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老年人误吸是指老年人在进食或饮水时,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或肺部而引起的问题。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吞咽功能减弱等原因,导致误吸的发生率较高。
误吸可能导致肺炎、呼吸困难等严重后果,因此老年人误吸的护理非常重要。
一、预防1.宣教教育:护理人员应向老年人和其家属宣教,教育他们正确的进食和饮水方式,告诉他们要注意慢慢咀嚼食物,避免谈话时进食,避免大笑或哭泣时进食等。
2.营养饮食:老年人的食物应软硬适中,不宜过硬或过软。
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禁食,以免营养不良导致吞咽困难。
此外,老年人进食时应有人陪伴,以便及时处理误吸问题。
3.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帮助老年人进行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防止食物残渣积聚导致口腔感染和吞咽困难。
4.定期体检: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口腔和食管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二、早期发现1.观察症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进食过程中是否出现咳嗽、咳痰、吞咽困难等症状,以及饮食后是否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情况。
2.问询家属:护理人员应向老年人的家属询问老年人是否出现了食物或液体误入气管或肺部的情况,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处理误吸事故1.立即停止进食:一旦发现老年人误吸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将患者的身体往前倾斜,避免食物或液体进一步误入气管或肺部。
2.帮助咳嗽:护理人员应鼓励老年人进行干咳,以帮助将误吸的食物或液体排出。
3.清除气道:若老年人出现呼吸困难、气喘或咳嗽无法缓解的情况,可以进行背部敲击和胸部按压,以促进食物或液体的排出。
4.密切监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5.及时就医:若老年人状态严重,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法缓解时,应及时送医院就医。
四、康复护理1.药物治疗:老年人误吸引起的并发症,如肺炎等,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护理人员需要合理配合医生进行药物的给予和监测。
2.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呼吸道护理,包括痰液引流、气道湿化、气压治疗等,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老年人误吸临床分析及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误吸问题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
老年人误吸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负担。
本文将对老年人误吸的临床分析及护理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老年人误吸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一、老年人误吸的临床分析1. 老年人误吸的原因老年人误吸常见的原因包括:吞咽障碍、牙齿不良、食管功能障碍、喉部感觉功能下降以及认知功能减退等。
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了老年人误吸的风险增加。
2. 老年人误吸的症状老年人误吸后常出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下降,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给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3. 老年人误吸的分类根据误吸物的性质,将老年人误吸分为固体物质误吸和液体物质误吸两类。
固体物质误吸主要表现为进食过程中的窒息和呕吐;而液体物质误吸则常引起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4. 老年人误吸的并发症老年人误吸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肺炎、肺不张、肺栓塞以及吸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二、老年人误吸的护理措施1. 评估患者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及时评估老年患者的吞咽功能、认知状态、口腔卫生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和干预可能导致误吸的危险因素。
2. 提供适宜的饮食和饮水针对老年患者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饮食和饮水,避免给予刺激性食物和过大的食物块。
定期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对吞咽功能的影响。
3. 加强康复训练针对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吞咽训练、口腔肌肉锻炼等,提高患者的吞咽能力和咽喉清洁度。
4. 提供安全的就餐环境护理人员要确保老年患者的就餐环境安全整洁,避免环境中存在诱发误吸的隐患。
同时,提供合适的餐具和餐具操作指导,减少误吸的风险。
5.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对已经发生误吸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包括给予合适的抗生素治疗、物理疗法以及支持性治疗等。
三、结语老年人误吸是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注和积极的防治措施。
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及预防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长期鼻饲老年患者引发误吸的原因和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了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共5家医院的研究,统计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和护理措施。
