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演讲稿《选择的智慧》
- 格式:ppt
- 大小:908.50 KB
- 文档页数:20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6)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我的另一次的放弃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教书时,放弃了两年的年资而加入了苹果公司。
虽然我一直把我的老师当作楷模,而且又有幸任教于世界顶尖的计算机系,但这个工作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了如何获得终身职位,怎么样去找到最好的学生,怎么样去发表论文,等等。
这些事本来都是好事,但这些事情对社会的价值并不是那么直接。
我希望去做一些直接有益于社会的事,比如研发一种很多人都会使用的技术或产品,或是去帮助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
所以,当苹果电脑的一位副总裁对我说“你要选择终身写些没有人读得懂的论文,还是要选择改变世界”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改变世界。
我的感觉就像是获得了自由。
加入Google后,有许多记者问我:“在微软你有七年的人脉,有比尔·盖茨的信任,就这么放弃了,你不觉得可惜吗?”确实,这些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当我看到有回到中国再一次创业的机会,当我看到一个互联网时代创新模式的产生,当我看到一个坚持自己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我发现,创立Google中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我更深深地理解如果我只对我拥有的东西依依不舍,那么我将错过这个“on ___ in a lifetime”的机会。
于是,就像我在“追随我新的抉择”中所说的:“我有选择的权利——我选择了Google。
我选择了中国。
我要做有影响力的事——在中国,我能更多地帮助中国的青年,做最有影响力的事。
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在Google,我能经过学习新的创新模式,成为最好的自己。
”同时,我放弃了在微软的人脉,放弃了继续与比尔·盖茨工作的机会,放弃了那安稳的工作,放弃了那“世界第一大IT公司”的荣誉。
我人生中这几次勇于放弃的经历,都使我更加清楚自己的追求和兴趣所在,也使我更有 ___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
放弃意味着失去,但失去的是那些自己缺乏 ___的东西,得到的却是自己主动追寻的事业。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4)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第二、学会用概率论的方法看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没必要认为,某种选择的成功概率一定是100%或0。
反之,我们应当学会分析一件事情“可改变的概率”或“可能发生的概率”。
对于发生概率小的事情,在做之前一定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另一方面,也不要等到事情成功的概率达到100%时才去做,因为即便做成了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做概率分析时,可以列出“最好的可能”和“最坏的打算”,以帮助自己综合考量。
例如,上面提到的“回中国建立研究院”的工作,我有100%的把握,可以把研究院办得与其他任何公司在中国建立的研究院一样好——这是最坏的打算;我有40%的把握,可以做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来——这是最好的可能。
用这样的方法考虑到两个极端后,我马上就会明白,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我和公司也可以坦然接受。
因此,我选择回中国工作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当然,许多抉择并没有这么好的“后路”,在这种时候,我们既要谨慎地评估风险因素,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有勇气挑战自己。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在阐述“领导力”时指出:“当你自估的成功概率达到40~70%,你就该去做这件事了。
也许你会失败,但拖延或等待的代价往往是更大的。
”第三、当自己不确定时,学会谋之于众。
多征求别人的意见总是好的。
那些更有经验的人可以用他们多年的积累为我们指引方向,那些聪明绝顶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智商启发我们的`思路,那些懂得人际关系的人可以用他们的情商帮助我们有效沟通……当你询问他人意见时,可以随身携带上面提到的“利弊对照表”,与对方一起分析、讨论,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省他人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你的主观描述影响他人。
当然,你也必须明白,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自己,即便你采纳了别人的意见,你也不可以就此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所谓“轻轻”放下,就是说我们在做出抉择后,应当坦然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既不要因为抉择正确而欣喜若狂,也不要因为抉择失误而悔恨终生。
当你在分散式的,平等式的,放权的环境里工作,你就会变得更积极。
当你能用脑力来创造,你就会变得很振奋的来工作。
李开复八种选择的智慧成功的6种态度积极勇气自信(西方)胸怀换位思考自信(东方)用中庸解决极端,中庸之道-1拒绝极端,把这6种态度过分的发挥,就会变成霸道愚勇自负懦弱盲从2择善而从在这6种态度中,在适当的时候用理智分析情景,根据情景来使用最适当的态度。
