级及以上党校图书馆相比,经济条件比较弱,同时再加上基础设施本来就差,领导重视程度相对不足,所以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状态,而即使在市级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有些市级经济相对较好,领导相对比较重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发展比较快一些,而经济相对比较差,领导重视程度相对不足的市委党校图书馆建设,则更加显现的不足。
(二)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設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不强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既包括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平台建设,又包括专业的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市委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不断迈入正轨,市委党校图书馆从手工操作走向自动化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图书馆专业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专业知识,还应有对信息的洞察能力,以及搜集、传递信息、信息咨询和网络操作的能力,一是文化知识狭隘、图书馆专业知识不精深。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数字化转型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加丰富、便捷的电子资源服务。
通过在线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书等数字资源,图书馆能够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创新。
同时,数字化管理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使得图书馆服务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然而,数字化转型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数字资源的版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平衡版权保护与知识共享成为图书馆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海量信息,避免信息过载,也是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开放获取鼓励学术成果的自由传播和共享,有助于打破传统出版模式的限制,促进知识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参与开放获取运动,通过建立开放获取平台、推动学术成果的开放出版等方式,为学术界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开放、平等的知识服务。
然而,开放获取运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开放获取出版的质量和评价标准尚不完善,如何确保开放获取资源的学术质量和可靠性,是图书馆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开放获取出版的经济模式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图书馆需要思考的课题。
最后,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还需要加强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
图书馆不仅是文献资源的提供者,更是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紧密合作,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术需求,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知识服务。
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激发学术创新的活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既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开放获取等机遇,也面临着版权保护、信息管理、学术评价等挑战。
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应对挑战,高校图书馆才能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图书馆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办共图书馆的现状与问题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一是数量少,全国尚有2 5个县未建有图书馆;二是质量差,全国公共图书馆每年收藏图书以10 0万册的速度在递减,一些馆只有牌子,没有馆舍、人员及经费;三是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快,内陆地区发展慢。
总之,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比发达国家水平落后20一3 0年,其存在的问题让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
具体说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社会地位得不到,视,与应扮演的角色不相称图书馆是知识与精神食粮的宝库.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公共图书馆缺少活力,与火热的社会经济生活格格不入,几乎变成了社会的边沿机构。
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开发图书馆丰富的资源,致使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难以体现出来,公共图书馆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同时也得不到政府部门的重视。
2。
经班姐缺,文献资派入口且锐减尽管本馆会创收,也可能获得社会捐赠,但公共图书事业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的拨款。
事业经费短缺已成为全国公共图书馆最普遍问题。
当前,政府部门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太少。
远远不能满足公共图书馆正常发展的需要。
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图书馆购买与入藏新书减少,有的馆甚至多年无钱购买一本新书,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吸引力因此锐减,读者减少.3.工作人员思想现念陈旧,不思进取事业经费短缺。
公共图书馆无钱购进先进、工作效率高的设备,工作过程很大程度由人工完成,单调重复,乏味无新意。
不少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在政府投入少的情况下,奉行“政府给多钱我就办多事,政府给少钱,我就少办事,政府不给钱我就不办事”的工作原则.严重影响了单位士气.因此,不少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思想值化、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2021. 2总第134期K 家圖書語学珂“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环境 分析和战略思考**本文系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子课题"公共图书馆发展环境及趋势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DOI :10. 13666/j. cnki. jnlc. 2021. 0201屠淑敏摘 要 为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环境,认为“十四五”仍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且仍面临着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的新挑战,为此提出了联合发展、社会化发展、技术引领、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化发展等五个方面的战略建议。
参考文献37。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十四五环境分析发展战略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Strategic Thinking of Public Librar ies in China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Tu ShuminAbstract :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public librariesin China, and believes tha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still an strategic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 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but with new challenges in economy, technology and societyperspectiv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trategic suggestions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joint development,socialisatio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guid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7 refs.Keywords : Public Library; 14th Five-Year Plan; Environmental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 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越来越难有时间去传统图书馆借阅书籍,因此移动图书馆服务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兴选择。
