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59
题目:某深基坑工程案例分析一、工程概况某国际广场基坑工程位于某市劳动路与体育中心大道交汇的西北角,基坑西侧分布有5栋6层至8层建筑,基坑北侧分布2栋6层建筑,均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冲积阶地,地势呈北高南低势。
拟建建筑物地上30层,地下室2层,基坑支护高度为7.0m至14.0m,分别采用桩锚支护和土钉墙支护。
二、事故描述基坑AB、BC段附近的房屋和基坑坑顶围墙、地面均发现了裂缝,基坑东侧FF1段土钉墙支护区段发生塌方,施工单位用砂土对基坑底部进行了反压。
经调查发现,周边环境破坏和支护体系破坏是该基坑工程的主要事故表现形式。
三、事故原因分析1.周边环境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地下水位降低造成周围路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这可能是由于支护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导致的。
2.支护体系破坏:主要包括墙体折断、整体失稳、基坑坡脚隆起破坏和锚撑失稳。
这些破坏可能是由于支护结构材料质量差、施工质量不合格或设计参数选择不当造成的。
3.渗透破坏:土体渗透破坏(流土、管涌、突涌)也是导致基坑工程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可能是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或支护结构防渗性能不足造成的。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1.加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类型和参数。
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支护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
2.加强地下水处理和控制,防止渗透破坏。
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位和补给情况。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控制地下水位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应加强支护结构的防渗性能,防止土体渗透破坏。
3.加强基坑工程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
在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必要的监测设施,实时监测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位和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或扩大。
工程基坑塌方案例分析一、基坑塌方案例分析1.案例背景某城市新开发区的一处商业用地,由于土地资源稀缺,施工单位在进行商业楼宇基坑工程时希望扩大基坑的面积,以增加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经过工程测量和土质勘察后,施工方确定了基坑扩大的位置和范围,并采取加固措施进行基坑的挖掘工作。
然而,当基坑达到一定深度时,突然发生了塌方事故,导致周边道路被阻塞,施工和周边商铺的正常运营受到了重大影响。
2.案例分析(1)工程前的土质勘察不充分在该基坑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对工程地质情况的认识有限,基坑周边地质勘察资料不够全面,导致了对基坑周边土层结构和地下水情况的认识不足。
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土体的埋深和含水量等地质因素直接影响了基坑工程的稳定性。
当施工单位在地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基坑扩大工程时,很容易引发基坑塌方。
(2)加固措施不到位为了确保基坑施工的稳定性,施工单位采取了一系列的加固措施,包括支撑墙的设置、地面加固、排水系统的设置等。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对地质情况的认识不充分,对加固措施的效果也未能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评估。
因此,当土层结构和地下水情况发生变化时,加固措施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基坑的稳定性严重受损。
(3)紧急处置能力不足一旦发生基坑塌方,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紧急处置预案,对周边环境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疏散和保护。
然而在该案例中,施工单位对于紧急处置预案的准备不足,导致塌方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消防部门的处置效果不尽如人意,引发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和社会影响。
二、基坑塌方的预防和处理措施1.进行充分的土质勘察在进行基坑工程前,需要对周边土质进行详细的勘察,确保对于地质情况的充分了解。
通过地质雷达、探测钻孔等技术手段,获取基坑周边土体的土层结构、地下水情况等重要信息,为后续的施工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支持。
2.科学设计和验证加固措施在施工单位制定基坑施工方案时,需要对加固措施进行科学的设计和验证。
常见基坑工程案例、事故原因分析依据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2009 ]87号文规定: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一、事故案例近年来,基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频繁,发生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分为:1、周边环境破坏: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地下水位降低造成周围路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事故。
2、支护体系破坏:主要包括:①墙体折断;②整体失稳;③基坑坡脚隆起破坏;④锚撑失稳。
3、渗透破坏;土体渗透破坏(流土、管涌、突涌)。
案例一(经济适用住房基坑土方坍塌)2006年1月4日,黑龙江省哈东筑市某勘察设计院经济适用住房工程发生一起基坑土方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轻伤。
施工单位未按施工程序埋设帷幕桩,帷幕桩抗弯强度及刚度均未达到《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的要求;在进行帷幕桩作业时,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毗邻建筑物(锅炉房)一侧杂填上密度低于其他部位,在开挖土方和埋设帷幕桩时,对杂填士层产生了扰动,进一步降低了基坑土壁的强度,导致坍塌事故发生;施工单位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措施不力,致使事故灾害进一步扩大。
