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细砂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84.94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类型,它在水工建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由于其本身特性的限制,粉细砂地基在工程建设中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加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粉细砂地基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针对其特殊性能提出了新的处理方法。
本文就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进行探讨。
一、粉细砂地基的特点我们来了解一下粉细砂地基的特点。
粉细砂是一种颗粒较细的土壤,在它的颗粒中含有大量的细小颗粒和质量较轻的颗粒。
由于其颗粒细小,因此其存在着较大的孔隙度和较小的密实度。
在水工建筑中,粉细砂地基往往容易发生隆起、沉陷等问题,对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传统的粉细砂地基处理方法在传统的工程建设中,针对粉细砂地基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罩面处理:即在粉细砂地基表面进行加盖。
这种方法的实施成本相对较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罩面层可能会发生破碎、龟裂等问题,对地基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2. 加固处理:可采用搅拌桩、灌注桩等方法对粉细砂地基进行加固。
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并且较为稳定,但是施工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在一些特殊场合不能满足要求。
3. 沉降处理:通过给予地基施加较大的荷载,使其发生一定的沉降,从而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承载力。
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原有的建筑结构和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见。
三、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对粉细砂地基的处理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新技术的应用:1. 水泥土加固:将水泥和粉细砂进行混合,形成水泥土,然后将其铺设在地基表面,通过水泥的固化作用,使得粉细砂地基得到一定的加固。
这种方法的施工简便,成本较低,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常见。
2. 特殊地基桩的应用: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地基桩技术也被应用到了粉细砂地基的处理中,如振动密实桩、网格桩等。
这些地基桩技术不仅可以提升地基的承载力,还可以改善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地基是一种常见的软土地基类型,其强度低、易压缩、水分敏感性大等特点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传统的治理方法如加固、加厚等存在着成本高、难以保证施工质量等问题,因此探索新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技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1. 填充材料法填充材料法是指在地基上铺设筛石或钢渣、粉煤灰等填充材料,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较为简单易行,适用性强,但是需要考虑填充材料与地基之间的密实性以及排水情况等问题,同时填充材料层厚度要掌握好,不要过厚过薄。
2. 地下钻孔加固法地下钻孔加固法是利用钻孔灌注混凝土的形式对粉细砂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该方法适用于地基侵蚀不严重、其它基础处理方法无法处理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插孔间距和深度,并保证灌注混凝土充实度。
3. 增强土工布法增强土工布法是以土工布为材料和加强对象,以提高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的一种处理方法。
它可以减缓水分对地基的影响,改善其力学性能,同时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土工布与地基接触面的密实度,确保土工布的整体牢固度。
4. 压浆法压浆法是通过在地基上压浆,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选用合适的浆料,并根据地基情况设定压浆剂的比例,以保证施工质量。
冲压桩法是在地基中方钢管或钢筋混凝土桩向下冲击来压实地基,使地基获得更好的承载力。
该方法适用于地基较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桩身与地基之间的接触性,并按照设计要求设定桩的间距和深度。
综上所述,对于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特性、工程要求和处理效果等方面,确定合适的处理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以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目的。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
粉细砂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基类型,其特性为密实度低、易产生沉降变形和渗流等问题,给基础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研究和应用新的基础处理技术势在必行。
本文将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
一、粉细砂地基特性粉细砂是由一定比例的沙、泥及含有胶凝材料的土壤按一定的工艺进行配制和加工而成。
其主要特点为:颗粒细度分布较均匀,无黏性物质,含细微孔隙,孔隙率较高,易受水分影响。
粉细砂地基通常在水工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如堤坝、水库、船闸等。
由于其密实度低、内部孔隙多、易渗透等特点,粉细砂地基在实际施工中常出现沉降变形、渗流失稳定等问题。
如何处理粉细砂地基成为水工建筑中亟需解决的难题。
二、传统处理方法1. 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是指通过在地基中注入特定材料,改变其物理性质,增加承载力和抗渗性。
