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8月课程考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54 KB
- 文档页数:2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
9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A C D B B B D B
1.个体的()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A.生存状况
B.健康状况
C.经济状况
D.适应状况
2.()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
A.适应
B.平衡
C.顺应
D.同化
3.()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
A.心理疾病
B.心理障碍
C.心理不健康
D.神经衰弱
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
5.()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A.6.()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培养学习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7.()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
A.中间目标
B.总目标
C.初始目标
D.工作目标
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核题单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C )A.问题学生B.品德不良的学生C.正常的学生D.学习困难的学生问答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体会,谈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硬环境”,充分发挥校园“静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首先,学校应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特别是应从教育的理念出发,本着经济、实用、发展的宗旨,对学校的人工物质环境进行设计与改造,使之符合建筑学、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美学的原理。
其次,学校应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的物质设施,如建设必备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等。
再次,学校还应重视校园的“阵地化”建设,如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校报、校刊,以及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等物化媒介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它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
(2)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设“软环境”,充分发挥校园“动态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学校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出发,大力创设良好的校园的精神环境。
首先,学校应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追求教育性和人性的结合,树立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提供正确的观念导向。
其次,要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班风。
第三,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学校中的教学心理环境和人际氛围是校园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学校应通过全员培训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有关意识,以新的理念建立平等、民主、互助、合作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完善学校的制度管理,发挥“制度层”的育人功能。
第五,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让学生在这种“流动的文化”中真实感受校园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乐园。
从影响受教育者的因素来看,校园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是综合发生作用的。
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构成了共时态、共空间的校园整体文化情境,形成了文化形态的校园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单项选择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个体的( D )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A.生存状况B.健康状况C.经济状况D.适应状况2.( D )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
A.适应B.平衡C.顺应D.同化3.( A )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
A.心理疾病B.心理障碍C.心理不健康D.神经衰弱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专业可行的称呼为(C )。
A.心理辅导室B.阳光心理室C.心理咨询室D.知心朋友屋5.( D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A.教师B.学生C.家长D.心理健康老师6.( B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B.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7.( B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
A.中间目标B.总目标C.初始目标D.工作目标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B )。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福建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小学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作为学校,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内容包括:()A.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B.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C.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D.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心理辅导的含义是指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当事人进行帮助,以消除和缓解当事人的较严重心理问题和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恢复其心理健康的过程。
()A、错误B、正确3.____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维持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
A.学习目标B.学习动机C.学习热情D.学习策略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心理咨询B、心理辅导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全面渗透5.当前判断心理健康标准理论依据有____A.统计学标准B.社会学标准C.医学标准D.年龄阶段标准6.迄今为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主要有____理论取向。
A、行为取向B、认知取向C、人格取向D、人本取向7.根据在校学生活动的范围,可将学生的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A、学习活动B、人际交往活动C、家庭活动D、社会适应E、与自我有关的活动8.()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A.个性B.气质C.性格D.智力9.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标是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最终所要达成的结果。
()A.正确B.错误10.兴趣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
()A.正确B.错误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D2.参考答案:A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D5.参考答案:ABCD6.参考答案:ABC7.参考答案:ABCD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A。
福建师范大学课程考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业考核试题7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1 2 3 4 5 6 7 8 9 10D D B D A B A B D B1.个体的( D )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A.生存状况B.健康状况C.经济状况D.适应状况2.(D)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
A.适应B.平衡C.顺应D.同化3.(B)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
A.心理疾病B.心理障碍C.心理不健康D.神经衰弱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5.(A)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A.6.( B)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培养学习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7.( A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
A.中间目标B.总目标C.初始目标D.工作目标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B)。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B.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心理环境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D.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10.学科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体现在(B)上。
A.教学模式B.教学目标C.教学动力D.教学环境。
福师1203考试批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__个性______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2、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_倒“U”型_______曲线关系。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二)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___.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
4、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中心主题源于学生自身的需要、兴趣、动机、经验的。
5、自我意识的辅导的内容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受、_自我协调_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6、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_____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_;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7、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符合我国正在实施的_基础教育课程改革_______的要求。
8、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直接咨询与辅导,书面咨询与辅导,_.集体咨询与辅导_______,报栏咨询与辅导。
9、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独立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
10、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未来发展的潜力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心理健康的三个标志是:(C )A.健康、和谐、平和 B.平静、快乐满意 C.平衡、有序、和谐 D.满足、淡然、快乐2.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C )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C )A.问题学生B.品德不良的学生C.正常的学生D.学习困难的学生4.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C.了解职业的D.了解社会的需求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D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6.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A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B)A.学生个人情况 B.学生学习成绩 C.学生的既往史 D.学生的自我评定8.就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A)A.副目标 B.首级目标 C.主目标 D.第一级目标9.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D )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B.家校共同研究C.家校共同探索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10.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 B)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七个阶三、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AD)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 B.以家长为主的策略C.以学校为主的策略D.中立性策略E.客观性策略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 ABC )A.预防心理疾病,B.提高心理素质,C.消除心理疾患,D.进行职业辅导3.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ACD )A.调查呼吁阶段 B.尝试推行阶段 C.尝试起步阶段 D.发展推进阶段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有:(.BDE)A.访谈法B.观察法C.Q分类法D.问卷法E.测验法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是…(.AC )A.心理咨询 B.心理治疗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D.全面渗透四、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福建师范大学《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
