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视艺术中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14
谈谈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人类的声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在场言语交流开始,逐渐形成了与文字结合的语言,使得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交流活动得以展开,电影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
从电影诞生到有声电影出现,声音为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电影声音除了参与银幕造型以外,由于它对时间、空间、心理、情绪、意境、风格等方面深入地刻画,大大扩展了电影时空的表现能力.并使得观众得到审美享受。
因此,声音应当积极地介入电影创作的剧作、介入主题、介入影片结构,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情绪再现”达到表达与思考的境界。
电影在经历了近百年的跋涉进入了21世纪,随着电视以及其他电子媒体的兴起,电影开始走向衰落。
然而,在这样一个衰落的过程中,电影声音技术却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
对于声画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电影本质上是影像美学,因而画面将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声音则只是一种补充或辅助,不足以构筑影视的本体。
这是传统声音理论在现代的延续。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在电影大量采用高科技手段而技术发展永不停歇的时代背景下,声音因素对于电影本体的影响已接近甚至超越了画面,所谓“后来者居上”<1>。
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通过视觉和听觉两个通道接受电影,电影的接受心理是视听同在的立体思维机制。
我们把前一种观点称为历史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视无声电影先于有声电影出现的过程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此确定声画的地位,将早生的无声电影美学作为最终的美学。
后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技术主义,它把技术因素作为电影艺术的最终决定因素,电影可以在一个影像技术发展的时代是影像优先的,而在一个声音技术发展的时代则是声音至上的,它所谓的电影本性其实游移不定。
画面与声音是构成电视的两个要素。
声音与画面只有协调、巧妙有机地配合才能产生立体、完整的感官效果。
我们把声画组合看作是电影特有的表意手段。
实际上,因为电影画面的存在,电影声画的存在也必然发生变化。
《影视剧音乐制作艺术》课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影视剧音乐制作艺术》教材第四章“音乐与画面的融合”,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音乐与画面的关系、音乐风格与影视剧类型的匹配以及音乐制作的流程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在影视剧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对音乐与画面融合的艺术鉴赏能力。
2. 使学生掌握音乐风格与影视剧类型的匹配原则,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影视剧选用合适的音乐。
3. 让学生学会音乐制作的流程和技巧,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与画面融合的艺术处理,音乐风格与影视剧类型的匹配原则。
2. 教学重点: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音乐制作的流程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影视剧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画面的融合效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a. 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b. 音乐与画面的关系c. 音乐风格与影视剧类型的匹配原则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影视剧片段中的音乐运用,并给出改进意见b.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全班交流讨论4. 例题讲解:以一部具体的影视剧为例,讲解音乐制作的流程和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为一段影视剧片段选择合适的音乐,并进行简单制作。
六、板书设计1. 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2. 音乐与画面的关系3. 音乐风格与影视剧类型的匹配原则4. 音乐制作流程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一段影视剧片段选择合适的音乐,并进行简单制作。
2. 答案:根据所学的音乐风格与影视剧类型的匹配原则,结合影视剧片段的情节和氛围,选择合适的音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对音乐风格与影视剧类型匹配原则的掌握。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默片时代,字幕是电影唯一的语言,在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时插入的字幕,容易打断情节,严重影响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加上当时录音机和小汽车的出现,电影工业越来越不景气,上座率屡屡下降。
而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的《爵士歌王》,代表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声音使电影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耳聪目明。
如今,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