目前,广泛采用的地基加固方法包括灌浆加固、深基坑法、地基改良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粉细砂地基的密实性和渗透性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成本高、施工难度大、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基础加固是指在地基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技术措施,增加地基与建筑物之间的稳定性。
主要包括加宽基础、增加基础深度、设置加固梁等。
由于粉细砂地基的特性,这些传统的基础加固方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常常需要大幅度的加强措施才能达到要求。
以上两种传统处理方法虽然可以有效解决粉细砂地基的一些困难,但存在着成本高、效果不稳定、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急需寻求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
三、新技术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基础处理技术也不断涌现。
在处理粉细砂地基时,可以探索以下新技术:1. 微生物固化近年来,微生物固化技术逐渐在基础处理领域受到关注。
该技术利用特定微生物菌种,通过发酵代谢作用,使土壤中的孔隙密实化,提高土壤的抗压强度。
目前,该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已有一定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地基在水工建筑基础中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条件,但其特性使其对基础处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传统的基础处理技术对于粉细砂地基往往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基础沉降、变形及工程质量问题。
针对粉细砂地基的特点,开展新的基础处理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本文将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粉细砂地基的特点粉细砂地基是由细颗粒组成的地基土,其粒径介于0.075mm到0.002mm之间。
其特点主要包括:1.颗粒细小,空隙率大,结构松散;2.含水量变化对其力学性质影响较大;3.易发生压缩变形和沉降。
这些特点使得粉细砂地基在水工建筑中容易产生沉降变形、孔隙水压力变化等问题,为建筑基础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传统基础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基础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挖土加宽、加设桩基础、灌注桩、加固处理等方法。
对于粉细砂地基而言,这些传统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
挖土加宽虽然可以增加基础的承载面积,但对于粉细砂地基往往效果有限,容易导致基础的沉降和变形。
桩基础虽然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但对于粉细砂地基的沉降和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传统的灌注桩和加固处理对于粉细砂地基往往需要大量的土方工程和机械设备,成本高,施工周期长。
传统基础处理技术在粉细砂地基上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新技术概述在面对粉细砂地基的基础处理难题时,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正在逐渐崭露头角。
这些新技术主要包括:1.地基改良技术;2.地基加固技术;3.基础防水技术。
1.地基改良技术地基改良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加固处理,改良粉细砂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改良技术包括:土石混凝土桩、碎石桩、加筋土和土钉墙等。
这些技术通过增加地基的承载层和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粉细砂地基的沉降变形问题。
地基改良技术在水工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基础防水技术基础防水技术是为了防止基础受到地下水侵蚀和土壤渗漏,保证基础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基类型,其特点是颗粒细小、排水性能差。
因此对于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需要采用一些新技术才能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一、粉细砂地基处理技术1.排水技术由于粉细砂地基的排水性能较差,会导致建筑物基础下部的水分过多,从而加速基础下沉。
因此在处理粉细砂地基时,必须采取一些排水技术,如设置基坑排水系统、导水管和夯实排水层等,以确保地基排水畅通。
2.加固技术粉细砂地基的强度较低,需要加固才能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加固方法主要有灌浆、桩基和预应力加固等。
其中,桩基的加固效果较好,可以通过打钢筋混凝土桩或灰心桩,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粉细砂地基对水的渗透性较强,容易导致地基下部的水分过多,从而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防水处理,如铺设PE防水膜或使用防水涂料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渗透加固技术,将防水材料渗透深入地基内部,以提高地基的防水性能。
1.某小区地基处理案例某小区建筑属粉细砂地基,地基沉降严重,建筑物产生裂缝。
针对这种情况,施工方采用了桩基加固技术和渗透加固技术进行处理。
首先在地基下部打入30cm×30cm的灰心桩,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然后使用地基渗透加固剂进行渗透加固处理,将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最终,建筑物的裂缝得到有效修复,且未出现新的裂缝。
结论:针对粉细砂地基水工建筑基础处理,需要采用一些新技术,如排水技术、加固技术和防水技术等,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
不同的地基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加固技术的选用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来定。
采用新技术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基础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持久性。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物需要建在土地较差的粉细砂地基上。
这种地基由于密实度低、稳定性差,在处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和风险。
