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模拟题
- 格式:doc
- 大小:89.01 KB
- 文档页数:8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中,地壳运动的直接证据是:A. 岩石的变质作用B. 地震的发生C. 地壳的厚度变化D. 地壳的化学成分2.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A. 板块边界的类型B. 板块的移动方向C. 板块的厚度D. 板块的相互作用3. 地壳运动中,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通常会导致: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抬升D. 所有以上4.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砂岩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 形成山脉B. 形成平原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二、填空题1. 地壳运动的直接结果之一是______,它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数个______,这些板块在地幔的流动作用下相互移动。
3. 地壳运动中,板块的边界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三、简答题1.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2. 解释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1. 地震2. 板块3. 俯冲带、发散带、转换带4. 地壳运动三、简答题1.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影响着地球的表面。
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山脉、高原、海沟和裂谷。
同时,地壳运动也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它通过板块的相互作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这些自然灾害。
2.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地壳被分割成数个大小不一的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半固态的地幔上层上。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碰撞、分离和滑移,这些作用力是地壳运动的主要驱动力。
板块的移动导致地壳的抬升、下降,以及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发生。
这一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地球表面许多地质现象,如山脉的形成、海沟的发育和地震带的分布。
地质学模拟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片里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里构造变质作用最强DA、板状构造B、千枚状构造C、片状构造D、片麻状构造正确答案:D2、外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A、科里奥利力B、地球引力能C、太阳能D、放射能正确答案:C3、以下元素不属于地壳中8种主要元素的是( )A、OB、MgC、NaD、Ag正确答案:D4、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那一部分A、上地壳B、地幔C、地核D、下地壳正确答案:B5、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各种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剥蚀——搬运——沉积——成岩B、剥蚀——风化——搬运——沉积——成岩;C、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D、风化——搬运——剥蚀——沉积——成岩;正确答案:C6、褶曲的基本类型有( )。
A、背斜褶曲与向斜褶曲B、穹窿构造与鼻状构造C、长轴褶曲与短轴褶曲D、立褶曲与斜歪褶曲正确答案:A7、根据新老关系,褶曲的核部是老岩层,而两翼是新岩层,就是( )。
A、背斜B、向斜C、倾向D、走向正确答案:A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A、古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D、新生代正确答案:C9、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A、平移断层B、逆断层C、转换断层D、正断层正确答案:D10、断层的几何要素不包括( )A、断盘B、倾角C、位移D、断层面正确答案:B11、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是( )A、正断层B、逆断层C、反断层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2、两条或两组大致平行的断层,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为下降盘,这样的断层组合称为( )A、阶梯状断层B、地垒C、叠瓦状断层D、地堑正确答案:B13、下列属于化学剥蚀作用的是( )A、刨蚀作用B、冲蚀作用C、喀斯特作用D、磨蚀作用正确答案:C14、下列不是矿物的是( )A、石英B、煤C、自然金D、冰正确答案:B15、以下地质作用中不属于外力地质作用的是( )A、沉积作用B、搬运作用C、风化作用D、变质作用正确答案:D16、玄武岩属于( )A、中性岩B、酸性岩C、基性岩D、超基性岩正确答案:C17、褶曲的核部是----。
一、名词解释: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
(4分)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4分)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
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
(4分)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
(4分)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
(4分)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
(4分)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
(4分)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
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
(4分)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
(4分)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
(4分)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
(4分)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震学B. 构造地貌学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D. 火山学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A. 转换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会聚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C. 盆地的热演化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A. 压缩应力B. 拉伸应力C. 剪切应力D. 惯性应力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A. 地壳折卷带B. 热点活动带C. 会聚带D. 隆升带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A. 会聚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瓦解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A. 地震前兆法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C. 地震活动模拟法D. 地震短期预报法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A. 土地合理利用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建设抗震建筑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题目:解释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并举例说明。
答案: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上岩石形成、变形和运动的学科。
