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配置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8
微型计算机系统(简称微机系统)与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一样,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构成。
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管理程序等部分。
应用软件包括的面非常广,它包括用户利用系统软件提供的系统功能、工具软件和其它实用软件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
当前使用比较多的操作系统有UNIX、Linux,MS-DOS 和Windows操作系统。
内存又称为主存,分为随机存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速度比外存快由于CPU比内存速度快,目前,在计算机中还普遍采用了一种比主存储器存取速度更快的超高速缓冲存储器,即Cache,置于CPU 与主存之间,以满足CPU 对内存高速访问的要求。
有了CaChe 以后,CPU 每次读操作都先查找CaChe,如果找到,可以直接从Cache中高速读出;如果不在CaChe中再由主存中读出在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外存有磁盘、光盘和磁带,磁盘又可以分为硬盘和软盘。
基数是指该进制中允许选用的基本数码的个数。
每一种进制都有固定数目的计数符号。
十进制:基数为10,10个记数符号,0、1、2、……9。
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所在的位置(数位),按“逢十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二进制:基数为2,2 个记数符号,0 和1。
每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的数位,按“逢二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八进制:基数为8,8个记数符号,0、1、2、……7。
每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的数位,按“逢八进一”来决定其实际的数值。
十六进制:基数为16,16个记数符号,0-9,A,B,C,D,E,F。
其中A~F对应十进制的10~15。
每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这个数中的数位,按“逢十六进一”决定其实际的数值。
字节简写为B,人们采用8位为1个字节。
1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数位组成。
字节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存储空间大小的基本容量单位。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第一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概述微型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个人日常工作和娱乐等方面的计算机,其基本结构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
1. 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最核心的部分,它是负责处理各种指令和数据的大脑。
CPU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因此在选择CPU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购合适的型号。
CPU主要由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其中控制器负责指导CPU完成各种操作,而算术逻辑单元则负责实现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除此之外,CPU还包括寄存器和高速缓存,它们的作用是缓存一些频繁使用的指令和数据,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2. 存储器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部分,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和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
RAM是计算机中最常见的存储器,它可以被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用来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代码。
RAM的容量通常按照兆字节(Megabyte,简称MB)或者千字节(Kilobyte,简称KB)来计算,容量越大,能够同时存储的数据和程序代码就越多。
ROM是一类只能读取,不能写入的存储器,其中记录了一些固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ROM中的程序和数据不会被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改变,因此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输入设备输入设备是用来输入数据和指令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键盘是计算机最常见的输入设备,可以输入各种文字和命令;而鼠标则可以通过移动鼠标指针来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4. 输出设备输出设备是用来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给用户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其中显示器可以显示计算机处理的图像和文字,而打印机则可以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打印出来。
第2章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2.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如图2.1所示。
硬件系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部分;而软件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而编写的程序及文档。
它们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人的躯体和思想一样,躯体是硬件,思想则是软件。
图2.1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图几乎所有的微型计算机都把主机部分、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及电源等封装在主机箱内。
从外观上看,有卧式、立式和笔记本等几种机型。
典型的微型计算机如图2.2所示。
图2.2 微型计算机照片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的控制,并实现数据输入、运算、数据输出等一系列根本性的操作。
虽然计算机的制造技术从计算机出现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基本的硬件结构方面,却一直沿袭着冯·诺伊曼的传统框架,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构成。
图2.3列出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硬件结构。
实线代表数据流,虚线代表指令流,计算机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就是通过这两股信息流动来实现的。
原始数据和程序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在运算处理过程中,数据从存储器读入运算器进行运算,运算的结果存入存储器,必要时再经输出设备输出。
指令也以数据形式存于存储器中,运算时指令由存储器送入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工作。