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固和加固衬砌两种,但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程量大,投资高,效果不佳等。
因此,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亟待研究。
一、密云注浆技术密云注浆技术是在原有地基上进行反向浅层注浆加固的一种新技术。
将水泥、砂浆、胶水等材料注入地下,从而使其填充了地基中的小孔隙和裂缝。
这样就能够在保证地基原有土体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密云注浆技术可以加固土壤和海绵状软岩,适用于各种地质情况。
密云注浆技术的优势在于工程量小,标准化高,施工方便。
相较于传统的加固方法,密云注浆技术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施工时间更短。
此外,在地基加固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周边建筑物,对城市建设有着较好的环保效应。
二、渐进式浅层加固技术渐进式浅层加固技术是利用多层钢板桩进行桩基加固的一种新技术。
钢板桩的边缘被切割成多个小片,再通过槽口互相嵌合,形成一个连续的钱字形。
由于钢板桩自身强度高,经过重复的锤击和滚压,能够有效地改善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渐进式浅层加固技术具有土方量小、效果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尤其是在淤泥较厚的地区和斜井处,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加固效果。
并且,在加固过程中,渐进式浅层加固技术还能够起到压实土地的作用,以防止地基再次下沉。
三、纤维增强土地基处理技术纤维增强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新型材料的地基处理技术。
它采用了聚丙烯纤维等材料,使其与水泥浆、黏土等混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增强土材料。
这种土材料既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各种环境影响。
纤维增强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此外,与传统的加固方式相比,纤维增强土地技术施工量小、时间短、成本低,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地基是指土壤颗粒细小,粉状的一种地基类型。
由于该类型的地基含水量较高,土壤粒径小,性质不稳定,因此在水工建筑基础的处理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为了改善粉细砂地基的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许多新技术应用于粉细砂地基的处理中。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粉细砂地基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
物理改良技术是处理粉细砂地基的常用方法之一。
物理改良技术包括振动加固和掺料加固。
振动加固通过施加振动力量,使粉细砂地基发生振动,从而改变土壤的结构,提高其密实度和稳定性。
掺料加固是向粉细砂地基中加入适当的物料,如石粉、灰渣、石子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化学改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粉细砂地基的处理中。
化学改良技术利用化学反应改变粉细砂地基的性质,使其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
可以向粉细砂地基中加入适当的硅酸盐水泥,通过与粉细砂地基中的胶体颗粒发生作用,使其形成稳定的凝结体,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生物改良技术也被引入粉细砂地基的处理中。
生物改良技术利用生物活动改变土壤的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在粉细砂地基中引入适当的植物根系,通过根系的渗透作用和机械作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
还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降解和胶结物的生成,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地基加固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粉细砂地基处理方法。
地基加固技术通过向粉细砂地基中注入固化材料,如水泥浆、聚合物浆料等,形成固化体与土壤共同作用,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该技术具有施工方便、效果明显等优点。
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包括物理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技术、生物改良技术和地基加固技术。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粉细砂地基的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为水工建筑提供更为可靠的基础支撑。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地基是指含有大量细颗粒的砂土,受到水分影响容易发生沉陷或者流失的地基类型。
在水工建筑中,粉细砂地基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难题,传统的方法往往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地基处理技术逐渐被引入到水工建筑领域,这为解决粉细砂地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本文将从粉细砂地基的特点、传统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粉细砂地基的特点粉细砂地基具有以下特点:砂土颗粒细小,孔隙度大,吸水性强,容易吸收和释放水分,导致地基的流失和沉陷。
砂土颗粒之间的间隙大,排水能力差,一旦发生流失就难以及时排水,造成地基稳定性下降。
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粉细砂地基容易发生干湿环境交替所引起的沉陷和开裂。
二、传统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传统处理粉细砂地基的方法主要包括夯实、加固和加筋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夯实方法往往难以彻底改变砂土的结构,地基仍然容易发生沉陷。
加固和加筋的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且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大型水工建筑项目来说是不太现实的选择。