It depends.①当你有想法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样,你都要把你的想法讲出来。
当你没有想法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要求你,你都不可以乱说。
A 你可以把发言权给比你更懂的人,或者B如果没有人比你更懂了,你就说I don’t know, but I will find out.(在西方的)如果你不同意你的老板②你要看你的老板是不是一个可以接纳意见的人,如果他不是,那你千万不要乱发言。
那你就可以考虑换老板了。
如果他是,那就可以私下和他说。
但是如果是当众,要委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③《Effective leadership》6种领导力 1 指挥命令2宏观掌控企业时在做出方向改变事3和谐合作(团队的彼此信任度很高)4民主自由让每个员工都有一种主人翁感,做决定时,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权(员工懂得多时)5授权负责(员工能力很高)6 指导培养(员工懂得不多,但很有潜力,公司没有遇到危机)考虑到每一个员工的成长和公司的发展最好的领导拥有这6种领导力。
在适当的情景挑选合适的美国学生能够创新积极有热情擅长独立工作直截了当的沟通和自信中国学生务实求稳有毅力讲纪律服从有很好的基础含蓄谦虚比较自信中国学生的可塑性更大,可以融汇中西。
3用务实发挥影响《高校人事的七个习惯》把事情分成三种A那些你可以直接影响的,你的决定的B你可以间接影响的,比如你的老板,同事的决定C你无能为力的,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别人的决定首先你要把这三件事分清楚,然后要把握住2种秘诀4秘诀一不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能为力的事情上面,接受那些你不能够改变的事情专注你的影响圈5秘诀二扩大你的影响圈,让更多你间接能够影响的事情变成你能够直接影响的事情当你要把5%可能间接影响的事情变成可以直接影响的事情时,你心里就已经要做好95%不成功的准备。
李开复演讲稿(精选多篇)第一篇: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演讲稿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演讲稿非常感谢各位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大家上周肯定已经听到了我离职的消息。
网上的说法很多,今天我想还是跟大家交流一下。
另外,更重要的是,向大家详细说明我的下一步方向。
202*年,是我职业经理人生涯的第20个年头。
从苹果、sgi到微软和谷歌,我踏踏实实地走过了20年职业经理人生涯。
但过去半年来,我的心中总有一种急迫感,心中常有个声音告诉自己:是开始职业人生新篇章的时候了。
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在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大家都在追问我,为什么?其实,我过去的20年职业生涯中,有过三次职业变动,但不变的是心中的一个追求、一个职业坐标,那就是:尽我所能,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
而过去10年来,我接近中国、接近中国青年的梦想越来越清晰。
同时,我也希望用最可以掌控的方式,推动科技创新。
可以说,“创新”、“中国”、“青年”是深深打动我的主旋律。
所以,今天的变动看起来是一个转折,实际上却是一种自然的延续,一种跳跃中的传承。
今年4月,我与谷歌签订的四年合约期满。
4月20日,公司首席执行官eric schmidt和我的直接上司alan eustace约我谈续约的事。
总部对过去四年,谷歌中国取得的成绩深表满意。
为了事业的稳步发展,公司自然希望中国领导层高度稳定。
但对于我,公司正健康、稳步发展,功成身退,这是一个最佳时机。
于是我非常坦诚地告诉他们,我可能不会续约。
我的回答自然出乎他们的预料。
但是,他们希望我能回去仔细考虑一下。
我原计划6月底到总部正式辞职,并且当面感谢eric和alan对我多年来的支持和关照。
但6月18日,一件事情打乱了我的计划:谷歌中国碰到一个严峻的挑战,也就是大家都已经了解的“涉黄”案。
我虽然有个人的时间表,但我也明理:绝不能在公司面临这么大危机时离开。
我也坚信,我可以带领公司应对挑战。
于是,我们以最快速度过滤搜索结果里的相关链接。
李开复:选择的智慧导读:这是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可以这么说,人的一生都在作选择题——选择走什么路,选择什么人生态度,选择和谁在一起……让我们一起看看李开复老师的智慧选择。
人生就是一串困难的选择,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
当我们走过人生的旅程,身后留下来的就是我们选择的结果。
如果选择得好,我们会感到快乐和成功,会觉得自己对世界、对他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
当我个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选择时,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多少年来,这句话给了我无比巨大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我度过了难以计数的人生关隘。
在与中国青年分享这三句话后,有位同学针对这三句话,写信问我:“读了老师的三句话,心里感到很强的共鸣。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代表了用西方式的积极进取的心态,以永不放弃、永不消沉的主动人生态度,鼓励我们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目的。
“‘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代表了用中国式的谦恭谨让的度量来培养自己的修养,学会承认和接受真实的、不完美甚至不公正的世界。
“但是我不知道最后一句该如何理解。
