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人工生态水系参观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参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感受奥运精神的
氛围
1. 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游览,是感受奥运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
这里曾经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群,如今已成为一个集体育、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公园。
2.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鸟巢和水立方两座标志性建筑。
鸟巢作为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曾经见证了多场激烈的比赛。
如今,它成为了一个开放的景点,每天接待着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
而水立方则是游泳馆,也被改造成了一个
水上乐园,供游客们一展身手。
3. 在公园内还有一个名为“冰丝带”的滑冰场,它曾经是速度滑冰比赛的场地。
现在,人们可以在这里滑冰,感受冰上运动的乐趣。
同时,冰丝带上还有许多雕塑和纪念品,
展示着奥运会的历史与文化。
4. 奥林匹克公园内还有不少景点值得一提。
比如说,国家体育馆,它是一个大型运动场馆,可以容纳9万人观看比赛。
如今,这里也成为了举办各种演出和活动的场地。
此外,还有奥林匹克森林公
园、奥林匹克文化广场等景点,每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5. 除了各种景点,奥林匹克公园内还有许多纪念品店和餐厅。
在这里,你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奥运会纪念品,也可以品尝到各种美食。
同时,公园内还有各种展览和活动,
让你更深入地了解奥林匹克文化。
6. 参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不仅可以感受到奥运会所带来的荣耀和激情,更可以领略到中国的城市发展与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与家人朋友一同游览,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日。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一个人文与自然的美妙结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中国一座融合人文与自然的美妙结合的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竞技场馆和全部17个场馆之一。
如今,该公园已成为了北京市的一座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国际领先的综合型大型公园之一。
公园包含了水上运动中心、国家网球中心、国家游泳中心和鸟巢等,这些建筑以独特的设计、优美的造型和先进的设施而闻名于世。
但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不仅仅是一个人造的、物质的运动场所,更是一座紧紧相连的天然生态系统。
公园内充满了大片绿色植被和湖泊,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览和度假。
热爱生态环保的人们常常会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荣耀。
水上运动中心是奥林匹克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若干水池和一个巨大的游泳池组成,可以容纳数千名运动员或游客。
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泳、跳水、冲浪和艇等运动的快乐,同时还能感受到清爽的池水和凉爽的空气,是市民洗去燥热打败夏天的绝佳选择。
国家网球中心坐落在公园的中心,是一个别样的建筑,它由三个独特的大型网构成,结构紧凑,美丽而大气。
除了能够提供高水平的网球比赛场地,这里还会定期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音乐会,是北京市一个备受欢迎的艺术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建筑和风格,被誉为“水立方”。
这个超大游泳馆是奥林匹克公园内规模最大的设施,能够容纳多达17000名观众,是全球最先进的游泳运动场馆之一。
游泳馆内供应的健康食品也深受游客们赞誉,是健康饮食爱好者的福地之一。
鸟巢是奥林匹克公园的地标性景点之一,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工艺“千里江山图”的“鸟巢形”。
它是集体育、艺术、文化和科技为一体的体育场馆,吸引着国内外广大的游客和旅行者前来参观。
作为北京市旅游景点的代表,许多人会来到鸟巢观看音乐会、体育赛事、文艺表演等晚会,此外,鸟巢还是一个优秀的文化中心,每年有许多国内外的大文化活动,在鸟巢举办,包括摄影展、艺术展等,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和参观者的关注。
