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芝加哥演说辞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奥巴马胜选演说词的文化解读作者:丁瑶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年第03期摘要:文章对奥巴马胜选演说词中出现的重要专有名词进行了详尽的解释。
这些专有名词或涉及美国的政治制度,或指涉美国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普通读者多闻其名难知其意。
文章帮助读者消除了阅读中的文化障碍,为更好地理解这篇文质俱美的演讲词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奥巴马;胜选演说;专有名词;美国文化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216-02成功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奥巴马于2008年11月5日下午(北京时间)在早先已经安排的芝加哥格兰特公园举行的百万民众“竞选之夜”集会上,在拥趸的欢呼声中,走上半个篮球场大的舞台发表获胜演说。
这篇演说词激情洋溢,词章华美,听之令人动容,读之使人振奋。
目前网上所能见到的各种版本的译文,良莠不齐,多有舛误,且鲜有对其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加以注释说明的。
本文试图对演说词中出现的专有名词择其要者加以解读,以使普通读者对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一、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美国的总统选举并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而是由选举团的成员来选举。
其大致程序为:宣布候选人身份、党内初选、党内提名、大选(也称普选)、选举人选举(也称选举团选举)和宣誓就职。
美国自2000年小布什和戈尔的那场旷日持久的竞选战较量后,美国各州被标上“红州”和“蓝州”的不同标签,前者指共和党占据优势的州,后者指民主党占据优势的州。
奥巴马在2008年的大选一开始就强调不分“蓝州”、“红州”,只有一个联合起来的“美利坚”,而这种放眼五十个州又充满调和色彩的政治态度早在2004年就被奥巴马提出来了。
2004年7月27日,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发表“基调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无畏的希望》,奥巴马充满激情地宣示:“不存在一个自由主义的美国和一个保守主义的美国,而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美国第44任总统,诞生于美国州,祖籍(The Republic of Kenya)。
奥巴马是首位拥有黑人血统,而且童年在成长的,与不同地方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路生活过。
2010年5月27日美国发布了“战略报告”。
奥巴马在该报告中将军事作为外交尽力无效的最后手腕。
新国家安全战略以为世界充满了多种要挟,放弃了政府“反恐战争”的说法。
人生经历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II),8月4日生于州火奴鲁鲁(檀香山),父亲是一名祖籍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的美国人。
1983年毕业于,1985年到工作。
1991年毕业于的法学院,是第一个担任哈佛法学评论主编的非洲裔美国人。
1992年和成婚。
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被选为州并在以后的3年中连任;2000年,在竞选美国议员席位失败后,奥巴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伊利诺伊州的参议工作中。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并提出了重点在“完结和实施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竞选纲领。
2008年6月3日,奥巴马被定为总统候选人;同年8月23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被正式提名,从而成了美国历史上首个裔总统大选候选人。
2008年1月1日,奥巴马开通了自己的,通过网络渠道对竞选进行宣传,后来被人们称为Web2.0总统,可见奥巴马对网络的重视。
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击败候选人,正式被选为美国第四十四任总统(届数:第56届,任数:第44任,位数:第43位,政党:民主党)。
于2009年1月20日,在美国首都参加就职典礼,发表就职演说,并参加了游行。
任期4年。
按照,他还可以在2012年,再次竞选总统。
2009年10月9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导,评审会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增强国际外交及各国人民间的合作做出非同寻常的尽力”而被授予2009年度。
民调显示,2009年奥巴马的支持率最高达到59%,而后开始滑落,2011年一月份抵达48%的水平,而由于经济手腕和近期的问题,奥巴马的支持率持续走低,到三月份末降到最低的38%,遭遇上任后的最大。
从修辞学角度看奥巴马获胜演讲[摘要] 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成功当选总统后,奥巴马在芝加哥发表题为《Change Has Come to China》的演讲。
奥巴马的演讲颇具语言魅力,是进行政治演说可以借鉴的典范。
本文从修辞角度对此篇获奖感言进行解读,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 政治演说获胜演讲修辞角度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演讲是美国竞选总统的重要环节。