它关注地壳中的各种构造特征,如山脉、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
例子:山脉:构造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就是山脉的形成与演化。
山脉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特征之一,通常由岩石的变形和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2. 试题:题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分类,并说明地震带的形成。
答案:地震是地球上岩石断裂和释放能量的结果。
主要有以下原因:1) 构造应力积累:地壳中的板块运动导致断层上积累了巨大的构造应力。
2) 断层滑动:当构造应力超过断层的摩擦力,断层将发生滑动,释放能量。
地震根据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浅震、深震、挤压性地震、拉张性地震和剪切性地震。
地震带是指地球上地震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其形成与板块边界和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的相互作用,导致该地区地壳不断发生断裂和地震活动,成为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3. 试题:题目:解释构造地质学中的褶皱,并阐述其形成原理。
答案:在构造地质学中,褶皱是地壳中岩石层发生弯曲的一种现象。
褶皱形成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应力:地质构造的应力作用是褶皱形成的直接原因。
压缩(挤压)应力导致岩石层在垂直于应力方向上发生挤压应变,从而形成褶皱。
2) 岩石的变形能力:一般来说,岩石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当受到挤压应力时,岩石层会产生弯曲而不是断裂,从而形成褶皱。
褶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分类:按照褶皱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褶皱的斜度、周期、幅度和形状;按照构造应力的不同,可分为挤压性褶皱和拉张性褶皱;按照褶皱发育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对称性褶皱和不对称性褶皱。
构造地质学习题集附答案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很多网上的试题集是没有答案的,此份文档不同之处就是上面的网站,公布了所有答案,构造地质,考试专用在线答题网站,并附录下面选择题的答案,,赶紧下载吧!!.构造地质学习题集地层接触关系和原生构造一、选择题1.地层产状符号“35°27°”中的35°代表A.地层的走向B.地层的倾向C.地层的倾角2.倾斜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为该岩层的A.走向B.倾向C.没有特定意义的几何线3.在垂直于地层走向的断面上测得的地层倾斜角度是地层的A.视倾角B.斜倾角C.真倾角4.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是A.倾伏角B.倾伏向C.A和B5.地层的面向(facing)向下表明地层A.正常B.倒转C.直立6.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7.一套地层遭受构造变形和隆升剥蚀后再接受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A.整合B.平行不整合C.角度不整合8.交错层中斜层理与主层理相切的方向指示地层的A.顶面B.底面C.褶皱面9.递变层理由底部向顶部沉积物的粒度A.由细变粗B.由粗变细C.没有明显变化10.滑塌构造是A.次生变形B.成岩后变形C.软沉积物变形二、简答题11.用侧伏向和侧伏角能否独立表示线状构造产状?12.在“V”字型法则中,假设岩层以位于层面上的水平轴旋转,那么,当岩层由水平旋转至倾斜,再旋转至直立,岩层的出露界线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13.14.能否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V”字形法则的数字模拟如果可以,实现的途径是什么15.16.在地质图和剖面图上,如何识别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17.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质意义。
18.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不整合类型的变化反映下伏岩层可能经历了怎样的地质过程*应力一、选择题1.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
构造地质学试题套(第十套)班级▁▁▁姓名▁▁▁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分)得分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2 分)1 、构造置换2 、平行不整合3 、韧性断层4 、节理的分期与配套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断层的滑距是指()。
A 、断层两盘对应层间的水平距离。
B、断两盘对应层间的铅直距离。
C、断层面上两对应点间的实际距离。
D 、断层两盘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2 、已知褶皱横截面的产状,则可以求得()的产状。
A 、轴面B、轴迹C、脊线 D 、枢纽3 、横弯褶皱作用形成()褶皱。
A 、顶厚B、顶薄C、相似D、平行4 、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的褶皱为()。
A 、直立水平褶皱B、直立倾伏褶皱C、平卧褶皱 D 、倾竖褶皱。
5 、石香肠构造是一种大型线理,其延长方向往往指示了局部应变椭球体的()。
A 、最大应变轴A B、中间应变轴B C、最小应变轴CD 、圆截面的法线方向6 、南北向挤压作用下所形成的北东向断层都具有()性质。
A 、正断层B、逆断层C、左旋 D 、右旋7 、当构造面直立时,该面上任一构造线的侧伏角为()。
A、90 °B、0°C、 0°—90°D、45°8 、岩层受顺层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褶皱,称为()作用。
A 、纵弯褶皱B、横弯褶皱C、剪切褶皱 D 、柔流褶皱9 、在垂直单斜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视倾角()真倾角。
A 、大于B、小于C、等于D、不等于10 、对圆柱状褶皱而言,层理与劈理的交线与褶皱()平行。
A 、轴迹B、枢纽C、脊线D、槽线三、是非判断(每题 1 分,共 10分)1、视倾角就是视倾斜线的侧伏角。
()2、倾向与地层相反的走向正断层常造成地层缺失。
()3、物体受力作用后,其内部各点相互位置发生改变,称为应变。
()4、蠕变是指在应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形继续缓慢增加的现象。
()5、劈理与层理所交锐角一般指示相邻岩层的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应力的概念BA.所谓应力实际为内力B.应力使单位面积的内力C.应力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没产生的派生粒子力D.所谓应力是指物体受力之和2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的人地构造类型是AA.地堑B.地垒C.断陷盆地D.裂谷3阿尔卑斯式褶皱的基本特点不具有AA.褶皱翼部倾角极缓,构造变形十分轻微,规模很人B.一系列生成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C.整个带内背、向斜呈连续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各区D.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人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4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B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坏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坏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坏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坏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5糜棱岩是指A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6逆冲断层产状与上卞盘岩层产状一致地段叫AA.断坪B.断坡7剥离断层是CA.位移量很人的逆断层B.巨大狭长的断陷盆地C.