国庆游奥林匹克公园国庆长假期间,我选择了游览奥林匹克公园,这座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现代化公园。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奥林匹克公园以其壮丽的建筑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
公园内设有多个主要景点,其中包括鸟巢、水立方和奥森公园。
一进入奥林匹克公园,我就被鸟巢的独特外观吸引住了。
它的红色钢结构呈现出鸟窝的形状,给人一种既壮丽又温馨的感觉。
我沿着蜿蜒的绿地步道漫步,欣赏着鸟巢周围的景色。
在国庆期间,鸟巢还会举办各种文化演出和体育比赛,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
水立方是另一个我非常期待的景点。
这座蓝色的建筑曾经是奥运会的游泳馆,如今已经改建成了一个水上乐园。
我看到许多人在外面玩耍,通过透明的玻璃墙,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室内游泳池和其他设施。
我决定在水立方内体验一下水上乐园的刺激。
水滑梯、人工浪池和漂流河等项目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夏日的清凉和乐趣。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奥森公园,它是奥林匹克公园的绿地核心区域。
这里有广阔的草坪、盛开的花海和美丽的湖泊。
我看到许多家庭在这里野餐和嬉戏,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嬉闹。
我选择了在湖泊旁边散步,欣赏着湖水的倒影和周围的青山绿水。
除了以上景点,奥林匹克公园还有一些文化设施和美食广场。
我参观了奥林匹克博物馆,了解了奥运会的历史和相关知识。
在美食广场,我品尝了各种特色小吃和美味佳肴,满足了我的味蕾。
此外,在国庆期间,奥林匹克公园还会举办各种活动,如音乐会、烟花表演和文化展览等。
我很幸运地能够欣赏到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演出内容丰富多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国庆期间游览奥林匹克公园是一次非常愉快和有意义的经历。
我不仅欣赏到了现代化建筑的美丽,还体验到了各种娱乐活动的乐趣。
奥林匹克公园是一个集体验、学习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奥运会的魅力和北京的魅力。
感受奥林匹克公园的“龙形⽔系”我的⼀个侄孙(我姐的孙⼦)难得从⼤连回成都路过北京,能够留在我这⾥游玩⼏天。
26⽇我便陪他到离我住家不远的奥林匹克公园参观游览。
除了奥体公园的鸟巢,⽔⽴⽅,玲珑塔,国家体育馆,会议中⼼等⼏处标志性建筑外,我们对公园中也很有特⾊的“龙形⽔系”(总长2.7公⾥,⽔⾯宽20~125⽶,总⽔⾯积18.3万平⽅⽶)是情有独钟。
我们从鸟巢前⽅最南⾯的龙尾巴开始,沿着这条⽔系旁的柳荫道信步往北,边⾛边拍,⼀直⾛到这条⽔系的龙头部分——奥体森林公园的奥海,别有⼀番感受。
龙形⽔系位于奥利匹克公园中⼼区,处公园的东侧、中国科技馆的西侧,是亚洲最⼤的城区⼈⼯⽔系。
它南起鸟巢的前⽅(南⾯),北⾄森林公园的奥海,因形似⼀条“龙”⽽得名。
从下⾯的地图上看,这⼀⼈⼯⽔系形成的“龙图腾”显得⼗分壮观和雄伟。
堪为⼀幅美丽的⼈⼯⽔景。
龙形⽔系系以污⽔处理⼚的优质再⽣⽔为⽔源,在龙形⽔系的9个区域中,其龙头就是奥海(占地约28.74公顷的⼈⼯湖,)。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则位于北京市中轴延长线的最北端,是亚洲最⼤的城市绿化景观,以⼤型⾃然⼭⽔景观为主,乃北京城区当之⽆愧的“绿肺”。
“龙形⽔系”地图。
08年奥运期间,在鸟巢东南⾯的莲花池畔(龙形⽔系的龙尾部分)留影。
和侄孙游奥林匹克中⼼留念。
然后,沿⽔系由南⾄北,⼀路⾛来......。
⽔系左⽅(西⾯)的国家会议中⼼朝东(右⾯)拍。
回望玲珑塔、鸟巢。
继续往北⾛。
公园中、处中轴线上的地铁8号线奥体公园站⼊⼝。
京韵⼤⿎啊。
再回⾸哦。
那是中国科技馆,在⽔系的东侧。
凄美的残荷。
芦苇花开在科技馆对⾯。
到龙头——奥海啦,可惜正值地铁8号线延长线施⼯,湖⾯已封锁,没法拍出奥海的美景,只好援⽤⼀张我曾经发过的图⽚。
宽阔的奥海图⽚是⽹上的。
借此⼀⽤,并致谢。
这⼀幅宽阔的奥海晚上,再次来到公园欣赏夜景,关于鸟巢、⽔⽴⽅的图⽚朋友们都很熟悉,我也曾经发过,在此就不赘发了,仅补发两张鸟巢的夜景。
水立方观后感引言水立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游泳比赛场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被誉为是一座技术和美学完美结合的建筑。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场馆周边环境以及游泳比赛体验等方面,对水立方进行观后感的分享。
建筑设计水立方的建筑设计简洁而现代,整体造型犹如巨大的蓝色水晶,给人以清新、透明的感觉。
这座建筑由一系列组成的钢架和蓝色气囊构成,蓝色气囊上布满了透明的泡泡状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外观。
在阳光下,泡泡状结构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
