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现代地图学实习教改与创新
- 格式:pdf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4
《GIS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总结1.项目改革基础《GIS应用技术》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采集及处理、利用GIS技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地图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等能力, 满足GIS数据采集员、数据处理员、数据分析员以及GIS高级管理和应用人员等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岗位的需要。
水利工程系早在2004年就开设GIS课程, 分别是《GIS原理》和《GIS软件应用》, 后将两门课程合并, 课程名称也相应更改为《GIS应用技术》。
经过几年实践, 本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场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课程做进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首先, 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均较合理的教学队伍, 并聘请了4位企业的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较高, 为课程建设提供了人员上的保证。
其次, 在2004年11月学院水利工程系及广州中冶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和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合作, 投资约40万元建立数字化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具备以下功能:多媒体课堂教学、仪器操作现场解说演示、数据计算处理、图纸成果网络打印、互联网接入、会议中心、实物视频展示、现场影像录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编辑。
教师可以在实训中心展开有关专业课程教学、测绘仪器设备的实物认识讲解、展示仪器的具体操作步骤、数据结果采集和处理、专业测绘软件使用以及成果资料展示等环节的教学活动。
学生可利用计算机即时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和操作, 快速理解掌握专业技能。
除校内实训中心外, 课程组成员还积极及地理信息企业联系, 目前在广州市欧克地理信息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精一规划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开思测绘软件有限公司、广东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课程的顶岗实习基地,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项目改革思路、方案及措施本课程的改革思路是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 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
gis专业和资环专业中地图学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潮流的推动,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这样一个让人充满期待的背景下,GIS和资源环境专业中地图学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他们必须学会利用新技术,更新他们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地图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推动地图学教学的发展。
GIS专业和资源环境专业中的地图学教学改革,主要是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主要目标。
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求融合理论与实践、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使学生系统学习地图学了解、掌握地图学技术。
地图学教学改革,也涉及到课程内容和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首先,地图学教学改革要重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更新,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兼顾各方面的实际应用需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熟练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此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最后,GIS专业和资源环境专业中地图学教学改革,应该加大对学生参加地图学实践活动的鼓励,这能够让学生从实践获取的知识更加深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有了实践经验,也相当有利于学生对地图学的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
有效的GIS专业和资源环境专业中地图学教学改革,既可以提高地图学教学的水平,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为培养优秀的地理科学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GIS专业和资源环境专业中地图学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有效地推进地图学教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展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图学研究的重点应该集中在当今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数字化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地图数据资源管理,空间计算等领域。
结合GIS 专业和资源环境专业,以满足当下社会需要,研究地图学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可以说是相当具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GIS专业和资源环境专业中地图学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有效改善教学状况、提高教学水平提供了相应的基础。
学科教育论文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前言:“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是基于计算机与地理科学的交叉学科,同时,它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在理论授课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设置一些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吸收学科知识及技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解,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战略性目标,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践型人才。
[1]一、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分析1.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概述从我国多个重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培养方向较为明确,主要为了培养一批具备地理学知识、测绘科学知识、计算机知识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及其整合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从概念上来讲,地理信息系统是集数据采集、编辑、处理、显示地理空间信息等模块为一身的以计算机为平台的集成软件系统,在系统研发及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理论及技术的支撑。
