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北宋诗人谢朓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2. 在这首诗中,谢朓以宣州楼为背景,描述了他与友人饯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切思念和对别离的不舍之情。
3. 在第一句“寒山转苍翠”,谢朓借意宣州楼所处的环境,以“寒山”、“苍翠”来形容楼的显赫和气势,预示着离别时的悲伤。
4. 第二句“阴霭溟濛生”,则描绘了楼外阴霾的天气,寓意着离别之际的沉郁和忧伤。
5. 在第三句“楼上尽徘徊”,谢朓以“楼上”来表达自己离别时的彷徨不安之情,显示出内心的纠结和不舍。
6. 最后一句“斗垂两鬓洒”,道出了诗人离别时白发的洒落和岁月的不饶人。
7. 总体来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以宣州楼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愁绪和不舍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祝福之情。
8. 该诗在艺术表达上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心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情谊。
9. 该诗还通过对楼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福,表现了诗人追求永恒友谊和美好未来的愿望,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人生追求。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充满离别情愫和友情祝福的诗篇,展现了谢朓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我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谢朓是北宋文学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诗作以清新婉丽、雅致含蓄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便是谢朓才情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
首句“寒山转苍翠”,寒山苍翠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楼宇的壮美,更蕴涵了谢朓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
在北宋时期,楼宇的建筑往往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这友谊的坚固和永恒。
而寒山苍翠则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对友情的眷恋。
接下来的“阴霭溟濛生”,诗人借着身边的景象来寄托他离别时的愁绪和不舍之情。
阴霭溟濛的气氛,给人以忧郁沮丧的印象。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及鉴赏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伤心南山秋复春,深锁芳意无人闻。
醉卧吴城多烟雨,挥泪醒来独自存。
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
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
鉴赏:
这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为题,抒发出断蓬情绪。
一开头就诉说了几许深沉伤心,“伤心南山秋复春”,这一谐和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内心弥漫着的愁苦之情;“深锁芳意无人闻,醉卧吴城多烟雨”,这两句的意境凝重,意味深长,但又不乏温情脉脉,显示出作者对朋友别离的不舍痛楚;“挥泪醒来独自存”更在感伤中表达出了自己孤独而晦暗的心情;“远送谢灵运西归,锦书遥寄聊别言”,这里作者以“谢灵运”、“锦书”这两个象征着友谊的物品象征,表现出了一种坚定的友情,把友情托付给未来;最后“有情枉尽千万金,凭君山河一回颜”,两句诗作者总结出了友情的本质:有情无钱。
此诗表达了作者在谢友之时的深情,情真意切,感慨为之。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原文: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天仙月。
昔日潜艇久,崇山幸自宜。
爱此木门松,爱此山中石。
树阴暗绿荫,水影浅斜碧。
桥上归路远,萧萧野鸟啼。
落日双阙昏,飞鸣破楚瑟。
翻译:北山之中,白云似洛城之云,地处孤山,景色幽美。
隐居之士在其中无忧无虑地安享天地之间的宁静和祥和。
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眺望天际,心灵神往,被月光笼罩。
曾经从小就醉心于山水之间,久居孤山之中,自得其乐。
山间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留在了隐者的心中,无比的钟爱。
观瞻山上青松和山中石,感受着它们的自然之美。
在大自然的怀抱下,隐士的心灵得到了舒展。
参差交错的树叶投下深深的绿荫,流淌中的溪水在斜打下的阳光下呈现淡淡的碧色。
越过一座石桥,不知还有多远便是归程,林中唧唧鸟鸣此起彼伏。
夕阳西下,正是双阙昏暗之时,此刻想到家人与亲友,令人唏嘘不已。
解析:此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描绘了隐居山中的自在和美好的生活状态。
诗歌中展示的山水之美,也代表着自然之美,表现出了李白对自然与人文的情感。
在李白看来,大自然可以带给人以前所未有的感受,与自然相处可以让人的心灵得到升华与舒展。
此外,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亲人与朋友的思念与感慨。
总结:本文分析了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讲解了李白的山水情怀与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以及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中表达的隐居生活态度,也展示了李白强烈的内心情感与精神追求。
整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诗歌中贯彻的美学精神。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原文、注释及翻译(含赏析)作品原文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⑻。
人生在世不称意⑼,明朝散发弄扁舟⑽。
[1]词句注释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
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
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
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
饯别:以酒食送行。
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
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
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
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
”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
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
这里用以自喻。
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
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
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
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
”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
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另一版本为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教学设计一、概述:1、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出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