传统方法对于处理干湿环境交替所引起的问题也无法有效解决,导致地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等安全隐患。
三、新技术的应用面对传统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一些新技术开始在粉细砂地基处理中得到应用。
最值得关注的是生物改良技术和地基处理材料的新型应用。
生物改良技术可以通过添加酵素或者微生物等方式改变砂土的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抗流失能力。
这种技术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对于环境友好,对于一些生态环境要求严格的水工建筑项目尤为适用。
一些新型的地基处理材料也可以通过改良砂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聚合物材料、纤维材料等可以通过与砂土结合形成复合材料,提高地基的整体性能。
这些新技术在一些水工建筑项目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为粉细砂地基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四、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粉细砂地基处理的新技术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地基是指由粉状、细颗粒的砂土组成的地基。
由于其颗粒细小、孔隙较大、可塑性差等特点,使得粉细砂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容易出现沉降、松动和不稳定等问题,给水工建筑的基础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探索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为了解决粉细砂地基的问题,近年来,围绕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在基础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新技术:1. 浸透灌浆技术:浸透灌浆技术是将浆液通过灌浆管道注入到粉细砂地基中,使浆液渗透到孔隙中填充空隙。
这种方法可以改变粉细砂地基的孔隙结构,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浸透灌浆技术还可以加固地基的抗剪强度,防止地基松动和沉降。
2. 预压技术:预压技术是指在施工前对粉细砂地基进行预压处理,通过施加压力使地基颗粒重排和压实,增加地基的密实度。
预压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粉细砂地基的力学性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地基加固技术:地基加固技术是指通过在粉细砂地基上进行加固,改善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地基加固技术包括桩基、悬浮地基和地基搅拌桩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粉细砂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风险。
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浸透灌浆技术、预压技术、地基加固技术和地基改良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粉细砂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从而为水工建筑的基础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仍需继续探索和研究,以使这些新技术更加成熟和可行。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地基是水工建筑常见的常见基础类型之一,其具有的特征是质地松散、密度低、含水量高且容易液化等。
对于粉细砂地基的处理一直是水利工程中的难题之一,传统的处理方法如回填加压、振动压实等效果有限且耗时耗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和方法。
目前对粉细砂地基处理的新技术主要包括加固材料注浆法、预压法和限制边界加固法。
这些新技术在水工建筑基础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加固材料注浆法是一种主动加固的方法,通过在地基内注入特殊的加固材料,如微细水泥浆、树脂浆等,使地基中的松散颗粒变得结实,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这种方法具有注浆工艺简单、施工快速、效果显著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预压法是一种被动加固的方法,通过在地基上施加持续的预压荷载,使地基逐渐压实并提高稳定性。
预压法主要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地基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小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在预压法中,还可以采用预压桩、预应力锚杆等辅助措施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限制边界加固法是一种结合了主动和被动加固的方法,通过在地基边界周围或地表上加固边界,限制了地基的沉降和变形。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边坡、堤坝等地基,通过加固地基的边界,可以减小地基的位移和变形,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几种新技术,还有一些其他的对粉细砂地基处理的新方法出现。
如土钉加固法、地板灌浆法、细石混凝土加固法等。
这些新的技术和方法的出现,为粉细砂地基的处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灵活性。
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的新技术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解决方案。