具体来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自然地理学、地质学、遥感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导论、测量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图形学和软件工程等等专业科目,学科教育内容较为丰富。
2.当前我国高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既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涉及到的学科较为繁杂,因此,要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多项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则并非易事,需要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科教学特点的教育方式。
从我国当前高校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际教学模式来看,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桎梏,令学科教学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往往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承而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为该学科配置的师资力量往往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仪器设备和软件,令专业教学主要停留在书本教学层面,教师注重完成零散的教学实验,注重知识点的验证,缺乏对课程实践体系的设计。
另外,针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成果缺乏系统的评估考核,进而令课程设置形同虚设[1]。
无可厚非,这也是一个专业课程教育面对素质教育改革所需正视的问题,是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必然发生的现象,但只要学校重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教学,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教学质量,就能够改变这一专业的教学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方法探讨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教学是地理学和信息科学融合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其专业性较强、理论实践结合度较高等特点,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方法的探讨。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GIS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的结合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该课程的关键。
在课程教学中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开展案例教学。
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GIS技术进行解决,例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
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2.组织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到外面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采集,让学生亲身参与到GIS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增强学生对GIS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3.开展实验课程。
通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际操作和分析,深入了解GIS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GIS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开展课外讨论和研讨会。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论文和研究成果,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科研项目。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科研项目,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3.开展科技创新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GIS技术应用创新竞赛,提高学生的GIS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有效促进GIS课程教学的改进。
可以引入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2.设计在线课程。
将一部分课程改为在线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进行学习,并通过网络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GIS在地图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作者:柴玲郑慧吴晓光来源:《西部资源》2016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分析高校GlS在地图学教学的现状,提出地图学教学改革建议。
阐明地理信息系统(GlS)在地图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将地理信息系统直接引入地图学教学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划时代意义。
《地图学》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技能课,是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掌握有关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能够正确使用地形图。
随着GIS应用的不断发展,GIS对地图学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地图学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并且影响地理学科专业的发展。
本文以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为例,对GIS在地图学教学改革中应用展开研究。
一、地图学教学的现状(一)教学注重理论、概念,轻视实践、方法许多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地图学教学重视理论研究、基础概念等内容,缺乏教学实践,轻视地图学及地理信息系统硬件资源的建设。
主要原因:一是缺少技术成熟的师资队伍;二是缺少实践教学所需设备仪器;三是地图制图、处理软硬件设备较为昂贵,对管理和使用者要求较高。
(二)教学硬件设施薄弱对于大部分师范院校来讲,地理科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但也有部分高校是以地方财政支持为主。
在目前各地政府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教育专项经费被压缩的现象时有发生,地图学教学和实习所用软硬件设备都是老旧的、濒临报废的器材,跟不上软硬件更新的步伐。
教学部分也只是对计算机制图技术基础概念、理论研究进行简单讲解,缺少运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手段运用,学生缺少实践操作的机会。
(三)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地图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课程,与计算机、自然地理、数学、人文地理、概率、统计、区域分析等课程、知识相互交叉。
所以地图学课程的设置首先考虑各课程的前后衔接及技能的培养。
基本采取先开设基础课程,满足地图学的计算、理论等要求。
然后开设铺垫地图学教学课程,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课程。
gis 教学创新摘要:一、GIS 教学创新的背景和意义二、GIS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三、GIS 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四、GIS 教学创新的效果与展望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GIS 技术人才的需求,高校和职业院校纷纷开展GIS 教学。
