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概论一
- 格式:doc
- 大小:30.99 KB
- 文档页数:23
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广播的问世与广播事业的发展一、无线电的发明1819年,丹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发现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确立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是历史上最早研究无线电波的人。
他于1873年发表了《电磁理论》,在理论上为后来的电磁学确定了最初的概念。
他还用数学论证,电波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每秒钟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周。
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泥瑞基·赫兹开始在德国若干大学进行一系列实验,最终找到了产生无线电波、发射无线电波以及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1888年,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是有关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
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人们一度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
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的计算单位。
1889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但是未被推广、运用。
西方国际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
1897年,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报通讯公司。
1899年,美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在新泽西州成立。
1901年12月,马可尼完成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意义是什么?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对20世纪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话、无线传真、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视等,都是运用无线电技术的成果。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首次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的是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顿和李·德福雷斯特。
费森顿想利用无线电波,并把声音变成电信号。
广播电视概论名词解释(一)广播电视概论名词解释1. 广播电视•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电视网络向大众传递信息和娱乐的技术和媒介。
•示例:广播电视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等,通过无线电或有线传输信号,将音频、视频等内容传递给听众和观众。
2. 频道•定义:频道是指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划分的不同节目内容播放区域。
•示例:例如电视台中拥有新闻、娱乐、体育等不同类型的频道,观众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不同频道观看。
3. 电台•定义:电台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向广大听众传递音频节目的媒介。
•示例:例如FM电台、AM电台等,会通过无线电波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新闻、广告等节目内容。
4. 电视台•定义:电视台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电视网络向广大观众传递视频节目的媒介。
•示例:例如CCTV、BBC等电视台,在不同频道上播放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各类内容。
5. 节目•定义:节目是指广播电视媒体中独立的、有主题和内容的表演或展示活动。
•示例:例如新闻节目、电视剧、体育赛事直播等,是电视台或电台播放的具有独立完整性的内容。
6. 直播•定义:直播是指即时传输音视频内容,观众可以在线实时收看或收听。
•示例:例如体育赛事、综艺节目等可以通过电视台或电台实时进行直播,并且观众可以通过电视或收音机收听或收看。
7. 广告•定义:广告是指为了宣传推销产品、服务或想法而制作和发布的媒体内容。
•示例:例如在电视或电台中播放的商品广告、服务广告等,是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而进行的推销活动。
8. 新闻•定义:新闻是指记述事件、事实或观点的报道,提供给公众了解实时信息的媒体内容。
•示例:例如电台播放的新闻时事节目、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联播等,传递时事新闻给观众。
9. 体育赛事•定义:体育赛事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比赛活动。
•示例:例如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田径比赛等,电视台或电台会进行现场直播。
10. 监管机构•定义:监管机构是指负责监督、管理广播电视行业运营和内容的组织或部门。
复习要点n 1、广播电视发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时间、重要称呼。
n2、掌握一些基本认识: n如广播电视的发展规律、传播共性、社会功能、负功能; n 3、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音响的蒙太奇功能;广播语言的具体要求;电视画面的特性;电视节目制作的三种方式;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等。
一、无线电的发明1.1873年 马克斯威尔 无线电之父无线电之父2.1888年德国科学家海尼瑞基·赫兹发现了产生、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发现了产生、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
