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710.00 KB
- 文档页数:72
诸城市辛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诸城市人民政府辛兴镇二〇一七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况 (1)第二章土地利用方向和重点 (2)第三章指标调整情况 (3)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5)第五章主要用地安排 (6)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调整 (7)一、土地用途分区调整 (7)二、建设用地管制区调整 (8)第七章村土地利用控制 (10)前言为维护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强化规划空间管控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工作方案和相关要求,开展辛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
本次调整完善主要任务与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新要求,实施好区域发展新定位、新战略,做好与“十三五”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下,按照辛兴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等,合理确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本次辛兴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按照新任务、新要求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的一次调整和完善。
规划调整完善的目标年为2020年,与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致。
第一章概况一、自然条件辛兴镇位于诸城市东北部,北与百尺河镇、昌城镇接壤,东与胶州市为邻,南与林家村镇、密州街办相连,西部与城区的西环、北环对接。
土地总面积8080.28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76%。
辛兴镇以平原为主,南部少数山地、丘陵。
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
境内有共青团、牛台山两座水库,蓄水总量1025万立方米,芦水河、百尺河穿境而过,流量充沛,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雨量798毫米。
年平均无霜期185天。
日照率58%。
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地瓜、高粱等。
沾化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前言为更好地保障沾化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沾化区“开发黄三角、融入环渤海、打造新沾化、融入主城区”新目标,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结合沾化区的实际情况,对《沾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调整完善。
本次调整完善主要任务与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新要求,实施好区域的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下,按照沾化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衔接《沾化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6年修改),落实“十三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与重大项目用地安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本次沾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按照新任务、新要求对《现行规划》进行的一次调整完善。
规划调整完善基准年为2014年,规划调整完善的目标年为2020年,与《现行规划》保持一致。
第一章总则一、调整完善背景国务院在研究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尽快完成各级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2014年11月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4年12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召开了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座谈会,要求省内各地加快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2016年6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视频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土资源形势的需要,就按时保质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进行了部署。
xx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2006-2020年)xxxx镇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4)第一节区域概况 (4)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 (4)第三节土地利用特点 (4)第四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5)第二章规划目标及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7)第一节总体规划目标 (7)第二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7)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9)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9)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1)第四章主要用地安排 (12)第一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 (12)第二节统筹建设用地 (13)第三节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4)第四节土地整治 (15)第五章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6)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 (16)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19)第六章近期用地安排 (22)第七章村级土地利用控制 (23)第一节村级土地利用控制 (23)第二节加强乡(镇)级土地利用宏观调控 (28)第八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9)第一节法律措施 (29)第二节行政措施 (29)第三节经济措施 (30)第四节公众参与 (30)前言一、规划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合理保障各行业合理用地需求,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二、规划原则(一)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根基,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科学合理地配置土地资源。
(二)坚持严格保护耕地。
规划修编是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根基,按照稳定和提高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立足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严格保护耕地。
(三)强化土地宏观调控性,控制与弹性操作相结合。
按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增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公共利益要求的土地利用活动需要进行刚性控制,对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观测性的要灵活控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背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法规,每十年进行一次修订。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更新、调整的要求。
为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制定更新的方案势在必行。
目的制定此次修改方案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当前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更好地实现国家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增强土地资源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推进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
方案1.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当前城乡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为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城乡用地的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城乡土地空间布局,提升城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2.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和修复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为了鼓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土地总体规划应该在现有的土地资源基础上,加强调整和改革,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使用效益。
4. 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监测土地规划管理和监测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土地规划的可行性和科学性,需要建立规范的土地规划管理和监测机制,提高土地规划科学性和专业水平。