然而,传统的GIS 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GIS 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
因此,GIS 教学创新迫在眉睫。
一、GIS 教学创新的背景和意义GIS 教学创新是在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GIS 技术涉及到地理学、计算机科学、遥感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GIS 教学创新旨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GIS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策略1.课程设置:根据GIS 技术的实际应用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GIS 项目管理等。
2.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GIS 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搭建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环境。
三、GIS 教学创新的实践案例例如,某高校开展的“GIS+”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掌握GIS 技术。
项目涵盖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GIS 教学创新的效果与展望GIS 教学创新,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GIS 技术人才。
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在大数据的浪潮中,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正如同一座屹立在潮头的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这股浪潮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进行创新教育改革,成为了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大数据这股浪潮。
它如同一位神秘的魔法师,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数据成为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重要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育改革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大数据时代中脱颖而出。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首先,教育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中。
这就像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把钥匙,让他们能够打开大数据时代的大门。
其次,教育方法需要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这就像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双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大数据时代中自由翱翔。
最后,教育评价需要改革,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教育改革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教师们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将更多的实际工作场景融入课堂,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广泛的地理信息科学知识。
其次,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在大数据时代,教师们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2009年1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an.2009第26卷第1期Journal of Chongqing Nor 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Vol.26No.1基于GI S的现代地图学实习教改与创新3戴文远(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州350007)摘要:地图实习是掌握现代地图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和手段。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地图学发展趋势与实习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一个基于Map I nfo Pr ofessi onal7.0软件平台的现代地图学实习教改方案。
该教改方案服务于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RS、GPS辅助支持下,利用该平台展示了现代地图具有的新特性,改变了传统地形图信息的提取与量算方法,实现了专题地图的数字化编制。
教学表明,该教改方案不仅有效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地图、编制地图的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地图学;实践教学;GI S;教改中图分类号:P28;G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693(2009)0120111204 地图学是高等院校地球科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地图学实习(实验)教学是巩固和掌握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用图、制图技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在地图学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的发展,现代地图学的理论、技术和应用较之传统地图学有了很大的不同与发展[122]。
而地理信息系统(GI S)脱胎于地图,是地图、机助制图和地图数据库发展的自然延伸。
GI S的发展为地图的深层次开发、编制与应用、综合评价提供科学方法与技术支撑[3]。
因此,GI S为开展现代地图学的实习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和平台。
当前,国内许多学者在GI S技术辅助地图学教学、数字制图技术、数字地图应用分析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尝试与研究,但有关研究内容还亟需完善和深入[426]。
本文试图在有关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一个基于GI S平台,适应现代地图学发展和教学需求的实习教学方案,以期克服传统地图学教学的一些弊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图、制图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现代地图学实习教改的必要性1.1现代地图学与GI S发展融合的客观要求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自动化、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理论的相互渗透,不仅引起了地图制图技术的革命,而且使地图学的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逐步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地图学(或称经典地图学)的现代地图学。
而GI S是在计算机地图制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随着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卫星遥感与网络通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在数字技术带动GI S和数字制图学发展的同时,现代地图学中的地图信息论、地图模拟论、综合制图理论等研究领域都与GI S有着紧密的关系,现代地图学已逐步发展成为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为一体的“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新学科[7]。
