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11体味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3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1《体味文化》教案一、新课推进【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看过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吗?看后有何感受,他对社会现实有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我们每个人在观看《千手观音》时都震撼了,特别是知道他们是聋哑人表演是,更是震撼。
同时《千手观音》的演出在社会上也形成了一股“观音”热。
教师:展示图片引申:我们可以说手观音》种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了我们每个人,哪么到底什么是文化呢?今天我们一同体味一下我们身边的文化生活【新知识教学】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文化吗,请同学们列举你身边的文化现象学生:列举文化现象【探究一】教师:出示问题: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你是否赞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什么是文化 【探究引导】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齐原始图腾鞠蹴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无时不有【探究结论】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各具特色斗牛文化彝族火把节好莱坞文化“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探究二】教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我们知道,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哪么这些文化现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他们的实质又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来区分文化、经济与政治呢?学生:分组探究,合作讨论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2)参加学校运动会(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4)购买蔬菜水果(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8)某国议员竞选【探究三】教师:既然文化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哪么文化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从社会实践方面谈文化的产生【探究总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高二政治必修三课件:《体味文化》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下面为您推荐高二政治必修三课件:《体味文化》。
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阅读课本思考本课主要内容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本课作为开篇内容,主要是要告诉大家什么呢?带着这一思考,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进行新课(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体味文化)文化万花筒((从现象))(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师: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举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文化活动吗?平时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比如: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东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饰文化(比如中国唐装,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筑、园林、宫殿、楼阁,现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网络文化,而这些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其实,无论是历代不同的服饰文化,还是我们周围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告诉我们:文化现象,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2)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师:在粗读了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观看了川剧变脸与东北二人转、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后,大家发现了吗?不同的区域,各自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本框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情景导析,并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综合运用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关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领悟文化与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增进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三、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四、教学建议新课标的实行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许多旧教材所没有的综合探究活动,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实践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蓝图。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