结果:长期鼻饲老年患者发生误吸与鼻饲体位、意识障碍、鼻饲管的影响、胃肠道功能和鼻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可改变患者的体位、采用合适的鼻饲方式以及选择合适大小和长度的鼻饲管等帮助降低鼻饲误吸的风险。
结论:及时发现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并采取措施能够减少误吸发生。
关键词:鼻饲;老年;误吸;1引言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差和各种疾病导致不能用口进食。
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采用鼻饲的方式帮助患者进食。
鼻饲是将导管经鼻插入胃内,通过在导管内注入食物或药物给予的过程。
鼻饲能够为老年患者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和防止老年人因吞咽反射减弱造成的急性误吸。
但胃管的插入会刺激到患者咽部,造成咽部环状括约肌发生损伤和功能障碍。
这种情况肉眼看不见但也可能引起误吸。
当患者误吸最可能引发的就是吸入性肺炎,从而导致患者窒息,威胁到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鼻饲误吸的发生率高至 83.93%[1],目前,在临床上误吸已经严重影响老年慢性病鼻饲病人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正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为防止患者误吸,许多医护人员对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以此找到合适的措施预防误吸的发生。
因此,本文对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2-6]共5家医院的鼻饲老年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对误吸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有了系统的认识。
2研究方法与对象2.1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鼻饲”、“老年”和“误吸”进行文献筛选,选取了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共5家医院的鼻饲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误吸发生原因及对应防范方法老年科是病人发生误吸高风险科室,近几年,我科偶有病人发生误吸,并有致死病例,分析了这些病人发生误吸原因,提出对应防范方法。
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到声门以下气道,而不是象正常时候,全部食物伴随吞咽动作顺利进入到食道。
一、原因分析1、疾病原因。
误吸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以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假性球麻痹,恶性肿瘤术后为主。
病人多数生活不能处理,长久卧床、身体各器官机能减退,肌肉松驰,吞咽,咳嗽反射减弱。
2、和食物种类,喂食方法不妥相关。
没有依据病情制订饮食种类,喂食时体位不正确,喂食过快,喂食后即予平卧,翻身或其它较大激性操作。
3、药品原因。
使用镇静抗精神药品或茶碱类,阿托品类药品,药品副作用引发吞咽咳嗽反射迟钝。
4、其它原因:抽搐发作呕吐,痰多喂食,引发病人误吸。
二、防范方法1、对全部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饮食,吞咽功效评定。
不仅对新入院患者,对长久住院老年患者也应进行动态评定,每七天或10天一次。
吞咽障碍患者启用吞咽困难护理单,床单位挂防误吸标识,吞咽困难较严重患者需留置胃管。
2、依据病情制订适宜饮食种类。
软食、半流,流质、糊状或菜泥等,既能确保病人营养摄入又能降低误吸发生。
3、指导正确喂食技巧。
痰多无力咳嗽患者应勤翻身拍背,帮助排痰,进食前应吸净痰液。
患者应在平静状态下进食,精力要集中不要谈话,喂食时采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床头摇高30-40度,速度要慢,待口腔内食物完全吞下才喂第二口。
刚睡醒患者应合适刺激,使其在良好觉醒状态下进食,少很多餐,避免过饱。
喂食后以温开水漱口。
喂食完成后,最少30分钟才能平卧,避免翻身,吸痰等较大刺激性操作。
喂食后30分钟内要加强巡视,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是否有呕吐发生。
4、观察药品副作用,对有流延吞咽迟钝患者立即向医生反应病情,调整改疗方案。
视情况采取适宜喂食方法,或病情好转才喂食。
老年脑梗死患者鼻饲反流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探讨护理重点。
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7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
另外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80例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做为对照组。
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并与对照组比较。
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视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鼻饲反流误吸原因,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率。
【关键词】脑梗死;鼻饲;反流误吸;护理对策本文重点分析了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探讨护理重点。
旨在提高护理效率,有效缓解反流误吸症状,减少老年脑梗死患者反流误吸发生率。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4月82 例在我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47例,女性31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1.4±2.7)岁。
另外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0例做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2.6±2.9)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我科室为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为重点,对我科护理服务进行优化。