这些新技术和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粉细砂地基的处理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和成熟,为水工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无填料振冲法加固粉细砂地基的试验研究及应用戚秀莲;周健【摘要】By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silty and fine-sand foundation in Yangshan Port Area of Shanghai Port,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raditional vibroflotation technology, on-site test and research are made for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ated technology parameters of non-additional backfill material vibroflotation method which reinforces saturated loose silty and fine-sand foundation. According local test and long-rang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practice,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above method is prominent of effectiveness in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The reinforced silty and fine-sand could reach medium density state, even densified state. The test conclusion and practice will afford the experience to apply the method in similar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projects,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or revising the related criteria.%结合上海洋山港区粉细砂地基的工程特性,通过对传统的振冲法地基加固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针对无填料振冲法加固饱和疏松粉细砂地基的有效性和相关工艺参数进行现场试验研究.局部试验和大范围地基加固实践证明,该方法加固地基的效果显著,加固后的粉细砂可达中密一密实状态.本试验的结论和实践成果可为在同类地基中推广无填料振冲法加固处理技术提供经验,为相关规范的制定或修编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港工技术》【年(卷),期】2011(048)004【总页数】5页(P48-51,59)【关键词】粉细砂;饱和;无填料振冲法;试验;施工工艺【作者】戚秀莲;周健【作者单位】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12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2.311 振冲法加固砂土地基的作用机理用于砂土地基加固的振冲法始于德国,由于其具有工艺简单、经济实用和加固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引入该项技术。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建筑用地渐趋局促,地基工程的处理难度也不断加大。
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如回填加固、深基础等,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工期长、工艺繁琐等。
在这种情况下,粉细砂地基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式,广泛运用于工程建设中。
粉细砂地基是指一种由尺寸小于0.075mm的细颗粒状物质组成的土壤,它具有压缩性大、可塑性好等特点,对工程建筑的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在处理粉细砂地基时,需要采用一些新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技术,以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粉细砂地基的处理技术应考虑土体的压缩性和可塑性特点,采用压实加固技术。
这种技术针对土体的可塑性进行处理,主要采用回填加固、静压密实化和动压密实化等方法,可有效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稳定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其次,对于粘性较强的粉细砂地基可以采用灌浆加固技术。
灌浆加固技术利用高性能水泥浆料对地基进行固化和加固,比传统的土工材料更具有优势,可以有效提高地基的力学性质和抗渗能力。
此外,灌浆加固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以进一步减少地基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最后,针对粉细砂地基难以抑制基础沉降等问题,可采用加筋加固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梁、预应力混凝土梁等结构加固手段,在地基表面形成连续的加筋层,可提高地基的刚度和稳定性,有效抑制基础沉降的发生。
总之,粉细砂地基的处理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相关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技术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提高地基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成本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论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粉细砂地基是指由于土壤颗粒较细,容易受到水分浸润和溶解,导致地基的稳定性较差。
在水工建筑基础处理中,针对粉细砂地基的特点,需要采用一些新技术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粉细砂地基的特点之一是水分含量高。
在处理粉细砂地基时,可以采用地基加固技术,如土壤固化剂的使用。
土壤固化剂可以通过与粉细砂中的水分结合形成胶结物质,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可以使用浸透加固技术,将固化剂溶液注入地基中,使其渗透到土壤中达到固化的效果。
由于粉细砂地基易于溶解,可以在处理过程中添加一些抗溶剂。
抗溶剂可以与地基中的水分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复合体,阻止水分对地基的侵蚀。
抗溶剂还可以提高地基的抗冻性,防止地基在低温环境下破裂和变形。
粉细砂地基通常还存在强烈的渗透性,容易受到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在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地基排水技术,如设置排水系统或铺设渗水管。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地基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地基的溶解和侵蚀,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粉细砂地基的承载能力,可以采用加筋技术。