正如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所说“电影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也曾借助汉语的象形文字说“口”与“鸟”相加不只是意味着鸟有口,而是表达了“鸣”这样一种新的意义。
所以,声音与画画面的相互配合,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人们通常把影视艺术中这种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分离;3声画对位。
一、声画同步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产生的,显得真实自然。
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所要展示的情绪、情调保持一致。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一种烘托的效果。
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论影视音乐中音画对立的作用及应用作者:隋佳慧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32期摘要: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影视艺术,视听双重特性是其最大的优点,声音与画面就如需要配合的齿轮,需要彼此填补剩下的空缺,才能将价值发挥到最大。
影视创作中,影视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则可以大致分为:音画同步、音画并行和音画对立这三大类,其中,音画对立是最具有创造性也是最独特的一种,在影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影视音乐;音画对立;作用;应用一、音画对立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声音对画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可以忽远忽近,这样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影片的创作,为影片而服务。
音画对立具有很强的隐喻意味,往往在画面之外,给观众以另类的解读,具体具有以下几种作用:(一)将影视画面的空间局限打破影视镜头是一定比例的画幅,拍摄画面是有一定内容的局限的,画面中的故事情节、人和事都是固定的,但音乐却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体,它可以不受画面所束缚,构造出一个新的时空,将画面时空界限的局限给打破。
让音乐和画面富含了更多深层的意义。
如在电影《银河护卫队》中,“星爵”彼得·奎尔在偷取宇宙球体时,他所听的音乐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舞曲,这是彼得最爱的音乐也是离世的母亲给彼得的礼物。
画面是外太空阴暗潮湿的影像,音乐是换了、美好的舞曲,给了观众不一样的情感。
(二)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画面是血腥的,音乐却是优雅的;画面里是喜庆的场面时,音乐却是悲哀的;画面是忧伤的,音乐却是欢快的。
美与丑,爱与恨、生与死、喜与悲的对比,容易让观众主动的思索,去深究这样安排的意义,引发观众自主的思索隐藏起来的深意。
如在影片《教父3》中,教堂里选举新教主时,一边是旋律优美的教堂音乐、庄严的教堂钟声、真挚的祈祷声,另一面,却是暗地里的谋划、黑暗的刺杀计划。
音乐和画面的内容之间的对立,让我们对这个黑帮组织的残忍有了新的思考。
音乐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作用音乐在影视艺术作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情感与氛围,更可以帮助叙事与传达故事的深度。
音乐通过声音的表达,为观众们提供了一种直接而独特的体验,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影片的情境之中。
接下来,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音乐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作用。
首先,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可以增强情感与氛围。
音乐具有感染力,它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及共鸣。
通过选用不同风格的音乐,制作人可以准确地表达出所要呈现的情感色彩。
举个例子,当影片中出现悲伤的情节时,制作人会选择富有悲伤感的音乐,使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痛苦与失落。
同样地,当影片中出现紧张的情节时,会选用快节奏和激烈的音乐,进一步加强紧张感,使观众们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其次,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可以帮助叙事与传达故事深度。
影视作品通常会通过对话与画面来讲述故事,而音乐则是一种独立于画面与对话之外的语言。
通过音乐,制作人可以向观众传递更多的信息与情感。
譬如,在一个火灾的场景中,音乐会为观众营造一种危机感与紧张感,让观众感受到角色所经历的焦虑与恐惧。
而在另一个浪漫的场景中,柔和的音乐会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温暖与浪漫。
通过音乐的运用,制作人可以更加深入地传达故事的情感与主题,增加故事的吸引力。
再者,音乐可以为角色提供个性塑造与情感表达的方式。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与情感,而音乐可以成为表达角色个性的重要手段。
以《星球大战》为例,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音乐,比如盖世太保的歌曲《帝国进行曲》、达斯维达的音乐《帝国马奇》等等。
这些音乐通过旋律与风格的设计,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角色的形象与特点,凸显了角色的个性与内心情感。
通过对主题音乐的运用,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角色,使角色形象更加丰满。
此外,音乐还可以通过与画面的契合,提升观影体验。
音乐和画面是影视作品中两个最重要的元素,它们之间的配合与契合直接影响了观众的感受。
当音乐与画面完美结合时,会产生一种独特的视听效果,使观众的观影体验更加丰富与深入。
传播与版权c h u a n b o y u b a n q u a n论音乐电视中语言、画面、音乐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张媛媛摘要细节的处理都没有做到音乐电视这样的精确、到位和富有艺术审美气息。
