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年级物理沪科版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同步练习(有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0.97 KB
- 文档页数:5
16.4《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当我设计《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这一课时,我的设计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的规律,从而加深对电流热效应的理解。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并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炉、导线、开关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活动过程:1. 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3. 演示实验:进行电流热效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
4.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电流的热效应,掌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理解电流热效应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器、电饭锅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引入环节的情景设置:我选择了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电热器作为切入点,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电流产生热量的现象。
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电流热效应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 讲解环节的清晰表达:在讲解电流的热效应时,我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概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一现象。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4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word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电流的热效应2、明白焦耳定律3、明白电热的利用和防止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明白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危害,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2、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焦耳定律难点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导学过程】【创设情形,引入新课】一、导入新课观看下面四个电器,回答问题:(1)图中四个用电器通电时都会产生什么现象?(2)说明电流在工作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能?总结得出: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那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现象:给电炉通电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相连的导线却几乎不热。
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如此的问题:导线和电炉丝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导线和电炉丝产生的热量相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电流通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自主预习案】一、电流的热效应(1) 图中四个用电器通电时都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做。
(2)说明电流在工作过程过程中消耗的电能转化成什么形式的能了?(3)列举你熟悉的类似的实例。
二、焦耳定律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通过导体的______________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______________平方成正比,跟通电______________成正比。
2、Q =I2Rt,Q表示产生的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I表示通过导体的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R表示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t表示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______,运算时单位要一致!!3、研究焦耳定律时,采纳___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__法三、电热的利用与防止(1)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_______________制成的加热设备,如:电热水器、_______________电热毯等。
第十六章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教材分析】《电流的热效应》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重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的定性关系,逐渐对学生在物理学习方法上进行渗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一些物理技能和参与探究过程的体验。
让学生感知学习物理应持科学的态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且是在学习了电流的串并联、家庭电路、电功、电功率之后学习电流的热效应,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探究重点应注重物理研究方法、注重学生对抽象实验的亲身体验,应培养学生收集证据,分析数据从现象中提取本质进而归纳抽象出规律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及实例展示,认识电流的热效应;2、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了解电热的利用与防治;3、通过教材阅读与讨论,知道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法;知道本次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的定性关系;5、通过对科学家焦耳的生平及科研成果的介绍,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执着研究的精神,并理解焦耳定律内容及表达式【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的定性关系。
2.焦耳定律内容。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通电时间、电流、电阻的关系。
【教学用具】简易电路,学生电源,电阻丝,温度计,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秒表,导线;电炉、蒸蛋器等常用生活物品。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由简易电路中的导线发热燃烧实验及生活电器发热现象引出课题。
二、进行新课教师:由引入的实验现象及生活电器发热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到电流的热效应概念(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你知道生活中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器有哪些?学生列举生活中发热电器学生:电饭锅、电热毯……进一步对用电器进行分类,阐明电流热效应的利用与防治。
教师:电热既有利又有害,为了更好的利用电热,我们进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案:沪科版2020年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6章《第4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理,掌握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理。
2. 掌握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理,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规律。
难点: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电流热效应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电流热效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热效应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热效应的产生原理。
3. 掌握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规律: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规律。
4. 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热效应产生原理: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基本规律:电流的热效应与电流强度、导体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应用: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理。
2. 请列举两个电流的热效应的应用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生活的实例,使学生了解了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理,掌握了电流的热效应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电流的热效应的产生原理的讲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运用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这一部分不仅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关键环节。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1.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2.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可以用公式Q=I^2Rt表示。
3. 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电热器、电饭锅、电熨斗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流的热效应,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热量。
