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周练(十五)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在今日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部编版高一上期语文周练例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uò)百舸(gě)慰藉(jiè)强人所难(qiǎng)B.嫉妒( jí )寥廓(liáo)胆怯(qiè)叱咤风云(zhà)C.炮制(pào)丰腴(yú)戛然而止(gá)有恃无恐(shì)D.青荇(xíng)谥号(yì)挟持(xié)怒发冲冠(guān)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伴侣慷慨主宰风华正茂B.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D.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 .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D.当年,梁启超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时,就直言他俩是"品格有问题的人",并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在道德上再出问题。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来源:学科网]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
高一15周语文周测题一、基础知识(每题4分,共8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bì)羹.汤(gēng)徘徊.(huí)承载..(zài)B.背鳍.(qí)玄.虚(xuán)刹.那(shà)专横.(hâng)C.阻.碍(zǔ)广袤.(mào)蹩.脚(biã)模.糊(muó)D.媒介.(jiâ)雏.形(chú)乙烯.(xī)萝卜.(bo)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不好交接..俗人交接:与……交往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C.辄积年不徙.徙: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看,视察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 B、以.精铜铸成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验之以.事C、公车特征.D、因.入京师,观太学拜郎中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伺者因.此觉知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不过。
B.臣等不肖,请.辞去请:请求。
C.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卒:最终。
5、下列各句加点词与例句“得夜见汉使”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剑砍虞常已②单于壮其节③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④毕礼而归之⑤左右欲刃相如⑥宁许以负秦曲⑦而相如廷叱之⑧奉璧西入秦⑨妙尽璇玑之正A、④③⑥⑨B、①③⑦⑧C、①⑤⑦⑩D、④⑤⑨⑩6、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7、下列句中的“于”字已按其作用作了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赵氏求救于齐。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百强校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周练试题(5。
1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敕(chì)造宵柝(chè)歆(xīn)享笑靥(yàn)B.炮(pào)烙商贾(gǔ) 句读(dú) 栈(zhàn)道C.扪参(shēn)猿猱(náo)跬(kuǐ)步迁谪(zhé)D.藩(pān)篱吮(yǔn)吸曳(yè)兵鸡豚(tún)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3分)A.沉湎脉搏金碧辉煌山洪暴发B.重迭蒙蔽金石可镂百无聊赖C.寥落焦躁良晨美景枯燥无味D.慰藉发轫根深蒂固一愁莫展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不都是香的蓝荫鼎一个假日午后,我带着一家大小上阳明山赏花。
天气分外晴朗,赏花的人比山上的花还要多。
人影在花丛中窜动,有照相的、有吃东西的、有谈天说地的,信步走着,看在眼里真也有趣.小孙儿在前头蹦着跳着开道,太阳照着满山的樱花、杜鹃,人生的确美好。
“爷爷,为什么那个花不香?"不知何时,小孙儿扯住我的衣袖,不停地摇动,他的另一只小手指着一丝红艳的杜鹃。
我愣了一下。
“那个花?哦!这是好看的,不用香."“花都应该香嘛!”他不服气地不满意的噘起了小嘴。
回家之后,孙儿的话缭绕在我心头,久久不散:花都应该是香的嘛!究竟这有没有道理?我不是也常想“男人都该是彬彬君子,女人都该是贤妻良母”吗?我又对不对呢?坐下来,环视满庭花草,静静地想:花和草长了一院子,可是,杜鹃、山茶、桂花、含笑、太阳花、向日葵、兰花……没有一样是跟别的花草相同的,它们都各有特色.看见梅花便可以嗅到早春的气息;看见榴花便知是五月榴花照眼明;桂花和红叶便可捎来秋意;苍松和腊梅象征了冬寒.如果我们顺着自然去要求,那么一定可以心满意足;可是,若要在夏天赏梅,春天看红叶,谅必大失所望。
高一语文周周清试题命题:高一备课组 审核: 时量:45分钟 总分:100分一、基础积累 (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乘彼垝.垣(guǐ) 咥.其笑矣(xì)其黄而陨.(yǔn) 采芙.蓉(fū) B . 犹可说.也(yuè) 于.嗟女兮(xū)靡.室劳矣(mǐ) 淇水汤.汤(shāng) C . 我戍.未定(sù) 驰椒.丘(jiāo)白鹄.舫(hú) 何时可掇.(duō) D . 氓.之蚩蚩(méng) 将.子无怒(qiāng)自我徂.尔(cú) 无与士耽.(dān)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B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C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D .契阔谈,心念旧恩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苟余情其信.芳自可断来信.B.⎩⎪⎨⎪⎧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 C.⎩⎪⎨⎪⎧ 留待作遗.施采之欲遗.谁 D.⎩⎪⎨⎪⎧相.见常日稀会不相.从许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遑启.居 启:开启,打开 B .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C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适:适合,依照 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自名.秦罗敷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 .岂不日.戒,狁孔棘D .交广市.鲑珍 二、默写(38分)(一)补充默写(15分)(1) ,何时可掇? ,不可断绝。