3.1899年,亚历山大·波波夫提出利用电磁波进行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出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距离达到148公里。
但未能引起俄国重视,并推广应用。
公里。
但未能引起俄国重视,并推广应用。
4.1897年,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通讯公司在伦敦成立无线电通讯公司(后改马可尼公司)(后改马可尼公司),把无线电推广应用到轮船联系和体育转播。
1901年,他第一次跨大西洋两岸无线电通讯。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 首先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声音的是费森顿和德福雷斯特。
1906年圣诞节,加拿大人费森顿从实验室里传送声音实验成功,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问世。
1907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可以增强声音发送,并开始定期广播简讯。
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可以增强声音发送,并开始定期广播简讯。
三、第一家电台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专家弗兰克·康拉德在匹兹堡主持建立的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呼号“KDKA ”。
这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四、广播事业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简略)1922年,英国马可尼等六家无线电器材公司经政府批准合资成立了一家广播公司,1927年改建为公营广播机构,即后来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覆盖率达80%,形成垄断。
广播电视概论一、名词解释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二、辨析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三、问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四、赏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概况第一节广播一、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的区域传送声像节目,通称为广播.(1)分为声音广播、电视广播。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电视则指电视广播。
(2)按照传输方式分:•1)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或开路广播;•2)通过电缆或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或闭路广播;•3)通过人造卫星作为转发站传送的,叫卫星广播;•4)通过因特网传送的,叫网上广播。
(3)按照覆盖范围分为:•1)地方广播•2)全国广播•3)国际广播(4)按照技术标准分为:•1)模拟广播•2)数字广播二、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波的产生•无线电波的分类与传播光速(C)波长(λ)= --——频率(f)三、广播技术发明的标志性事件1、意大利的发明家马可尼和俄国的波波夫使无线电通讯进入实际运用阶段的科学家.2、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最原始的电视机。
1925年10月2日,电视诞生,贝尔德被称为“电视之父",同年美国人斯福罗金演示了电子式电视。
四、广播电视与其他大宗传播媒介区分:广播电视:是电子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或导线,它不需要发行渠道,在广播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内,只要观众打开接收机,就可接受到广播电视节目,建立起媒介与受众的直接联系.报刊书籍:作为纸质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印刷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纸张,并通过一定的发行渠道被受众所获得。
电影:作为视听媒介,其物质技术基础是感光技术设备,其信息载体是胶片,并通过发行和放映渠道传递给受众.第二节电视一、电视是活动图象及其伴音的电传输。
二、电视是传播媒介1、电视媒介的优点(1)传播速度快,服务范围广,受众面广。
广播电视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一章世界电视广播发展史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背景:传播技术的进步轨迹一.产生于人类本能需要:克服空间限制的需要1.图像传播2.语言传播第一种职业的传播者:吟游诗人3.文字传播最早被使用的文字:象形文字4.印刷传播5.电子传播二.真实地模仿、复制客观现实的需要1.模仿行为的功能:模仿是人类的行为与自然的融洽;模仿有“善”的指向;模仿可以给人带来快感。
2.媒介技术的进步与模仿行为的进化“仿拟”第二节广播电视技术发展轨迹(填空或选择)一.广播技术的发展1.远距离传播信息的电子技术——无线电的发明2.声音录制,存储技术的发展3.收音机技术的发展二.电视技术的发展:图像和传播能力的双重进步1.光电效应和荧光效应:图像制作和显示的理论基础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是英国工程师史密斯,他们发现金属物质硒是一种发电体,法国科学家白克勤尔发现,给某种化学物质充电以使其发光,就可以把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
2.图像分解和扫描技术1875年,美国人凯瑞发明了图像分解技术,最早的摄像头1880年,法国人勤布朗发现了眼睛扫描事物的原理——是将图像分解成许多像素以完成的1884年,德国工程师尼善普可夫用一个满螺旋状小洞的圆盘成功地传送了波动的图像,20世纪真正的电视发明。
3.机械电视和电子电视的发明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公认是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贝尔德发明的(P6)电子电视的核心技术是显像管4.电视记录和传播技术的进步:(对电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还包括图像技术和传播技术)(1).电视录像技术的发展70年代末盒式磁带录像机正式进入家庭,1947年“电视录像机问世”。