加筋技术可以通过在地基中设置钢筋、纤维增强材料或土工布等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韧性。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地基的沉降和变形,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粉细砂地基的水工建筑基础处理新技术可以通过土壤固化剂的使用、抗溶剂的添加、地基排水技术的采用以及加筋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粉细砂地基在水工建筑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为工程的安全和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分析房屋施工中粉细砂地基处理技术摘要:随着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屋建筑的发展也变得非常迅速,然而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由于地基不稳定。
而造成的房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促进房屋施工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以此来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
而粉细砂地基是施工中较常见的一种材料。
然而由于细粉砂地基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促进施工的安全进行,我们需要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细粉砂、地基处理、房屋施工一、引言通过在房屋建筑中对细粉砂地基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发现粉细砂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
并且可能会出现变形或者局部变形的状况。
而且变形也是不均匀分布的,这会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建筑物的稳定性。
如果对这一变形问题我们没有进行及时处理,也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在建筑物所处的细粉砂地区中,也应该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到位,在不合理时采取相关的处理技术,来保证地基的稳固性。
二、工程概述为了保证细粉砂地基处理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以某项具体项目为例。
以此为实际操作对象,进而得出相关结论。
这项目工程主要包括公寓楼以及幼儿园和学校,并且周围也有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因此,对房屋建筑进行施工中,也包括了很多栋居民楼,并且牵扯到的建筑面积也是非常巨大。
因此房屋建筑中,所使用的砖是通过地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发展过来的。
而这项工程的地势呈现出南方高而北面低的特点,又因为有厚度比较大的人工填土层分布在地面下,因此这个场地普遍分布着人工填土层,这是工程的稳定性,没有办法得到更好的保障。
其次如果不进行地基处理,就不能及时将建筑物作为直接持力层。
通常情况下棕红色粉细砂一般为基础。
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局部地区没有均匀分布的话,地基土中就会出现黏土和沙土的特点。
而遇到水之后就可能会降低它的作用和强度,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地基土中渗入了水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影响工程的安全施工。
粉细砂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3-01-07T09:51:05.35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2年11月Under供稿作者:陆杰辉
[导读] 灰土垫层施工时,先将处理范围内的粉细砂全部挖出,并对底部进行夯实或压实。
陆杰辉中铁十七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粉细砂地基处理主要取决于粉细砂的特殊性质,由于粉细砂地基的变形往往是局部和突然发生,且不均匀,对建筑物破坏性大,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对粉细砂地区的建筑物不论地基承载力是否达到容许承载力,都应对地基进行处理。
本文以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K.K一期工程为例,分析了粉细砂地基的加固机理,并对粉细砂地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进行探究及应用。
【关键词】粉细砂地基处理房屋建筑应用
一、工程概况
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Kilamba Kiaxi(简称K.K)一期工程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省南部Kilamba Kiaxi区,距离罗安达市区约20km,工程内容包括20002套公寓楼及24所幼儿园、9所小学、8所中学,及配套的市政基础工程。
我单位施工的标段主要是房屋建筑工程,公寓楼94栋(每层层高3米,五层54栋、九层23栋、十一层10栋、十三层7栋)、另有公建8栋(其中幼儿园3所,小学2所,水泵房3个),共102个单体建筑物,分22#、23#、27#三个地块,总建筑面积为43.9万平方米,五层公寓楼及公建采用砖混结构,九层及以上采用框架结构,砖混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扩展基础、基础埋深1.5m,九、十一层均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基础埋深分别为1.8m、2.0m,十三层采用筏板基础、基础埋深2.2m。
本工程地势南高北低,地表以下普遍分布着约0.3~1.0m 厚的人工填土层,该层整个场地普遍分布,工程性质差,在未经地基处理的情况下不宜作为建筑物的直接持力层;基底地基持力土层主要为棕红色粉细砂(包括含粉土粉砂②1 层、含粉土粉砂②2层、含粉土粉砂②3 层,属中压缩性土,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分别为120 kPa、140 kPa、150 kPa),最大干密度为2.09g/cm3,局部地层在水平方向上总体分布不均匀;基土具有砂土和粘土特点,天然状态下遇水后强度降幅较大。
地基土受含水量影响,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土的压缩模量变化较大,地块含粉土粉砂②层存在湿陷性,其厚度变化随地形的起伏而变化,厚度为:9.0~15.0m,对建筑物危害较大。
二、粉细砂地基的加固机理
由于安哥拉K.K一期工程地质为粉细砂,与中国国内的粉砂土有很大的差异,安哥拉K.K一期工程地基加固机理及方法要能体现该地区粉细砂的特征,通过地基加固处理不仅要提高其承载力,还要有效的消除其湿陷性。
(一)土(灰土)垫层
*
就其处理的范围来说,土垫层分为建筑物基础底面下的土垫层和建筑物范围内的整片土垫层两种。
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土(灰土)垫层处理粉细砂地基,只要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要求,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粉细砂地基上尤为突出。