5. 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土地综合整治是维护农村环境卫生与美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土地总体规划中,应该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方面的规划和管理,提升农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卫生状况。
总结以上是本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现城市和乡村的融合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监测以及加强土地综合整治,都是实现国家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保障。
我们期望本次修改方案的实施能够推进城乡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国家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
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一、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主要任务(一)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主要控制指标严格根据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各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
其中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控制指标原则上在原分解下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异地调剂情况以及上级调整情况进行调整。
对矛盾较为突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坚持眼光向内,积极盘活现有的存量,努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规划建设用地空间管控新办法。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坚持剩余规模进行统筹,通过建立规划实施年度调节机制,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根据区域内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利用、盘活存量用地等节约集约用地状况,按年度追加予以落实,用有限的增量撬动存量的方法促进全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二)严格划定“三条红线”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进一步落实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和用途管制制度。
“三条红线”相辅相成,划定工作应在规划调整完善中统筹安排,以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为基础,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引导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要遵循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将通过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工作建成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其中将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质量优良、土壤清洁、适合规模经营和现代化耕作方式的平原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
同时,将劣质耕地和不符合要求的其它土地划出永久基本农田,稳妥有序地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在现有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的野生动植物自然栖息地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人口快速增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修改成为不可避免的需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规划编制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修改是指对已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现实情况的变化。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一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需要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原则重新审视,新的城市发展需要得到充分的考虑和综合分析。
其次,需要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和需求进行全面评估,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方向和重点。
然后,需要制定调整和修改方案,其中应包括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区位、用途、功能、发展方向和规模等各方面的内容。
最后,制定并实施具体的配套措施,如建设新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土地整治和修复等,以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
对于已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修订和修改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
其次,应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依法依规完成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修改程序,避免滥用、乱用和错用职权。
再次,应重视社会参与,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主动开展社会调查和评估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
最后,应强化质量管控,明确责任,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修改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修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更好地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利用粗放、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这些问题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修改需要立足长远,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逐步推进城市建设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优化。
总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和修改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必须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规划调整和修改工作,确保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升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变得日益重要。
本工作方案旨在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必要性,明确目标和任务,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方案。
二、背景与意义1. 城市发展需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所需要的用地日益增加,原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
2. 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可以促进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经济发展需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三、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
2. 任务:(1) 评估现状:对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全面评估,分析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制定调整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
(3) 完善规划标准:在调整中,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标准和指标,提高规划质量和科学性。
(4)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优化土地的利用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5) 促进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应与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通过合理规划,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工作方案1. 调研与评估(1) 收集相关数据:对土地利用现状、人口分布、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等进行调研,并收集相关数据。
(2) 综合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对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优缺点进行评估。
2. 制定调整方案(1) 确定发展方向: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资源保护的要求,确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方向。
(2) 制定发展重点:在调整方案中,确定土地利用的发展重点,如产业发展、居住区规划、生态保护等。