(2).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微波无线传播到卫星传播再到光缆传播第三节广播的黄金岁月一.“大萧条”对广播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发挥(“炉边谈话”)2.流动人口造成的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广播优点:感染力强,伴随性收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广播媒介发展的促进作用1.社会动员作用的继续发挥2.广播伴随性收听优势的发挥第四节电视的黄金岁月和广播面对挑战的应对策略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媒介的飞速发展1.电视新闻显示了自己极强的生命力;2.电视的文艺、娱乐类节目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学大一1.新闻学:研究一切新闻现象、活动、事业以及基本特征的科学;1.广播电视新闻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2.广播电视新闻的基本内涵:1传播媒介2传播时效3事实本源4传播意义3.广播传播符号:语言符号播音语言、现场语言、非语言符号现场音响、音乐符号4.传播的五大功能:1传播功能2雷达功能3控制功能4教育功能5娱乐功能P1415.论述广播新闻的传播特性:(1)传播的快捷性(2)内容的简洁性(3)传递通道的单一性(4)传播过程的排他性(5)传播范围的渗透性6.简答电视新闻的传播特性:P133(1)现场的证实价值(2)画面情节的片段性(3)现场的制约性(4)新闻传播的及时性(5)节目播出的同步性(6)新闻节目的易受性7.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共性:P138(1)传播顺序的制约性(2)传播信息的多元性(3)传播过程的参与性(4)传播的快速性与声画阅听的易逝性(5)传播对象的广泛性与视听的随意性(6)内容的丰富性与视听的被动性(7)声画并茂与信息的传真性8.广播传播以具象语言为主,以抽象语言为辅;P2729.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1)播报新闻,传达政令(2)沟通监督,引导舆论(3)交流信息,服务社会(4)传播知识,活跃生活10.填空广播电视新闻史:1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同年8月31日,首次播出广播新闻21954年,美国彩色电视节目出现;11.广播电台电视台经营性质三种:P76(1)国营制度型(2)商业制度型(3)公共制度型12.用于广播的彩色电视制式三种:NTSC制式1952美、PAL制式1962德、SECAM制式1966法P2713.美国电视机构:全国广播公司NBCP37,有线电视新闻网CNNP3914.美国广播机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公共广播公司PBSP3815.1936年,英国在伦敦市郊的亚历山大宫开办世界上第一座正规电台公众电视台,是世界电视史的重要里程碑;16.日本广播协会NHK成立于1926年,为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为全球第一个播出卫星直播成套节目的电视台;17.我国最早的广播电台: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所属广播电台在上海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最早的无线广播电台;18.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主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1947年3月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2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20.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1958年5月15日,中国电视台第一次播出了自办的电视新闻节目;21.1978年5月,北京电台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CCTV22.1996年3月31日,卫视中文台1996年开播独立成为凤凰卫视中文台星空传媒;23.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播覆盖网24.简答听众调查的主要形式:问卷设计、样本选择问卷与样本P11625.听众调查主要方法:(1)分析观听众来电(2)日记调查法(3)个人访问法(4)电话调查法(5)召开座谈会研讨会(6)问卷调查法(7)装置计量法26.受众调查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内容分析法27.解释受众调查的主要术语:p121潜在观众:指抽样地区内有接收机电视机或收音机的所有家庭;开机率HUT =户数拥有电视机、收音机的机状态的户数一个特定时段内处于开×100% 受众份额比率SOA=目的户数同时收看(听)其他节听)节目的户数某一特定时间内收看(×100%节目收视听率=机的户数所有拥有收音机、电视户数收视(听)某一节目的×100% 累计受众:指在特定时段内至少看了一次某个节目的不相重复的户数或人数;累计收视听率=调查区内人口总数的受众数量一个调查区内不相重复×100% 28.集中度指数:指相对于某一基数的有关数目的百分比数;29.声音符号的特征:声音的物理性、声音的生理性、声音的心理性30.广播新闻中的声音符号三种:口头说话、音响广义上泛指广播中的所有声音,它包括自然声、人声、音乐声等、音乐31.广播非语言符号的分类:现场音响、音乐符号32.非语言符号主要指音响,音响广义上泛指广播中的所有声音,它包括自然声、人声、音乐声等33.写实音: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音响只能是自然产生的声音;34.写实音与非写实音的主要区别:写实音具有客观性即写实音是自然存在的,不可模拟和创作;35.广播非语言符号写实音的主要功能四种:1提供信息和证据2补充3强调4替代36.非语言符号的特点:P1601解释的多样化与理解的局限非语言符号的含义丰富多样,但是难以系统化、规范化;2情感的无意识宣泄非语言符号可以使有意识产生的,也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3范围狭小非语言符号的传播范围是极其有限的;4对语言符号的纠正非语言符号的真实性能够否定语言符号的虚假性;37.广播新闻节目的类型:消息报道型、专题型新闻节目、板块式新闻节目38.话筒与嘴巴的最佳距离为15cm ;39.广播新闻音响的类型三种:实况音响、口头报道、诱发音响P19740.解释现场新闻报道含义:是广播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一边观察、一边叙说、一边采录的一种报道形式;41.现场新闻报道的语言要求:1符合时空要求2要有场面和色彩感3要有节奏感4让音响说话42.