由此可见,输入设备负责把用户的信息(包括程序和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输出设备负责将计算机中的信息(包括程序和数据)传送到外部媒介,供用户查看或保存;存储器负责存储数据和程序,并根据控制命令提供这些数据和程序,它包括内存(内存储器)和外存(外存储器);运算器负责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控制器负责对程序所规定的指令进行分析,控制并协调输入、输出操作或对内存的访问。
下面分别对其各部分进行介绍。
2.2 微型机的硬件系统2.2.1 微型机的硬件设备1. 主板主机由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组成,用来执行程序、处理数据,主机芯片都安装在一块电路板上,这块电路板称为主机板(主板)。
微型计算机组成仍然遵循冯•诺伊曼结构,它由微处理器、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组成,它采用总线(Bus)结构,如图1所示。
微处理器的性能决定了整个微型计算机的各项关键指标,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主机与外部设备连接的逻辑控制部件,总线为CPU和其他部件之间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包括数据总线(Data Bus,DB)、地址总线(Address Bus,AB)和控制总线(Control Bus,CB)。
图1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1.地址总线AB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用于传送内存、输入输出接口地址信号,CPU按此地址寻找数据,是单向总线。
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CPU可直接寻址的内存空间大小,一般来说,若地址总线为n位,则可寻址空间为2n字节。
2.数据总线DB传送数据信号,是CPU与内存及输入输出接口之间传输数据的通道,是双向总线,CPU既可通过DB从内存或输入设备接口电路读入数据,又可通过DB将CPU内部数据送至内存或输出设备接口电路。
3.控制总线CB用来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控制信号中,有的是CPU向内存及外设I/O接口电路发出的信息,如读/写信号、片选信号、中断响应信号等;有的是外设等其他部件发送给CPU信息的。
因此,控制总线的传送方向由具体控制信号而定,一般是双向的,控制总线的位数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控制需要而定。
实际上控制总线的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CPU。
由于把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引入微型计算机的设计中,使得微型计算机中的器件高度集成,器件功能相对独立。
特别要提到的是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它是一个独特的结构。
有了总线结构以后,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变为各个部件面向总线的单一关系,一个部件只要符合总线标准,就可以连接到采用这种总线标准的系统中,使系统功能得到扩展。
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配上系统软件和外设之后,就组成了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1.主板主板(Main board)又称系统板(System board)或母板(Mother board),是微机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学课题】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与配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同学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并能简单认识他们的作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利用网络进行探究合作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感兴趣的事情能采取协作学习和研究探索,从而使学生产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计算机硬件由哪些部件组成。
2、难点:计算机硬件中的硬件系统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内容分析】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起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直在飞速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发展成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只能工具。
正因如此,计算机被誉为20世纪以来最重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
本节从微型计算机最基本得部件出发,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概念。
【教学设计思路】1、针对高职二年级学生特点,喜好新奇事物,求知欲强,主动探究精神足,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一定要体现一个理念: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2、针对这一节《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与配置》的内容,如果没有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课堂一定毫无生趣意义。
所以,我搜集了各种各样的图片、资料,以求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
3、针对我们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的这节课,没有拘泥于每一个环节,而是把学生精彩展示与教师精讲点拨结合在一起,让课堂随时随地的精彩。
每一环节紧密相连,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网络、相关教学课件、可供拆装的计算机【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我们使用已经非常普遍的使用过计算机了,很多的家庭已经拥有个人计算机。
个人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
计算机整机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C%A8%CA%BD%BC%C6%C B%E3%BB%FA&in=26157&cl=2&lm=-1&st=-1&pn=32&rn=1&di=6809404785&ln=1997&fr=&fm=result&fmq=13 3169102307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2&-计算机内部结构百度搜索/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C%A8%CA%BD%BC%C6%C B%E3%BB%FA&in=26157&cl=2&lm=-1&st=-1&pn=32&rn=1&di=6809404785&ln=1997&fr=&fm=result&fmq=13 3169102307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9&-导入:大家面对着的个人计算机,我们能看到键盘、鼠标、显示器、主机和音箱。
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微型计算机基本构成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之间通过三个总线连接。
运算器+控制器=中央处理器(CPU,Center Process Unit)1. 地址总线由若干地址线组成,传递CPU要访问数据的地址。