本文就音乐电视中语言、画面、音乐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音乐电视;声画发展;音乐与画面;艺术价值作者:张媛媛,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音乐电视的概念音乐电视(M usic T elevision)最早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是美国所开创的无线电音乐频道,称为M T V。
该频道每天大概播放两个小时的流行音乐,而这些音乐是以5分钟左右的流行歌曲与影像于一体的,即现阶段所提到的M TV。
该模式一经推出,迅速成为一种潮流,在欧美等国家广泛流行。
音乐电视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并在1993年开始兴起,并迅速成为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媒体和推出音乐作品的重要手段。
音乐电视这种节目样式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尤其是青年人更把它当作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一种文化。
音乐电视作为一种艺术肯定是无可厚非的,从它的特性来看,是视听艺术的最高阶段的成果,在声画结合方面,它可能是影视作品当中艺术要求最高而且也最具有难度与挑战性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艺术品种。
从艺术层面来讲,音乐电视是由视觉(画面)、听觉(音乐)以及语言三个层面构成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M usic V ideo在视听结合方面,从艺术角度看还是十分粗糙的,那时关注的焦点只是把它作为小型的广告宣传片,在当时的欧洲如英国伦敦的T op of the pops电视栏目所播出Music Video就属于这类作品,这应该算音乐电视的前艺术期;80年代以后音乐电视才走上独立发展的艺术道路,并逐渐推脱了以纯功利为目的的广告宣传片的样式,从而向视听艺术方面发展,并成为视听艺术性的新品种。
不可否认,早期那些用于广告宣传的M usic V ideo为音乐电视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也为音乐电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条件。
影视动画中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影视动画作品中,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与思想。
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不仅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节奏,还可以帮助或加强作品的情感表达,使得观众能更深刻地记住作品。
首先,对于影视动画作品而言,合适的BGM(背景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在制作中,导演和音乐人会针对不同的情节、人物、场景或情感,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来表达情感。
这种选择不仅需要考虑到音乐的时长、旋律、速度和节拍等在视听上的因素,更需要考虑到作品内容、情感和艺术效果等因素,才能达到合理的融合。
其次,画面与音乐的节奏要匹配。
在影视动画中,音乐与画面节奏相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当画面与音乐的节奏保持一致时,观众会感到一种连贯的强动感,使得观影效果更加紧凑、饱满和热情,同时也更容易让观众进入作品设定的世界之中。
例如,在《火影忍者》中,每当火影忍者使用“影忍术”的时候,画面会和音乐节奏保持一致,这种效果不仅增加了动画的视觉冲击力,也刻画出了剧情的紧张感。
第三,音乐和情节的结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影视动画制作中,画面和音乐的表现和情节的发展密切相关。
作品中的音乐应该传达出情感和故事中的主题。
例如,在电影《魔女宅急便》中,Kiki在飞行中的场景下使用了背景音乐《夏威夷风情》,因为这首歌曲能够准确地表现出Kiki内心舒适和自由的感觉,以及她对外面世界的探寻。
第四,通过细节完成画面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细节的处理在影视动画中也是非常关键的。
画面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要根据音乐和情节来进行设置,这样就能够更完美地实现画面和音乐的配合。
例如,在《攻壳机动队》中,这部作品中的画面和音乐都是非常注重细节的。
每一幕的场景都有相应的音乐来加强画面和情感表现的深度。
总而言之,画面和音乐的配合对于影视动画的制作至关重要,这种配合可以在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氛围和节奏的同时,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音乐与画面的关系1、音画同步: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
音乐在这里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和喧染画面的内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
如“鬼子进村”2、音画对位:音乐与画面是一种“对位”的关系。
A、音画对立: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
优美的音乐中,法西斯在杀人。
B、音画并行: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它与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与画面是一种“并行”的关系。
我体会在这种关系中,音乐与画面有如下特点:①、音乐是比较完整的。
它可能表现在一个段落中,也可能表现在整部影片中。
②、音乐相对影像内容来说,不是简单的附属与被附属的关系。
它有时可能是比较独立的。
③、音乐所体现出的意义与影片中的影像内容所体现出的意义,似乎前者更抽象、更具象征意义;它似乎更接近作者所要表现的作品的主题,换句话说:音乐意义与影像意义在层次上来讲,前者比后者似乎具有更高的层次。
四、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1、喧染画面中所呈现的环境的氛围。
《猎鹿人》中的婚礼,长达20分钟。
用音乐充分喧染,以和平的幸福美好,反衬影片中长时间展现的战争的残酷。
2、表现时代感和地方特色。
《骆驼祥子》:30、40年代的北京味。
3、抒发作者的感情。
4、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一个与八个》:歌曲《在太行山上》。
5、表现剧中人物的心境。
6、刻划人物,将某个具体人物音乐化。
《蓝色的女人》:7、为影片的风格定调。
如幽默片中的幽默音乐。
8、声画组接。