广播节目的三要素:节目主持人、导播、听众43.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播出特点:(1)固定性2形象性3个性化4以谈话的形式进行44.简答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播出的的基本要求:谈话内容、语言优美(1)开播前策划节目的主题注意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意义或积极意义的并且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应该避免在电话直播节目中讨论会引起民事纠纷的问题要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德,禁止低级庸俗的内容进入节目(2)开播前做好案头准备(3)批评要准确,说事要慎重(4)处理好与被邀嘉宾的关系帮助嘉宾尽快适应直播环境,创造出轻松和谐的谈话气氛,使其心态平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嘉宾遇到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时,要主动为嘉宾解围当嘉宾暂时陷入语言困境时,应该及时帮助嘉宾走出困境45.栏目文案的主要内容:P263(1)栏目的名称要与整个栏目的基本目标相一致,听众能够立即从名称中知晓栏目的类型并且尽量避免雷同(2)栏目所要实现的目标提供资讯还是消费、娱乐(3)目标概要(4)潜在听众(5)栏目的播出时间(6)栏目的播出方式包括主持人的设定(7)栏目运作流程46.电视新闻实务应用包括:采写编评播47.声音语言符号:是指电视新闻节目中能够准确传达新闻内容的声音语言,它包括播音语言和现场语言两类内容;48.文字语言符号的类别:画内文字、屏幕文字49.屏幕文字定义:是指根据新闻内容需要,后期制作时叠加在屏幕上的文字50.屏幕文字的功能:1文字提要,“视、听、读”三位一体,加强信息记忆深度2插入通知,保持了新闻的时效性、节目的完整性和传授双方的融洽关系3整屏文字,形成听读一体的轻易性4当代报纸超大标题给电视新闻的启迪与借鉴5形式是金,变体大字号屏幕文字为提升版面信息吸引力和穿透力添金加彩51.音响语言是:指随画面的拍摄同期采录的,对新闻内容不做直接说明的现场声音;52.音响语言的类别:自然音响、动物音响、机具音响、人声音响、音乐音响53.电视新闻语言的双主体构成:声音、画面54.电视新闻声画关系的形式:声画合一、声画对位55.声音传播的不同效应:共振、互消56.电视新闻非语言符号的构成:如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一广播电视学的含义1 广播电视的诞生“电话的恐怖”“神奇的电话”“电话望远镜”美军上尉克莱. 雷里的妻子---斯蒂芬尼技术----广播电视无线电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远程传输信息的能力成为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
电磁学理论---无线电通讯技术---无线电传声实验---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1900年,费森登: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声音广播。
1916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1920年11月2日,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并批准呼号的电台KDKA正式开播,成为世界广播事业史的发端。
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
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北郊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电视的萌芽时期。
二战后是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成长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欧洲和北美逐渐超过电影,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媒介。
2 什么是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
按照传输信号分:只传递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人们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等,是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活动之一。
3 什么是广播电视学(区别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只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之一,新闻学是研究新闻这一特定大众传播内容的科学。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广播电视学是研究这种特定媒介形式下传播活动的规律,包括内容研究,管理机制研究,受众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研究等与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
1.什么叫广播:从学理层面说,凡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媒介均统称为广播(Broadcast)。
而根据传播符号的不同则可分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即Radio)和电视广播(简称电视,即Television)。
2.“广播”一词仅指狭义上的广播(即声音广播),即仅传送声音的电子媒介,其主要传播手段为有声语言、音响和音乐。
3.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公司(West House)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所设立的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这是第一家申请美国商务部执照的广播电台,所以被公认为世界最早的正式广播。
4.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Fireside Chats)是一个著名的政治谈话节目。
5.1925年,第一个世界性的广播组织——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the InternationalAmateur Radio Union)在法国巴黎成立。
6.1926年,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曾举行频率分配会议。