低缓的大型伸展正断层8飞来峰指B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圉限的原地系统岩石B •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闱限的外来系统岩块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 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闱岩石的地质体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A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D 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B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卜•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C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B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称为A中和面褶皱作用形成褶皱各处垂直层面厚度不变,其典型的褶皱形态为c褶皱枢纽是指C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B鞘褶皱是一种特殊的A 型褶皱,它是CC. 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强烈剪切部位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C 9 101112 13 14 15 16 1718 19A.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人 C.比倾伏角小 D.与倾伏角无关A.阶梯状断层B.迭瓦状断层C.雁行式平移断层D.前面三种都可能A.横断层B.倾向断层C.走向断层D.顺层断层A. 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B. 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C. 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D. 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A. o 2直立,0 1n3水平B.ol 直立,3水平C.直立,。
构造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哪一部分?A. 大气层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什么?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页岩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A. 地球表面由若干刚性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D. 所有板块都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答案:D4. 岩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岩石,这个过程被称为什么?A. 变质作用B. 沉积作用C. 岩浆作用D. 风化作用答案:A5. 以下哪种力是构造地质学中最为重要的力?A. 重力B. 磁力C. 张力D. 摩擦力答案:C二、填空题6. 构造地质学中的三大类岩石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7.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地质体位置的改变被称为______。
答案:构造运动8.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主要边界类型包括发散边界、______和______。
答案:收敛边界、走滑边界9.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的______带。
答案:活动10.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塑性流动的现象称为______。
答案:塑性变形三、简答题11. 简要说明什么是走滑断层,并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答案:走滑断层是一种断层类型,其中岩石沿着断层面平行移动,不涉及岩石的上抬或下降。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加州的圣安地列斯断层。
12. 解释岩石圈的分层结构,并说明每层的特点。
答案:岩石圈主要由两层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地幔)。
地壳由较轻的硅酸盐岩石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上地幔顶部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更重的镁铁质岩石组成,通常在板块构造中与地壳一起移动。
四、论述题13.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现代地质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动力学的理解,它解释了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现象的机制。
《构造地质学》模拟题(补)一.单项选择题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2.岩层的真倾角()。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3.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褶皱B.断裂C.褶皱和断裂4.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5.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A. σ2直立,σ1σ3水平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6.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A.横断层B.倾向断层C.走向断层D.顺层断层7.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A.阶梯状断层B.迭瓦状断层C.雁行式平移断层D.前面三种都可能8.应力的概念()。
A.所谓应力实际为内力B.应力使单位面积的内力C.应力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没产生的派生粒子力D.所谓应力是指物体受力之和9.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10.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11.阿尔卑斯式褶皱的基本特点不具有()。
A.褶皱翼部倾角极缓,构造变形十分轻微,规模很大B.一系列生成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C.整个带内背、向斜呈连续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各区D.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12.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的大地构造类型是()。
构造地质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A 与倾伏角相同B 比倾伏角大C 比倾伏角小D 与倾伏角无关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A 中型、小型构造B 小型、微型构造C 大型、中型构造D 巨型、大型构造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 平行不整合B 角度不整合C 整合D 假整合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C ab 运动面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A 石香肠构造B 皱纹线理C 矿物生长线理D 交面线理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A 相似褶皱B 等厚褶皱C 平行褶皱D 顶薄褶皱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2、岩石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
受力物体的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温度,孔隙流体和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和交面线理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等。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地球的化学成分B. 地球的物理性质C. 地质构造及其形成过程D. 地球的历史演变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
A. 沉积岩B. 岩浆岩C. 变质岩D. 混合岩3. 下列哪项不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假设?()。