(3) 确定用地布局:根据发展方向和重点,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类用地。
3. 完善规划标准(1) 规范用地标准: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需要,完善各类用地的规划标准,确保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于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主要内容及上报程序宋毓卿(山西金瓯土地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新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未列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与空间布局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与产业布局、保障发展、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坚持“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不减少、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增加”的前提下,要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局部修改,文章主要阐述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主要内容及上报程序。
关键词: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上报程序中图分类号:F301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487(2019)04-127-2作者简介:宋毓卿(1986—),女,山西太原人,工程师,本科,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从事土地相关技术工作。
(邮箱)qingminister@1 引言乡级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的基础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任务,确定规划目标;落实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划定土地用途区,明确土地用途管制细则;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村土地利用控制;安排近期用地;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了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的精神,切实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晋国土资发〔2013〕171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的指导意见》(晋国土资发〔2014〕117号)和《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三五”实施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资办发〔2018〕97号)的要求,从全方位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对正在进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评价,包括对规划实施成效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估,编写评估报告。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民县大年陈等10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滨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7.10•【字号】滨政字〔2020〕90号•【施行日期】2020.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惠民县大年陈等10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修改方案的批复惠民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局部修改惠民县大年陈等十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请示》(惠政呈〔2020〕8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关于节约集约用地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意见》(鲁政发〔2019〕90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13〕116号)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鲁国土资发〔2015〕6号)等有关规定,现批复如下: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有关规定,经审查,原则同意你县大年陈镇、胡集镇、姜楼镇、李庄镇、麻店镇、清河镇、桑落墅镇、魏集镇、辛店镇、皂户李镇等十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方案,修改面积473.03公顷。
其中:大年陈镇调入55.40公顷,调出55.40公顷;胡集镇调入131.51公顷,调出131.51公顷;姜楼镇调入33.05公顷,调出33.05公顷;李庄镇调入32.62公顷,调出30.14公顷;麻店镇调入28.08公顷,调出28.08公顷;清河镇调入11.01公顷,调出11.01公顷;桑落墅镇调入6.61公顷,调出9.09公顷;魏集镇调入36.88公顷,调出36.88公顷;辛店镇调入105.16公顷,调出105.16公顷;皂户李镇调入32.71公顷,调出32.71公顷。
规划修改后,惠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
目录一、规划修改概述 (1)(一)规划实施评估简介 (1)(二)规划修改的目的及必要性 (5)二、规划修改的总体要求 (11)(一)规划修改指导思想 (11)(二)规划修改指标控制要求 (11)(三)规划修改原则 (12)(四)规划修改程序 (13)(五)规划修改的主要依据 (14)三、XX镇规划修改具体内容 (16)(一)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16)(二)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调整 (16)(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 (21)(四)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 (21)四、XX镇规划修改具体内容 (22)(一)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 (22)(二)建设用地空间布局调整 (22)(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 (43)(四)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 (43)五、规划修改方案影响评估 (43)(一)对主要控制目标的影响 (43)(二)对XX、XX两镇社会经济整体影响评估 (46)(三)对XX、XX两镇生态环境的评估 (46)(四)对XX、XX两镇现行规划实施的影响 (47)(五)规划修改可能产生的风险与对策 (47)(六)规划修改影响评估结论 (48)I六、规划修改保障措施 (48)(一)法律措施 (49)(二)行政管理措施 (50)(三)经济措施 (51)(四)技术措施 (52)(五)公众参与措施 (53)附表1-1 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前后结构调整表 (55)附表1-2 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前后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56)附表1-3 XX镇修改前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变化情况表 (57)附表1-4 XX镇调入地块情况表 (58)附表1-5 XX镇调出地块情况表 (59)附表1-6 XX镇调出地块耕地质量情况表 (60)附表2-1 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前后结构调整表 (61)附表2-2 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前后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62)附表2-3 XX镇修改前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变化情况表 (63)附表2-4 XX镇调入地块情况表(一) (64)附表2-4 XX镇调入地块情况表(二) (65)附表2-4 XX镇调入地块情况表(三) (66)附表2-4 XX镇调入地块情况表(四) (67)附表2-5 XX镇调出地块情况表 (68)附表2-6 XX镇调入地块耕地质量情况表 (69)附表2-7 XX镇调出地块耕地质量情况表 (70)II一、规划修改概述(一)规划实施评估简介1、现行规划批准和实施评估•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09年6月由山东省人民政批准实施。
2013年11月,XX 县国土资源局对现行规划进行了实施评估,形成了•†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
2、现行规划实施条件变化规划期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由于交通水利、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村体系规划修改等,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规划初期相比,“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山东“一蓝一黄”、济南都市圈以及“一个中心四个片区”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提速推进,为全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发展空间,势必需要更大规模的土地供给予以支撑。
急需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3、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程度分析•†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结论表明,至评估时点,全县实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建设用地保障与控制成效明显,耕地占补平衡得以全面落实,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得到实现,基础性生态用地得到有效保护,规划实施1保障机制基本建立。