7.1932年,万国电信联盟与国际无线电联盟合并,成立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 Union)8.二战后,广播不再像过去那样偏重于娱乐和信息服务,而是加入了更多的政治宣教功能(广播演变)。
广播被称作海陆空三种军事力量之外的“第四战线”。
9.1970年代以来,电视的日益普及对广播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一冲击,一些电台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力争以差异化战略谋得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一是细分节目内容,二是细分受众群体。
10.1980年6月,美国亚特兰大是特纳广播公司创立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Cable NewsNetwork)开始通过卫星向邻近国家的电缆电视系统播送新闻,标志着国际电视业的正式诞生。
11. 目前世界著名的电视机构主要有:1)美国的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
一是全国广播公司(NBC,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二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三是美国广播公司(ABC,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第一章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第二章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
宣告了广播的诞生.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
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
广播电视概论一、名词解释1. 网络媒体(第三章)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代表,是以互联网络为载体,采用数字形式,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影像视频、数据信息统一综合处理,混合式传播,并以互动形式与受众进行交流的一种全新的传媒形式。
2.“四级办电视”(教材第二章)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上提出由中央和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一起办电视,实现混合覆盖的方针,及大地推动了中国电视事业的全面发展。
3.地球村(第四章)麦克卢汉指出,电视和卫星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使地球越来越小,人类已经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信息在瞬息之间即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村庄。
4.社教节目(第五章)广播电视社会教育节目,简称社教节目,是指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
5.电视制式(教材第一章)电视制式使是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所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在电视信号的传递过程中,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三基色分解和组合的技术手段,这就导致了彩色电视制式的不同。
现今世界上主要存在NTSC/PAL/SECAM三种制式。
6.广播电视节目(教材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是指电视台、广播电台所有播出内容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它是一个时间上有一定的长度、内容上有一定的主题、形式上有一定的模式的多层次系统。
7.广播电视传播的界面人物(第七章)界面人物是指经常在广播电视节目出现,以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直接与受众见面的传播者,通过其报道、播讲、解说和串联等工作,实现媒介和受众的沟通和交流,其中主要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和采访记者。
二、简答题8. 广播电视传播的制度主要有哪几种?(教材第一章)标准答案:广播电视制度主要有国营制度型、公共制度型和商业制度型三种。
(答:1、国营制度型。
广播电视完全由国家控制,从人事调配、传播内容到经费支持,均由政府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1.人类第一次用无限电波听到自己声音:1906年,圣诞节前夕,加拿大科学家费森登,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的实验电台2.1920.11.2,世界最早广播,美国KDKA电台。
3.1936.11.2,世界最早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
4.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时期分别是?(1)初步发展时期(1920年至“二战”结束前)(2)飞速发展时期(“二战”结束至20世纪70年代)(3)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5.电视的普及对广播造成的冲击该如何解决?(差异化战略)(1)是细节节目内容,按照节目类别设置不同的频率,如综合台、音乐台、新闻台、宗教台以及文艺台等(2)是细分受众群体,按照不同的对象设置名称不同的频率,如老年台、青年台等;(3)是利用收音机便携易带等特点,拓展服务范围,开办交通台,气象台等。
什么是广播电视体制?6.(1)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2)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7.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业主要有哪几种体制类型?其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特点:向民间开放,允许自由经营、转让。
广播电视机构的言论自由受到美国法律保护。
(2)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特点:承认广播电视可以由人民以商业方式经营,又主张广播电视事业应以公营为主,以商营为辅。
(3)以中国为代表的国有国营体制。