A. 地球表层被划分为几个大的板块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D. 板块的移动是由地幔对流驱动的4. 断层是()。
A. 岩石层的弯曲B. 岩石层的断裂并发生位移C. 岩石层的侵蚀D. 岩石层的沉积5. 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壳的水平挤压B. 地壳的垂直抬升C. 地壳的侵蚀作用D. 地壳的沉积作用6. 逆冲断层和逆掩断层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断层的规模大小B. 断层的位移方向C. 断层的倾斜角度D. 断层的位移距离7.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与()有关。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沉积作用D. 变质作用8.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表现为()。
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或沉降D. 地壳的折叠9. 岩石圈板块的边界通常分为()。
A. 两种B. 三种C. 四种D. 五种10. 构造地质学中的“构造”一词主要指的是()。
A. 地质构造B. 建筑构造C. 机械构造D. 生物构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外壳分为几大层,其中最外层称为________,最内层称为________。
2. 岩石的三大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 板块的边界可以分为发散边界、________和________。
4. 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式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________。
5. 地壳的水平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6. 地壳的垂直运动通常会导致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成。
7.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主要方法。
地质学模拟考试题一、单选题(共99题,每题1分,共99分)1.燕山构造阶段属于()A、中生代;B、新生代;C、古生代;D、元古代。
正确答案:A2.岩浆中SiO2含量为35%,则依据SiO2含量的多少划分岩浆类型该岩浆属于()A、基性岩浆B、超基性岩浆C、酸性岩浆D、中性岩浆正确答案:B3.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A、层理B、岩层C、断层D、地层正确答案:D4.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它与( )相关。
A、地震的破坏程度B、震中距C、震源深浅D、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正确答案:D5.下列哪一种是单元素矿物()A、金刚石B、黑云母C、石英D、斜长石正确答案:A6.下列不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A、地壳;B、地核。
C、地幔;D、生物圈;正确答案:D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按照结晶程度划分的是()A、半晶质结构B、玻璃质结构C、全晶质结构D、显晶质结构正确答案:D8.某一碎屑岩的成分为:石英含量约15%,长石含量约40%%,岩屑含量约15%,按照砂岩三端元分类图该岩石属于()。
A、岩屑砂岩B、长石砂岩C、石英砂岩D、长石石英砂岩正确答案:B9.地表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大型不整合侵入体称为()A、岩床B、岩盆C、岩鞍D、岩基正确答案:D10.岩层的走向和倾向的关系为()A、小角度相交B、平行C、大角度相交D、垂直正确答案:D11.下列不属于按照埋藏条件对地下水进行分类的是( )。
A、承压水B、潜水C、重力水D、上层滞水正确答案:C12.岩浆中SiO2含量为70%,则依据SiO2含量的多少划分岩浆类型该岩浆属于()A、酸性岩浆B、中性岩浆C、超基性岩浆D、基性岩浆正确答案:A13.下列矿物中能用指甲划动的是()A、钾长石B、斜长石C、磷灰石D、石膏正确答案:D14.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A、太阳能;B、地球引力能;C、科里奥利力。
D、放射能;正确答案:A15.二叠纪属于()A、新生代;B、中生代;C、元古代。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岩石的分类B. 矿物的组成C. 地壳的构造运动D. 地表的地貌形态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地震B. 火山活动C. 地壳抬升D. 地壳下沉3. 断层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沉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4. 褶皱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挤压C. 地壳的下沉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地壳内部热流D. 地壳外部压力6. 地壳运动的类型包括:A.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B. 断层运动和褶皱运动C. 地震运动和火山运动D. 地壳抬升和地壳下沉7. 地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不包括:A. 形成山脉B. 形成盆地C. 形成河流D. 形成湖泊8. 地壳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A. 地震灾害B. 火山灾害C. 地壳抬升导致建筑物倒塌D. 所有以上选项9. 地壳运动的研究方法包括:A. 地质勘探B. 地球物理勘探C. 地质年代测定D. 所有以上选项10. 地壳运动的预测方法包括:A. 地震监测B. 地壳形变监测C. 地壳应力监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1-5 C A C B C6-10 A D C D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运动及其对______和______的影响的科学。
2. 断层的类型包括______断层、______断层和______断层。
3. 地壳运动的类型主要有______运动和______运动。
4. 地壳运动的直接动力主要来源于______。
5.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包括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貌。
答案:1. 地壳结构地表形态2. 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3. 水平垂直4. 地壳内部热流5. 山脉盆地河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矿物的化学成分B. 岩石的物理性质C. 地壳的变形和运动D. 地球的磁场变化2. 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运动是:A. 岩浆活动B. 地震C. 断层运动D. 褶皱运动3. 构造地质学中,断层的分类不包括:A. 正断层B. 逆断层C. 走滑断层D. 沉积断层4. 地壳中褶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 地壳的抬升B. 地壳的下降C. 地壳的挤压D. 地壳的膨胀5.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A. 太阳辐射B. 地球内部的热能C. 月球引力D. 地壳的化学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构造地质学中,______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元。
7. 地壳的变形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褶皱、断层和______。
8. 逆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而正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走滑断层的特点是断层的两盘沿着断层线平行移动,不发生______。
9. 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这种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______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0.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壳的变形机制,预测地震活动,以及寻找矿产资源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 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并简述其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13. 描述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断层的类型及其对地质活动的影响。