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可是,智慧从哪里来呢?”其实,“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就是要求我们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并通过这一选择获得成功。
这里所说的“智慧”,既是甄别、判断的智慧,也是权衡、折中的智慧,但从根本上讲,它更是在选择中孕育又在选择中升华的最高智慧——我也把它称作“选择成功”的智慧。
在这选择的世纪中,青年学生需要选择的智慧。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选择的世纪,因为未来的历史学家如果回顾今天,他们会记得的、今天最大的改革并不是技术方面或网络方面的革新,而是——人类将拥有选择的权利。
他说这句话是因为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人人都能获取信息,学习知识,靠脑力上进,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更多地放权给员工,重视积极选择的员工。
Google副总裁李开复武大精彩演讲--------------------------------------------------------------------------------“进入21世纪,这个世纪是一个选择的世纪。
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者网络的革新,而是人要拥有选择。
”11月3日,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武汉大学演讲时引用了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话说。
今晚的报告会是新一期的“弘毅讲堂”,在武汉大学信息学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
报告会由《大学生》杂志社、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武汉大学研究生会主办。
演讲主题是“选择的智慧”。
报告会由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书记屈文谦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王传中在会上做致欢迎辞,并向客人赠送了礼物。
李开复其人也许,在今年7月份以前,除了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以外,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世界上有李开复这个人。
直到Google得意了,微软郁闷了。
李开复,有人称他是中国微软的“教父”。
祖籍四川,1961年出生于台湾,1983年取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1988年取得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学位。
曾任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全球副总裁,美国SGI电脑公司全球副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现任Google集团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
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在校期间,李博士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李博士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大师的风采报告会还没开始,前来聆听学习的武汉大学的学子们已经在大门前面排起了长队。
这位被誉为“IT”天才的李博士,又因为著名的跳槽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推崇。
面对热情的武大学子,李博士温文尔雅、从容不迫的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各种“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选择的智慧李开复:选择的智慧11月16日上午,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礼堂内座无虚席,近1000名来自研究生院各院系学生聆听着来自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我院名誉教授)“选择的智慧”的报告。
报告于上午10时开始,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颖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教授出席报告会并为李开复赠送礼物。
李开复博士称非常高兴来到中科院研究生院与学生交流。
他回顾说1998年回国创办中国研究院是第二站访问的就是我院玉泉路校区,2005年在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邀请下,在中关村园区做了“数字十年的自然用户界面”的报告。
李开复博士认为中国的学生和青年在今天的科学和工程方面都非常的优秀,而且通过互联网也可以和世界一流的科研接轨,可能更多的是如何去做选择,除了智商之外需要培养情商。
讲座中,李开复博士把自己过去20多年在职场上工作经验所归纳出的八种选择的智慧,与同学们进行了分享。
选择智慧一:用中庸防止偏激李开复博士首先从《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成功的六种态度出发,阐述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中庸思想。
他认为中庸的精髓有两点:第一个是守存中道、拒绝极端。
他认为任何一个很好的成功的态度,如果发展到了极端,就变成了一个严重的缺点,所以对于一个自省的人,什么事都问自己,怎么能做的最好,而不能做的极端、做的过分。
他对家庭或学校中用简单化的非黑即白的方法进行教育的做法表示反对。
他举例子说比如“有志者事竟成”,他认为这不是完全正确的,不是说一定要做什么就一定能做到,而要考虑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尽量的去做,如果不成功,你还要从中学习,而不能盲从于这种非黑即白的所谓的格言。