(曹操《短歌行》)(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4)涉江采芙蓉, 。
(《古诗十九首》)(5)明明如月, ? (曹操《短歌行》)(6)开荒南野际, 。
,草屋八九间。
(陶渊明《归园田居》)(7)但为君故, 。
高一语文周末练习五教师版2016.4.2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李白一生写下了许多▲的山水名篇,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名川大山的杂言歌行。
这些诗气势豪放,想象▲,用仙境和幻境构筑壮丽的理想世界,▲了诗人超然世外的情致。
A.耳熟能详奇特孕育B.脍炙人口怪异孕育C.耳熟能详怪异寄托D.脍炙人口奇特寄托D(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和事物人们都很称赞;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奇特:跟寻常的不一样;怪异:奇异。
寄托:把理想、希望、情感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产生雾霾的主要原因,静稳天气多、相对湿度大、吸湿作用明显等不利因素又扩大了雾霾的严重程度。
B.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C.好电影生命力很强,其故事情节具有可延展创新的空间,这就是《蜘蛛侠》《蝙蝠侠》等侠类电影可以续拍的原因。
D.科研工作者用水缸作为青蒿素的提取容器,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大量有机溶剂,导致他们的健康受到影响。
C(A项,“扩大”与“程度”搭配不当;B项,句式杂糅;D项,“导致”前缺主语。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B.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C.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D.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A.(A、犹舍间。
谦称自己家的客气话:舍下简陋得很。
候教,敬候指教。
请柬上常用的套语。
B、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
D、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4.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 CA.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2018届宜春中学高一上学期第1次周考语文试题答案1.答案:C(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指原来聚在一起的人零落离散,也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很快消失。
烟消云散:比喻某些思想、情绪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能指人)。
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得到或无从寻觅,侧重‚难‛。
海底捞月:比喻根本不能达到目的,徒劳无益。
)2.答案: C (左支右绌, 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
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捉襟见肘 , 衣服破烂,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
顾此失彼,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3.答案:B(‚绘声绘色‛指描绘声音和容貌,多用于说描写或描述得形象生动。
‚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美妙逼真;‚栩栩如生‛强调描述对象不是有生命的,多用于雕塑、画像之类。
)4.答案:A(B.‚突然‛与‚猝‛重复C.搭配不当,‚加大……密度‛可以,但不能‚加大……质量‛。
D、句式杂糅,‚突出‛移至‚问题‛之前)5.答案:D(A应改为‚我这样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对数学‛;B项并列不当,‚电视、报刊、网络‛与‚媒体‛种属交叉,不能并列;C项应为:防止安全事故再次发生。
)6.答案:B (A项‚古都‛不能‚打造‛。
C项‚能否‛没有呼应,须删去。
D 项‚解除……措施‛搭配不当。
)7.答案:A(空气、水源、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同时兼顾与上文的照应;‚三废‛像幽灵更形象。
)8.答案:D (③紧跟前一句‚《说文解字》里没有‘饺’这个字‛由此排除AC,④紧承最后的‚娇耳‛,由此选出答案。
)9.答案: D (①⑤为陈述句,可知是第二组句子,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抓住关键词‚寻找‛可知前文应为①⑤,故而排除A和C。
第一组中,依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应为⑥②,也可排除C;依据句式‚谁不曾‛可知②③⑥应相近,但③中的‚寻访田园‛不能在⑥的‚少年‛后,排除B;依据结构可知④‚谁没有‛置于最前,后接‚谁不曾‛,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⑥②应在前与之衔接)10.答案:D (知—智,振—震,卒—猝)11.答案:A12.答案:C (敝:损害。
高一年级下学期周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问题阅读(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美学骆冬青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
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
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
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
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
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
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