整个建筑的设计既满足了功能性的要求,又展现了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场馆周边环境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周围环境幽静、美丽。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和湖泊,给人一种舒心、放松的感觉。
游客可以在水立方游泳结束后,在公园内漫步,欣赏美丽的景色,休闲放松身心。
游泳比赛体验在水立方观看游泳比赛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首先,水立方的观众席设计合理,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比赛。
无论是游泳的技术细节还是选手的表现,观众都能够完全欣赏到。
此外,整个场馆的环境干净整洁,座位舒适,观众可以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享受比赛带来的激动和快乐。
另外,水立方还设有一些特殊的观赛区域。
例如,VIP观赛区位于比赛池边,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选手的比赛。
此外,还有大屏幕显示器,可以实时播放比赛画面和数据,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比赛情况。
作为观众,我对中国游泳队的表现感到非常自豪。
他们在水立方的比赛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卓越的技术,赢得了观众的赞美和喝彩。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游泳比赛的魅力和激情,这是一项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运动。
总结水立方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不仅具备功能性,还融入了艺术元素。
游览水立方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周边环境,享受宁静和放松的时刻。
作为观众,观看游泳比赛的体验令人难忘,水立方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赛环境和视听享受。
同时,观看比赛还能感受到中国游泳队的出色表现,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鼓掌喝彩。
鸟巢水立方研学心得鸟巢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我有幸在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中参观了鸟巢水立方,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进入鸟巢水立方的大门时,我被它的壮丽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
整个建筑外观呈现出蜂巢状的结构,透明的玻璃幕墙让阳光透过来,让整个建筑显得非常明亮。
水立方的外观设计和建筑结构都给人一种现代感和科技感,让人联想到水晶宫一样的奇幻世界。
一进入水立方内部,我被眼前的景象惊艳到了。
整个室内空间宽敞明亮,充满了水的味道和活力。
水立方内部设计独特,设有多个不同高度的水池和水道,伴随着喷泉和水流声,让人感受到了水的魅力和生命力。
水池中的水清澈见底,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中游动的鱼和水草。
水流从不同的方向穿过水立方,形成了美丽的水景,给人一种静谧和舒适的感觉。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水立方的设计理念和节能环保的特点。
水立方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来加热水和供暖,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
这种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增强了我对环保意识的认识。
除了参观,我们还有机会参与一些互动体验项目。
我参加了水上乐园的漂流活动,坐在橡皮艇上,在水道中穿行,感受着水流的冲击和速度的刺激。
这种互动体验让我更加亲近水,也增加了我对水的认识和了解。
参观结束时,我不禁感叹鸟巢水立方的美丽和神奇。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艺术品,展示了人类对自然、科技和生命的追求和探索。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体验到了水的力量和生命的奇迹。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人工生态水系参观与思考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世瞩目。
那一年笔者曾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主要是观看奥运赛事和“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