用一段音乐将几个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整体感。
五、电影音乐的评价音乐出现在电影中,最早的目的是为了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银幕上去,即进入所谓的“看电影的状态”。
后来才开始用音乐去配合着表现画面上的内容。
为了表现画面上的内容,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想了各种办法,使用了各种手段。
声音与画面的四种关系一、声音与画面的统一关系声音与画面的统一关系是指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互契合,相互协调,共同传达出一个完整的信息。
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的统一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声音的音乐、音效、台词等与画面的场景、动作、表情等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一部惊悚电影中,当画面中出现紧张、恐怖的场景时,配以悬念营造的音乐,会让观众更加紧张,增强影片的恐怖感。
又如,在一部浪漫的爱情电影中,当画面中出现两个主角相互倾心的场景时,配以轻柔、浪漫的音乐,会让观众更加感受到两人之间的浪漫氛围,增强影片的感情表达。
二、声音与画面的对比关系声音与画面的对比关系是指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互对立,相互矛盾,产生一种强烈的冲突感。
通过声音与画面的对比关系,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影片中的情感冲突或故事发展的紧张感。
例如,在一部悲剧电影中,当画面中出现主角失去亲人的场景时,配以欢快的音乐,会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增强影片中的悲伤感。
又如,在一部喜剧电影中,当画面中出现令人发笑的场景时,配以悲伤的音乐,会让观众感到一种戏剧性的反差,增强影片中的喜剧效果。
三、声音与画面的补充关系声音与画面的补充关系是指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传达出一个完整的信息。
通过声音与画面的补充关系,可以使观众对影片中的情节和角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一部纪录片中,当画面中出现美丽的风景时,配以自然的声音,如鸟鸣、风声等,会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又如,在一部动画片中,当画面中出现可爱的卡通角色时,配以搞笑的声音效果,如嘟嘟声、笑声等,会让观众更加喜欢这些卡通角色,增强影片的亲和力。
四、声音与画面的独立关系声音与画面的独立关系是指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相互独立,相互独立地传达出各自的信息。
通过声音与画面的独立关系,可以让观众在感受到声音和画面各自的表达之后,自己去思考和联想。
论电影中的⾳画关系与配置⽅式2019-03-17[摘要] 电影是有着丰富⽂化含⾦量的综合艺术,⾳乐⾳响在此应当并已发挥了重要的作⽤。
画⾯与⾳响永远是不可分割的元素,并且⾳乐⾳响在以后影视发展的领域中会对其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它与画⾯的结合是否完美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质量。
因此说它既扩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丰富了⾳乐艺术的存在样式,同时也拓展了影视艺术的声⾳元素。
本⽂探讨了画内⾳乐、画外⾳乐在电影中的⾳画关系以及⾳响是如何与画⾯进⾏配合的在很⼤程度上影响了⾳乐的扩张⼒和表现⼒。
[关键词]画内⾳乐;画外⾳乐;⾳画同步;⾳画对位;⾳画平⾏⼀、电影中的⾳画关系(⼀)画内⾳乐电影和电视剧的画内⾳乐是指⾳乐的⾳源来⾃屏幕的画⾯之中。
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正在进⾏的⾳乐发出者﹙⼈、乐器以及能够发出声⾳的装置等﹚。
⽐如《简·爱》当中的⼀幕,简教阿黛勒弹钢琴发出来的声⾳就可以说是画内⾳乐。
⼜如影⽚《乱世佳⼈》中在维吉利亚舞中,为思嘉丽他们跳舞所伴奏的⾳乐就是观众在屏幕中可以直接看到的,也就是说它使⽤的是现场演奏。
通过这些⾳乐把思嘉丽那种不安分的性格演绎得⾮常贴切与投⼊。
以《红⾼粱》为例。
其开篇就有⼀场运⽤画内⾳乐⾮常精彩的戏:九⼉19岁那年,为了⼀头骡⼦的聘礼,她被⽗亲强迫着嫁给了患有⿇风病的⽼板李⼤头。
迎亲的路上,当地有名的轿夫余占鳌和⼀帮粗犷的西北汉⼦,光着膀⼦,吹着唢呐,按当地的风俗颠轿。
当时的唢呐声,镜头⾥被汉⼦们踢飞的黄⼟,轿⼦⾥东倒西歪的新娘⼦九⼉,主要是酣畅淋漓粗犷的具有强烈西北风味的歌声和欢乐的唢呐声,形成了⼀种别开⽣⾯的送亲场⾯。
⾳乐和歌声都是画中的轿夫们所为,这些与情节密切地结合在⼀起,让⼈仿佛⾝临其境。
印象中最深的是这样⼀组镜头:余占鳌⼤喊⼀声“⼤号”,轿夫们开始奏乐颠轿。
六个伙计开始举起乐器以慢板起拍开始吹奏……其中⼀个举起⼀⽀⼤号吹起⼀个长⾳,然后伙计们开始⼀起开开⼼⼼地吹起来。
热爱电影的人们曾经说会说去掉声音的电影是无声电影是一种艺术,但今天的我们要说没有画面的电影也同样是艺术的,那是来自声音的艺术!电影艺术语言的发展,随着电影技术与艺术手段、方式以及电影传播手段、方式的不断丰富而丰富。
在卓别林的时代里电影是无声的,穿插在幕间的字幕是那时唯一的语言;录音技术的发明,导致了有声电影的出现。
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如今电影中的声音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已经有着和画面同等重要的地位了,有时甚至还会超过画面的重要性成为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
2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音乐电视、音乐题材的影片)。
3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
影视艺术作品制作时赋予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大致也分三种:1声画同步。
2声画对位。
3声画分立。
曾经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要展示的情绪、情调如出一辙。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多半是一种烘托的效果。
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如陈凯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的王志文饰演的老师给小春上最后一刻的片断和影片最后的车站相遇片断。
其中在最后一课片断中,衣着整洁的老师坐在琴旁为小春伴奏,两个人沉浸在乐曲中。