案例二(广州某广场基坑坍塌)2005年7月21日中午12点左右,广州市海珠区某广场B区施工工地发生基坑坍塌,基坑南边支护结构坍塌,东南角斜撑脱落。
基坑支护坍塌范围约104.55延米,面积约2007平方米,南侧海员宾馆的基础桩折断滑落,结构部分倒塌。
同时造成3人死亡、8人受伤。
主要原因分析:超挖:原设计地下4层基坑深度17米,后开挖成地下5层基坑(深度达20.3米),挖孔桩成吊脚桩。
超时:基坑支护结构服务年限一年,实际从开挖及出事已有近三年。
超载:坡顶土方车、吊车超载。
地质原因:岩面埋深较浅,但岩层倾斜。
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基坑支护施工在各大城市已经频频出现,基坑支护工程每年都会发生一些事故,小者产生一些经济损失,大者会产生极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人身伤害事故。
基坑施工虽然只属于一个分部工程,但由于开挖深度深、土层地质情况复杂,而施工单位又极不重视报着一种侥幸心理,未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最终产生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一、工程概况本次基坑围护施工的内容是工厂内一小型的机械设备基础,基坑面积仅7.0×4.0m2,但基坑的开挖深度达到7.5m深,且整个设备基础基坑在厂房内施工。
厂房建筑为已建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层高为9m,基础为天然地基独立基础。
基坑边缘距离最近的两个排架柱边为6.m左右,排架基础为4m×5m的矩形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室内地坪以下2.5m,基坑边缘距离厂房排架柱基础边的距离仅3m左右。
因此该基坑虽小,但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影响将涉及到整个厂房的使用和安全。
二、围护方式及事故产生原因由于本工程基坑面积小,业主未请专业设计单位对基坑的开挖做专项设计,施工单位也未认真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1.围护形式简介基坑的开挖深度为7.5m,围护施工的基本形式为钢板桩挡土、压密注浆隔水,支撑采用两道钢围檩十字型钢支撑。
鉴于在厂房内施工,厂房层高为9m,钢板桩的长度和机具设备均受到层高的限制。
因此施工中先放坡挖土2.5m后落坑打钢板桩,钢板桩为拉森Ⅳ,长度为9m。
插入深度为坑底以下仅3.1m。
隔水压密注浆仅一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由于第3层灰色砂质粉土砂性相当重,渗透系数大,注浆深度达到10m左右时无法控制,因此实际注浆深度仅为坑底以下2.0m。
此外由于基坑面积较小,坑底进行了压密注浆满堂加固,但是同样由于土层的原因,加固深度也仅为坑底以下2m。
2.基坑事故情况围护施工结束后不到一周,施工单位就开始挖土施工。
由于基坑面积小,土方少,挖土施工进行得非常迅速。
一、整体失稳整体失稳是指在土体中形成了滑动面,围护结构连同基坑外侧及坑底的土体一起丧失稳定性,一般的失稳形态是围护结构的上部向坑外倾倒,围护结构的底部向坑内移动,坑底土体隆起,坑外地面下陷。
龙潭空中花园基坑事故。
2005年8月3日,凌晨约30m宽位置坡顶出现开裂并出现沉降,坡脚水泥土搅拌桩出现断裂。
早晨7时,下起大雨,半小时后该段出现塌滑。
原因主要是基坑北侧东端滑塌地段出现超挖,开挖后放置了较长时间;坑内大量积水未及时抽排;坡脚土层受水浸泡,降低了土层强度,势必导致边坡蠕动变形;紧邻坑边下水管长期漏水,边坡蠕动变形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坡顶道路下的下水道出现开裂,大量水浸入边坡土体内,导致边坡失稳。
2005年**日12时,武昌区彭刘杨路金榜名苑已开挖至设计深度5.2M的深基坑东侧(cd)段约40余米长的边坡发生滑塌险情。
二、坑底隆起坑底隆起是一种向上的位移,产生的原因一是深层土的卸荷回弹,二是由开挖形成的压力差导致的土体塑流。
由于土体是连续体,坑底的隆起和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必然导致坑外土体产生沉降和水平位移,带动相邻建筑物或市政设施发生倾斜或挠曲,这些附加的变形使结构构件或管道可能产生开裂,影响使用,危及安全。
一般解决的方法是被动区加固,提高土的抗力,减少变形,同时解决整体稳定和坑底隆起问题。
三金.鑫城国际C地块事故三、围护结构倾覆失稳围护结构倾覆失稳主要发生在重力式结构或悬臂式围护结构,重力式结构在坑外主动土压力的作用下,围护结构绕其下部的某点转动,围护结构的顶部向坑内倾倒。
抵抗倾覆失稳的力矩主要由围护结构自身的重力形成,坑底的被动抗力也是构成抵抗力矩的因素。
如武汉火炬大厦开挖深度10m,上部为老钻土,下部为基岩,采用¢900mm人工挖孔嵌岩排桩支护,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于老粘土局部浸水,强度降低,土压力剧增,由于桩嵌人岩层,变形不易谐调,造成十余根支护桩折断,危及邻近六层综合楼,使该楼楼梯间悬空,情况危急。
基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近年来,基坑坍塌事故频发,给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起基坑坍塌事故的案例,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以期提升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案例背景:该基坑坍塌事故发生在大型城市的住宅楼施工工地。
该项目由一家知名建筑公司承建,涉及多个地下岗位施工。
事故发生时,工地上有近百名工人在施工,造成多人死伤和巨额财产损失。
事故原因:1.设计不合理:基坑工程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存在缺陷,没有清晰确定地下水位、土质情况、地下管线等关键信息,导致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无法有效评估和控制。
2.监督不到位:工地监理单位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监督,未及时发现和纠正隐患。
特别是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及时监督不足,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3.施工管理漏洞:施工方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违反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存在为施工速度和效率而忽视安全的行为。
例如,未按照要求进行基坑降水,以及在未完成支护结构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4.人员素质不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相对较低,未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资质考核,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有所欠缺,无法识别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风险。