地址总线的根数(宽度)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若果有20根地址总线,则表2. 数据总线CPU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之间数据的传递是通过数据总线进行的。
数据总线的根数(宽度)决定了CPU和外界一次传递数据的位数。
8根数据总线一次可传递而数据总线宽度为16处理器一次可以传递一组16位二进制数据。
3.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一个总称,是由不同的控制线组成的。
CPU通过控制总线对存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电路进行控制,并且得到状态消息。
控制总机的控制能力就越强。
微处理器(CPU)1971年,Intel设计第一片4位微处理器Intel 4004;随之又设计生产了8位微处理器8008;1973年推出了8080;1974年基于8080个人计算机(PC)问世1977年Intel推出了8085。
自此之后又陆续推出了8086、80386、Pentium等80x86系列微处理器。
各种微处理器的主要区别在于 处理速度、寄存器位数、数据总线宽度和地址总线宽度。
1981年,IBM采用8088CPU推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个人计算机,简称IBM PC。
次年年底推出展型1984年,IBM采用80286推出增强型IBM PC/AT。
IBM PC/XT/AT 三款个人计算机通常称为PC系列机,他们都是16位的,后来各种32位P 80x86 CPU而形成的计算机,但其基本结构仍来源于PC/AT.80x86系列微处理器1)8088微处理器。
具有14个16位寄存器、8位数据总线和20位地址总线,可以寻址1MB的内存。
虽然这些寄存器一次可以处理2个字节,但数据总线一次只能传送1个字节。
该处理器只能以实2)8086微处理器。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微型计算机内部的组织和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
它包括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对于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外部设备接口、总线以及输入输出(I/O)设备。
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任务。
内存作为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外部设备接口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使计算机可以与外界交互和数据传输。
总线是连接这些部件的数据传输通道,负责传输数据和指令。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指令周期的执行。
当一个程序被加载到内存中后,中央处理器从内存中取出指令进行执行。
指令的执行包括取指令、译码、执行和存储等阶段。
在取指令阶段,中央处理器从内存中读取指令并进入译码阶段,将指令翻译成相应的操作。
在执行阶段,中央处理器执行指令中所定义的操作,并根据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或写入数据。
最后,在存储阶段,中央处理器将计算的结果存储回内存。
整个过程不断重复,直至程序执行完毕。
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早的单个芯片微处理器到现在的复杂多核处理器,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也不断演化和创新。
比如,引入超标量技术、流水线技术、乱序执行技术等,以提高计算机的并行性和执行效率。
此外,虚拟化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也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总结而言,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扩大,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也在不断演化和创新。
深入理解和研究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对于计算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一初识电脑
电脑也就是计算机,它是以电为能源,用来做计算工作的机器。
我们平时使用的一般是指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也称为PC,即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它是以微处理器芯片为核心构成的计算机。
一、微型计算机的概念
1、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
⑴计算机定义:是一种进行高速操作、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操作过程
的电子设备。
⑵发展阶段:从计算机所用的逻辑元件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19
46~1958)、晶体管(1958~1964)、中小规模集成电路(1964~1971)、大规
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1年至今)四个阶段。
⑶发展特点:体积、重量、能耗减少;硬件和软件更新快;功能、速度、存储容
量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⑷第四代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
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CentralProcessingUnit),一般包括算术逻辑部件、控制部件、寄存器、时钟发生器、内部总线等,将计算机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块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⑴硬件
硬件是指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具体来说就是指集成电路芯片、印刷线路板、接插件、电子元件和导线等装配而成的主板、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及外部设备。
一台计算机主要由五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①运算器ALU(Arithmetic Logical Unit)
负责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同时具备存数、取数、移位、比较等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
②控制器CU(ControlUnit)
负责统一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地工作,能根据事先安排好的指令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来控制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工作。
③存储器Memory
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并根据命令提供这些程序和数据。
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部分。
内存储器容量小、存取速度快
内存划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可存放一个字节(8位二进制数),每个单元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用二进制数表示)。
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内存可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两部分。
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随机存储器RAM(Randon Access Memory):内存条,随时读写,可读可写,但断电后数据全部丢失。
外存储器容量大、存取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