配合着音乐,观众看到了两人即将分离的不舍、老师对小春的爱和小春在音乐道路上的潜力和希望。
在影片最后车站相遇的片断中,小春因为领悟到父爱的珍贵在火车站大厅里激动的拉响了小提琴。
电影声⾳与画⾯的关系2019-07-17电影的声⾳包括话语、⾳乐和⾳响。
笼统地讲,话语是相对于⽆声⽚的,即电影中⼈物的对话。
⾳乐是与电影相关的声乐与器乐。
⽽⾳响则是电影中出现的⾃然界的声响和⾳效。
当然,电影中还有其它的⾳乐,⽐如只出现在⽚⾸或⽚尾的⽚⾸曲、⽚尾曲。
在电影结束,字幕滚动,⽚尾曲便如期响起。
在声⾳的三个构成部分中,“话语”是影视借⾃戏剧或⽂学的元素,⾳乐本⾝就是另⼀种艺术,它们都不是影视⾃⾝所独⾃拥有的“本体”性语⾔;⽽“⾳响”则不同,它是影视独特的本体性语⾔。
⾃默⽚时代以来,声⾳出现在电影中,为电影打开和开创了更⼤的艺术表现空间,使电影这种蒙太奇艺术更加丰满、完善,也促使了电影的快速发展,成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及艺术形式。
使得电影加速朝着综合性,观赏性⽅⾯扩展,不断强⼤为全⽅位的“造梦机器”。
⾸先声⾳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
在电影中插⼊声⾳,配上⾳乐与⾃然界的⾳响,通过观众的视觉听觉甚⾄知觉,还原时空真实感。
因为⼈对客观现实的感知最基本的就是视觉与听觉的并存。
在没有⾳乐元素时,电影只能将听到的内容⽤画⾯或字幕展⽰,⽽这违反⼈物和观众的真实感知,让电影这种形式看上去⼗分扭曲之外,也使电影艺术显得枯燥乏味,使观众⽆法长时间适应⽆声枯寂的画⾯世界。
即使画⾯再美,情节再吸引⼈,⼈的感觉是缺失的,⼈的观赏感受是失真的。
那么,当⾳乐出现,并且与画⾯协调⼀致,这不仅还原了电影本⾝的真实感,也⼤⼤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和逼真感。
其次,增加电影画⾯的连续性,使电影出现的空间能够流畅和连续。
电影⽤⼆维画⾯表达三维空间,⽽空间是有隔断的,镜头与镜头的组接间有空间间断,甚⾄同⼀镜头的画格与画格之间也有细微的间断。
声⾳则是连续不断的,连贯的声⾳作为桥梁衔接了画⾯或空间。
使影⽚的启承转合具有了平滑的流畅感。
其次,声⾳释放了画⾯张⼒。
在默⽚时代,画⾯担负了⼀项本不该由它担负的任务,就是解释和描述声⾳。
⼀些本该由话语承担的叙事任务,因为没有声⾳,只好借助演员的表演或别的画⾯及字幕⽅式。
论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谈影视作品中声音的重要性影视作品是一种集视觉、听觉等多元感官体验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声音和画面是构成影视作品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们普遍更加重视视觉体验,往往会忽略掉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本文就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展开讨论,探究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价值。
声音的基础作用首先,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基础作用是为观众提供听觉上的感受。
这包括如对话、音乐、环境音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声音传递的。
一部影视作品中良好的音效设计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作品中,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导演想要传达的情感或者理念。
例如,当我们看到某个人物在一个安静的森林里跑步时,这个场景对于视觉体验来说只是“静态”的。
但是,一旦加上了对应的脚步声、呼吸音效等等,影视作品的氛围就会变得更加真实,这会给我们带来更加真实切实的体验感。
声音的情感表达能力除此之外,声音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载体。
我们知道,影视艺术作品主张“展现文化、传递情感”,因此影视作品中的声音设计必须酝酿出情感深度和表现力。
例如,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结尾处,当大量的人因为想要拯救自己的命而挤上了救生艇时,影片中就使用了未完全沉没的船随着人们上下的声响,激发出剧烈的情绪躁动。
这种情绪的传递是无论是纯粹地通过视觉传达还是通过声音传达都无法达到的。
同样,在某些场景中,通过音乐的变化和对音量的掌控来表达情感是非常必要的。
在电影《飞行员》中,当飞行员由于飞行器故障而陷入危机时,背景音乐的变化极大提高了场景的强烈感。
这还是因为声音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是非常强大和重要的。
声音设计对画面的补充影视作品中,声音对于画面的补充也是非常大的。
因为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状态、环境音、节奏和视觉元素等这些部分都是相互连接的。
恰当的音效或音乐将极大地提升画面的整体效果。
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星际穿越》里,在女儿玩弄家居电器的场景中,心灵感应音乐和环境音设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让整个画面效果更加真实和生动。
影视动画中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摘要】影视动画中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对于制作一部成功的作品至关重要。
音乐作为影视动画中重要的元素,能够增强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画面与音乐如何融合产生视听效果是影视制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音乐的节奏和曲调要与画面节奏相协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音乐的情绪和画面的情节相呼应,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
音乐的律动和画面的动作形成共鸣,使整体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影视动画中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不仅提高了作品的质量,也带给观众更好的视听体验,增加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音乐在影视动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完美结合的画面和音乐会为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影视动画、画面、音乐、融合、视听效果、节奏、曲调、情绪、情节、律动、动作、共鸣、重要性、作用、完美结合、观众体验。
