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33.74 KB
- 文档页数:4
路行车组织一.填空题:1.铁路运送旅客和货物,是以列车方式办理的.2.铁路货物运输产品是以吨公里为计量单位.3.铁路货物运输生产可分为装车站的发送作业、途中运行与中转、卸车站的终到作业三个大过程。
4.车站的接发列车工作都要在车站值班员统一指挥下进行,而其中准备接发列车进路的命令(包括听取进路准备妥当的报告)必须由他亲自下达。
5.列车进路是指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所需占用的一段站内线路。
6.列车的基本单据是列车编组顺序表。
7.由于驼峰设备条件和机车台数的不同,驼峰作业方案可分为单推单溜、双推单溜、双推双溜。
8. T集=cm车小时,其中c是集结参数(系数),m是列车编成辆数。
9. t集与车流量N的关系是成反比.10.班计划由站长或主管运输副站长编制,阶段计划由站调编制。
11.车站工作统计内容包括装卸车统计、现在车统计、货车停留时间统计、货物列车出发正点统计等四种。
12.货物列车编组计划包括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和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两大部分。
13.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一般2年左右编制一次,且与列车运行图同时编制和执行。
14.采用循环直达列车时,返回的空车运行方向应当是路网上回空方向。
15.我国较多的空车直达列车有空敞车直达列车和空罐车直达列车两种.16.编制单组列车编组计划主要因素有消耗集结车小时(T集)、一昼夜车流量(N直)和沿途技术站的每车节省时间(t节)17.列车编组计划应计算的指标有货车平均有调中转距离、无调中转车在总中转车中所占比重、各技术站办理车数、改编车总数和改编能力利用程度、货车小时总消耗。
18.运行图所有表示时刻的数字,应填写在列车运行线与车站中心线相交钝角内,而车次应填写在区段末首两端区间相应列车运行线上方。
19.从列车运行速度来分,我国铁路目前采用的是非平行运行图,原因是客货混跑。
20.在十分格运行图上,必须填写十分钟以下数值。
21.追踪运行图中,同方向列车的运行以闭塞分区为间隔。
22.τ连是发生在两个车站之间,对着的是这两个车站之间区间。
附件1《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编制规则》编制说明第一篇行车工作组织 (3)第一章车站概况和技术设备 (3)车站的位置、性质、等级和任务 (3)线路、道岔、调车设备 (7)信号、联锁、闭塞 (13)通信、照明、供电、给水设备 (17)客运、货运设备 (21)第二章日常作业计划及生产管理制度 (22)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 (22)日常生产管理制度 (25)第三章接发列车工作 (30)正常作业 (30)非常办法 (36)第四章调车工作 (40)第五章客货运工作 (53)客运工作 (53)货运工作 (54)第六章军事运输工作 (56)第二篇各项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 (59)第七章车站行车量及车场分工 (59)第八章列车技术作业程序及机车出入段、整备时间标准 (62)第九章列车解体、编组时间标准 (69)第十章集结及各种等待时间标准 (72)第十一章各种车辆停留时间标准 (75)第三篇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 (80)第十二章咽喉通过能力 (81)第十三章到发线通过能力 (86)第十四章改编能力 (90)第十五章车站最终能力 (94)附件:有关单位向车站提供的技术资料 (98)总则《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站细》)是车站行车工作组织的基本规章,是车站编制日常作业计划,执行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和各项技术作业,进行日常运输生产分析总结、铁路局下达技术指标任务的主要依据。
凡在车站作业的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电务、供电、信息等部门人员必须遵照执行。
一、《站细》的编制要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贯彻统一指挥和逐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运用效能,合理组织好路内单位在车站作业,做到各项作业的连续性、均衡性,最大限度的组织平行作业,减少各种等待、干扰时间,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实现安全、正点、高效、畅通。
二、《站细》由车站站长组织有关单位,依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行车组织规则》(以下简称《行规》)、《铁路运输调度规则》、列车编组计划、列车运行图,以及其他有关规章要求,结合车站运输条件及设备情况,从理论到实践,深入进行论证,共同做好编制和修订工作。