特点:势体现在节目的品位高、严肃,很少或根本没有刺激性内容;而广播电视在公共教育、文化普及等方面的社会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弊端则体现在由于不能按市场规律运作,未出现“优胜劣汰”或“优胜劣并”的结果。
8.举例说明目前世界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现象。
(1)国家和地区经济带来的不平衡(欧美和第三世界))广播和电视2(.(3)举例:中国,湖南台和西部太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观(一)1.中国第一个中国人创办的电台,1926,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2.1958.5.1,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9.2正式播出,我国电视事业诞生。
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表现为?(1)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主要适应党和政府的宣传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指令性发展(2)广播电视传播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以传者为中心的偏于政治化的倾向。
(3)把广播电视定位于宣传鼓动的重要工具和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认为广播电视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政治宣传和社会教育,以传者为中心,重政治、轻经济、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服务。
4.从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的事业建设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粗放型数量增长方式转向媒介结构优化和科技进步并重的集约型效益增长方式。
广播电视的传播局面已得到根本改观,以指令性、灌输性为主要特点的政治宣传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以舆论引导为主,以生活活泼、丰富多彩的节目栏目吸引受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得到身心愉悦与启迪,则成为当今中国广播电视传播的主流。
广播电视机构已经由过去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机关逐步过渡为自身拥有5.一定经济实力并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传媒产业。
四级办,广播电视机构“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
成为第三产业,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6.7.新中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有何特征?1978年以来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主要针对的是哪些层面?成效如何?(1)国家所有单一国营体制,政府统一经营。
(2)管理体制,事业机关向传媒产业经营运作方式改变(3)增加方式发生改变,带来了传播内容的形式的改变(4)集团化发展,竞争力有待提高(5)成效,活力增强,效率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第三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观(二)(不符合时代主题,所以基本不会考察)第四章传统广播电视技术概观1.一个完整的广播电视系统由广播电视信号的产生和发送系统、信号传输通道、接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2.无线传输方式和有线传输方式的定义分别是?无线传输方式是指将射频电视信号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辐射方式来完成)1(.信号的传输,包括地面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和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
(2)有线传输方式是指将视频信号通过电缆或光缆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传输。
3.一个标准的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是由摄像机、摄像机控制单元、预演监视器、切换台、输出监视器、录像机及其他传输设备构成的。
4.一个标准的广播节目制作系统是由话筒、音频控制台、音频监视器及其他传输设备构成。
5.声音广播系统是由音频信号的产生与处理、信号传输通道、接收三部分构成。
6.广播节目的播出方式分为几种?其定义分别是什么?一般分为录播、直播与转播。
(1)直播。
是指节目形成的同时就直接播出的方式。
(2)录播。
是指播出前事先制作好节目的录音带或录像带,并按照预先规定好的节目运行程序依次在放音机(或激光唱片)上播出。
(3)转播。
就是直接转发播出外来的节目信号。
转播可分为实况转播和台际转播两种。
7.电视制式:NTSC,PAL,SECAM。
8.简述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基本功能是什么?(1)录制站。
录制站主要负责完成节目的录音和制作。
(2)编排工作站。
编排工作站主要从各节目库中选取所需节目,并按播出时的顺序要求进行排序,编制播出节目单。
.(3)播出工作站。
播出工作站能够完成节目的实时播出。
9.线性编辑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各自的优势是什么?(1)线性编辑系统。
精确地控制两台录音机的伺服与同步,保证镜头间连接点的准确和稳定。
(2)非线性编辑系统。
第一提高了内容检索和编辑速度。
第二大大降低了因磁带复制产生的信号损耗。
第三提高了声音和画面质量。
第四储存容量大节省了保存磁带所需的空间。
第五章新媒体技术与广播电视新形态1.从传媒学视角,审视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展有哪些作用?(1)新媒体技术促进传播艺术变现日益丰富。
(2)新媒体技术促进传播内容和表现形式多元化。
(3)新媒体技术促进跨媒体整合为多媒介传播体。
2.新媒体技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而形成的新的传媒技术体系。