当前,“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我国地理学科设置的3个二级学科之一,在学科建设上也反映了二者之间趋向融合的发展趋势。
1.2学习掌握现代地图学知识的必然要求现代地图学在具备传统地图学原有知识基础上,其内涵有了很大丰富并还在不断地发展提高。
以现代地图特性的新拓展为例,主要表现在:1)现代地图的数学基础由大地测量控制网到GPS控制网;坐标系由平面到空间,由参心到球心坐标系;地图投影由经典投影到新型投影,由地球到星球投影;地图比例尺由固定到不固定,由不变到可变。
2)现代地图概括由手工概括向半自动/自动概括拓展。
3)现代地图的符号系统由单一平面静态符号发展到多维动态可视化系统发展;由手工绘制向计算机3收稿日期:2008204214 修回日期:2008208228资助项目:福建师范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基金资助项目(No.C200501002)作者简介:戴文远,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地图与GI S等。
生成符号转变。
4)现代地图的量算由手工用具量算向计算机控制自动精确测算拓展。
5)现代地图的外观由单一形式向数字地图、多媒体地图及网络地图发展;由单一视觉向多感觉方向拓展[2,829]。
现代地图这些新拓展的特点在传统地图学教学过程中是很难展示出来,学生也难以体会和掌握,只有深入进行教学改革,通过设计新的,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地图学实习教学方案,学生才能深切体验和有效掌握。
2现代地图学实习教改方案设计2.1教改的指导理论现代地图学实习教改首先应依托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教学理论。
进入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 m)教学观的兴起,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取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建构主义更加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0212]。
因此,笔者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现代地图学实习教改与实践的指导思想,跟踪地图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积极反映当代地图学的研究进展与最新成果,使学生的实习能更加有效地适应现代地图学的发展变化和需求。
2.2教改方案的设计2.2.1GI S平台的选择经比较分析,选择当前主流的GI S软件Map I nfo为实习平台(笔者采用Map I nf o Pr ofessi onal7.0版本)。
Map I nfo是美国Map I nf o公司开发研制的桌面地理信息系统。
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软件,Map I nfo具有完备的地图制作工具和功能,利用点、线、区域等多种图形元素,及丰富的地图符号、文本类型、线型、填充模式和颜色等表现类型,可详尽、直观、形象地完成数字地图数据的显示并创建出高质量的地图。
该软件实用价值高,是可以为各行各业所使用的大众化小型软件系统。
特别是该软件简单易学,非常适合具备初级计算机知识的学生学习和应用。
2.2.2实习方案设计教改方案的设计服务于地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GI S软件为核心,突出学生实际用图、制图的能力和素质的训练培养。
其技术路线是,在学生课堂所学的地图学基础知识(包括地图数学基础、地图符号和地图概括)、地形图和专题地图等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Map I nf o Pr ofessi onal7.0软件平台,并在RS、GPS等工具的辅助支持下,达到演示现代地图所具有的新特性、提取与量算地形图信息,编制数字化专题地图的教学目标。
方案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基于GI S的现代地图学实习教改方案2.2.3实习内容的安排具体见以下3点。
1)现代地图特性演示。
这部分实习,借助对Map I nf o软件的简单操作,如进行数字地图的展示、可变比例尺缩放、地图投影特点、计算机生成地图符号等操作(见图2),向学生演示现代地图与传统地图相比较所具有的可视化、数字化和动态化等新特性。
使学生通过该平台,近距离直观地感受现代地图发展的新动向与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地图学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地形图信息提取与量算。
地形图信息含量大,掌握地形图的实际应用是地图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实习利用扫描并经过坐标配准的地形图,在Map I nf o软件支持下,设计让学生提取各种点状、线状和面状信息,并利用Map I nf o进行坐标、长度、面积的计算和要素的查询等实习内容。
这样的安排,改变了传统基于纸质地形图进行的阅读、量算与分析方法。
另外,结合地形图的野外判教学,利用GPS测得相关点位坐标信息,可以进一步完成对地形图新增要素的图上更新练习训练。
3)数字专题地图编制。
利用GI S软件编制各类专题地图是地图学发展的一个趋势[9],也是现代地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技能与素质。
这部分实习内容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制图资料(包括专题数据和地理底图),利用Map I nf o软件,经过地理底图编制、专题信息录入、表示方法选择、地图符号设计、地图版面设计等步骤练习,让学生掌握编制一幅数字专题地图的基本技能。
在条件许可下,还可以增加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相关信息来编制数字专题地图的练习,进一步丰富该部分实习的内容。
211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 p:// 第26卷图2 地图投影展示2.3大纲和教案编写2.3.1大纲编写从专业实习的意义、专业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专业实习基本内容和要求、实习的方式和方法、专业实习的工作程序、专业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实习基地或地点、专业实习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实习的注意事项、实习教材及参考资料等方面入手撰写实习大纲。
并从实习目的、内容、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设备等方面分别编写了现代地图特性演示、地形图信息提取与量算、数字专题地图编制等实习内容的教案。
2.3.2案例介绍专题地图与地理相关专业关系密切,掌握其编制方法和技能是现代地图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现以“计算机编制数字专题地图”为例,介绍教案的主要内容。
1)地图投影的确定:确定地图投影及参数。
2)地图预处理:为Map I nfo 对地图分层管理对原始纸质地图分类信息。
例如对于某个城市图,可分为区划、道路、河流、建筑物、标注等若干层。
3)栅格图像的矢量化:把从扫描仪扫描输入的栅格图像地图转换成矢量数据。
4)数字专题地图的编制:利用Map I nfo 进行柱状图(Bar chart )、圆饼图(Pie chart )、点密度图(Dot D ensity )、区块图(Ranges )、数量分级图(Graduated )等多种显示模式,运用用户自定义的颜色、填充模式、图形图例等图形显示类型,直观、生动地把数据和分析查询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实现电子专题地图的编辑。
多媒体教案演示过程见图3。
5)电子专题地图的输出:利用Map I nfo 在调整了版面内容及其间的相对比例之后,可以通过彩色绘图仪、打印机输出任意比例的图形、电子表格、图表及图例,或直接将窗口中显示的矢量地图转成b mp 文件或Metafile 文件。
图3 数字专题地图编制的多媒体教学演示3教改成效与改进方向3.1实践检验与成效该实习教改方案经笔者在2005—2006学年04级国家理科基地地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两个班级进行实践检验。
两个班93%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Map I nf o 软件的基本操作,仅有7%的学生认为有难度,主要表现为对软件英语菜单不适应。
同学们普遍认为,通过该教改方案不仅巩固了课堂教学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多学习了一门计算机应用技术,切实有效提高了实际学生用图和制图的能力和素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见图4。
笔者认为更可贵的是,通过该教改方案,使很多同学改变了其以往对地图学的一些陈旧观念与落后思维,甚至一些错误认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地图学的学习热情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