出色的演讲技巧和真挚的情感流露会为演讲者赢得更多的选票,为竞选的成功助一臂之力。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于2008年11月4日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有媒体评论道:“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
”修辞这门学问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当时它仅指口头表达技巧,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辩论”。
17世纪末期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曾把修辞称作“演说术”,是“说话得体、优美和有力的艺术”。
由此可见,修辞的运用与演讲的效果密不可分。
本文以奥巴马题为《美国的变革》的胜利感言为语料,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其演讲的胜利。
一、奥巴马获胜演讲的词语选用1.词语选择的准确性奥巴马的支持者大多来自美国中下阶层,通俗的语言更容易让他的支持者接受他所表达的事实或道理。
人称代词的选用也是此篇演讲的一个特点。
在此篇演讲中,第一人称的使用频率较高,其中尤其以第一人称复数“we”、“our”以及“us”的使用更为频繁。
第一人称单数(I)主要用于演讲者讲述自己的主观态度或描述一般性的事实,在奥巴马回顾选举历程这部分使用较多,他真诚地向为他付出努力的人们表示感谢。
第一人称复数包括说话人在内(inclusive)和不包括说话人在内(exclusive)两种含义。
前者指说话人和听众,当两者有着相同的命运、处境时,使用第一人称复数表示关系亲密。
(如例1)后者指说话人,用来拉近说话者和听话者心理距离。
(如例2)。
此外,奥巴马演讲中,还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给人以一种对话的感觉,使得整个现场活跃起来,拉近了演讲者和听众的距离。
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辞的修辞赏析与翻译2009年1月20日,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布就任,他激动地讲出了令人难忘的就职演说词“I have come here today,to assume the solemn responsibility that you have placed upon me.”[1]以下是对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词的修辞赏析:从字面上来看,“I have come here today,to assume the solemn responsibility that you have placed upon me”可以理解为“今天我来了,来担负你们赋予我的庄严责任”。
这里包含了两个重要成分:一是他“已经来了”,凭借这句句子,他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与意志;二是“你们赋予我的庄严责任”,凭借这句句子,他表明了自己对者责任的认可,以及对自身使命的认真对待。
第一句话“I have come here today”中的“come”所暗含的语义是“改变”,表明奥巴马的总统任期的开端,同时也意味着美国社会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就此而言,这也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而后一句话“the solemn responsibility that you have placed upon me”中的“solemn responsibility”的语义是“庄严的责任”,意在表明就职至总统之位需要认真对待,同时也表达了对所承担之重任的尊敬。
结合以上句子,可以推断出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修辞情景,也就是奥巴马在接受美国首位黑人总统的任命之际,他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与意志,以及对自身使命的认真对待。
结合以上对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词的修辞赏析,以下是对其中“I have come here today,to assume the solemn responsibility that you have placed upon me”的中文翻译:“我今天来到这里,来接受你们赋予我的庄严责任。
奥巴马芝加哥演讲稿尊敬的听众们,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于芝加哥这座城市和我们的未来的看法。
作为美国的第44任总统,我深深地意识到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的责任重大。
我曾经在这座城市度过了长达20年的时光,也是在这里开始了我的政治生涯。
因此,我愿意将我的思考与观点分享给大家。
在我们回顾过去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我们面临的挑战,这不仅涉及我们的个人生活,还包括我们所居住的社区和整个国家。
而当我们谈到芝加哥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座城市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不公正现象。
首先,我们必须直面暴力与犯罪问题。
芝加哥的街头暴力一度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而这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安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不能容忍这种局面的持续存在,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这样的状态。
我们必须加强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要加大对教育和社区项目的投资,以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源。