作业一附参考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1 道试题,共 42 分)
1.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由()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综合而成
A.隐性课程
B.选修课程
C.独立型课程
D.必修课程
答案:C
2.()是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A.校园的物质文化
B.校园的精神文化
C.校园的文化活动
D.校园的舆论环境
答案:B
更多加微boge30619
3.()通过采用心理量表,通过干预前测和后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作出评估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答案:C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内容中,不属于学生自然情况的是:()
A.学生个人情况
B.学生学习成绩
C.学生的既往史
D.学生的自我评定
答案:B
5.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
A.尊重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答案:B。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单项选择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个体的( D )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A.生存状况B.健康状况C.经济状况D.适应状况2.( D )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
A.适应B.平衡C.顺应D.同化3.( B )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
A.心理疾病B.心理障碍C.心理不健康D.神经衰弱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专业可行的称呼为( C )。
A.心理辅导室B.阳光心理室C.心理咨询室D.知心朋友屋5.( D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A.教师B.学生C.家长D.心理健康老师6.( B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B.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7.( B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
A.中间目标B.总目标C.初始目标D.工作目标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B )。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B.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心理环境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D.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10.学科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体现在( B )上。
A.教学模式B.教学目标C.教学动力D.教学环境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 ABCD )。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个体的( D )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A.生存状况B.健康状况C.经济状况D.适应状况2.( D )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
A.适应B.平衡C.顺应D.同化3.( B )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
A.心理疾病B.心理障碍C.心理不健康D.神经衰弱3.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专业可行的称呼为( D )。
A.心理辅导室B.阳光心理室C.心理咨询室D.知心朋友屋5.( A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A.教师B.学生C.家长D.心理健康老师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D )。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为( C )。
A.问题学生B.品德不良的学生C.正常的学生D.学习困难的学生8.素质通过遗传获得,故又称遗传素质,亦称( A )。
A.禀赋 B.天资 C.资质 D.天赋9.合理选择职业应做到( A )。
A.了解自己、职业和社会B.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C.了解职业的D.了解社会的需求10.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一般包括( B )。
A.五个阶段 B.六个阶段C.四个阶段 D.七个阶段1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 B )的课程体系。
A.协同性B.综合性C.同一性D.连续性12.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综合性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
A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B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综合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课堂课程和家庭课程的综合D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独立型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的综合13.我国中小学开设的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包括以下哪种模式?( A )A.实践取向B.学科取向C.经验取向D.问题取向14.( A )作为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姓名:专业:学号:学习中心:成绩:一、单项选择题(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个体的( D )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A.生存状况B.健康状况C.经济状况D.适应状况2.( D )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
A.适应B.平衡C.顺应D.同化3.( A )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
A.心理疾病B.心理障碍C.心理不健康D.神经衰弱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专业可行的称呼为( C )。
A.心理辅导室B.阳光心理室C.心理咨询室D.知心朋友屋5.( D )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A.教师B.学生C.家长D.心理健康老师6.( B )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B.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7.( B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
A.中间目标B.总目标C.初始目标D.工作目标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B )。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B.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心理环境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D.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10.学科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体现在(B )上。
A.教学模式B.教学目标C.教学动力D.教学环境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 ABCD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A卷
姓名:专业:
学号:学习中心:
成绩:
要答案:wangjiaofudao
一、( 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个体的()便成为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最终的规定性。
A.生存状况
B.健康状况
C.经济状况
D.适应状况
2.()指主体通过外部或内部的活动,在机能上(而不是物质方面)把客体整合到自己的活动格式中来。
A.适应
B.平衡
C.顺应
D.同化
3.()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从而造成心理失调或失控状态。
A.心理疾病
B.心理障碍
C.心理不健康
D.神经衰弱
4.目前大多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其中最常见,也较专业可行的称呼为()。
A.心理辅导室
B.阳光心理室
C.心理咨询室
D.知心朋友屋
5.()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心理健康老师
6.()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A.培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B.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
C.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水平
D.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7.()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同任务。
A.中间目标
B.总目标
C.初始目标
D.工作目标
8.结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和学校教育的实际,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着重于()。
A.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B.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力
C.提高小学生的沟通能力
D.提高小学生的抗压能力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具备有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B.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营造适宜学生创新精神成长与发展的心理环境.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必须通过各种教育途径的协同配合
D.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10.学科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上。
A.教学模式
B.教学目标
C.教学动力
D.教学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适应状态,它具有()。
A.动态性
B.时代性
C.个体差异性
D.年龄差异性
E.文化相对性
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策略。
A.全员性
B.全面性
C.渗透性
D.个体性
3.“全面渗透”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结伴途径,是因为其最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A.全员参与
B.全体受教
C.全面铺开
D.全程实施
E.全面发展
4.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有()。
A.开放
B.科学
C.统一
D.合理
E.全面
5.从“动态层面”也即操作层面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特征主要有()。
A.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B.问题与经验相结合
C.活动与体验相结合
D.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E.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三、(打“√”或“×”,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 理性情绪疗法大抵通过“教导”、“驳斥”两类技术来完成具体的咨询与治疗操作。
2. 虽然所有的心理咨询模式几乎都强调了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些方面,但这些理论具有普适性。
3. 一定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
4. 教育的本质决定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决定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
5. 学校可以邀请非专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为这些家长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
四、(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青少年时期
2.亲子依恋
3.生涯
4.教师心理健康本体价值
5.教学评价
五、(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心理健康的功能发挥受什么制约?
2.适应的内涵及本质?
3.请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4.简要回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应体现在哪些方面。
5.简要回答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六、(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二维适应论”的认识。
2.试论述当代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从后现代心理学思想中得到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