在近期对城市生态水利领域知识的学习中,我们读到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著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系及于洪利用系统研究、设计与示范》一书,才明白这一届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理念的深一层内涵。
原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的重要景观、各种硬化路面及绿地、龙形水系等地设计都考虑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把雨洪控制与净化利用纳入到实际的建设中,实现雨水资源化。
这样,一方面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缺乏与奥林匹克公园需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的防洪和排水压力。
据书中资料介绍,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每年的用水量超过1700万立方米,其中利用再生水就有800万立方米,将近全年总用水量的一半。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坐落于北京市中轴北端、北四环中路北部,总用地11.59平方公里,由南往北分为:南区1.64平方公里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用地及其南部预留地、中华民族园部分及北中轴路用地;中心区3.15平方公里,“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等建筑散布在中心区的四周;北区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是山、水相间的生态森林公园,北园是以自然、生态绿色景观为主的自然密林,面积共6.8平方公里。
笔者于2011年11月中旬再度探访了这座集中展现近年来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理念和技术的大型城市水系作品。
2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展现的是一个多元性的综合生态水利规划设计,有雨洪收集、再生水利用、循环过滤净化、湿地净化等各种工程设施,总水系面积84.2公顷,总蓄水量130万立方米,这些工程设施的外在形式表现为公园内的景观路面、休闲绿地、下沉花园、龙形水系、森林公园等,既做到了节水养水,同时还营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带。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人工生态水系参观与思考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举世瞩目。
那一年笔者曾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主要是观看奥运赛事和“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建筑。
在近期对城市生态水利领域知识的学习中,我们读到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著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系及于洪利用系统研究、设计与示范》一书,才明白这一届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理念的深一层内涵。
原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的重要景观、各种硬化路面及绿地、龙形水系等地设计都考虑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把雨洪控制与净化利用纳入到实际的建设中,实现雨水资源化。
这样,一方面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缺乏与奥林匹克公园需水的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的防洪和排水压力。
据书中资料介绍,整个奥林匹克公园每年的用水量超过1700万立方米,其中利用再生水就有800万立方米,将近全年总用水量的一半。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坐落于北京市中轴北端、北四环中路北部,总用地11.59平方公里,由南往北分为:南区1.64平方公里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用地及其南部预留地、中华民族园部分及北中轴路用地;中心区3.15平方公里,“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国家会议中心、奥运村等建筑散布在中心区的四周;北区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是山、水相间的生态森林公园,北园是以自然、生态绿色景观为主的自然密林,面积共6.8平方公里。
笔者于2011年11月中旬再度探访了这座集中展现近年来城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理念和技术的大型城市水系作品。