1. 引言1.1 影视动画中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在影视动画中,音乐不仅可以为画面增添氛围和情感,还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
通过合理选择和运用音乐,可以使画面与音乐之间产生一种共振效果,让观众更深入地体验到故事的内涵和情感。
音乐的节奏和曲调可以与画面的节奏和动作相呼应,增强视听的和谐度和统一感,使整个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影视动画中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至关重要。
一个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不仅需要有精彩的画面设计和情节编排,还需要有恰当的音乐配乐来增强整体的艺术表现力。
音乐在影视动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能够为作品增色添彩,还能够为观众带来更深刻的视听体验,让他们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故事。
2. 正文2.1 音乐作为影视动画中重要的元素音乐作为影视动画中重要的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不仅可以为画面增色添彩,更可以通过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动观众的心灵。
在影视动画中,音乐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音乐可以帮助建立影视动画中的氛围和情绪。
通过选择适合的音乐配乐,影视动画可以更好地表现出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和氛围调和。
影视动画中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影视动画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通常包含了视觉与听觉两个主要方面的表达。
其中,画面是通过影像来展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而音乐则通过声音的抒发来加强影视动画的表现力。
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可以使得影视动画更加生动、感人,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影视故事中去。
首先,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可以增强影视动画的情绪表达。
通过恰当的音乐配合画面的表现,可以使得观众更容易共鸣和感受到故事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比如,在一部悲伤的故事中,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进一步加重观众的悲伤情绪,使得观众更加感同身受,更容易被故事所吸引。
其次,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可以加强影视动画的节奏感和张力感。
音乐作为一种有节奏感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节奏和音调的变化来传达故事的不同情节和氛围。
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使得影视动画的节奏更加紧凑,张力更加强烈。
例如,在一场刺激的追逐戏中,配上快节奏、激烈的音乐,可以让观众更加紧张,加深对于故事的体验感。
第三,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
画面往往无法完全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而音乐可以通过音调、旋律等来传递人物的情感状态。
合适的背景音乐可以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以及整个故事的走向。
另外,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还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通过音乐的烘托,画面中的场景和人物可以更加生动、有趣。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可以使得画面更加舒缓或激烈,进一步增强观众的观看体验。
例如,配上欢快的背景音乐,画面中的人物可以展现出愉悦的表情和动作,使得观众更易沉浸其中。
然而,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对剧情以及整体氛围有深入的理解,并作出合适的音乐选择。
此外,还需要注重音乐和画面的协调性,避免出现画面和音乐之间的冲突和不和谐。
总之,画面与音乐的合理融合是影视动画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它可以增强影视动画的情绪表达,加强节奏感和张力感,帮助观众理解剧情,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
音乐与画面的契合在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影视作品中,音乐与画面的契合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相互搭配,对于表达情感、烘托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的旋律、节奏和画面的动态、氛围之间的契合关系,可以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增强观影的体验和情感共鸣。
首先,音乐与画面的契合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
当画面中出现激烈的打斗场景时,适合采用快节奏、激情四溢的音乐,使观众感受到紧张和刺激。
例如,在动作电影中,常常运用适合战斗动作场景的鼓点强烈的音乐,使观众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参与到了战斗之中。
同样地,当画面中出现浪漫的爱情片段时,配以柔和温馨的音乐,可以更好地表达出爱情的甜蜜和柔情,让观众感到幸福和温暖。
其次,音乐与画面的契合能够烘托氛围。
不同的背景音乐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增强观众对画面的感受。
在悬疑、恐怖片中,运用低沉、不规则的音乐,能够制造出紧张、恐怖的氛围,加强观众的心理刺激。
而在喜剧片中,运用欢快、活泼的音乐,能够让观众感到开心和愉悦。
这种氛围的烘托,使得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更加融入到情节之中。
此外,音乐与画面的契合还可以加强情感共鸣。
