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离得学生生活世界有些远,比如说《搭石》《卡罗纳》《古诗两首》,这些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感人实际的生活环境都离学生比较远,要多多练习学生实际体会课文所包含的人间真情和爱意。
教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本单元中的名家名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从文章学习过程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的优美句段。
通过读、说、背、写及课外收集,扩大对爱的了解,提高对优美篇章的感悟能力。
本单元教学预计时间为12课时。
25《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第 7单元第 22 课共 2 课时23.海底世界【课时目标】Array1.认识“窃私”等10个生字,会写“宁官”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迅速危险”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23海底世界汉字大本营——阅读展示台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课后反思】成功之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扫清阅读障碍,解决字词障碍,朗读障碍。
教学伊始,教师出示预习任务,放手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据可依,为了使枯燥的生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设计了“闯关游戏”,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生字新词,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不足之处:要拿捏好“扶”和“放”的关系。
【课时目标】1.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能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并能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板书设计】23.海底世界声音:各种各样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植物:颜色不同、形态各异矿物:丰富24.《火烧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要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导入课题1、齐读课题;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3、出示什么是火烧云二、自由朗读课文导读,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三、学习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生字词。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哪个字难写,凶的部首是什么。
出示多音字。
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请用“——”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4、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告诉我们了?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齐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给人一种动态变化之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意境,积累送别诗。
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 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五、理解诗意1.学生自学古诗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
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课时计划20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24 精彩的大象表演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泰、享、确、虚、扇、献、聪、试、吊、柱”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的、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大象的喜爱之情,培养观察和想像能力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资源课堂结构与设计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3分钟)二、新授(15分钟)(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物表演吗?谁来说说?大象的表演是怎样精彩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指名读、轮读、分组读等方式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
3.默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学词,巩固识字:1.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然后交流、积累。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然后讨论交流。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体会理解词语。
如“前俯后仰”可用表演的方式理解;“若无其事、粗壮如柱”可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
有写词语与课文内容联系非常紧密,可放在理解课文内容是理解)3.出示生字,说说读准字音应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4.课文中出现了几个多音字,请找一找,并根据读音组词。
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教师再进行指导并范写。
齐读课题自读课文,按要求完成练习按要求自主学词三、总结(2分钟)(如6个左右结构的字,可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各个字的左右比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右相等,然后练写。
特别要提醒学生:“泰”字最后一笔为“点”,不要写成“捺”;“绕”字右上部分不要多加一点;“试”字右半部分不要多一撇、少一点)6.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板书设计 24 精彩的大象表演前俯后仰若无其事粗壮如柱课后反思课时计划20 年月日星期第课时课题24 精彩的大象表演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会写“泰、享、确、虚、扇、献、聪、试、吊、柱”12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的、屏”。
教课目:1、学会本 5 个生字新,理解叮、叮嘱、号大哭等要点的意思。
2、通品描绘大家的言行,感觉人与人之的关。
3、指有感情地朗,在中领会意。
教课程:一、直接入,揭露1.平你都看些什么?考考大家,在欧洲的意大利,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家,哪两本是孩子的必?2.(介:一本是孩子不手的《木偶》,一本就是靡全世界的《的教育》件出示的封面。
)3小:凡是本的人,都以抗拒它的魅力。
今日,咱学的文《卡》就来自本。
卡是个男孩,和我一般大,看老写他的名字。
二、整体感知,初卡1、一个故事,想卡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把故事通,生字准。
二、感觉母之痛,领会母子之卡可怜极了!他一次又一次心地哭着。
迅速文,画出描绘卡哭的句子。
出示:1.他面貌灰白,眼睛哭了,两腿站不,仿佛他自己也重病了一似的。
2.卡走教室,忽然放声大哭起来。
3.卡忽然双手抱住袋,在桌子上号大哭。
着以下,自由些句子。
(1)卡什么哭?(2)你是一种怎的哭?什么?(3)你能用朗来表达他此的内心感觉?沟通:一:他面貌灰白,眼睛哭了,两腿站不,仿佛他自己也重病了一似的。
1、卡眼睛都哭了,他哭什么?(价:因失掉而哭。
因再也得不到母而哭。
⋯⋯)2、你看,他哭得面貌灰白,他哭得眼睛都了,他哭得——,他哭得——3、你能用朗表达此内心的感觉?指名。
4、是呀,看到的卡,我的内心不由地浮起一怜悯和怜。
①怜是个生字,我再来一个。
② 我也着怜悯和怜,再来句!二:卡走教室,忽然放声大哭起来。
1、卡走教室,什么放声大哭?(:因他想起了往日的情形。
那候,母差不多每日都来接他;要考了,母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万叮嘱。
)2、学“千叮万叮嘱”)① 你考,母会叮些什么?叮嘱些什么?② 是的,卡的母也像你的母一,频频地、一再地,就是千叮万叮嘱,因此两个都是口字旁。
3、除了些,他想起了往日的哪些情形?4、小:往日普一般通的一教室,现在却勾起卡的无尽的想念。
三 : 卡忽然双手抱住袋,在桌子上号大哭。
1、怎的哭叫“号大哭”?(放声大哭、撕心裂肺地哭⋯⋯)2、想一想从今此后他的小手再也不到的大手,他怎能不哭呢?来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孟庙小学刘宝岭1 燕子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内容,感受春天的魅力,学习描写春天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1、燕子。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读音。
指名读,学生齐读2、掌握生字的写法: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根据插图和生活中对燕子的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3、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结合交流板书:羽毛乌黑发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4、指导朗读(1)自由朗读。
(3)指名试读、齐读。
5、指导背诵。
(1)学生说该怎样背?(2)看板书练习背诵。
6、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还有一个()的尾巴。
第二课时一、复习: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3、交流填空。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3、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2)指名读,评议。
5、指导背诵。
(1)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2)学生试背(3)齐背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2、交流。
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第七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导语统领本单元内容主题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亲和力。
共有 4篇课文,其中25、26、27课为精读课文,28课为略读课文。
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例如:《太阳是大家的》是儿童诗,借世界各地儿童共有一个太阳来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新闻报道,内容是中国人民帮助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群众的事情。
《语文园地》中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五方面内容。
其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和单元专题相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作好交际准备;习作是自由作文;“我的发现”编排的是AABC式词语;日积月累包括“读读记记”“读读背背”;趣味语文是“说‘言'”。
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而“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很大的教育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本组教学的重点应落到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理解上。