15. 论述褶皱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质勘探的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10分)16. 根据所提供的地质剖面图,分析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并推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 C D B B二、填空题6. 地块7. 断层8. 垂直移动9. 地幔对流10. 地幔对流三、简答题1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壳的变形、运动和构造,以及这些构造现象对地表形态、地质活动和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
地质构造练习题1. 描述地球内部的构造并解释地球内部构造对地表现象的影响。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由岩石、土壤和水构成,分为陆壳和洋壳。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平均约为35公里,海洋中约为5公里。
地幔是地球内部较厚的层,由固态岩石构成,主要由硅、镁、铁、氧等元素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合金组成,而内核则由固态铁合金构成。
地球内部的构造对地表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导致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发生。
当地幔中的岩浆上升到地壳表面时,形成了火山,喷发出岩浆、气体和火山灰等物质。
地幔中的岩石运动也会引发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外,地球内部的构造还影响着地壳的运动与变形。
地球内部的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壳由若干个大板块和小板块组成,它们以不断运动的方式相互推挤、碰撞或远离。
这种板块构造的活动导致了地震、山脉的形成以及地壳的抬升和下沉。
2. 解释地壳的抬升和下沉现象,并举例说明。
地壳的抬升和下沉是地球构造变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地壳抬升指的是地壳向上升起,海洋地壳上升后可能形成海岸线,陆地地壳上升后可能形成山脉。
地壳的抬升通常与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和地壳应力的变化有关。
例如,两个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时,其中一块板块会被挤压向上,形成山脉。
地壳的下沉指的是地壳向下沉降,海洋地壳下沉后可能形成海沟,陆地地壳下沉后可能形成盆地。
地壳下沉通常与岩浆活动、板块俯冲和地壳应力的变化有关。
例如,两个地壳板块发生碰撞时,其中一块板块会被推入地幔,形成深海槽或陆地盆地。
3. 解释地壳发生断裂的原因,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断裂。
地壳发生断裂主要由于地质应力的作用导致。
当地质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压能力时,岩石就会发生断裂。
地壳断裂通常会伴随地震的发生。
不同类型的断裂包括正断裂、逆断裂和走滑断裂。
正断裂是指地壳两侧的岩石沿着断裂面向上和向外移动,导致地壳变薄,并形成断陷盆地。
《构造地质学》模拟题一单选题1.岩层的真倾角().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答案]:A2.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这样的地层接触关系为().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答案]:B3.应力的概念().A.所谓应力实际为内力B.应力使单位面积的内力C.应力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没产生的派生粒子力D.所谓应力是指物体受力之和[答案]:B4.阿尔卑斯式褶皱的基本特点不具有().A.褶皱翼部倾角极缓,构造变形十分轻微,规模很大B.一系列生成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C.整个带内背,向斜呈连续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各区D.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答案]:A5.由于岩性的突变引起劈理发生方位的明显改变称为().A.劈理域B.微劈石C.劈理折射D.劈理弯曲[答案]:C6.褶皱枢纽是指().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答案]:C7.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答案]:C8.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A.褶皱B.断裂C.褶皱和断裂[答案]:A9.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A.与倾伏角相同B.比倾伏角大C.比倾伏角小D.与倾伏角无关[答案]:A10.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褶皱称为().A.直立倾伏褶皱B.斜歪倾伏褶皱C.斜卧褶皱[答案]:A11.旋转应变是一种().A.纯剪应变B.共轴应变C.非共轴应变[答案]:A12.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A.石香肠构造B.皱纹线理C.矿物生长线理[答案]:C13.被构造上拆离及伸展的未变质沉积层所覆盖,呈孤立的平缓穹形或拱形,强烈变形的变质岩和侵入岩构成的隆起叫做().A.裂谷垫B.断陷谷C.变质核杂岩D.盆岭构造[答案]:C14.节理系是指().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答案]:C15.在共轴递进变形情况下应变椭球体长轴大体相当于().A.最大压应力方向B.最大张应力方向C.中间应力轴方向[答案]:B16.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A.越小B.越大C.无变化[答案]:B17.在共轴递进变形中,增量应变椭球体的主轴始终与有限应变椭球体主轴().A.平行B.不平行C.可平行也可不平行[答案]:A18.递进变形过程中,在非常微小瞬间发生微量应变是().A.无限小应变B.有限应变C.增量应变D.非均匀应变[答案]:C19.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的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是().A.滑距B.断距C.轴距D.轴迹[答案]:B20.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21.逆冲断层产状与上下盘岩层产状一致地段叫().A.断坪B.断坡[答案]:A22.剥离断层是().A.位移量很大的逆断层B.巨大狭长的断陷盆地C.低缓的大型伸展正断层[答案]:C23.飞来峰指().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答案]:B24.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A.阶梯状断层B.迭瓦状断层C.雁行式平移断层D.前面三种都可能[答案]:D25.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A.横断层B.倾向断层C.走向断层D.顺层断层[答案]:B26.S形雁行张节理的变形机制是().A.挤压作用B.共轴递进变形C.非共轴递进变形[答案]:A27.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的大地构造类型是().A.地堑B.地垒C.断陷盆地[答案]:A28.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A.应变椭球体的XY面B.应变椭球体的XZ面C.a运动面应变椭球体的YZ面[答案]:A29.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答案]:B30.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答案]:B31.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A.σ2直立,σ1σ3水平B.σ1直立,σ2σ3水平C.σ3直立,σ1σ2水平[答案]:B32.中和面褶皱作用形成褶皱各处垂直层面厚度不变,其典型的褶皱形态为().A.顶厚褶皱B.相似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答案]:C33.鞘褶皱是一种特殊的A型褶皱,它是().A.在强烈压扁条件下产生B.在强烈拉伸条件下产生C.发育在韧性剪切带中强烈剪切部位[答案]:C34.影响褶皱主波长的主要因素有().A.能干层厚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粘度比B.应力大小和能干层厚度C.应力大小和应力作用的时间长短D.能干层粘度和能干层与介质的厚度比[答案]:A35.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A.