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鸦片战争(3)(20210206145410)
- 格式:pdf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20
【导语】课件,即课⽂教学时的开场⽩,教师⼀⾛上讲台,就⽤⼀篇课件引⼊课⽂教学,就像⼀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
课件的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纲的要求、⽂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灵活运⽤的。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教版初中⼋年级上册历史《鸦⽚战争》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 教学⽬标 1.知识与能⼒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私鸦⽚,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法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私鸦⽚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汲取鸦⽚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具 PPT 教学过程 导⼊新课 1、组织学⽣回顾初⼀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阅读第1页“导⼊框”。
组织学⽣学习和探究新课 ⼀、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阅读本⽬以及第5页“⾃由阅读卡•从*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私鸦⽚?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业品、掠夺廉价原料⽽侵华,为牟取暴利⽽⾛私鸦⽚。
) 2.英国⾛私鸦⽚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国⼈民⾝⼼健康,削弱军队战⽃⼒。
) 3.⾯对着鸦⽚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鸦⽚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第1 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
2.掌握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3.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
4.掌握鸦片战争的过程。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6、掌握毒品犯罪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对鸦片输入危害、战争原因等分析)。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本质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法达到用法●教学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方法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讲述法。
对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讲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情况及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在教学渗透相关法律知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炮子谣》(节选)"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呜呼!太平无事吃鸦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同学们,这首《炮子谣》里讲的是鸦片输入中国后,民众吸食,造成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恶劣影响,一个主题便是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又是如何进入中国的?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中国政府态度如何?等等。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板书]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贸易[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后回答下列问题:1.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2.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学生看书]……[学生回答]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要点】1.爆发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2.导火线: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6月-1842年4.过程:1840年6月,英舰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关天培在虎门奋起抵抗战死。
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标志: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解析]1.为什么中国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①清政府腐败无能。
②清政府由于闭关自守,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③大英帝国武器装备先进,性能优良。
2.你知道鸦片对中国有哪些危害?①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②腐化统治集团、毒害人民身心健康③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军队战斗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知识要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发动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发动者:英法发动,美俄帮凶(趁火打劫)过程: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罪行:①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并放火焚毁。
②沙俄趁机侵占中国东北、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太平天国运动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困苦,起来反抗清朝统治。
2.领导人:洪秀全3.过程:①1851年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
③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④1860年8月,李秀成取得青浦大捷、打伤华尔。
⑤1862年9月,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严惩洋枪队,击毙华尔。
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五篇)第一篇:第1课鸦片战争第1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牟取暴利,扭转不利局面,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泛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3、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
4、4.虎门销烟:1839.6.3林则徐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中国PK英国1、原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重大事件: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虎门——关天培殉国;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吴淞——陈化成殉国。
2、失败原因:统治着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陈旧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8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①五口通商:广州、福州、上海、宁波、厦门(广福上宁厦)——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便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②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③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2、《南京条约》的附件: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3、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3.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4.时间: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5.结果:(1)《天津条约》概况: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影响: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概况: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3)《北京条约》概况: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清政府代表:奕䜣)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汲取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毒品的文字、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并解决少数学生缺乏资料来源的问题)学生根据资料介绍:1.常见的毒品有哪些?2.毒品有什么危害?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思想教育)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教师设疑:鸦片等毒品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可是,15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输入鸦片。
这是为什么?学生合作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代表发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需要掠夺廉价的原料,还需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而清朝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设疑: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