本文通过对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的分析和问题挖掘,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和推进措施。
其中包括增加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内容,加强宣传推广以提高知名度,提升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等建议。
技术支持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字平台和使用智能设备提供更便捷的借阅服务。
通过对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的讨论,展望未来移动图书馆服务将更加普及和便利,为人们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和阅读体验。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发展对策,现状分析,问题挖掘,推进措施,技术支持,结论1. 引言1.1 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服务形式,它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阅读方式。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的现状分析,深入挖掘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发展对策和推进措施。
技术支持在这一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利用技术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提高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图书馆服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目前,我国各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形式多样,包括移动图书馆车、数字移动图书馆、移动图书馆APP等。
这些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借阅需求,提高了阅读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些地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不够普及,部分人群尚未能享受到这项便利的服务。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内容质量和数量有待提升。
一些移动图书馆服务缺乏个性化定制,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
一些移动图书馆服务在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改进。
浅谈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摘要:近几年,我国各地基层公共图书馆数量明显不足,总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很低,城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也未引起高度重视和投入严重地不足,图书管理技术人才严重匮乏,读书用书文化氛围缺失。
当坚持平等公益性服务的原则,以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公共图书馆建设,这是改进我国图书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字:基础;公共图书馆;问题“十一五”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图书馆自身的努力下,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至2010年底,全省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机构160个,总藏量达1768.65万册,比2007年增加315.32万册,增长17.8%;总流通人次3214.93万人次,比2007年增加325.02万人次,增长15.8%;财政拨款4.95亿元,比2007年增加2.09亿元,增长73.1%;馆舍总建筑面积73.11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加19.83万平方米,增长37.2%。
同时,公共图书馆工作管理日益科学化,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改进,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但由于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基础差,底子薄,目前河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河北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公共图书馆数量不足根据国际图联对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标准,“每五万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
但至2010年底,河北省仅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机构117个,按常住人口计,河北省平均每72.3万人才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全省有1个地级市、20个县(区)没有公共图书馆馆舍。
与兄弟省市比,河北省公共图书馆数量也明显偏低。
(二)公共图书馆藏量不足根据国际图联对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标准,“每人拥有2册图书”。
河北省2010年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28.3906万册,人均藏书仅0.36册,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2册的标准,石家庄市人均藏书仅0.09册。
河北省藏书不足10万册的公共图书馆有37所,占图书馆总数的61%;其中藏书5万册以下的有23所,占图书馆总数的9.9%。
一百多年的公共图书馆史,已经深刻地说明了公共图书馆蓬勃的生命力。
这种生命力来自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来源于公共图书馆为启迪民智,传承文化,推动人类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百多年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突飞猛进,随着社会嬗变和文化转型,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服务领域、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近年来,关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浪潮、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又使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趁势而上,是体现图书馆生存价值,推进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1.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面临的机遇1.1“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1]。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
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全民性。
全体人民都享有学习的权利以及提供的便利。
二是终身性。
学习成为人终身追求的目标和乐于拥有的生活方式,成为个人适应超越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一种个人全程的、持续的、终身的活动。
三是自主性。
学习成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自主要求,全体人民自觉学习,视学习为个人必须履行的权利和义务。
图书馆作为人类智慧的聚集地,文献信息的枢纽中心,担当着知识搜集、管理、导航的职责,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应当能够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承担重要的任务和角色。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新时期我们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从根本上明确了图书馆事业的基本性质、社会责任和发展方向,就是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们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因此,“普遍均等、惠及全民”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
图书馆平衡发展的分析
〔摘要〕所谓平衡就是某种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平衡,有动态平衡,如图书馆实质是一种动态信息资源体系,它在社会环境中与政治、经济、科学、教育、交流等发生密切的关系,与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的竞争中求发展,增强图书的输出功能,不断实现图书网络化发展规划。
〔关键词〕图书馆,平衡,信息资源,网络化
[abstract] a balance is a system in a relatively stable condition, there are all kinds of balance, a dynamic balance, such as library is essentially a dynam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system, social environment and it in politics, economy, science,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 and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the competition and development, enhance the books output function, continuously realizes books networked development planning.