相似褶皱B.等厚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答案]:B36.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上下地层之间沉积间断,这样的地层接触关系为().A.整合接触B.平行不整合接触C.角度不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答案]:C37.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答案]:B38.糜棱岩是指().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答案]:A39.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答案]:C40.动态重结晶时,如果大晶粒没有分解完,就形成().A.香肠构造B.布丁构造C.窗棱构造D.核幔构造[答案]:D41.逆冲断层的倾角和位移的标准是().A.倾角<30°,位移>5kmB.倾角<30°,位移<5kmC.倾角>30°,位移<5kmD.倾角>30°,位移>5km[答案]:A42.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的节理最有可能是().A.剪节理B.张节理C.”X”型共轭节理D.羽状节理[答案]:B43.地壳表层中岩层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叫做().A.劈理B.线理C.褶皱D.节理[答案]:E44.划分高度逆断层和低角度逆断层的倾角大小是().A.55°B.65°C.45°D.35°[答案]:C45.S型面理中剪切带边部的面理与其边界的角度为().A.35°B.45°C.55°D.65°[答案]:B46.根据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位移,可将断盘分为().A.北东盘和南西盘B.上盘和下盘C.上升盘和下降盘D.正断盘和逆断盘[答案]:C47.根据断盘与断层面的相对位置,可将断盘分为().A.北东盘和南西盘B.上盘和下盘C.上升盘和下降盘D.正断盘和逆断盘[答案]:B48.断陷谷和断陷盆地反映的是岩石圈的作用().A.拉伸作用B.伸展作用C.剪切作用D.挤压作用[答案]:B49.图示法中,短线表示().A.走向B.倾向C.倾角D.倾伏角[答案]:B50.图示法中,长线表示().A.走向B.倾向C.倾角D.倾伏角[答案]:A51.图示法中,数值表示().A.走向B.倾向C.倾角D.倾伏角[答案]:C52.在伸展区,掀斜构造,阶梯状断层,地堑,地垒等共同产出,形成由不对称的纵列单面山,山岭及其间宽广盆地组合成的构造-地貌单元被称为().A.断陷谷B.盆岭构造C.裂谷D.箕状构造[答案]:B53.如果地堑中一侧断层发育,形成一侧由主干正断层控制的不对称构造,称为().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箕状构造[答案]:D54.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背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上升盘的伸展构造是().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箕状构造[答案]:B55.由两条走向基本一致的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两条正断层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的伸展构造是().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箕状构造[答案]:A56.由于地层内的层间滑动引起的与基底无关褶皱组合形式叫做().A.阿尔卑斯型褶皱B.日耳曼式褶皱C.线状褶皱D.侏罗山式褶皱[答案]:D57.以一定可见的间隔切过先存连续劈理的岩石为特征的劈理是().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答案]:D58.矿物颗粒小于0.2mm,发育于低级变质岩中的透入性构造是().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答案]:A59.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的节理是().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张节理[答案]:C60.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直交的节理是().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张节理[答案]:B二多选题1.不整合在构造方面的标志有:A.产状不同B.构造线不同C.褶皱形式不同D.变形强度各异E.残积矿床不同[答案]:ABCD2.属于正断层的组合形式有: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雁列式断层E.对冲式断层[答案]:ABCD3.大陆伸展模式可分为哪三种模式:A.简单张力伸展模式B.纯剪切伸展模式C.纯张力伸展模式D.简单剪切伸展模式E.分层剪切伸展模式[答案]:BDE4.雷思和克尼尔根据劈理成因和结构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A.褶劈理B.板劈理C.破劈理D.滑劈理E.层间劈理[答案]:BCD5.物体的变形方式有哪些:A.拉伸B.挤压C.剪切D.弯曲E.旋转[答案]:ABCDE6.研究全球构造的主要学说有:A.槽台学说B.板块学说C.地质力学D.波浪镶嵌学说E.地洼学说[答案]:ABCDE7.岩石的破裂方式有:A.张裂B.剪裂C.断裂D.碎裂E.熔裂[答案]:AB8.剪切带的基本类型有:A.韧性剪切带B.脆性剪切带C.韧-脆性剪切带D.脆-韧性剪切带E.中性剪切带[答案]:ABCD9.根据花状构造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可分为:A.牵引式花状构造B.正花状构造C.雁列式花状构造D.负花状构造E.棋盘式花状构造[答案]:BD10.断层面和断层带的空间位置由哪三要素确定:A.走向B.倾伏角C.倾向D.视倾角E.倾角[答案]:ACE11.生物沉积构造可以分为:A.生物遗迹构造B.生物扰动构造C.生物生长构造D.生物流动构造E.植物根痕迹[答案]:ABCE12.产状的表示方法体系有:A.方位角表示方法B.图示法C.数字法D.描述法E.象限角表示方法[答案]:AE13.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有:A.倾伏向和倾伏角B.走向C.倾向D.倾角E.侧伏向和侧伏角[答案]:AE14.属于逆断层的组合形式有:A.叠瓦式断层B.雁列式断层C.对冲式断层D.背冲式断层E.楔冲式断层[答案]:ACDE15.选项中那些可以作为判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主要依据:A.两盘中地层的新老关系B.牵引构造C.断裂带D.擦痕和阶步E.羽状节理[答案]:ABDE16.逆断层形成的构造背景:A.造山带内部B.断层与褶皱的关系C.区域性伸展造成的沉降盆地D.断裂带E.山与盆地结合部分[答案]:ABDE17.正断层形成的构造背景:A.造山带内部B.背斜转折端C.区域性伸展造成的沉降盆地D.断裂带E.穹窿形成的环形正断层[答案]:BCE18.糜棱岩的微观特征有:A.波状消光B.带状消光C.条纹状石英D.变形纹E.亚颗粒[答案]:ABDE19.断层滑距是指断层两盘实际位移的距离,它可以分为:A.总滑距B.走向滑距C.倾向滑距D.水平滑距E.垂直滑距[答案]:ABCD20.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A.断层面B.断裂带C.断层线D.断距E.断盘[答案]:ABCE21.节理分期最直接的依据是节理组的交切关系,那么节理组的交切关系有哪四种:A.错开B.限制C.互切D.追踪,利用和改造E.剪切[答案]:ABCD22.侏罗山式褶皱的代表性构造有:A.过渡型褶皱B.滑脱褶皱C.地槽型褶皱D.隔档式褶皱E.隔槽式褶皱[答案]:DE23.根据褶皱中同一褶皱面在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可将褶皱描述为:A.协调褶皱B.等轴褶皱C.短轴褶皱D.线状褶皱E.不协调褶皱[答案]:BCD24.根据转折端的形态,褶皱可以分为:A.尖棱褶皱B.圆弧褶皱C.箱状褶皱D.扇状褶皱E.挠曲[答案]:ABCDE25.根据褶皱两翼之间的夹角褶皱可以分为:A.平缓褶皱B.开阔褶皱C.闭合褶皱D.紧闭褶皱E.等斜褶皱[答案]:ABCDE26.按照成因沉积构造可以分为:A.成岩成因沉积构造B.物理成因沉积构造C.化学成因沉积构造D.生物成因沉积构造E.后生成因沉积构造[答案]:BCD27.走滑断层断裂形态多呈直线或弧线,延伸远,根据弧线弯曲形态可分为:A.S型B.A型C.C型D.L型E.Z型[答案]:ACE28.断层活动总是形成或留下许多构造现象,常见的有:A.断层岩B.断层牵引构造C.地质体被错开D.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E.构造透镜体[答案]:ABCDE29.地层接触关系主要有:A.重合接触B.整合接触C.不整合接触D.平行不整合接触E.角度不整合接触[答案]:BCDE30.常用的生物地层单位有:A.对比带B.组合带C.延限带D.顶峰带E.种系带[答案]:BCDE根据轴面产状和两翼产状可以把褶皱描述为:A.直立褶皱B.斜歪褶皱C.倒转褶皱D.平卧褶皱E.翻卷褶皱[答案]:ABCDE断层活动及其存在常常在地貌上有明显的表现,例如:A.断层崖B.断层三角面C.错断的山脊D.山岭和平原的突变E.串珠状湖泊洼地[答案]:ABCDE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主要有:A.地貌标志B.构造标志C.地层的重复和缺失D.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E.