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基本公式】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行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追击问题:追击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例题精讲】例1、小王骑车到城里开会,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行驶,2小时可以到达。
判断题1弱磁控制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属于恒功率性质只能拖动恒功率负载而不能拖动恒转矩负载。
(Ⅹ)2采用光电式旋转编码器的数字测速方法中,M法适用于测高速,T法适用于测低速。
(√)3只有一组桥式晶闸管变流器供电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位能式负载下能实现制动。
(√)4直流电动机变压调速和降磁调速都可做到无级调速。
(√)5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硬度是一回事。
( Ⅹ)6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闭环系统不是单闭环系统。
( Ⅹ)7电流—转速双闭环无静差可逆调速系统稳态时控制电压U k的大小并非仅取决于速度定 U g*的大小。
(√)8双闭环调速系统在起动过程中,速度调节器总是处于饱和状态。
(Ⅹ)9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两组晶闸管同时封锁的情况.(Ⅹ)10可逆脉宽调速系统中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正或反)由驱动脉冲的宽窄决定。
(√)11双闭环可逆系统中,电流调节器的作用之一是对负载扰动起抗扰作用。
(Ⅹ)与开环系统相比,单闭环调速系统的稳态速降减小了。
(Ⅹ)12α=β配合工作制的可逆调速系统的制动过程分为本组逆变和它组制动两阶段(√)13转速电流双闭环速度控制系统中转速调节为PID调节器时转速总有超调。
(Ⅹ)14 电压闭环相当于电流变化率闭环。
(√)15 闭环系统可以改造控制对象.(√)16闭环系统电动机转速与负载电流(或转矩)的稳态关系,即静特性,它在形式上与开环机械特性相似,但本质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17直流电动机弱磁升速的前提条件是恒定电动势反电势不变。
(√)18 直流电动机弱磁升速的前提条件是恒定电枢电压不变。
(Ⅹ)19电压闭环会给闭环系统带来谐波干扰,严重时会造成系统振荡。
(√)20对电网电压波动来说,电压环比电流环更快.(√)选择题1.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的两个调速器通常采用的控制方式是B A.PID B.PI C.P D.PD 2.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当理想空载转速一定时,特性越硬,静差率A A.越小B.越大C.不变D.不确定3.下列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属于转差功率不变型的调速系统是DA.降电压调速B.串级调速C.变极调速D.变压变频调速4.可以使系统在无静差的情况下保持恒速运行,实现无静差调速的是BA.比例控制B.积分控制C.微分控制D.比例微分控制5.控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是BA.抗扰性B.稳定性C.快速性D.准确性6.在定性的分析闭环系统性能时,截止频率ωc越低,则系统的稳定精度A.越高B.越低C.不变D.不确定8.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调节器的英文缩写是AA.ACR B.AVR C.ASR D.ATR 9.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中不包括DA.转速调节阶段B.电流上升阶段C。
压力角计算及公式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压力角是不计算摩擦力的情况下,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
压力角是若不考虑各运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影响,机构运动时从动件所受的驱动力的方向线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概述压力角(pressure angle)(α):若不考虑各运动副中的摩擦力及构件重力和惯性力的影响,作用于点C的力P与点C 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与压力角相联系的还有传动角(γ).压力角越大,传动角就越小.也就意味着压力角越大,其传动效率越低.所以设计过程中应当使压力角小.原理在中不计摩擦和构件的惯性的情况下,机构运动时从动件所受的驱动力的方向线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线之间的夹角。
