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社会》PPT
- 格式:pptx
- 大小:632.14 KB
- 文档页数:15
课时教学设计学段:八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活动三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展示图片:出示一组“小丸子”在不同情景下的图片:1、在学校里,“小丸子”是学生2、在奶奶面前,“小丸子”是孙女3、在邻居面前,“小丸子”是好邻居思考并回答:(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时、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2)你知道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吗?引导学生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并且能够辨别几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活动四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绘制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完成课本第6页的拓展空间思考并回答:1.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2.他们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绘制网络图,认识到我们的社会空间不断延展,我们要关注社区,关注国家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课间,有同学在交流2021年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的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也有同学在讨论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的内容。
这表明()A.我们的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C.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是一成不变的D.我们应积极融入社会,关心社会发展2、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以下不能体现参与社会生活的是()A.孝敬父母,承担全部家务劳动B.去农村参与劳动,创造物质财富C.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完成作业D.参观博物馆、增长见识3、2020年12月17日,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中学生小明在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后,感到非常自豪,对探月工程航天人的进取和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
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