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
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
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
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
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
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
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
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
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周测(1.15)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
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
《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
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
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
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
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
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
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语文15周练作业(教师版)一、完成《突破创新课时练P47-48》。
二、阅读贾谊之《过秦论》。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
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
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这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等。
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造成一种语言上的生动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貌似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作品题解】《过秦论》,论秦之过也。
原文分为上、中、下三篇。
载于《新书》第一卷,《文选》卷五十一,另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及《汉书》。
鲁迅先生对贾谊《过秦论》的评价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汉文学史纲要》),富有气势美。
从内质看,述史实,渲染铺张,材料富瞻,发议论,简炼透辟,见解情微。
从外形看,起伏多变,文笔放荡,论证严密,语言优美。
写秦兴,气焰赫赫,不可一世;写秦亡,急转直下,迅速覆灭;最后是一锤定音,推出全文论点。
读这样的文章。
不仅使人晓喻历史经验教训,明白国家兴亡之理,而且为文章的磅礴气势而折服,而叹赏。
(摘自《应用写作》杂志1988年第4-5期《谈论说的气势》)现已被收入高中课本,为世人所传颂。
【原文】秦孝公据崤函(xiáo hán)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gāoyú)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zòng)缔(dì)交,相与为一。
高一语文周测试题出题人:审核人:本试卷共6页,共1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诗文阅读(5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1~5小题。
(31分)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广家世世受射。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宦官)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令□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吾今自上簿。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高一语文周练(十五)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曾子①耘瓜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皙②怒,建大杖以击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
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于曾皙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皙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日:“参来,勿内。
”曾皙自以为无罪,使人请于孔子。
子曰:“汝不闻乎?昔瞽瞍③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小棰则待过。
大杖则逃走。
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蒸蒸之孝。
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④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参罪大矣。
”遂造孔子而谢过。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
②曾皙:曾参的父亲,孔子的弟子。
③瞍:瞎子。
④殪:杀。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向:参来,勿内内:援琴而歌歌:委身以待暴怒委身:2、与“欣然而起”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项是()A.徐而察之B.索而杀之C.垂拱而治D.吾恂恂而起,视其缶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⑴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⑵欲令曾皙闻之⑶欲使之⑷索而杀之⑸舜之事瞽瞍⑹汝非天子之民也A ⑴⑵B ⑶⑷C⑸⑹D⑵⑶4、翻译下列句子(1)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疾乎?(2)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⑶遂造孔子而谢过。