2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展现的是一个多元性的综合生态水利规划设计,有雨洪收集、再生水利用、循环过滤净化、湿地净化等各种工程设施,总水系面积84.2公顷,总蓄水量130万立方米,这些工程设施的外在形式表现为公园内的景观路面、休闲绿地、下沉花园、龙形水系、森林公园等,既做到了节水养水,同时还营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带。
龙形水系龙形水系是奥林匹克公园一条完整的水系总称,从鸟巢的南面出发一直往北走,一路之上都有一条河流在身旁,岸边柳荫护道,水面映衬着现代建筑群。
在看到园区的整体导游图后,才知道这段河水就是著名的龙形水系中的“龙尾”和“龙身子”。
龙形水系分布在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位于公园的东侧、中国科技馆的西侧,是亚洲最大的城区人工水系。
“龙头”昂首于最北段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海,“龙尾”盘着国家体育馆——鸟巢,整个水系龙头朝南、龙尾向北,南北走向,活灵活现,非常像一条龙的形象,显的壮观而雄伟,龙形水系也因此而得名。
参观游览时,可以沿这水系从鸟巢一直走进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路上感受这蜿蜒水系的生动气韵和宏大气势。
龙形水系构成了全园的脉络和纽带,兼具水景、娱乐、生态、交通和消防等功能。
奥林匹克公园的水系是流动、循环的,园内有两个循环体系:“龙身”建有过滤净化处理体系,水体经过处理,强化去除水体中的磷、氮等营养物质后,再流回“龙身”,循环不断;“龙头”之水来自附近的清河再生水厂,先流入森林公园内的人工湿地净化,再流入湖区,再流入循环净化湿地,再进入湖区,如此循环往复。
奥林匹克公园每日排放污水25000立方米,全部都会收集进入清河、北小河再生水厂,再生水质可达到地表水三到四类标准,全部返回用于公园的冲厕、绿化和景观用水。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走在奥林匹克公园中,我们发现了各式各样的路面:中轴大道上的花岗石铺装路面、鸟巢广场上的青砖透水路面、国家体育馆前的风积砂透水路面、龙形水系旁小道上的木塑地面、森林公园中的嵌草石板路、停车场上的碎石底草格路面等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透水性好,能够减少地面积水、提高地区的防洪能力、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
当年奥运会举办时正值北京汛期,能保证赛期的防汛安全,它们应该功不可没。
由于时间仓促,我们没有找到专业人士带领我们参观并进行讲解,但拿着《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水系及雨洪利用系统研究、设计与规范》按图索骥,仔细观察中,还是发现了不少细节的奥秘,比如在中轴大道的两侧,各设置了一条透水性雨洪集水沟,以便能够更好的收集雨水;公园内的绿地部分均比周围的路面或广场下凹50~100毫米,路面和广场的雨水可经过绿地入渗或外排;还有一种我们从没见过的雨水渗透井,它可以去除降雨过程中初期较脏的雨水,据说一旦安装,不易损坏,只需定期清掏即可,但是我们寻找到的两三个雨水渗透井,上面已经覆盖了一层落叶和垃圾。
如果没有很好的维护和保持,再高级的设施也难发挥其长久功效的。
在这些地面设施的下方,安装有我们看不见的过滤膜、渗滤沟、雨水收集池以及泵站等地下设备,这样组成了一套整体性的公园雨水利用系统,能够将雨水就地过滤、净化、回用,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的洪水可全部蓄积园内,每年可下渗、收集回用雨水150万立方米以上。
下沉花园下沉花园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中轴线东侧,低于地面9米,两侧是大型购物中心和地铁出入口,它独特的风貌与钢结构的“鸟巢”、膜结构的“水立方”的现代风格形成了明显对比,“中国传统元素”在这里体现得更为突出。
远远望去,下沉花园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一面用红色的钢构支起上百面“响鼓”的红墙,鼓面可敲,鼓内藏灯,白天是鼓晚上是灯,称为礼乐重门。
走进下沉花园中心,古木花亭、镂空瓦墙、倒影水池、立瓦铺地等元素,给传统空间注入了新的表达语言,院内种植白玉兰、丁香以及龙爪槐、寿星桃等代表性地方树木,仿佛步入老北京的四合院。
下沉花园低于地面九米,且地下水位较高,所以设计的排水标准很高,为50年一遇排水标准,相应的雨水利用标准也较高,为5年一遇24小时降雨。
地上大面积采用透水铺装,雨水下来时通过设置的水平疏水层、竖向疏水层,将雨水引流到两侧的雨水收集沟,然后汇集到达地下的蓄水池,用于灌溉。
超过雨洪利用设计标准的雨水,通过排水系统向另一个蓄洪沟暂蓄,减小外排水量及市政排水的压力。
下沉花园的绿地部分,低于周边的铺装地表,绿地下的钢筋混凝土底板上设置蓄排水层,滞留在绿地内的雨水可以在其底部及时排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实在是大,我们由南向北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最北段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680公顷,由南北两园组成,两园被北五环路一分为二,中间可以通过园区内的游览桥相连,它被称为第29届奥运会的“后花园”,赛后就成了北京市民的免费自然景观游览区,完成了人们回归自然的绿色夙愿。
我们由南门进入南园区,不久就看到了奥运水系的“龙头”奥海,这是森林公园的主湖,因为是冬季,景色略显萧瑟,但湖水如镜,岸边垂柳黄绿相间,倒也值得人细细品味,岸边的林间小道曲径通幽,时而还有小桥串联,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森林、青草的味道。