[key words] library, balance, information resources, network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人造系统,它是通过信息资源体系的发展过程来体现的,当今国际社会任何民族和国家都需要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能没有它。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普及已被人们所接受。
无论对社会的物质经济发展,还是精神升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内核,以资源共享为目标的图书馆变迁过程,并能够随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保持动态平衡。
从图书馆来看,图书馆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作为主体的图书馆信息人员的能力以及部分具有“智能”的信息设备的能力,人和设备的能力决定着图书馆的“生长和发展”,决定着图书馆的兴衰荣辱。
具体地讲,图书馆维持自身的动态平衡发展,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图书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二、图书馆与各种信息资源的竞争力。
一、图书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图书馆属于一种社会变迁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日益向专门化方向发展,不同用户对图书馆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和专门化,为了满足用户对图书馆的不同需求,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便应而生。
社会变迁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有它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虽然是人自己创造的,但并不是说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人们的活动包括他们的思想,观点都要受现实的社会关系、经济状况所制约,只有当人们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否则就会阻碍或延缓社会的进步。
图书馆需要从社会上输入信息资源、信息
人员、信息设施、经费、能源及其它必要的资源,输入活动本身是社会对图书馆的作用过程,同时,图书馆通过对信息资源的选择、整序、保存、开发和提供,也需要向社会输出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输出活动是图书馆对社会反作用过程,图书馆正是在与社会进行不间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过程中,得以维持动态平衡和循序进化的。
我们知道,图书馆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几乎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其中,对图书馆具有直接的、重要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平衡、经济平衡、科学平衡、教育平衡、等相适应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1、图书馆与政治的平衡
图书馆自产生起,就与社会政治活动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最早的图书馆一般都是王室图书馆,其收藏的档案文献是直接为维持和延续王室统治的服务。
历史证明,一个稳定的政治平衡是图书馆发展与繁荣的必要前提,而良好的社会信息资源体系的存在,则是社会进步与昌盛的象征和重要保证。
图书馆与政治的关系还通过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尤其是领导者对图书馆的认识与态度表现出来,如历史上重视图书馆发展的国家元首,都曾深刻地影响了其所处社会的图书馆,有时,这种影响还扩展到邻近国家或地区,列宁与社会主义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2、图书馆与经济的平衡
图书馆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只有当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社会有相对多余的财力来支持和提供图书馆发展时图书馆才会产生,只有当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社会才能提供更多的资金和物力来保障图书馆的发展,经济决定着社会图书馆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别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社会成员的闲暇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样就从另一个侧面带动了图书馆的发展,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信息资源体系的支持,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生产要素,物质经济正在向信息经济转化,图书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也有增强的趋势。
3、图书馆与科学的平衡
科学对图书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科学的发展活跃了学术空气推动了人们认识的广泛与深入,促进了信息资源总量的迅速增加,从而为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2)科学通过技术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信息载体和信息设施的进化,而带动了图书馆的发展;(3)科学工作者是图书馆最为重要的用户群,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图书馆的发展;(4)图书馆学本身是科学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受科学知识体系的制约,而它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馆活动的效率与反作用。
图书馆对科学的反作用则主要表现为:其一,图书馆工作是科学研究的前期工作,其水平与效率决定着科学活动的生产率,其二,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是科学生产力的原料和催化剂,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还是科学发展轨迹的物化形式,是衡量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
4、图书馆与教育的平衡
图书馆是伴随着教育的兴起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教育职业形成之前的图书馆难以区别于档案馆。
教育对图书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教育活动而产生的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的主要信息源之一;其二,教育的普及所造就的“文化人”是图书馆的主要用户群体,他们的需求决定着图书馆的发展;其三,教育也造就了高素质的图书馆信息人员,他们是图书馆发展的决定力量,图书馆对教育的反作用则表现为:(1)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深度与广度;(2)图书馆是自学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主导形式之一,它能够通过用户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图书馆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它只有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社会环境。
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二、图书馆与各种信息资源利用的竞争中求发展
构成图书馆竞争对手主要是交流内部以信息资源的整序、传播、开发和提供为内容的各种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大众传播系统、书刊出版发行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系统、商业化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和个体书社系统等。
竞争不同于社会之处在于:一定时期内社会投入信息资源服务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资源奖在有关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之间进行分配,而效益好的系统将得到更多的资源。
进一步分析,为了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些系统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它们争取的主要对象就是用户,用户是图书馆的生命线,决定图书馆存在价值的不是它本身的什么,而是它拥有的用户数量和利用图书馆的程度,以及用户所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服务能力包括服务项目,服务的广度、深度、方式等,是衡量图书馆发展水平的依据。
图书馆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电视与图书馆的用户之争最具有代表性。
电视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它的娱乐功能吸引了大批图书馆的消遣型用户;二是以其时差短、报道及时、专用频道的开设,吸引部分图书馆的重点用户;三是以其便利和多样化的节目侵占了图书馆用户的闲暇时间,从而影响了用户对图书馆的充分利用。
面对电视的竞争,图书馆应采取以下措施:1、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体系。
累积时间长、覆盖面宽、选择自由度大等优势,注重信息资源服务的层次性,逐步形成与电视系统的分工互补关系;2、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使信息资源的利用更为便利;3、加速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力争使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尽快进入用户办公室和居家所在。
图书馆的竞争对手相当于图书馆的“替代品”,如果图书在竞争中稍有不慎,竞争夺手就有可能取而代之。
同时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强信息市场研究,加快网络系统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吸引一切现实的和潜在的用户,确保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图书馆网络规划是一种以空间结构分析为主兼顾时间分析的应用研究,与任何空间研究一样,它强调特色化,突出“生长点”,力图通过生长点的突破带动网
络化的全局发展,它的突破必将带动地区和高校系统图书馆网络的全面发展。
它还是一个强化图书馆与用户、市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且也要为满足后代人们的信息需求而完整、系统地保存历代和当代所有重要的信息资源。
确保图书馆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能够使图书馆在动态平衡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立冬.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图书馆杂志》2011(05)
[2]、卢贤中.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图书馆论丛》2003(02)
[3]、王丽达,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绥化学院学报》2011(03)
[4]、林海青.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组织.《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