事故应对措施:1.加强规划设计:在地下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地下水位、土质情况、地下管线等因素,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明确设计要求与标准。
2.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基坑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确保施工按图纸和规范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隐患。
工地监理单位要有能力和责任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3.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方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4.加强工地安全教育:通过组织工地安全培训、讲座、演练等形式,提高工人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结论:基坑坍塌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预防和避免。
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分析深基坑工程是指在地下施工中所遇到的较深的基坑工程,常见于城市建设、地铁、地下停车场等项目中。
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深基坑工程往往面临着各种质量问题。
本文将对深基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及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地下水渗漏问题地下水渗漏是深基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由于地下水位高,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渗漏进入基坑,给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
例如,地下水渗漏会导致土壤软化,增加开挖难点;地下水渗漏还可能导致基坑内部的土壤液化,增加坍塌的风险。
案例分析:某城市地铁工程中,施工方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导致地下水渗漏进入基坑,导致基坑内土壤液化,最终导致基坑坍塌事故发生。
这一事故不仅造成为了人员伤亡,还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地下水渗漏问题,施工方应采取以下措施:1. 防水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防水材料,如聚氨酯、水泥浆等,进行基坑地下水位以下部份的防水处理。
2. 防水施工工艺:采用合理的防水施工工艺,如预埋防水板、喷涂防水等,确保基坑的防水效果。
3. 监测与修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下水位和渗漏水量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补。
二、地基沉降问题地基沉降是深基坑工程中另一个常见的质量问题。
由于深基坑工程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地基沉降过大,就会导致基坑结构的不稳定,甚至引起地面沉降。
案例分析:某城市高层建造项目中,施工方在进行深基坑开挖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地基加固工作,导致地基沉降过大,最终导致整个建造物倾斜,严重影响了建造物的使用安全。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地基沉降问题,施工方应采取以下措施:1. 地基加固:采用适当的地基加固措施,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地基板等,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监测与调整: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地基沉降的监测,及时发现沉降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补。
3. 施工工艺控制:控制基坑开挖的速度和深度,避免过快过深的开挖导致地基沉降过大。
基坑事故案例分析【篇一:基坑事故案例分析】解永成等: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某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要:介绍某工程事故案例,分析了施工中产生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引起地下连续墙拼缝水土流失,周边地面下沉,房屋倾斜甚至坍塌的原因。
关键词:深基坑;施工;事故AnalysisofAnAccidentCaseofDeepFoundationPitXIEYongchengTANJingqian(GuangzhouNo.3ConstIuction&EngineeringCo.,Ltd.Guangzhou10050)Abst陷Ct:ThisarticleintroducesaIlaecidentcaseoffoundationpitduringconstlllction.AndanalysesthemainreasonfbroVer—distortedsupponingstlllctureleadinghousingstructureleasingduringconstmction.Keywords:deepfoundationpit;constmction;accident1工程简介某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8.5m左右,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加四道内支撑(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其余三道均为嘶00钢管)支护结构,见图1。
场地处于剥蚀残丘地貌,座落在小山坡脚下,各土层及其参数见图1和表1。
该基坑轴(北端)地下连续墙处岩层埋藏最深,墙底部尚未到全风化花岗岩(其它部位墙体均进入了全风化或强、中风化花岗岩层)。
在施工中,当开挖至约8m深时(即第二道钢管角撑安装过程中)北端地下连续墙(中部)接缝出现水土流失,至第四天才封堵成功。
当开挖至约12m深时(亦即是在安装第三道角撑过程中),北端墙(中部)拼缝再次出现更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轴墙北侧地面严重下沉,邻近的建(构)筑物倾斜,开裂而进入抢险状态,造成工程事故。
经过一天时间才将连续墙的接缝封堵住,北侧的危房随之陆续拆除或临时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