他还结合职场经历和与学生交往的事例对中庸的选择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获得受益。
李开复博士建议把握做任何事情的态度的时候,让自己保留在均衡的橘红色的状态,不要把任何态度认为是一个真理,而把它推到极端,推到了极端以后变成了反面的事情。
[名人演讲之李开复选择智慧]李开复选择的智慧李开复励志演讲,畅谈《选择的智慧》在演讲开始,李开复博士就引用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的话提出,21世纪是选择的世纪,对于青年学生,这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
在接受一流教育的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让人人都可以接触信息。
但他也指出,在面对一连串人生困难选择时,很多人却不知该如何做。
李开复博士以亲身经历的一些实例给大家详细解释了八种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强调,不管这个世界有多么不公平,你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怎样去面对人生的困难;而且这种选择不需要时间;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选择积极的态度,就可以最大化将来来临的机会;人最在乎自己的是自己,最了解自己兴趣和理想的也是自己,所以人不能放弃自己的选择。
第一,用中庸拒绝极端。
中庸不是平均,它代表的是儒家思想,是拒绝极端。
自信、勇气、积极、自省、胸怀、同理心是成功的六种态度,但这些态度极端之后就会成为自负、愚勇、霸道、自卑、懦弱和盲从,所以要保持这六种态度的均衡。
第二,用理智分析情景。
在丹尼尔戈德曼《有效率的领导》一书中提到六种领导力的领导:指挥命令、宏观掌控、和谐合作、民主自由、授权负责和指导培养。
李开复指出,最好的领导是完全拥有这六种领导力的领导。
第三,用务实发挥影响。
引用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的话,李开复博士说,人不要浪费时间在无能为力的事情上,要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同时积极扩大自己可以影响的范围。
第四,用冷静掌控抉择。
遇到危机时,要保持冷静,寻找机会;抉择前“重重”思考,抉择后“轻轻”放下;不要一切非黑即白,用概率论看问题,用利弊对照表客观分析。
第五,用自觉端正态度。
没有自觉的人会对自己判断过高或过低,而有自觉的人遇到挫折时就不会轻言失败,取得成绩时也不会沾沾自喜。
第六,用学习累积经验。
“Thejourneyithereward(旅途本身就是收获)”,旅途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经验就是从错误的判断中累积的,错误可以让你学会如何扭转逆境。
幼师学习李开复从新选择的智慧读后感篇1:哎呀,我读了一本超级有趣的书,叫做《幼师学习李开复从新选择的智慧》。
这本书就像是一本魔法书,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让我这个小学生也学会了一些大人的智慧呢!“哇塞,这本书真的有这么神奇吗?”我的好朋友小明瞪大眼睛问我。
“当然了!”我得意洋洋地回答,“你知道吗,李开复叔叔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他告诉我们,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就像我们选择吃冰淇淋还是巧克力一样吗?”小明好奇地问。
“哈哈,差不多啦!”我笑着说,“但是比那个要重要多了。
李开复叔叔说,我们要像挑选最甜的糖果一样,挑选我们的梦想和目标。
”“那如果选错了怎么办?”小明皱起了眉头。
“别担心,李开复叔叔告诉我们,就算选错了,我们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按下‘重启’键,重新开始!”我安慰他。
“真的吗?那我就放心了。
”小明松了一口气。
“对啊,就像我们玩捉迷藏,就算一开始藏错了地方,也可以换个地方再藏一次嘛!”我比喻道。
“那这本书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小明兴奋地问。
“嗯,书里还说,我们要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像小兔子一样机智,像小猫咪一样好奇。
”我一边说一边比划。
“哇,那我们岂不是要变成小动物啦?”小明笑嘻嘻地问。
“哈哈,差不多吧!我们要学习小动物的优点,让自己变得更棒!”我解释道。
“那李开复叔叔有没有说,我们要怎么变得更聪明呢?”小明好奇宝宝一样追问。
“当然有啦!他说我们要像海绵宝宝一样,不停地学习,吸收新知识。
”我回答。
“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像派大星一样,总是快快乐乐的?”小明笑着问。
“没错!快乐也很重要,我们要像阳光一样,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我点头说。
“这本书真是太酷了,我也要读一读!”小明激动地说。
“好啊,我们可以一起读,一起变得更聪明,更快乐!”我开心地提议。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好多好多。
就像李开复叔叔说的,我们要勇敢地选择,聪明地学习,快乐地生活。
这本书就像是我的小老师,教会了我好多好多的东西。
我好开心啊,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不少呢!“嘿,你读完了吗?我们去玩吧!”小明打断了我的思绪。
幼师学习李开复从新选择的智慧读后感篇一幼师学习李开复从新选择的智慧读后感最近读了李开复的从新选择的智慧,作为一名幼师,我感触还挺多的。
咱就说,李开复这大哥,那可真是厉害啊!他能有勇气重新选择自己的道路,这得多大的魄力!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咱幼师这行,说轻松也轻松,说难那也真是难。
每天面对一群小娃娃,有时候他们能把你气个半死,可有时候又能给你甜到心窝里。
也许有人会说,幼师不就是带带孩子嘛,能有多难?嘿,您还真别说,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就像李开复重新选择一样,我也常常在想,我选择幼师这条路到底对不对?可能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做得挺好的,孩子们喜欢我,家长也认可我,我就觉得这工作真不错。