但需指出的是,当仅要求消除基地下处理土层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局部和整片的土垫层,当同时要求提高土的承载力或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
其中垫层构造如下右图所示。
垫层质量由压实系数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垫层厚度不大于3米时,其压实系数不得小于0.93;二是垫层厚度大于3米时,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5。
(二)重锤表面夯实及强夯
重锤表面夯实适用于处理饱和度不大于60%的湿陷性粉细砂地基。
一般采用2.5-3.0t的重锤,落距4.0-4.5m,可以消除基底以下1.2-1.8m粉细砂湿陷性。
在夯实层的范围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获得显著改善,平均干密度明显增大,压缩性降低,湿陷性消除,透水性减弱,承载力提高。
粉细砂地基,其湿陷起始压力较大,当用重锤处理部分湿陷性粉细砂后,可减少甚至消除粉细砂地基的湿陷变形,因此在粉细砂场地采用重锤夯实的优越性较明显。
强夯施工工艺要点:先点夯,再用推土机推平,然后满夯一遍。
点夯间距4米,每个点点夯用锤子砸6-10下,采用200吨能级夯;满夯同样采用200吨能级夯一遍。
三、粉细砂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一)灰土垫层施工
灰土垫层施工时,先将处理范围内的粉细砂全部挖出,并对底部进行夯实或压实。
然后将就地挖出的粘土配成相当于最优含水量的灰土料,根据选用的碾压机械,按一定厚度分层铺土,分层碾压直到设计标高为止。
在大面积的施工范围内,可采取分段开挖、分层碾压,上下面层应避免竖向接缝,错缝距离不应小于0.5m。
在施工缝两侧0.5m范围内,应增加碾压遍数。
(二)原土换填(分层碾压回填加固)施工
安哥拉K.K一期工程施工方案正式实施前,进行对比试验,确定2栋楼对加固前后的地基强度进行细致的检测对比,进一步确定换填厚度、分层铺填厚度、压实遍数、压实机械技术参数等,确保方案实施的可靠性。
经研究、试验,基底处理采用原土换填(分层碾压回填加固)施工方案,将地基土保持最优含水量,经碾压密实后,防渗效果好,强度可大幅度提高;换填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达到180 ~200 kPa。
换填厚度(指基础底面以下需要换填加固的最小厚度,基坑开挖到换填起始标高以后)五层公寓楼及小学为1.0~1.5m,水泵房、幼儿园为0.5m,地基承载力大于180 kPa;九层及以上公寓楼换填厚度为2m,地基承载力大于200 kPa。
每层松铺厚度30 cm、碾压采用振动式压路机、压实遍数8遍;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基坑底清理→检验土质→洒水拌合→分层铺土→分层碾压密实→检验压实度→修整找平验收。
原土换填施工中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挖至换填标高后,应先进行洒水,配合人工整平,用压路机将基坑底面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93%)。
第二、压路机采用18t的振动压路机,摊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摊铺用土选用无杂质的粽红色含粉土粉细砂。
摊铺时人工配合机械作业。
第三、摊铺完成后洒水,洒水时要均匀,并控制好含水量(最优含水量为6.2~6.5%),然后进行闷料。
第四、碾压分为静压和振压两种,两种结合使用,先静压两遍,再振压三遍,然后采用静压和振压交替进行,控制碾压速度,一般要碾压8遍以上,保证分层压实质量。
在局部边角处压路机施工不到的地方,应用小型打夯机打实。
第五、深浅基坑相连时,要先填深基坑,填至与浅基坑标高一致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
分段填夯时,交错处做成阶梯形,上下接搓距离不小于1.0m。
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应小于50cm);较长的管沟墙,内部要加支撑。
第六、地基经换填碾压加固后,应进行加固质量检测和地基承载力检测。
压实系数的最小值不得低于0.93,压实系数等于、低于设计规定的检测点数量,不宜超过同一建筑物检测点总数的30%。
换填后的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进行检验,满足设计承载力达180~200 kPa要求。
第七、应做好基坑肥槽的压实回填工作。
雨季施工时需做好雨季施工措施,以防泡槽,降低回填土质量。
(三)地基处理后的结构沉降观测
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K.K一期工程,地基采用分层碾压回填加固(原土换填)后,经施工过程及单体工程竣工后观测,沉降满足设计要求,未引发房屋建筑下沉、开裂现象。
四、粉细砂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1、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K.K一期工程基底处理采用分层碾压回填加固方案,消除粉细砂的湿陷性,沉降满足设计要求,未引发房屋建筑下沉、开裂现象;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快了施工进度,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果。
2、重建委41#营地项目采用分层碾压回填加固方案(换填原土30㎝厚),保证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成本,加快了施工进度,为我单位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3、K.K5000套项目地基处理采用分层碾压回填加固方案,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成本。
4、安哥拉卢班戈RED项目地基承载力要求大于180 kPa,设计单位要求基地处理采用强夯施工工艺,应用K.K一期工程基底处理的成功经验,在冲沟、空地、方涵、绿化、公建、预留、商业地、裸岩区等区域采用分层碾压回填加固方案,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此地基处理成果对整个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工程的稳定和安全奠定了基础,并且对控制建筑结构的沉降量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不但降低了工程造价,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果,而且此研究成果的成功经验可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K.K一期工程施工设计图.2008、K.K5000套工程施工设计图.2012、卢班戈RED项目施工设计图.2012。
[2]彭飞.一种处理湿陷性粉砂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强夯法[J].辽宁交通科技.2006 (23)。
[3]姜周军. 灰土挤密桩及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6)。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