科室内护理人员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对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加以完善。
研究发现,老年脑梗死后存在吞咽困难患者易发生鼻饲反流误吸。
我们成立调研小组,负责调查、分析导致老年脑梗死后存在吞咽困难患者发生鼻饲反流误吸的原因,问询患者感受,根据我科室实际情况、调查结果,动员医生与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并落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另外,选取实施针对性护理前后的两组患者,予以对照。
老年住院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目的:老年住院患者误吸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的探讨。
方法: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调查分析老年患者一般资料及误吸相关因素。
结果:不能行走、照顾者非亲属、建立人工气道、非坐位进食、需要人协助进食,有脑血管病变、老年性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帕金森病是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可能因素。
有脑血管病变、有老年性痴呆、不能行走、协助进食及照顾者非亲属为影响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中如有脑血管病变、有老年性痴呆、协助进食的,医院护理人员应根据高危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误吸的发生。
标签:老年人;住院;误吸;危险因素老年患者误吸后会导致肺炎的产生,使得老年患者饱受死亡和窒息的危害。
为此,本文对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整理,并针对误吸现象提出合理的护理干预的方式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与分组选择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共115例,全部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都出现过误吸的现象,将出现误吸现象的115例患者纳为观察组,在选择住院治疗期间没有发生误吸现象的100例老年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老年患者误吸现象导致了吸入性肺炎73例(63.5%),气管异物29例(25.2%),窒息15例(13.0%),死亡6例(5.2%)。
两组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都是选择在我院住满3个月以上老年患者。
此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同时,全部老年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全部同意。
1.2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方法调查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生活自理程度以及照护者情况等;误吸相关因素则评估患者住院期间主要进食方式、进食体位、食物种类、进食速度等。
本组误吸患者均为显性误吸,口咽部分泌物、食物或反流出来的胃内容物由于未能及时咽下或吐出而导致误入气管内,从而刺激气道引起患者发生呛咳、气喘甚至窒息。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脑血管病人误吸早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老年脑血管患者误吸早期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1年近三年来我院收治的122例出现误吸的老年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接受的早期护理措施。
结果所有患者呼吸疾病得到了较好地改善。
结论老年脑血管病人误吸进行早期护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脑血管;误吸;早期护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老年患者人数迅速增多,误吸在老年病中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
误吸一般是由进食不能及时下咽或吐出而造成误入气管,最终刺激呼吸道、引起气喘、呛咳或窒息等,如果患者合并脑血管疾病,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此外,误吸极易造成老年肺病的发生,所以,一旦发生误吸,会对老年患者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因此,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人误吸的发生。
老年病人迅速增多,由于自身生理功能减退引起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易发生口咽分泌物、食物或胃内容物的误吸,如合并脑血管病,则进一步加重病人的误吸概率。
有研究表明,包括隐性误吸在内,正常人在睡眠中可能有45%发生误吸,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则高达70%[1]。
而由此引发的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危重病症,其病死率高达40%-60%[2]。
自2009年至2011年,我院对收治的122例老年脑血管病人误吸患者实施了早期护理,临床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至2011年近三年来我院收治的122例出现误吸的老年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50例;年龄64-88岁,平均年龄77.2岁;经ct及mri确诊,高血压41例、肺心病14例、脑梗塞34例、冠心病32例、胃肠恶性肿瘤1例;122例病人均有咳嗽、咳痰,胸部闻及明显干、湿罗音,且体温约在37.4-39.6°c之间;呼吸困难34例、气道喘鸣61例、食道反流27例。