但有时候累得要死,工资还不高,我又觉得是不是选错行了?不过再仔细想想,每次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听到他们奶声奶气地叫我老师,那种满足感又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这是不是也像李开复在新选择中遇到的那些挑战和收获呢?我觉得可能是。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学学李开复的那种勇气,要是觉得现在的路走得不太顺,那就勇敢地重新选择。
可话说回来,重新选择哪有那么容易啊?就像我,虽然有时候会抱怨幼师这工作,但真要我放弃,我还真舍不得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所以啊,读了李开复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在幼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怎么能让自己更有智慧地面对工作中的种种。
说不定哪天我也能像他一样,在自己的领域里大放异彩呢!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篇二幼师学习李开复从新选择的智慧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李开复从新选择的智慧,我这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呐!我是个幼师,每天跟一群小不点儿打交道。
有时候我就在想,我这一辈子是不是就这么着了?李开复大哥能勇敢地重新选择,那我呢?咱先说说李开复,那绝对是个牛人!人家有胆量去改变,去尝试新的东西。
我就问自己,我咋就没这勇气呢?也许是我害怕失败,害怕改变之后还不如现在。
可再一想,要是一直不改变,我是不是就永远这样碌碌无为了?当幼师可不容易,孩子们哭了闹了,你得哄;家长们有意见了,你得解释。
李开复谈选择的智慧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
信息,是选择的基础;脑力,可以帮你作出选择。
今天的青年是非常幸运的,但是通过我创建的“开复学生网”,我看到很多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虽然拥有选择的权利,但仍然感到很迷茫。
有学生用这样的句子:“世界不公平”、“命运注定的”、“遇到这样的状况只能接受”、“我不认为我有选择”等等,我的回答是:世界也许并不完全公平,但你总是有选择的。
我希望通过个人的一些经历,对大家以后做选择产生启发。
我所总结的选择的智慧有八种。
一,用中庸拒绝极端美德如果发挥到极端,就会变成绊脚石。
极端的积极就是霸道,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飞扬跋扈;极端的自省,就变成了自卑,对自己极度失望;极端的胸怀,就变成了懦弱,拱手让人甚至畏惧别人;极端的统领心,就变成了盲从,自己没有主见;极端的自信,就变成了自负、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极端的勇气,就变成了愚勇,害得自己头破血流。
中庸是儒教的精华,也是中国千年博学的经典,很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理解中庸真正的定义。
有些人认为中庸就是做老实人,其实中庸告诉我们的第一点,就是要避免和拒绝极端和片面。
人总是习惯黑白分明,也就是人的特性是趋于极端方向的,所以把持这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还看到一个负面的例子:有人在学生网上说他的管理者建议他看某某人写的《拿破仑传》的第六页,其中写拿破仑和同学打架常输,但他下定决心,即使被打死也不服输,这种自杀性的袭击令同学们害怕了,终于向拿破仑道歉。
这个管理者教导他的员工让他们向拿破仑的这个事迹学习。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极端,所以我回答他说,在这个例子里,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勇敢的英雄,而是一个自大、固执、不自量力的家伙。
有的同学问关于开会该不该发言的问题,表达意见和沉默是金哪个比较好。
我曾在公司做过一个测验,十个副总裁围成一圈,一个半小时内可以畅所欲言,唯独不可以讲公司的事情,谈论天气、政治、体育后就出现了争执,大家都各持己见,热烈的谈论中时间不觉地过去了。
选择的智慧——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
李开复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
【年(卷),期】2007(000)023
【摘要】我觉得,对于青年学生来说。
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准则或方法,而是在
复杂情况下权衡各种影响因素。
并以最为智慧的方式作出正确抉择的能力。
我把这种能力称为“选择的智慧”,它的思想核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了2000多年的“中庸”之道。
【总页数】6页(P26-31)
【作者】李开复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8.9
【相关文献】
1.从优秀到卓越——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 [J], 李开复
2.从诚信谈起——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J], 李开复
3.从诚信谈起——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J], 李开复
4.从优秀到卓越——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 [J], 李开复
5.从诚信谈起——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 [J], 李开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