奥海北面是森林公园的最高点主山仰山,仰山主峰海拔86.5米,与北京西北屏障燕山山脉遥相呼应,暗合《诗经》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奥海背依仰山,两者山水环抱、山随水转,形成浑然一体的效果。
冬季时节,没有绿荫成趣、草木繁茂的景象,但仍能看出仰山上成片的树林不少,虽然不是粗壮的参天高树,但保护的都不错,每棵树底部都涂有防虫的白石灰。
据介绍,全园的绿地中,有100余种共53万株乔木、80余种灌木和100余种地被植物,按照生物多样性组成自然林系统。
专家测算,森林公园是改善北京城市环境与气候的一块“绿肺”,年可产氧5400吨,吸收二氧化碳7200吨,树木滞尘4900吨。
行走在南园中,我们注意到,树林的周边放置有一些介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工程的模型和讲解牌,介绍了园区内物质循环处理与再利用、雨水回收系统等设施。
在整套生态系统中,现代科技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园区选择了膜处理、生物分离污水处理等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废水及粪便处理技术,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景观环境用水的再生水质标准,实现污水零排放,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量每年达100万立方米。
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浇灌系统直接将土壤水分、植物生长、蒸发、蒸腾等各种环境信息反馈给中央计算机,比手动或半自动灌溉节约一半用水量。
除了这些技术,人工湿地净化技术也需要介绍。
在森林公园南园,建有湿地11.4公顷。
人工湿地的核心功能是净化水质,它仿佛是奥海的肾脏。
对污染物的净化去除主要由植物、填料基质以及微生物等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多种途径共同完成,去除悬浮物、有机物、脱氮、除磷、杀死病菌和藻细胞。
同时,湿地上还栽植了大量荷花、鸢尾等观赏性较强的水生植物。
如果夏季前来,走在湿地之间,既能观赏漂亮的芦苇荡、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和花卉,还能看到一群群畅游的各色鲤鱼,甚至不经意间还会被从芦苇中一飞冲天的野生白鹭们吓一跳。
森林公园的南园为生态森林公园,以大型自然山水景观的构建为主,主要景点是奥海和仰山,另配有露天广场、森林剧场、叠花水台、亭台瀑布等看点。
园区中的主路都被塑成红色跑道的样式,这里是那些爱好运动“晨跑族”、“夜跑族”的最佳室外有氧运动场地,大量的负离子对人体非常有益,这种设计更加符合了奥运精神,傍晚时,我们就在园中看到了不少身着运动服的人在进行慢跑运动。
北园为自然野趣密林,定位为乡土植物种源库,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功能为主。
但由于游完南园,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北园的景致我们并没有看到,听说那里树林更多,并且有不少老树,已经形成森林,野趣盎然。
其中有一处景点雨燕塔,塔身上有密密麻麻的小洞,是专门留给雨燕的栖身之地。
3当初,在2002年征集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方案时,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机构递交了共80余个规划设计方案。
其中,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设计的以“田”为总体概念的方案,也与如今已实施的方案一起入围备选。
他的方案主张奥林匹克公园的设计应采撷五千年的造田、种田、灌田的技术、艺术和精神,将公园的绿地做成农业用地,此方案的优点是维护成本比现在实施的方案低,不足之处是内容略微单调,没有这么多复杂的山和树等。
现在实施的方案是美国萨萨基公司与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其长处是内容丰富,各种景观要素都有,但不足之处就是日后的运行费用较高。
如今,奥运会才结束三年,奥林匹克公园维护不足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
在我们的行走中,已经发现雨水渗漏井无人清理的状况。
另据新闻报道,龙形水系曾经一度出现水质遭受破坏的情况。
2010年夏季,“龙形水系”的部分区域水面上出现了大片绿色泡沫状漂浮物体,并不时有大量腐烂的滑腻物从水底涌起,管理人员用水泵抽水后高压喷射漂浮物的方法对付了近半个月,还是不能根治。
其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水源为污水处理厂的优质中水,而中水的氮、磷含量较高,导致藻类和微生物疯长,他们专门就此事请教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几位专家,得知漂浮物应为腐殖质,是长期积累的植物腐烂后沉积到底泥表层的物质。
因河道较浅、流动性弱,河底厌氧性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产生厌氧反应,导致底泥上的腐殖质大面积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