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观众会更加投入到剧情之中,与角色产生共鸣。
例如,在电视剧或电影的高潮部分,适合运用激烈、令人兴奋的音乐,使观众情绪高涨,与角色一同经历紧张刺激的情节发展。
而在悲伤的场景中,选择富有哀伤感的音乐,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与角色一同流泪。
最后,音乐与画面的契合对于作品的整体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电影或电视剧作品,不仅要有精彩的剧情和表演,还需要有恰当的音乐来衬托画面。
音乐可以填补画面的空白,使画面更加丰满,更加生动。
同时,音乐还可以为作品增添动力,提升观众的观影体验。
无论是动作片、爱情片、还是科幻片,都离不开与画面的契合,使整个作品更加完整且有力度。
综上所述,音乐与画面的契合是影视作品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它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烘托氛围,加强情感共鸣,提升作品的整体效果。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论影视艺术中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姓名学号院系艺术设计专业电脑艺术设计年级指导教师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影视意境 (3)第一节什么是意境 (3)第二节意境与音乐画面 (3)第二章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关系 (4)第一节画内音乐、画外音乐 (4)第二节画内、画外音乐的变换 (5)第三节影视音乐中各要素的表现 (5)第三章电影音乐的形式和特点 (6)第一节有声源音乐 (6)第二节无生源音乐 (6)第四章音乐与画面结合形式 (7)第一节音画同步 (7)第二节音画对立 (7)第三节音画平行 (8)第五章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音乐和画面的关系密不可分,音乐丰富了画面本身的表现力,画面也因为音乐而升华了主题。
电影是视听艺术。
经典电影音乐之所以令人们记忆深刻,是因为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达到了完美结合,从而相得益彰,升华了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音乐与画面在电影情绪、叙事、氛围等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对电影主题的深化。
关键词:影视艺术、音乐画面、视听艺术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ilm and television art, music has become the indispensable par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picture, music to enrich the picture expressive picture itself, also because of the music and the sublimation of subject. The film is a visual art. Classic film music can make people remember the profound, is because the film music and movie screen to achiev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so as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sublimation of the film to show them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music and picture role in film narrative, mood, atmosphere, on the theme of deepening.Key words:Film and TV art、 music、 visual art picture第一章影视意境第一节什么是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也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欣赏的依据。
意境的结构特征是虚实相生。
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称为“实境”;一部分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
但是,虚境不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以实境为载体,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
总之,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第二节意境与音乐画面意境是中国艺术和美学中一个具有艺术本体论意义审美的延伸,是艺术达到一定境界后所能表现的一种虚实相结合的感受。
音乐与影视作品是两种不同的体系,音乐通过乐器、音符让人具有听觉上的享受,同时可以延伸出画面的想象。
影视作品则是通过画面,影音来表达情节,具有一个独立的立体空间,相对比较完整,既有听觉的也有视,由此可见,音乐与画面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章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的关系第一节画内音乐、画外音乐音画关系是电影艺术得以成立的基础。
从音乐的音源是否处于画面当中来进行分类,电影音乐可以分为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两种。
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画内音乐是指电影的画内音乐是指音乐的音源来自屏幕的画面之中,观众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正在进行的音乐的发出者(人、乐器以及能够发出声音的装置等)。
画外音乐是指与画内音乐相对应,画外音乐是指音乐的音源来自屏幕的画面之外。
观众在屏幕上看不到正在进行的音乐的发出者。
与画内音乐相比,画外音乐常常具有比较强的主观创作色彩。
往往以音乐这个表现元素为屏幕中的画面铺垫,渲染,增色,添彩。
在电影音乐美学上,历来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电影音乐是画面的配合,应该强调它的配合作用,最好的音乐是让人意识不到的音乐。
而另外一种观念则认为,电影音乐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