3.数字广播是指什么:是指将数字化了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以及各种数据信号在数字状态下进行各种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属性1.意识形态基本特征(1)首先并主要是一个政治术语(2)包含了对现状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给人希望(3)是行动导向的,不仅描述美好的未来,还提供达成目标必须实行的明确步骤(4)是群众导向的(5)能以一般人能理解的简单语词来表述,语气常常是鼓动性的,鼓舞人们尽最大努力来达成意识形态所设定的目标。
2.我国广播电视意识形态属性的内容是什么?我国的广播电视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我国,广播电视被认为是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
”我国广电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努力成为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导力量。
3.坚持广播电视的喉舌性质要求其必须遵守几个原则?(1)党性原则。
就是“要求在对事变做任何估计时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的社会集团的观点上。
”是任何国家、阶级、政党和社会势力进行社会控制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
)2(.的重要手段。
(3)社会效益第一原则。
我国的广播电视还具有产业属性,这意味着广播电视在实际运营中要追求经济效益。
4.广播电视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原因(1)广播电视向受众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无论是真实记录客观世界最新运动状态的新闻信息,还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都会对受众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我国的广播电视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5.我国广播电视的根本宗旨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典型的国营型。
6.“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理解)。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实行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
7.广播电视的党性原则:(1)首先要求广播电视在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因为党的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广播电视要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营养。
8.广播电视的具体任务体现在哪些方面?(1)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因此是广播电视宣传的中心任务。
.(2)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服务。
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4)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服务。
包括内政、外交、民主、党政自身建设等内容。
9.我国广播电视新时期的历史使命(1)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服务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3)建立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符的对外传播力量10.主旋律:指一个发展的社会在一个时代具有的主流思想。
11.广播电视节目划分:新闻节目、教育节目、文艺节目、服务节目。
第七章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本论1.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将广播电视视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产业。
是传媒产业的子概念,强调的是广播电视活动所具有的经济特征。
2.传媒产业:按照行业标准生产、存储、分配媒介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3.什么是广播电视产业?广播电视产业是传媒产业的子概念,它强调的是广播电视活动所具有的经济特性。
与广播电视相关、按照商品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分配和消费的所有.节目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一系列市场行为和经济行为统称为广播电视产业。
4.广播电视产业的共性特征:(1)必备的生产资料。
广播电视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频率或频道资源,这是该行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根本前提。
(生产资料是频率或频道资源)(2)强烈的市场需求。
广电业的市场需求来自于消费者在接收广播电视产品时获知信息和娱乐身心的心理需求。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的心理需求)(3)配套的行业管理规范。
行业规范是产业协调运转、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重要保证。
(行业规范是产品的重要保证)5.广播电视产业的个性特征:(1)因为具有经济、文化双重属性,所以要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目标。
社会效益表现为必须注重舆论导向和精神价值,经济效益指广播电视力争获得最大经济利润。
(2)产品经营的特殊性(要考虑到具备物质精神双重属性,时效性,消费者依赖性,消费群体多重复杂性)(3)垄断性6.为什么广播电视产业既有经济属性又具备文化属性?(1)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属性产品,具有产业属性(2)传媒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有创造性经济价值)结合国内情况分析3(.7.广播电视产业经营(1)节目经营(2)广告经营(3)技术经营(4)网络经营8.广播电视产业规则(1)准入规则:通过许可证的颁发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