在中(图1),主动件通过连杆作用在摇杆上的力P沿BC方向,力作用点C?的速度v C的方向垂直CD,这两方向线所夹的角?α为压力角。
压力角α越大,P在v C方向能作功的有效分力就越小,传动越困难。
压力角的余角γ 称为传动角。
机构的压力角或传动角是评价机构动力学指标之一,设计机构时应限制其最大压力角或最小传动角。
对于齿轮传动(图2),压力角?α也是从动轮齿上所受P的方向线与P力作用点C?的速度v C方向线之间的夹角α,压力角α的大小随着轮齿啮合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如果知道模数根据公式: m=(W1-W)/α 就可以算出来 m-模数 W1-----跨k+1个齿的公法线长度 W-----跨K 个齿的公法线长度α-----压力角分度圆直径d分=mz 齿顶高h顶=m 齿顶圆直径D顶=d分+2h定=m(z+2)??齿根高h根= 全齿高h=h顶+h根= 周节t=πm。
可以看出m是齿轮齿数计算的一个基本参数模数歌“标准模数用处大,设计计算都用它,齿轮大小随着它,模数越大受力?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的夹角叫做压力角。
同一条渐开线上位置不同,压力角就不一样,接近基圆压力角较小,离基圆越远,压力角越大,即越接近渐开线起点,压力角越小,基圆上的渐开线上点的压力角为零。
过电流和速断保护整定值的计算公式 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计算变压器过电流保护的整定值式中 I op —继电保护动作电流整定值(A );K rel —保护装置的可靠系数,DL 型电流继电器一般取1.2 ; GL 型继电器一般取1.3 ;K w —接线系数,相电流接线时,取1 ;两相电流差接线时, 取'3 ;K re —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一般取 0.85〜0.9 ;电流互感器变比;I Lmax —最大负荷电流,一般取变压器的额定电流。
速段保护式中 I qb —电流继电器速断保护动作电流(A );K rel —保护装置的可靠系数,一般取1.2 ; K w —接线系数,相电流接线时,一般取 1 ; K i —电流互感器变比;I K max —线路末端最大短路电流,即三相金属接地电流稳定 值(A );opK relK w K re K K re re opI qbK relK w K i K max对于电力系统的末端供配电电力变压器的速断保护, 力变压器一次额定电流的2〜3倍。
一、高压侧过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K K12 1 1 op 1 Lmax 2.26AK re K i0.85 90 5 取 I op =2.5A ,动作时间t 为0.5S 。
速断保护的整定计算K K12 1 1 qb 1 kmax 3.84 AK i90 5 取 G=4A ,动作时间t 为OS 。
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整定为4A ,动作时限为OS低压侧 过流保护取 I op =5.5A ,动作时间t 为0.5S电压闭锁整定值取75V 。
速断保护K K12 1 I qb I kmax 一 一 2 721A10.8A K i 800 5取 I qb = 11A ,动作时间t 为0SopK rel K re K i 1.2 721.7A 800 5 5.41A般取I Kmax 为电 U op0.7U N K i 0.7 0.4 KV 3.8 73.7V速断保护动作电流整定为11A ,动作时限为0S。
CRH380BL型动车组的空气制动1 主空压机CRH380BL车辆总风管正常风压10bar,车辆由4个牵引单元16节车辆编组为一大列,现在以一个牵引单元为基础介绍。
压缩空气由位于3、6、11、14车的主空压机提供,主空压机由辅助变流器输出的三相440V交流电为电源。
当车辆中的压缩空气不足时,BCU激活主空压机动作给车辆充风,激活标准为:如果平均MR压力值小于8.5巴,压缩机管理应命令首选的压缩机动作。
如果平均MR压力值小于8.3巴,压缩机管理应命令第二个压缩机动。
如果平均MR压力值小于8.0巴,压缩机管理应命令列车组中的所有可用压缩机动作。
由主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单向阀A04充入A14/1主风缸再由A05软管充入车辆总风管,总风管内的压缩空气再通过z17/1通向下个牵引单元总风管,通过z17/2通向本牵引单元其他车总风管。
2 常用制动司机室内的司机制动手柄C23可以施加常用制动,当电制动不足时需要启动空气制动。
电空控制板B60负责制动控制,制动压力的预控制压力CV压力由制动板的空气由总风通过B60.02和B60.03提供。
B06.02用于直接电空制动的隔离,B06.03用于摩擦制动的隔离。
压力调节器B60.02将制动控制元件B01的电摩擦制动指令信号调制成相称的预先控制压力CV 压力。
压力调节器配备一个充电电磁阀B60.02-1和一个通风电磁阀B60.02-2,压力传感器的信号B60.02-3显示制动板中的实际压力。
如果压力传感器发出的信号与要求的压力不符B60.02-1或B60.02-2会动作来达到要求的压力。
B60.03为紧急制动电磁阀,正常情况下为关闭状态,使B60.02的空气到达双向阀B60.04再到达负载单独压力限制制动阀B60.05,最后到达中继器B60.07的CV口。