音乐甚至可以支配或主宰一部电影,比如音乐片。
本文认为,电影是声光并重的艺术,一方面,音乐可以为画面服务,另一方面,画面也在为音乐服务。
观众的审美感受源自两者的巧妙结合,缺少哪一个都是遗憾。
当然,如果不是纯粹的音乐片,电影的音乐需要融于电影的银屏造型设计之中,以配合画面节奏为己任,跟随电影情节的快慢行进。
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
音乐永远是感性的。
电影中缺少音乐,就相当于饭菜中缺少盐。
声音与画面共同构筑了电影的艺术经验和我们的电影体验。
如果说电影艺术是视觉和听觉融合的艺术的话,那么也可以说它是画面与声音融合的艺术。
声音与画面共同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审美魅力。
然而,在画面与声音既相互依赖的同时,两者也相互独立。
在电影艺术中声音并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诠释,也是一种不可获取的审美造型手段。
换句话说,声音与画面相互配合,并不只是画面加声音,两者结合是一种新的审美创造,具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第二节画内、画外音乐的变换在音乐选择的过程中,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当画面写实的客观性音乐不能完成所要求达到的效果时,往往要变换为风格比较相似的写意性的画外音乐,使人物的情绪发展更为自然流畅,使画面的感情色彩更为浓重,使主观意识更为鲜明,更为突出作品风格和主题。
电影和电视剧的画内音乐是指音乐的音源来自屏幕的画面之中。
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正在进行的音乐发出者﹙人、乐器以及能够发出声音的装置等﹚。
比如《简·爱》当中的一幕,简教阿黛勒弹钢琴发出来的声音就可以说是画内音乐。
又如影片《乱世佳人》中在维吉利亚舞中,为思嘉丽他们跳舞所伴奏的音乐就是观众在屏幕中可以直接看到的,也就是说它使用的是现场演奏。
通过这些音乐把思嘉丽那种不安分的性格演绎得非常贴切与投入。
第三章影视音乐中各要素的表现声乐作品的节奏单纯整齐, 则表达的情绪比较平稳, 对比不大; 节奏缓慢、悠长则表现宽广辽阔, 情绪轻快活泼的歌曲多采用急促节奏表现, 如连续使用三连音、切分, 具有向前推进的力量; 而长短相结合的节奏, 可以表现雄壮有力或悲愤、痛苦的情绪。
所以熟悉歌曲的旋律、音程、节奏、调式、调性是声乐演唱情感处理的基础。
音乐的速度与乐曲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表现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 大都用较快的速度; 而一些赞颂的、悲哀的乐曲, 则往往用较慢的速度。
旋律是听众的向导, 听众在接触一支旋律时, 必须能够把它辨认出来, 而且以后还要自始至终追随它的行踪。
这是对于有理解力的听众的起码要求。
如果你听音乐时既不能辨认旋律,又不能追踪旋律, 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听下去了, 因为你只不过是模糊地感到音乐的存在而已。
红楼梦音乐的创作实践告诉我们: 旋律表现力有着极大的挖掘潜力。
在不排斥和声化织体的情况下, 如果能创作出优秀杰出的旋律, 它所具有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和强大的, 因为旋律从来都是心灵的倾诉, 是表现人的精神情感的最高音乐形态。
第三章电影音乐的形式和特点电影音乐,按照在电影中出现的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声源音乐,也叫现实性音乐或客观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无声源音乐,也叫功能性音乐或主观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
第一节有声源音乐有声源音乐包括在电影生活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
例如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音乐、歌剧音乐、舞剧音乐、节日歌舞、街头小唱、街头音乐以及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的音乐。
还包括特别引人注目的剧中主要人物的独唱与对唱、独奏与合奏等等。
这类音乐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逼真感,比较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因而音乐可以更自然地融入画面之中。
例如罗曼·波兰斯基的作品《钢琴家》中,波兰犹太钢琴家斯皮尔曼多次在影片中演绎肖邦的钢琴曲,在纳粹血腥杀戮的背景下,我们从音乐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苦难与顽强。
第二节无生源音乐无声源音乐一般是由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着重表现画面中所没有或不能表现的剧中主要人物的动作,特别是心理活动。
这类音乐并不提供出现音乐的根据,而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的需要而专门创作的,其主要的功能是配合画面的节奏,烘托所要实现的氛围,为渲染特定主题服务。
它同时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和评价,表现了作曲家对影片所展现的事件的主观态度,可以深化画面的内容,加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这种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板块,因而音乐发挥的空间比较大。
如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旋律忧伤,催人泪下,渲染了悲剧气氛,使观众在影片结束后久久不能自拔,是电影音乐成功的典范之一。
在电影中,虽然从音乐出现的方式上分为两种类型,但在实际的运用上常常相互转化,有时从现实性的音乐转化为功能性的音乐,也有时从功能性的音乐转化为现实性的音乐。
当然,两者在一部影片中两者也可以同时出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四章音乐与画面结合形式在电影电视剧中,音画同步、音画对位、音画平行构成了音乐与画面的配置方式。
音乐音响是如何与画面进行配合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扩张力和表现力。
第一节音画同步音画同步是指音乐与画面表现的是同一时间段中处于同一运动轨道之上或表现的是同一种情绪和情调。
音画同步包括表层同步和深层同步。
表层同步是指音乐与画面中动作频率一致,这时音乐的主要作用是加强现场的亲临感和动作的节奏感。
表层同步一般都用画内音乐来实现,如上文所讲到的电影《红高粱》中开头轿夫们的豪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