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家族遗传史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浅谈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193-01【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分析2008 年5 月~ 2012年12 月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误吸的56 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82.5 岁,对其误吸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发生误吸伴随的基础疾病主要是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恶性肿瘤等,多有长期卧床史。
误吸大致因呕吐物,痰液,食物梗阻这3 大原因。
发生误吸时体位以卧位为主。
共12 例患者因误吸出现窒息导致死亡。
结论:误吸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
误吸发生突然,有时症状不典型,易误诊。
针对引起误吸的原因采取了相关的护理措施,以有效降低老年病人误吸的发生率。
误吸的预防也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年误吸临床分析护理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甚至还可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而不是像通常一样的全部食团随着吞咽动作顺利地进入到食管。
老年人误吸表现为呛咳、吞咽困难、返酸、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食物从气管瘘管漏出等[1]。
随着我国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住院病人中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加。
老年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及咽喉粘膜萎缩,变薄,喉的感觉减退,咽缩肌活动作用减弱,容易发生吞咽困难使食物,口水呛入呼吸道引起误吸,而误吸是造成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因严重误吸直接引起窒息甚至死亡[2]。
同时误吸因素在老年人肺炎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加强老年人的误吸防范工作非常重要。
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2008 年5 月~ 2012 年12 月在我院住院老年共发生56 例患者误吸,其中男性32例( 57.1%),女性24例( 42.9%),因误吸导致窒息死亡12例。
年龄为70 ~ 95岁,平均年龄82. 5岁。
患者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脑卒中、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帕金森氏病等,且多有长期卧床史,生活不能自理。
1. 2 死亡原因确定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根据病情恶化时的抢救经过及死亡讨论确定误吸导致的窒息为直接导致死亡的原因。
1. 3 方法利用我院病案室收集的归档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史的方法,对临床病历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2. 1 年龄分布年龄70~95岁;平均年龄82. 5 岁。
其中70-79岁18 例( 32 %),80-89 岁26例( 46 %),90-95岁 12例(21 %)2. 2 基础疾病脑血管意外18 例,其中脑梗塞15 例,脑出血3 例;老年性痴呆16 例;帕金森氏病2 例;肺部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6 例;高血压3例;糖尿病4 例;冠心病5例晚期肿瘤2例,2. 3 误吸分类发生误吸的原因大致分三类,食物,呕吐物,痰液。
56例中其中食物阻塞28例(50 %),呕吐物阻塞20 例(35.7 %),其中包括鼻饲过程中鼻饲液返流和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呕吐,痰液梗阻8例(14.3 %);2. 4 误吸发生时间56例中痰液误吸8例发生在23:00至凌晨4:00,食物和呕吐物误吸48例多发生在鼻饲和进食时间段2.2. 5 误吸的体位平卧位46 例(82.1%),半卧位7 例( 12.5%),坐位3 例(5.4 %)3 讨论本组资料显示,2008 年5月~ 2012年12 月我住院病人共发生误吸56 例,其中因误吸导致的窒息为直接死亡原因的共12 例。
说明误吸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痛苦。
误吸发生突然,有时症状不典型,易误诊,给医护人员抢救也带来困难。
因此预防误吸的发生尤为重要。
3. 1 误吸的原因分析3. 1. 1 年龄因素本组资料显示,80岁以上患者的误吸发生率要高于80岁以下的患者,表明年龄越大,发生误吸的可能性越大,年龄因素与误吸发生情况呈正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组织结构逐渐衰老,各器官功能减退,肌肉逐渐松弛,尤其是食管平滑肌松弛后,食管狭窄部消失,胃肠功能减退,导致食物排空时间延长,容易出现食物返流。
另外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会厌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退。
当食物触及腭舌弓时可能未刺激出吞咽反射,而当食物到达厌谷或梨状窝,将完全进入声门区气道时,才刺激喉入口处的喉上神经引起延迟性吞咽反射,但此时已有部分甚至全部食物进入到声门下,导致误吸现象已经发生[3]。
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所患基础疾病增多,尤其是神经系统、精疾患和肺部疾病较多,服用药物增多,且发病后病情容易急剧加重,这些都是老年人易出现误吸甚至窒息的重要因素。
3. 1. 2 疾病因素本院主要收治的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患者,这些疾病都存在脑神经损伤,导致不同程度摄食和吞食障碍,故误吸的发生率最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误吸发生率亦较高。
又因我院老年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免疫功能低下,咳嗽反射减退,排除异物的能力较弱,误吸入少量分泌物或食物,就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又可增加误吸的发生率,因而形成恶性循环,吸入性肺炎常引起慢性缺氧,可导致患者衰竭甚至死亡,应加以重视。
3 .1. 3 不同异物的因素本组中食物误吸28例,占50 %,主要食物馒头,汤团,果冻,芝麻糊,胶丸状药物等。