2. 掌握焦耳定律,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计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3.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难点:焦耳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丝、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电饭锅等设备,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否会产生热量。
2. 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介绍焦耳定律,并进行推导。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焦耳定律。
5. 应用:举例说明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解答与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相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热效应2. 焦耳定律:Q=I^2Rt3. 电流的热效应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电流通过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已知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5分钟。
答案:Q=I^2Rt=(2A)^2×10Ω×5×60s=1.2×10^4J2. 题目:举例说明电流的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如电热器、电饭锅、电熨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的热效应,通过实验验证焦耳定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
2. 拓展延伸:电流除了会产生热量,还会产生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可以进一步研究电流的这些其他效应。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6.4 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材第16章第4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现象、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以及电能和热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热效应,并能解释这一现象。
2. 学生能分析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并掌握电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热效应现象的解释、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难点:电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灯泡、导线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热现象,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等,引发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思考。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如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等。
4. 知识讲解: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的原理,阐述电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
5. 例题讲解:出示相关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电流的热效应实验现象: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
影响因素: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
电能与热能的转化:电能转化为热能。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电流的热效应实验现象。
2. 分析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3. 解释电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热效应现象和影响因素,以及电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讨电流热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饭煲等,以及如何提高电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1课时)
1、下列各种方法和措施中,不是为了防止电热危害的是( )
A. 电脑主机中安有电风扇
B. 炎热夏天,连续长时间工作的电视机要停用一会儿
C. 天气潮湿时,长期不用的电器隔一段时间要通一次电
D. 电视机的后盖上有许多散热孔
2、如图所示,R1、R2为两根发热电阻丝,且R1<R2,它们上面分别放有一根火柴,闭合开关S 后,先燃烧的火柴是()
A. 甲
B. 乙
C. 同时燃烧
D. 无法判断
3、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装置是为了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B. 通电一段时间后,左侧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比右侧的大
C. 该实验装置是利用U 形管中液体的热胀冷缩来反映电阻丝放出热量的多少的
D. 将左边容器中的电阻丝换成10 Ω的电阻丝后,就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4、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两端的电压为380 V,线圈电阻为2 Ω,线圈中电流为10 A。
这
台电动机正常工作 1 s 消耗的电能为W,产生的热量为Q,则()
A. W=3 800 J,Q=200 J
B. W=3 800 J,Q=3 800 J
C. W=72 200 J,Q=200 J
D. W=72 200 J,Q=3 800 J
5.(多选)如图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表明()
A. 在电阻相同、通过电阻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流通过一个电阻的时间越长,这个电阻产生
的热量越多
B. 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小,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C. 在通过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D. 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6、烧杯中装有质量为100g 的水,在其中放置一个阻值为210 Ω的电热丝。
给电热丝通过0.5 A 的电流。
在不计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通电 1 分钟[c 水=4.2×103 J/( kg·℃)] ()
A.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J,水温升高7.5 ℃
B.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0 J,水温升高7.5 ℃
C.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J,水温升高75℃
D. 电热丝产生的电热为3150 J,水温升高75 ℃
7、两个电阻R1=20 Ω和R2=30 Ω串联在电路中,经过一段时间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A. 1∶1
B. 3∶2
C. 2∶3
D. 4∶9
8、一阻值为60Ω的电热丝接在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为2 A,通电1min 产生的热量为()
A. 1.2×102J
B. 3.6×103J
C.7.2×103J
D.1.44×104 J
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瓶中的电阻丝R1、R2 分别为5Ω、10Ω,两瓶内装有初温相同的等量
的煤油,将 R 1、R 2 串联并通电一段时间,读出甲、乙中两支温度计的读数。
这是探究( )
A. 电热与电流的关系
B. 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C. 电热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D. 电热与电压的关系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电阻间关系”的实验装置,两电阻分别为 R 和 2R,合上开关后,通过它们的 相同;若两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同的同种液体,经过相同时间后 (填“左”或“右”)瓶中液体的温度更高。
11.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 220 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若此线圈的电阻为2 Ω,那么它的电功率是 W,这台电动机1 min 内产生的热量是 J 。
12、一个5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2 A,在10 s 内放出的热量是 J,如果通过它的电流
减小为原来的21
,在相同时间内所放出的热量是原来的 (设电阻值不变)。
13、由于电流的 效应,当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
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 V 的电源上,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 A,在10 min 内产生的热量为 J 。
14、两个电热器的阻值之比为4∶5,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相同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入电路,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是 。
15、某品牌电热水壶的铭牌内容如下,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
(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流是多少?
(2)当电热水壶装满水时,将水从20 ℃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c水=4.2×103 J/(kg·℃),气压为一标准大气压,电热水壶吸收的热量忽略不计]
(3)若售货员宣传该电热水壶烧开一壶水仅需要5分钟,可信吗?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16、如图所示电路中,灯泡L 上标有“12 V 3 W”字样,R 为定值电阻。
闭合开关S 后,灯泡L 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45 A。
通过计算回答:
(1)灯泡L 的额定电流是多少安?
(2)定值电阻R 的阻值是多少欧?
(3)该电路工作5 min,定值电阻R 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
答案
1.C
2.A
3.B
4.A
5.AD
6.B
7.C
8.D
9.B
10.电流右
11.2200 1.2×104
1
12. 200
4
13. 热0.6 1.296×104
14.4∶55∶4
15. (1)44Ω 5 A(2)1.008×106J (3)若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则W=Q吸=1.008×106J,则烧开一壶水所用时间为,远大于5min,所以售货员所说不可信
16. (1)0.25 A(2)60Ω(3)72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