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专业选择实施办法(修订)
- 格式:pdf
- 大小:125.90 KB
- 文档页数:9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国家经济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1专业名称:经济学( 国家经济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班)(Economics)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以现代经济学教育为导向,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学基础人才和各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原理, 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并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数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 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国内外经济学发展的前沿趋势, 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掌握财政、金融和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熟悉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和热点问题;掌握常用的经济学分析工具和技能, 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外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3、中级微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4、中级宏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5、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6、投资学(Investment Economics)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1、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期间至少应有两个暑假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2、第8个学期安排毕业实习;3、根据需要进行课程实习。
武汉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武汉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武大教字〔〕92号发布时间: /9/10 15:00:51 访问次数: 2450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武汉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科学生(包括插班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的学籍管理。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三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向所在学院(系)请假。
请假不得超过两周,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四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国家招生规定对其入学资格、思想品德、健康状况等进行复查。
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
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其学籍。
情节恶劣的,交有关部门查究。
第五条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能够保留入学资格一年。
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在学校招生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并离校治疗,10个工作日内不办理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在下一年新生入学时向学校招生管理部门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六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在学院(系)办理注册手续。
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办理暂缓注册手续。
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它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未经请假或请假未获批准延期注册者,按旷课处理。
休学、保留学籍的学生,未经教务部批准入学者,不得注册。
武汉大学普通本科生“个性化专业学习”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根据《武汉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修订)武大教字[2008]92号》、《武汉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武大教字[2011]39号》和《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武大教字[2011]70号》,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个性化专业学习”是指学生学籍仍在注册院(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取向选择到其它院(系)参加相关专业学习的方式。
注册院(系)是指新生入学时报到的院(系)。
专业学习院(系)是指学生自主选择“个性化专业学习”专业所属院(系)。
第三条学校统一控制参加“个性化专业学习”学生规模。
第四条大学一年级学生可以申请参加“个性化专业学习”。
第五条国家基地班、学校试验班、艺术类专业以及七年制、八年制专业不列入“个性化专业学习”专业。
第六条申请参加“个性化专业学习”的学生经本人申请,注册学院(系)和专业学习院(系)双方同意,教务部审批同意,方可参加“个性化专业学习”。
第七条注册院(系)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管理和学籍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奖学金评定,违规、违纪行为等处理;学籍管理主要包括注册、转年级、休学、保留学籍、复学、转学和退学等。
第八条专业学习院(系)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荐、毕业资格审查、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发放等工作。
第九条学生按照“个性化专业学习”专业培养方案安排学习过程,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颁发学位。
第十条“个性化专业学习”在每年春季学期开学第四周办理,每学年办理一次。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教务部“个性化专业学习”协议书学生1.有权向注册院(系)、专业学习院(系)、教务部咨询相关政策。
2.不再申请转专业或再次申请“个性化专业学习”。
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印发《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武大教字〔2011〕70号各有关单位:依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我校对《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费收费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实施,原《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分制学费收费管理办法(试行)》(武大教字〔2010〕55号)废止。
特此通知武汉大学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利用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实施学分制学费收费。
第二条学分制学费由课程学分学费和专业注册学费构成。
课程学分学费是指以每类专业应修最低总学分为计算基础,在学年制学费总额度内确定的每学分应交纳的费用。
专业注册学费是指以不同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为计算基础,在学年制学费额度内扣除课程学分学费后每学年交纳的费用。
学生在学制规定时间完成学业所交纳的费用不高于物价部门现行规定的学年制学费总额。
第三条学分制学费收费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注册和选课。
第四条学分制学费收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第五条四年制专业文科类学生毕业总学分为140学分,理工医类为150学分;五年制专业学生毕业总学分为180学分。
理论教学课程学分等于课内总学时/18,实验教学课程学分等于课内总学时/36,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等于教学周数/2,分散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折合成周数后计算学分。
第二章排课与选课第六条各学院(系)按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拟定课程、教师和时间,由教务部审核后安排地点,进入网上选课系统。
第七条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学生应根据所在专业的培养方案及个人学习发展规划,在学院(系)指导下选课。
经济与管理学院保险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7W专业名称:保险(Insurance)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通晓经济学、金融学等理论知识,能力强、素质高、具有扎实的保险理论功底与基本的实务技能,能在各种保险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和在大型企业中从事风险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以经济学、金融学、数学和法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法学习保险理论与实务技能。
业务实习在本专业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通晓中外保险理论与实务;3、熟悉国家有关保险的政策、方针和法规;4、具有从事风险管理、保险经营实务与保险经营管理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 学分,其中,必修课76 学分,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8学分,选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 学分)。
五、学位授予符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保险学、保险经济学、财产与责任保险、人寿与健康保险、再保险、保险企业管理学、风险管理、社会保险、保险法与案例分析、员工福利计划、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社会保障总论等。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寿险精算(Survival Model)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教学实习是课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专业在第二、三学年暑期和第八学期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共约18—22周时间。