这些食物呈较粘稠、干硬、或稀薄液体等形状,由家属自行带入,自行喂食时发生误吸。
鼻饲患者发生误吸主要是由于体位不当或注入鼻饲液时的速度过快,造成鼻饲液返流发生误吸。
进食后呕吐物造成误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进食后高压力的胃内容物返流到咽喉部,患者缺乏做足够的反射来保护呼吸道而引起误吸。
3 .1.4 夜间误吸夜间痰液误吸可能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如果再加上夜间未细心观察患者排痰情况,未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很容易导致痰液误吸而抢救不及.本院发生痰液误吸的8例中,其中6例患者均在23:00-凌晨4:00,且未及早发现,虽经抢救,但都未成功而死亡.3 .1 .5 本院56例患者发生误吸后均进行救护,但成功率低,主要原因除老年患者的自身年龄的特殊情况和医院硬件设备条件不足以外,与误吸急救培训少,误吸急救措施落实不力以及陪护因素有关. 许多老年人住院后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陪护人员照顾,但陪护人员大多受教育程度低,对预防误吸知识缺乏,责任心差等。
因而,陪护质量低加上老年人自我防护能力差等均可增加误吸的发生。
4 护理防范措施及对策4 .1 进食环境创造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进餐环境。
温度适宜,空气为抬高床头进食,发生误吸风险最低的为坐位,故进食后不宜立即平卧休息,而应保持坐位或半坐卧位30 min 以上;以避免胃内容物返流。
如在喂食过程中出现呛咳现象,应立即停止进食,轻叩胸背部将食物咯出;4 .2 食物的性状老年患者进食的原则:先易后难,磨烂食物最易吞咽,正常食物最难。
糊最不易吸入气管,稀液最易。
还要少而精,软而易消化,避免进食粘稠、干固的食物和较大的胶囊状药物,注意食物温热适宜、色香味美,以增进食欲,促进患者吞咽反射。
喂食后予温水漱口或消毒棉球轻拭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避免残留的食物引起误吸及口腔感染4.3 进食的速度给患者喂饭时,态度要和蔼亲切、不急不躁;要咽下一口再胃一口,给双目失明或眼部手术患者喂食时,每喂一口都要先用餐具或食物碰患者的嘴唇,以刺激知觉,促进舌的运动,然后将食物送进口腔。
每勺饭量不要太多,速度不要太快,要给老人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老人,动作要轻;对一些口唇不能紧闭、颊肌收缩无力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将调拌后的食物直接放入舌根附近,等待咽下反射。
鼓励老人进食时要细嚼慢咽,出现恶心、呕吐反应时,要暂停进食。
4 .4 鼻饲患者的护理鼻饲前应验证胃管的位置,确保胃管在胃内,同时检查胃管的刻度,观察胃管有无脱出、移位。
并检查胃残余量,一般认为应< 100 ml,若胃残余量多,要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必要时配合使用胃排空药,如多潘立酮等,以降低胃残余量,减少误吸发生。
老年人胃平滑肌随年龄增长而变薄或萎缩,收缩力降低,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使胃蠕动减弱,胃排空延迟。
建议每次鼻饲的量以150 ~ 200 ml 为宜,灌注速度要缓慢,一般为30 ml /min,鼻饲液温度保持在37 ~ 40 ℃,采用少量多次(每天6 ~ 8 次),鼻饲注入时床头抬高60度,或给病人取半坐卧位或坐位,以借重力作用防止食物返流、误吸。
鼻饲后30 min 内避免翻身、吸痰等处理。
5 误吸的急救措施对于出现误吸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否则可能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
对于清醒患者,鼓励并辅助患者咳嗽咳痰,对于气道梗阻患者,及时取出梗阻物,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尽早吸出口咽,鼻腔及气管内液体,并立即给予高浓度氧气。
若梗阻较深,痰液引流困难,则需行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
维护呼吸功能,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给予特别护理,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
做好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
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适当运动,促进呼吸功能恢复6 此外,护士应将疾病、所应用药物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及家属,为病人及家属讲解发生误吸的先兆及表现,误吸重在预防。
对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加强宣传教育,把误吸工作贯穿于每日查房及护理工作中,所以在巡视或照看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进食安全、用药安全。
要求照顾者相对固定以做到个个宣教到位,尽量做到护士、照顾者对预防误吸的无缝配合。
使患者或家属掌握正确的饮食和活动的方法。
此外加强巡视,使之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及时、准确地反映病情变化,一旦发生误吸和窒息,能及时发现和呼救、抢救,挽救患者生命。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社区护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年患者误吸的预防也引起社区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老年患者存在生理功能的日渐退化,各种疾病和留置胃管的因素及照顾者的认知不足等各种原因,因此,预防老年患者误吸也应多方面全面抓起,确保老年患者进食安全,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以提高社区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参考文献[1] 黄选兆.老年人误吸的临床探讨[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6):286-287.[2] 郭冀猛,孙志刚,刘冰冰.诚信医院与医德修养.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9,11(1):109.[3] 隋广兰.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7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