4、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评估经评估,•规划‣实施以来,至2013年经济总量有了较大扩展,农业用地单位产值有了较大提高,城镇用地的增加很好的促进了全县二三产业产值的提高,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通过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集约挖潜政策,城乡建设获得很大的发展。
但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修改,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高,都对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新要求,亟需修改。
总之,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基础上,适时对全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十分必要。
5、规划实施的效益分析(1)社会效益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得以落实,随着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实施,耕地质量得以提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增效的同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全县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用地需求得到了合理保障,2006年-2013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2352.3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1825.4公顷,保障了东岳高分子、有机硅,山东润兴HDI、中保康医疗器械等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山东鲁中煤炭物流等服务业项目的建成投用,带动了全县2经济的增长;保障了XX镇、果里镇新农村建设项目用地,促进了农民就地城镇化,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交通水利用地2010年-2013年增长62.7公顷。
完成西十三路北延、果周路工程、湖南路北延、东陈路、XX工业路、鲁中煤炭物流铁路专用线、同源同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大寨沟生态治理、南水北调、胜利油田油井用地、烟台港输油管线工程、淄博桓西220千伏变电站、环科污水处理厂的等项目建设,提高了全县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2)经济效益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引导城乡建设发展,有效地防止了低水平重复建设,有效保护了资源与环境,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规划实施期间新增建设用地2386.5公顷,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用地保障。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4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91元。
规划的实施较好地满足了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用地需求。
(3)环境效益规划实施期间,全县生态用地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全面推进农用地整理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加强防护林工程建设,构建防护林体系,XX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总之,规划的实施对于稳定县域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36、规划实施定量综合评估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获取评价指标权重,计算评估分值,得出到2013年底,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综合分值为80.29分,实施情况达到良好状态;规划的实施使土地效益和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规划对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7、规划修改必要条件判定通过规划实施评估分析,规划实施至2013年全县耕地现状面积为29952.2公顷,超出2020年规划目标509.5公顷;2013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9052.7公顷,比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9002.2公顷多50.5公顷。
以上得出XX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符合规划控制指标要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目标实现程度”指标分值为99分;“城镇化与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指标分值为98分。
综上所述,XX县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均达到国家进行规划修改的要求。
8、规划实施的问题和建议规划实施的主要问题:(1)与相关专项规划不够衔接;;(2)经济社会背景变化导致项目用地与规划不符;(3)规划实施的配套措施不完善;(4)规划的用地布局与实际用地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规划实施评估建议:(1)启动规划修改程序,修改相关指标、统筹区域布局;(2)调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布局;(3)充分协调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管制分区;(4)合理利用规划剩余空间,4深化节约集约用地。
(二)规划修改的目的及必要性现行规划实施以来,不仅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保护耕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得以顺利实施,而且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树立了应有的地位和权威。
规划在科学分配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全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优化修改,全县经济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与空间布局已经不能较好地适应XX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原则,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化土地利用与产业布局,保障发展、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XX县人民政府拟对现行•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修改。
1、规划修改的目的本次规划修改的对象为•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规划期是2006—2020年。
修改的目的是根据土地利用和管理需求,结合规划实施情况,根据评估意见提出修改方案,统筹全县土地利用和保持规划的现势性和合理性,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用5地,切实发挥规划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空间管制作用,使土地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规划修改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修改,保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布局要求,适应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布局诉求,促进城乡用地布局更加符合民生发展、产业布局要求。
2、规划修改的必要性(1)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XX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年)‣及“多规合一”试点的需要全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对XX县产业用地结构和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XX县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年)‣也对城乡用地布局进行了适当优化,随着XX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推进,亟需对现行•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在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方面进行适时修改。
(2)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修改的需要随着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实,未来土地利用面临严峻形势。
同时伴随着XX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在不断增加,为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各镇驻地为支点的组团式城镇格局。
在土地资源尤其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城乡建设用地不协调的情况下,对本次规划修改中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进行合理有效的修改势在必行。
(3)合理安排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6规划期内,XX县新建设济青高速铁路、滨博高速北出口及连接线工程、平原水库等交通水利重大项目,都需占用大量土地,对土地利用修改提出新的要求,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的落地必然会引起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
(4)工矿废弃地修改利用的需要规划期内,结合各镇实际,XX县对部分生产能力低下,废弃的工矿用地进行了复垦,节余了部分建设指标,拟通过规划修改将这一部分指标纳入到城镇允许建设区中,从而更好的促进各乡镇城镇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