学生还可在其他时间以一定方式参加教学实践和实习。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完成所有的教学与实践环节、成绩合格、毕业论文达到合格要求,遵纪守法,英语通过全国大学英语考试(CET)四级(其他外语语种参照执行),将准予毕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管理工作及业务开发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以科学方法应用为基础的各种管理决策理论和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运筹学、统计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行为科学等。
2.项目管理与投融资管理以项目为对象,综合系统工程与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从项目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探索工程项目规划中的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投融资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项目规划实施管理中,如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协调及投融资。
3•系统优化与决策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研究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思想、理论、策略和方法等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应用现代数学和电子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研究,借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标。
4•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主要研究物流系统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物流作业管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方法、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与运作、物流战略与组织管理、区域物流与国际物流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
研究如何有效地处理好供应链管理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契合关系、供应链系统中各环节之间的整合与效率问题。
5.知识管理与商务智能主要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保研细则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选拔评分细则(试行)一、为规范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保证推免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三创”教育,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和《武汉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武大教字〔2011〕38号),特制定本评分细则。
二、以学生综合成绩排名为依据,主要考察全部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学习成绩、学术研究成果、社会活动及社会工作。
采用百分制,按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占85%、学术研究成果计分占10%、社会活动和社会工作计分占5%的比例加总综合成绩,以专业为单位按总分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予以推荐。
三、课程学习成绩绩点分计算标准(本项总分不超过85分)1、课程学习成绩包括各专业全部必修课和专业认定的指定选修课的课程学习成绩。
2、课程学习成绩按按平均学分绩点(GPA )计算,绩点分计算公式:∑∑===mi im i ii Y Y X 11绩点分其中,X i 表示纳入测评的每门课程的绩点分,Y i 表示相应课程的学分,m 为纳入测评的课程总门数。
课程成绩90-100分,绩点为4;85-89分,绩点为3.7;82-84分,绩点为3.3;78-81分,绩点为3.0;75-77分,绩点为2.7;72-74分,绩点为2.3;68-71分,绩点为2;64-67分,绩点为1.5;60-63分,绩点为1。
3、绩点分百分制换算方法:绩点分算出后,各专业以本专业参评人中的最高绩点分为85分,其他参评者按照其与最高分学生GPA 的相对值折算分数。
具体方法是:以第一名GPA 为G max ,其他参评者GPA 为G ,则每位参评者GPA 折算百分数为(G/G max )×85。
武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创造性,良好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博士生,通过三年的系统培养,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地掌握并应用一门外国语。
或具有很强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学术研究的能力,能够从事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教学、研究工作;或富有思想、智慧,具有企业家精神,能够创业、从事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⒈复杂科学与管理就是用一种新的视角——复杂科学的视角研究管理,提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具有创新观点的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就是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复杂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混沌、KDD(数据库的知识发现)以及数据挖掘(Data Mining),等等)研究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本专业具体研究:复杂科学与管理创新、复杂科学与企业组织结构的演化、复杂科学与虚拟企业、复杂科学与资本市场、复杂科学与项目评价、复杂科学与风险投资。
2 . 运筹与物流管理研究运筹学的理论、方法,并将运筹学方法,如鲁棒优化方法、数据包络法等研究实时运作管理――物流管理。
包括现代物流体系,集成物流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成本和效应周期之间优化的平衡、实时决策等。
3. 决对策理论与方法主要从事管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包括决策分析基础理论、多目标决策、多人选择理论、多人冲突协商对策理论、二层系统决策理论等。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课题紧密结合信息化建设,重点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水平测算、信息资源及其优化配置、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基于因特网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形式化建模、信息系统集成、信息资源数据库理论、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理论、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与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理论、信息政策和法规、信息化与国家竞争优势等。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是学校办学规模最大的学院,也是学校综合实力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
其前身可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时设立的“商务门”。
2001年1月由原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合并组建成商学院。
2005年8月,原武汉大学商学院更名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专业优势突出。
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拥有四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都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理论经济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部学科为湖北省优势或重点学科。
学院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良好。
现设10个系、4个研究所及若干研究中心,内设党政办公室、科研外事与学科建设办公室、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图书分馆、实验中心和期刊社等机构。
30000平方米的办公室大楼,为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学条件。
学院办学规模宏大,人才培养成就斐然。
现有在校学生16254人,其中研究生3734人,全日制本科生3366人,第二学士学位学生3710人,继续教育类学生4950人,外国留学生170人,港澳台学生324人。
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
历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政界、学界、商界作出了可喜成绩,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学院始终按照“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民主办院、改革兴院、制度治院、开放活院”的办院方略,坚持“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并重、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办院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国际化为平台,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创一流效益,为把学院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和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而努力奋斗!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4人,教授21人(含博导15人)、副教授21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以及在国外或境外学习、访问、交流、讲学经历;有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4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位楚天学者特聘教授,3位珞珈学者特聘教授,3位珞珈青年学者,3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