岩相和厚度的急变[答案]:ABCDE可用于判定地层面向的原生构造有:A.粒序层理B.板状交错层理C.槽状交错层理D.生物遗迹E.枕状熔岩[答案]:ABCDE促使岩石发生塑性变形的机制有:A.晶体缺陷和位错B.动态重结晶C.扩散蠕变D.溶解蠕变E.颗粒边界滑动[答案]:ABCDE波痕要素主要有:A.波形B.波长C.波高D.波痕指数E.不对称指数[答案]:BCDE走滑断层的样式主要有:A.对冲式B.单条式C.平行式D.雁列式E.菱格式[答案]:BCDE层面暴漏构造主要有:A.泥裂B.雨痕C.冰雹痕D.食盐假晶E.泥痕[答案]:ABCD按照形态沉积构造可以分为:A.层理构造B.层面构造C.结核D.线状构造E.面状构造[答案]:ABC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是:A.碎裂变形阶段B.弹性变形阶段C.塑性变形阶段D.断裂变形阶段E.压熔变形阶段[答案]:BCD下列哪些是走向滑动断层控制下形成的构造:A.拉分盆地B.花状构造C.雁列式褶皱D.牵引式弯曲E.棋盘构造[答案]:ABCDE岩石变形的外部因素有:A.围压B.温度C.溶液D.空隙压力E.时间[答案]:ABCDE地层对比方法主要有:A.岩石相似性的对比B.标志层对比C.古生物标志对比D.地质事件对比E.同位素年龄对比[答案]:ABCDE由于岩石的能干性异常而形成的构造有:A.香肠构造B.布丁构造C.窗棱构造D.褶皱形态E.劈理特征[答案]:ABCDE糜棱岩类岩石的结构分类为:A.初糜棱岩B.糜棱岩C.超糜棱岩D.千糜岩E.变余糜棱岩[答案]:ABCDE根据一个构造单元中逆冲断层的排列组合及其逆冲方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单冲型B.背冲型C.对冲型D.楔冲型E.箕型[答案]:ABCD确定不整合的依据有:A.地层古生物B.沉积-侵蚀C.构造变形D.岩浆活动E.变质作用[答案]:ABCDE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有:A.倾伏向B.走向C.倾向D.倾角E.侧伏角[答案]:BCD伸展构造模式多样,例如:A.地堑B.地垒C.阶梯状断层D.箕状构造E.大型断陷盆地[答案]:ABCDE一系列褶皱呈带状分布,走向基本一致并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直的褶皱组合形式是:A.阿尔卑斯型褶皱B.地槽型褶皱C.线状褶皱D.全形褶皱E.带状褶皱[答案]:ABCD岩层发生脆性断裂形成碎裂岩系列,这个系列一般包括:A.碎粒岩B.糜棱岩C.断层角砾岩D.波化岩E.断层泥[答案]:ACDE断层岩可以分为两大类:A.碎裂岩B.糜棱岩C.断层角砾岩D.波化岩E.断层泥[答案]:AB裂谷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哪些构造地貌景观:A.大陆裂谷B.大洋裂谷C.陆间裂谷D.断陷谷E.断陷盆地[答案]:DE根据裂谷带的地壳性质,可将裂谷分为:A.大陆裂谷B.大洋裂谷C.陆间裂谷D.断陷谷E.断陷盆地[答案]:ABC根据劈理域和微劈石的形态可以将不连续劈理细分为: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E.间隔劈理[答案]:DE劈理域和微劈石用肉眼可识别的劈理为不连续劈理,它包括: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E.间隔劈理[答案]:DE劈理域和微劈石用肉眼识别不清的劈理为连续劈理,它包括:A.板劈理B.千枚理C.片理D.褶劈理E.间隔劈理[答案]:ABC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可以将节理分为: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张节理E.剪节理[答案]:DE根据节理与褶皱轴方位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节理分为: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张节理E.剪节理[答案]:ABC下列属于交错层理的是:A.水平层理B.平行层理C.波状层理D.斜层理E.粒序层理[答案]:CD三判断题1.岩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为走向线.[答案]:T2.拉分盆地是走滑断层系中拉伸形成的断陷盆地.[答案]:T3.走滑断层两侧的时代越老错距越大.[答案]:T4.逆冲推覆构造的褶皱早于逆冲发生.[答案]:F5.逆冲断层与反冲断层构成背冲式构造的汇合部分被称作冲起构造.[答案]:T6.赤平投影能帮我们求得一对共轭剪节理的交线的产状.[答案]:T7.只知道断层产状及其面上擦痕的侧伏,是无法得到擦痕的倾伏向和倾伏角的.[答案]:F8.向斜由中心(核部)向两侧(翼),组成褶皱的岩层从新到老对称重复.[答案]:T9.在平行岩层中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者重合.[答案]:T10.已知岩层在两个不同方向剖面上的视倾角时,我们可以得到岩层走向和倾向,但是得不到倾角.[答案]:F11.根据赤平投影的方法,我们可以在已知岩层产状时,求得某一方向剖面上的岩层视倾角. [答案]:T12.一切线状构造都可采用都与直线的投影方法有所不同.[答案]:F13.一切面状构造都可采用空间平面的投影方法.[答案]:T14.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就叫斜交断层.[答案]:T15.巨型的平移断层就是走滑断层.[答案]:T16.上盘相对下盘向上运动的断层是正断层.[答案]:F17.劈理是大型构造的从属构造.[答案]:T18.由不溶残余物构成劈理域的间隔劈理是压溶作用的产物.[答案]:T19.剪节理的节理面平直光滑且没有擦痕.[答案]:F20.现代构造观认为地壳运动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答案]:T21.在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标高是一样的.[答案]:T22.在地质学中剪应力是逆时针时为正.[答案]:T23.反冲断层主要发生于逆冲断层的前锋部或断坡前侧.[答案]:F24.上盘相对下降而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答案]:T25.一条断层一般往往不是一个单一的面,而是由数个面组成的一个带.[答案]:T26.赤平投影方法可以帮我们得到断层面与岩层面交迹线的产状.[答案]:T27.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压性结构面(如褶皱轴面)与断层所构成的锐角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答案]:T28.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答案]:T29.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答案]:F30.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至相同的若干条逆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答案]:F。
《构造地质学》模拟题(补)一.单项选择题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2.岩层的真倾角()。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3.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褶皱B.断裂C.褶皱和断裂4.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5.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A. σ2直立,σ1σ3水平B. σ1直立,σ2σ3水平C. σ3直立,σ1σ2水平6.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A.横断层B.倾向断层C.走向断层D.顺层断层7.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A.阶梯状断层B.迭瓦状断层C.雁行式平移断层D.前面三种都可能8.应力的概念()。
A.所谓应力实际为内力B.应力使单位面积的内力C.应力是外力作用下物体没产生的派生粒子力D.所谓应力是指物体受力之和9.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10.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11.阿尔卑斯式褶皱的基本特点不具有()。
A.褶皱翼部倾角极缓,构造变形十分轻微,规模很大B.一系列生成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C.整个带内背、向斜呈连续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各区D.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瓦状断层12.主要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相向倾斜的正断层构成的大地构造类型是()。
A.地堑B.地垒C.断陷盆地D.裂谷13.糜棱岩是指()。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14.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15.褶皱枢纽是指()。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二.填空题1.不整合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_________和_________。