二、《红楼梦》37-48回(一)填空题1.史湘云做东道,邀请众姐妹以为题作诗,饮酒、吃蟹,之后评诗。
2.秋爽斋宴饮,贾母提议行酒令助兴。
黛玉行酒令时无意说出《牡丹亭》《西厢记》的两句词曲,其中《牡丹亭》的一句是。
3.在赖大家里做客时,薛蟠看中了风流倜傥的,一心想结交,却被诱至郊外,痛打一顿。
4.贾赦看中了石呆子收藏的,让贾琏前去谈价。
,石呆子死活不肯卖,此后贾雨村诬以之罪,将石呆子家产罚没,把抄来的收藏品送给了贾赦。
5.探春提议建一诗社。
适值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
其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蕉下客()、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二)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贾赦想纳鸳鸯为妾,逼着邢夫人去向鸳鸯说媒。
邢夫人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
她先找来王熙凤商量,王熙凤劝她别去碰钉子,邢夫人不悦,王熙凤便想了一个法子叫她自己去说,凤姐自己找借口躲开。
但令邢夫人和贾赦十分不解的是,鸳鸯竟拒绝了这个做主子奶奶的好机会,而且在贾府、王夫人面前铰发立誓,死也不嫁。
B.王熙凤在生日宴上喝得有些过量,于是想躲回家歇会儿再来。
没想到贾琏正在与多姑娘偷情,虽然派小丫头望风,仍被凤姐逮了个正着。
凤姐醋意大发,先拿平儿出气,并抓住多姑娘厮打。
贾琏大怒,拿着剑追杀凤姐,被贾母骂住,并留凤姐在她那儿过夜。
平儿也被带到怡红院。
宝玉先替贾琏向她陪不是,后又拿出胭脂饰品侍候平儿理妆。
C.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
适值贾芸送来海棠花两盆,遂起名海棠社。
探春给黛玉起名潇湘妃子,宝钗给宝玉起号无事忙、富贵闲人。
宝钗、探春分别叫蘅芜君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
大家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结果薛、林技高一筹。
D.薛蟠在聚会上将蒋玉菡误认为是优伶一类人,一直想与他相交,这使对方感受大受侮辱,但他不动声色,反而与薛蟠约在北门外桥上见面。
等薛蟠兴冲冲地赶到,却挨了蒋玉菡一阵暴打,弄得衣衫零碎,面目肿破,才知自己看错了蒋玉菡。
E.刘姥姥讲女孩子雪地抽柴草,贾母因南院马棚突然失火便不让说了,刘姥姥改说神佛给人儿孙的故事,吸引了贾母、王夫人。
宝玉却还在追着刘姥姥问女孩儿冻出病来怎么办,那女孩儿是谁等,刘姥姥只好胡诌了一通。
宝玉却信以为真,派茗烟四处找女孩之庙。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薛蟠伤好后借口出去做生离家,宝钗央求母亲,把香菱带到园子里和她作伴。
香菱在园子里住下以后,黛玉自愿给香菱当老师教其写诗。
黛玉和香菱一块研究讨论,教她说作诗第一立意要紧,不以词害意。
香菱本是有悟性的人,又苦读勤思,读诗竟然颇得要领。
由于第一、二首诗做的不太好,更是疯魔了一般,竟然在梦中得了八句诗。
B.刘姥姥到稻香村,被鸳鸯插了一头菊花。
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刘姥姥滑了一跤,还把潇湘馆误认为是公子书房。
在秋爽斋早饭时,凤姐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了大观园里史无前例的大笑。
在缀锦阁午饭,席间行酒令,刘姥姥插科打诨,藏精于拙,博取一笑。
C.史湘云做东道,邀请众姐妹吟诗,拟定了十二个题目,宝钗写了二首,湘云写了三首,宝玉写了二首,黛玉写了三首,探春写了二首。
十二首诗中黛玉的诗被评为最佳。
李纨称其诗:“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
”D.凤姐生日那天,宝玉穿着素服偷偷跑到铁槛寺焚香,祭奠投井自杀的金钏儿。
小厮茗烟虽不知被祭者是谁,可他说的一番话,“保佑二爷来生变女孩儿,不可又托生这须眉浊物了”,竟把宝玉逗笑。
E.妙玉是栊翠庵里的道姑,自称槛外人。
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出身仕宦人家,因病入了空门。
虽然与宝玉相隔两地,但她与宝玉性格非常接近。
她孤芳自赏,清高洁癖,常常让宝玉引为知己。
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
宝玉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
黛玉笑他像个渔翁。
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
黛玉笑着说,“我戴上不成了渔婆了嘛。
”说完了,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
B.贾赦误以为鸳鸯不做他的小妾是看上了贾琏或宝玉,因而鸳鸯发出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也不嫁的誓言。
C.由于刘姥姥高寿,生活历练多,而且刘姥姥是庄户人家,比较贫穷,取的名字能压得住邪气,因此凤姐叫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取名。
D.《红楼梦》灯谜“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谜底是风筝。
E.黛玉见香菱爱读陆游的诗,便告诉她,若是真心想学诗,就应当先熟读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诗,然后读《王摩诘全集》,次再读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绝句。
(三)简答题1.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初见贾母就给贾母讲许多村野故事,故事吸引了贾母、王夫人,可惜的是最吸引人的一个故事没讲完,而此故事却引起宝玉极大的关注。
请简述相关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描写宝钗推心置腹劝慰黛玉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红楼梦》中,贾赦要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这丫环是谁?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参考答案:一、1 向:刚才。
内:通”纳“。
使进入。
歌:唱歌。
委身:放弃身体。
2、B 例句的而表修饰,B项的而字表承接3、B “之”用法分别为:(1)助词,用于时间副词之后,其音节辅助作用;(2)代词,歌声;(3)代词,代舜;(4)代词,指代舜;(5)主谓之间插入的之,无实在意义;(6)助词,的。
4、刚才我得罪了父亲大人,父亲用力的教训我,该不会累病了吧?他死了之后就会陷父亲于不义,他的不孝比起这种行为来,哪一种更大呢?(曾参)于是到孔子那里去谢罪,承认错误。
二、(一)1.菊花李纨 2.良辰美景奈何天 3.柳湘莲 4.二十把古扇拖欠官银 5.贾芸海棠社探春(二)1.BD(B项王熙凤生日那天,与贾琏偷情的是鲍二媳,不是多姑娘。
D项是柳湘莲,而非蒋玉菡。
)2.BD(B项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是刘姥姥自己说的,并非凤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