2、4篇课文与语文园地的知识要互相渗透,在教学中要加强整合意识,注意发挥教材的整体优势。
3、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本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一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18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写一篇自由作文:写景、记事、写物、写人、展开想象编故事都可以。
25太阳是大家的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朗读诗歌。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
2、板书课题。
齐读。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什么?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
2、想办法记住生字。
四、检查读诗情况。
1、指名分节朗读诗。
2、齐读整首诗。
五、再读诗,整体感知1、全文共有几节诗?2、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3、读了这首诗,你都知道了什么?六、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诗歌。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防止、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假日、防止、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稿)主备人:徐梅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等专题编、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由三篇精读课文《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和略读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理解。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要提醒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好交际的准备。
话题可大可小,资料可多可少,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决定,同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为了让学习活动更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兴趣分小组针对某一个方面搜集资料,如可以按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等角度分组;可以让学生搜集世界各地的趣闻逸事。
总之,方法、角度可以多样,但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词语。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要提醒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好交际的准备。
话题可大可小,资料可多可少,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决定,同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为了让学习活动更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兴趣分小组针对某一个方面搜集资料,如可以按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等角度分组;可以让学生搜集世界各地的趣闻逸事。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
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离得学生生活世界有些远,比如说《搭石》《卡罗纳》《古诗两首》,这些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感人实际的生活环境都离学生比较远,要多多练习学生实际体会课文所包含的人间真情和爱意。
教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本单元中的名家名篇,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从文章学习过程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的优美句段。
通过读、说、背、写及课外收集,扩大对爱的了解,提高对优美篇章的感悟能力。
本单元教学预计时间为12课时。
25《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读,赛读。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1、导语。
2、个性化阅读,感悟诗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总结: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1、过渡。
2、学生读诗,渗透学法。
3、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
4、看课文插图,表演体验送别情。
5、小结: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6、【诗文解释】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1)过渡:真正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把自己当作诗人去读诗,再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学生练读全诗,小组赛读。
3)教师配乐(古筝曲《阳关三叠》)范读,学生挑战,即时评议。
4)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
2、学生吟唱李叔同的《送别》,笛子伴奏。
3、自主选择个性化作业1)画一画: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2)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3)写一写:把诗改写成短文。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的: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20送元二使安西)二、学习古诗(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送元二使安西送:送别元二:王维的好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4)【诗文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教学后记:26《搭石》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主学习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
(2)组内互相检查,字字落实。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要求写的字,学生先自己字形,然后临写,比较。
纠正。
5.教师根据学生写字时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哪些词写出了老人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品质?“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行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指导学生想象画面。
(1)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2)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3)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4.学生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
5.指导感情朗读。
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的?“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3)引导体会“构成了家乡的地道风景”。
2.学习第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作者写了哪两个事例?(3)指导回答。
(4)交流: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直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美好心灵。
3.学习第5自然段。
让学生结合前文畅谈对这段话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赞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个性美。
三.指导朗读全文。
四.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
五.小组交流。
六.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板书设计:摆整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协调有序理所当然背过教学后记:27《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⑴学习并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词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们高尚的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理解骨髓一直对小钱的重要性。
2.难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猜谜导引师:老师有个谜语,请大家猜猜。
谜语:水里看是一个洞,岸上看是一张弓。
身背千斤不喊重,河西立刻到河东。
(打一交通设施)(学生数人发言,都猜到谜底是桥,并说明了猜谜理由。
教师由此谈话:是啊,桥是联系河两边的,其实我们刚才的交流就像已在我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友谊之桥。
)三、揭题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边写边教“峡”的书写,“山字旁”要写得瘦些。
)2、生读题,教师问学生读了课题后有什么问题?生:生命桥是从哪里到哪里?生:生命桥指的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生命桥指的什么”这个问题引入文本:那么,就让我们到文中去找答案吧!)四、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反馈:(1)(教师出示词语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懂:步履间隔凋零暂停身躯袭击空旷辗转血脉白血病骨髓移植a、师:在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b、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步履”,教师作了引导。
(2)、(教师出示句子认读。
)我能读准,我能读通: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个句子中包含5个生字,谁能读准?五、结合“谈何容易”研读课文1、师:救这个青年容易吗?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生数人回答,答案有“谈何容易、终于”等)2、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
(理解读)师:为什么这么不容易找呢?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
反馈:生1: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发散:小钱可能会在哪儿找骨髓?(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辗转。
)(从哪儿体会到不容易。
)六、小结课文,结合“谈何容易”。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指名反馈:3.教师导读:二、说感动、感悟的品质1.教师: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2.集体交流感动的句子,引导探究三、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1.经过李博士不分昼夜的奋战,由于台湾青年血浓于水的无私奉献小钱得救了2.引导学生讨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3.教师小结:是他们的爱心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