2.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一般都经历三个变形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层的几何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断层岩的变形特征,断层岩可分为两大系列,分别为代表脆性变形的_________系列及代表韧性变形及塑性变形的_________系列。
6.劈理构造的成因分类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地质构造的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
8.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9.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
10.岩石变形的四种基本方式为、、和。
受力物体的形变可以分为和。
11.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为下降沉积→、、→再下降接受沉积。
12.沉积岩中可以用来确定岩层顶底面的原生构造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等。
13.在地形地质图上,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的岩层为岩层,露头界线为直线的岩层为岩层。
14.摩尔圆表达了受力物体内部任意斜面上应力、应力与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15.断层存在的地貌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1.不整合的时代就是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缺失的那部分地层代表的时代。
2.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方位,知道了倾向便可换算出走向。
3.岩层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4.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且岩层的倾角小于坡度角,岩层出露线的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5.褶皱的枢纽一定是褶皱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6.断层的上盘一定为上升盘。
7.地层缺失一定是断层造成的。
8.叠瓦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致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9.构造置换是指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被另一种构造所替代的现象。
10.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11.阶梯状断层是由产状大致相同的若干条正断层所组成的断层组合。
12.粒级层理又称递变层理,其特点是在一单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逐渐变细。
13.在断层旁侧发育的压性结构面(如褶皱轴面)与断层所构成的锐角指示断层对盘的运动方向。
14.微劈石域的变形较劈理域强。
15.褶皱的轴面的是指平分两翼的面。
16.正阶步由缓坡至陡坡指示阶步所在盘的运动方向。
四.简答题1.石香肠构造。
2.简述野外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3.褶皱面的里卡德分类。
(按轴面与枢纽关系)4.什么是飞来峰和构造窗?5.确定不整合的直接和间接标志。
6.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性质?五.读图分析题1.一剖面如下,试判别断层的运动方向及断层性质。
羽状剪节理F2.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3. 分析图中断层(F)的运动学类型。
4. 请分析以下剖面图中角度不整合发生的时代。
答: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1.平行、角度2.弹性、塑性、断裂3.断层面、断层线、断层带、上盘、下盘4.温度、压力、围压限制、溶液(液压)、时间5.碎裂岩,糜棱岩6.破劈理、滑劈理、流劈理7.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及动力学特征8.前展式(背驮式),后展式(上迭式)9.走向、倾向、倾角10.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均匀形变、非均匀形变11.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12.斜层理,粒级层序,波痕,泥裂,古生物化石的生长和埋藏状态13.水平,直立14.正,剪15.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山脊错位、串珠状湖泊洼地、带状泉水三.判断题四. 简答题1.石香肠构造。
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
2.简述野外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标志:1)地貌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错断的山脊、串珠状湖泊洼地、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河流急剧转或河谷被错断)。
2)构造标志: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节理化劈理化带的突然出现、小褶皱剧增、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构造透镜体。
3)地层标志:地层缺失和重复。
4)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岩体、矿化或者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断续分布。
5)岩相和厚度标志: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
3.褶皱面的里卡德分类(按轴面与枢纽关系)(1).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直立(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度)。
(2).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80-90度),枢纽为倾伏角为(10-80度)。
(3).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直立(80-90度)。
(4).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近于水平(0-10度)。
(5).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0-10度)。
(6).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10-80度),枢纽倾伏(10-80度),但角值不同。
(7).斜卧褶皱:轴面的角与枢纽倾伏角为(10-80度),倾向角度基本一致。
4.什么是飞来峰和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外来岩体大片剥蚀掉,只在大片被剥露出来的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
称为飞来峰。
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块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一片外来岩块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原地岩块,常常是较老地层中出现一小片由断层封闭的较年轻地层,这种现象叫构造窗。
5.确定不整合的直接和间接标志。
(1)地层古生物方面标志,上下两套地层中所含化石表明地质时期相差较远,或其反映出在生物演化中存在不连续现象,或二者生物群迥然不同。
(2)沉积方面的标志,两套地层间有古侵蚀面,古土壤层或与之有关的残积矿床等。
(3)构造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一致,变形强弱不同,褶皱形式及断裂情况也各异,为角度不整合。
(4)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是在不同时期地壳中形成,往往各自伴生不同时期和不同特点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并各有不同类型矿床。
6.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性质?答:1)根据两盘地层的新老关系;2)根据褶皱核部的宽窄变化;3)根据地层的重复和缺失;4)根据牵引构造和逆牵引构造;5)根据擦痕、阶步和反阶步;6)根据构造透镜体和断层角砾岩;7)根据派生构造;8)根据生长正断层两盘的厚度;9)根据平移断层收敛、分散作用和升降活动。
五.读图分析题1.F2.倒转层序3.逆断层4. Pt3以后,€1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