其次,我们要关注城市的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芝加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然而,我们也要正视城市面临的各种挑战。
我们需要不断吸引投资,鼓励企业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政策,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并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此外,我们也要关注社会公正和平等的问题。
芝加哥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我们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我们需要打破各种形式的歧视,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实现社会的包容和公正。
最后,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人类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而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此做出贡献。
芝加哥作为一个城市,应该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转型。
我们要鼓励能源的可再生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亲爱的朋友们,芝加哥是一个伟大的城市,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地方。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够让芝加哥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社区更加繁荣。
摘要:美国总统演讲向来都是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
本文从内容布局、过渡衔接、排比利用、第一人称和祈使语以及口号的提出等五个方面分析学习奥巴马演讲词的“妙处“所在。
关键词:奥巴马获胜演讲词内容布局过渡衔接排比利用第一人称和祈使语口号的提出美国总统演讲向来都是我们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
奥巴马于11月4日在其家乡芝加哥做了长达一万多字的获胜演讲,被誉为是最成功的总统演讲之一。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其成功的“巧妙”之处:一、巧妙的篇幅布局和内容安排这篇演讲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开门见山,创造气氛,表明这一时刻意义非凡。
(二)回顾选举历程,感谢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们。
(三)表达自己寻求变革的决心,呼吁所有美国人民共同努力,一起面对困难。
(四)以106岁老人为例,讲述美国的百年荣辱,鼓励美国人民坚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五)引导民众去展望下一个百年后美国应有的改变,再次激励人们团结起来,让“美国梦”重放光芒。
最后是结语部分。
总统就职演说主要目的在于向听众宣传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激起听众的热情,说服听众接受其政治主张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所以在整个内容的安排上,始终强调“美国应该是什么样子,希望美国人民应该怎么做”,并且层层推进,令人鼓舞。
二、巧妙的过渡和衔接在演讲中除了必须以恰当的模式谋篇布局之外,各段落和要点之间必须有自然的衔接。
英语的语篇注重形合手段的使用,在演讲中尤其要选择使用恰当的、有效的衔接手段。
以上五个部分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非常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例如:*I know you didn’t do this just to win an election and I know you didn’t do it for me.You did it because you unders tand the enormity of the task that lies ahead.*America,we have come so far.We have seen so muc h.But there is so much more to do.So to night,let us ask ourselves——if our children should live to see the next century;if my daughters should be so lucky to l ive as long as Ann Nixon Cooper,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三、排比句的巧妙利用排比句的利用可以说是此篇演讲的一大亮点。
奥巴马芝加哥就职演说篇一:奥巴马就职演讲芝加哥同胞们:我今天站在这里,深感面前使命的重大,深谢你们赋予的信任,并铭记我们前辈所付的代价。
我感谢布什总统对国家的贡献以及他在整个过渡阶段给予的大度合作。
至此,有四十四个美国人发出总统誓言。
这些字词曾在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和宁静安详的和平年代诵读。
但是间或,它们也响彻在阴云密布、风暴降临的时刻。
美国能够历经这些时刻而勇往直前,不仅因为当政者具有才干或远见,而且也因为“我们人民”始终坚信我们先辈的理想,对我们的建国理念忠贞不渝。
这是过来之路。
这是这一代美国的必由之路。
我们处于危机之中,这一点已得到充分认识。
我国在进行战争,打击分布广泛的暴力和仇恨势力。
我们的经济严重衰弱,部分归咎于一些人的贪婪不轨,同时也因为我们作为一个整体,未能痛下决心,让国家作好面对新时代的准备。
如今,住房不再,就业减少,商业破产。
医疗保健费用过度昂贵;学校质量没有保障;而每一天都在不断显示,我们使用能源的方式在助长敌人的威风,威胁我们的星球。
这些是危机的迹象,数据统计将予以证明。