虽为课外篇目,但它的意境和思想是深远的,诗中的很多名句仍是古诗文积累与运用中的常见句子,所以我把它作为讲读课来处理,也希望以此来加深我们对大诗仙李白的认识。
2、李白的诗,如他的人,自然豪放,洒脱浪漫。
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世,都是尤值吟咏与赏析的佳作。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几乎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所有特色——李白喜月,诗中有月;李白嗜酒,诗中有酒;李白怀才不遇,诗中写满了他的忧愤与期冀;李白豪迈洒脱,于是他诗情如狂涛,笔势若天马......我们既要品味赏析李白诗歌的大气与豪迈,也要努力当堂背诵。
我们将再一次领悟与感受,李白作为一个诗仙所带给我们的沉醉与惊叹。
3、学习这首经典之作,我们要用1课时时间。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把握李白诗歌特色;积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名句;并赏析这些精彩语句。
2、过程与方法: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思想情感;有感情诵读、并努力背诵;扩展李白与月与酒有关的诗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李白不与世人同流合污、豪迈而洒脱的情怀;体味他虽在逆境,但仍然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初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本课虽只是一首古诗,但仍有诸多可以值得去探究和扩展的妙处。
我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以诗《行路难》开头,中间以诗解诗,最后以诗结尾,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将进酒,杯莫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培养自信的心理素养,还可以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高中之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裨益。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篇一: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重点难点1.重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艺术手法。
2.难点:感情波澜起伏,结构腾挪跌宕。
二、背景材料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首府伏龙芝市楚河南岸),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曾历览蜀中名胜。
二十六岁离川远游,希冀通过交游干谒的途径,登上卿相的高位,以实现其“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大志。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玄宗恩遇。
不到两年,遭谗离去。
安史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永王事败,李白受牵连下狱,次年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中途遇赦东归。
六十一岁时,病殁于当涂。
李白性格豪放天真,正直傲岸,渴望建立功业。
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反映了盛唐时代社会现实。
在体裁上李白能灵活驾御多种艺术形式,是七言歌行的巨匠,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
其诗风清新雄奇,奔放飘逸,真率自然,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他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影响。
李白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与杜甫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并称李杜。
2.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
在前辈诗人中李白对谢朓最为推崇,其诗作中咏到谢朓的不下十五六首。
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出于对谢朓诗歌的仰慕。
李白认为,建安时期是诗风转变的分水岭,而谢朓诗歌,清新自然,情深意远,接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故而极为可贵。
李白自己的诗风是接近谢朓的。
他把谢朓诗作为建安诗与唐诗的“中间”。
不言而喻,他是以诗歌正道的继承者自居的。
其二,出于对谢朓政治遭遇的同情。
谢朓很早以“文章清丽”名世,是有着远大抱负的,但“逢昏属乱,先蹈祸机”(《南齐书》本传“赞”),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教学案
制作人:刘海旭时间:审核人:课时:1 编号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诗的相关文学常识,能够熟读本诗。
2、理解本诗的含义。
深入理解本诗。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预习检测:
谢朓.( ) 饯.别( ) 校.书( ) 酣.( ) 扁.舟( )
“大小谢”分别是指、。
诗中的一个通假字是什么
二、基本常识
1.作者简介:李白,字,号,被称为。
与杜甫并称为,是主义诗人。
2.背景简介: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
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
二年后,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
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
三、学习过程: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集体展示和个人展示)
2、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本诗的大意。
解题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南北朝时齐朝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在宣城外陵阳山上所建的一座楼,人称谢眺楼,也称北楼。
校书: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李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检测:逸兴:散发:扁舟:弄扁舟:
3、探究问题。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愁
(2)全诗十二句,有三次情感的跳跃,试着分析一下。
前四句写入席时喷发而出的愁情。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我待,忧伤的情感表现得如此强烈,震撼人心。
中间四句,写宴饮中纵论古今、谈诗论文,抒发了对光明、理想世界的追求,四显示了诗人超人的气魄和浪漫的胸怀。
最后句,进一步抒发诗人无法排遣的强烈忧愁和极度的愤激之情。
可谓是愁之深、愁之广。
四、小结:
李白的诗,语言朴素,感情激荡,韵味深长,形成了独特的“纵逸”风格。
这首饯别诗如歌如诉,情感跌宕起伏,充分体现了诗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不遇却无可奈何的心态。
结构上的大跨度跳跃与诗人的情感变化相一致。
五.当堂检测: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了散文句式直抒心中郁结,突出诗人忧愁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开怀舒畅的豪情的句子: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称誉李云文采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能自信的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极度忧愁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人想借逃避现实而不愿同流合污的激愤之词的诗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六、课后作业:背诵和默写过关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