不易于衡量然而同样严重的是全国各地受动摇的信心——一种挥之不去的恐惧感,认为美国将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下一代人不得不放低眼光。
今天,我告诉大家,我们面临的挑战真实存在,并且严重而多重。
它们不可能在一个短时间内被轻易征服。
但是,美国,请记住这句话——它们将被征服。
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是因为我们选择希望而不是恐惧,选择齐心协力而不是冲突对立。
我们今天在这里宣告,让斤斤计较与虚假承诺就此结束,让窒息我国政治为时太久的相互指责和陈词滥调就此完结。
我们仍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用圣经的话说,现在是抛弃幼稚的时侯了。
现在应是我们让永恒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时侯,应是选择创造更佳历史业绩的时侯,应是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崇高理想向前发展的时侯:上帝赋予所有人平等、所有人自由和所有人充分追求幸福的机会。
在重申我们国家伟大精神的同时,我们懂得,伟大从非天生,而是必须赢得。
奥巴马演讲稿赏析奥巴马,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以其出色的演讲技巧和感人的演讲稿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
在他的八年总统任期中,奥巴马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演讲,其中一些演讲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本文将对奥巴马演讲稿进行赏析,探究他的演讲风格和所传递的核心信息。
奥巴马的演讲有很多闪光点,但其中一篇以其名字命名的演讲《奥巴马竞选总统演讲稿(Yes, We Can)》尤为著名,被视为当选总统的重要转折点。
这篇演讲于2008年在美国选举期间发表,以鼓舞选民,并向大家传递一个简单而强大的信息:力量源于团结。
首先,在结构上,奥巴马的演讲稿经常采用三段式的结构,即引言、主体和结尾。
在这篇演讲中也不例外。
他以肯尼迪演讲中的名言“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来开篇,引发了听众的共鸣,并奠定了整篇演讲的基调。
接下来,奥巴马主要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以彰显美国人民的团结和奋斗精神。
他回顾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时刻,提到了亨利·福特的制造业革命、罗伯特·肯尼迪的战斗,以及乔治·华盛顿的开创性贡献。
通过这些故事,奥巴马试图激发人们对美国梦的追求,并呼吁团结起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在演讲的第二部分,奥巴马使用了反复出现的重复手法和并列句,以增强他的观点的可信度和号召力。
他多次重复 "Yes, We Can" 这个简短而有力的口号,使这句话深深刻在人们的心中,并对实现国家的愿望和梦想持续鼓舞人心。
此外,奥巴马在演讲中还运用了辞职技巧和修辞手法,进一步加强了他的讲述效果。
“Turn the page”、“The time has come” 和“We are ready to move forward" 这些词汇和短语都充分展示了他的领导力和坚定决心,使演讲生动而有力度。
奥巴马芝加哥演说辞赏析(三)
长安老耿的第一感受
作为一个东方的、现代中国人,读完了奥巴马的演说辞,不知道您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我的第一感受是:几个想不到……
第一个想不到:与我不同的演讲辞风格
“您好,芝加哥”,象是写给芝加哥市民的一封信,又象是和家人、同事、朋友们在聊天。
这是一位美国当选总统的演说么?
没有“尊敬的……”的称呼,没有“三下”(在……的正确领导下,在……的关心帮助下,在……的大力支持下)的开场白,没有“衷心”的致谢词,……
这正是一位美国当选总统的演说。
没有我们习惯了的领导人讲话的“套路”,没有我们习惯了的官员的“语言体系”,没有了东方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让我们惊讶,让我们意外,也让我们耳目一新……
同样是政治演说,“差别咋这么大呢”?
也许,有许许多多的原因,包括“国情”的不同。
其中之一,就是因为:演讲者面对的受众不同。
我们的官员,面对的受众是官员,是级别比演讲者或高或低的官员。
我们的官员习惯于讲“官话”,我们的官员习惯于听“官话”。
尽管演讲者进入了“角色”,尽管听讲者昏昏欲睡。
而“奥巴马”们,面对的受众是选民,是与演讲者立场、利益或相同或相异的选民。
“奥巴马”们也习惯了讲“真话”,而美国的选民们也习惯于听“真话”。
尽管这“真话”,也许心口如一,也许心口不一。
第二个想不到:举重若轻的政治家风度
你不用听奥巴马的演讲,也不用看他的演说词,就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一个美国当选总统演讲的话题之“重”:内政、外交、政治、军事、经济,还有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反恐战争,等等。
你即使听了奥巴马的演讲,看了他的演说词,也完全想象不到,那是何等的错综复杂。
正是在奥巴马的娓娓道来之中,正是在平民化的聊天之中,一切的一切都化重为轻,一切的一切都化繁为简。
第三个想不到:激情坚定的理想信念
请恕我孤陋寡闻,就象一个井底之蛙。
我一直以为,世界上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最讲政治,才有崇高无上的理想,才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谁成想,奥巴马---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美国民主党的侯选人,倶然也讲政治,讲理想,讲信念?
请听:那些所有怀疑美国能否继续照亮世界发展前景的人们,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是的,我们能做到”。
你可以去数一数,这句充满自信、坚定的话语,奥巴马在演讲中强调了7次。
上面的三个想不到,是否可以给我们启发呢?
2008.11.10于长安茅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