制动压力的R压力由总风经B60.03提供,B60.13检测提供压力,B60.21可用压力表测量。
当速度大于220KM/H时,由于摩擦系数降低为防止车轮打滑需要提供较低的制动力,所以当速度大于220KM/H时B60.08电磁阀打开A1与A3口通,经过压力开关B60.09给中继器B60.07一个T压力。
制动相对压力计算公式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相对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制动力的大小和分配情况。
因此,了解和计算制动相对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制动相对压力的概念,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1. 制动相对压力的概念。
制动相对压力是指制动器工作时的压力与制动器工作时的最大压力之间的比值。
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制动相对压力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制动器工作时的压力大小,从而实现制动力的合理分配。
通常情况下,制动相对压力越大,对应的制动力也就越大。
2. 制动相对压力的计算公式。
制动相对压力的计算公式如下:P = (p1 + p2) / Pmax。
其中,P表示制动相对压力,p1和p2分别表示两个制动器的工作压力,Pmax表示制动器工作时的最大压力。
3. 制动相对压力的影响因素。
制动相对压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制动器的设计参数和工作状态等。
首先,制动器的设计参数对制动相对压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制动器的工作面积、摩擦系数等参数都会影响到制动相对压力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设计参数越大,制动相对压力也就越大。
其次,制动器的工作状态也会对制动相对压力产生影响。
例如,当制动器处于高温状态时,摩擦系数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制动相对压力的变化。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制动器的工作状态进行考虑,以确保制动相对压力的准确计算。
4. 制动相对压力的应用。
制动相对压力的准确计算对于汽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合理计算制动相对压力,可以实现制动力的合理分配,从而提高制动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制动相对压力的计算结果还可以用来指导制动器的选择和调整,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制动需求。
此外,制动相对压力的计算还可以为汽车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提供参考。
通过监测和分析制动相对压力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制动系统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以确保汽车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行。
5. 结语。
制动相对压力是汽车制动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制动力的大小和分配情况。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和牛顿运动定律1.1平均速度 v =t△△r1.2 瞬时速度 v=lim 0△t →△t △r =dt dr1. 3速度v=dt ds ==→→lim lim△t 0△t △t △r1.6 平均加速度a =△t△v1.7瞬时加速度(加速度)a=lim 0△t →△t △v =dt dv1。
8瞬时加速度a=dt dv =22dt rd1.11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坐标x=x 0+vt1.12变速运动速度 v=v 0+at1。
13变速运动质点坐标x=x 0+v 0t+21at 21。
14速度随坐标变化公式:v 2—v 02=2a(x-x 0) 1。
15自由落体运动 1。
16竖直上抛运动⎪⎩⎪⎨⎧===gy v at y gtv 22122 ⎪⎪⎩⎪⎪⎨⎧-=-=-=gyv v gt t v y gt v v 221202201。
17 抛体运动速度分量⎩⎨⎧-==gt a v v av v yx sin cos 001。
18 抛体运动距离分量⎪⎩⎪⎨⎧-•=•=20021sin cos gt t a v y t a v x1.19射程 X=gav 2sin 201。
20射高Y=gav 22sin 201.21飞行时间y=xtga —ggx 21。
22轨迹方程y=xtga —av gx 2202cos 2 1。
23向心加速度 a=Rv 21。
24圆周运动加速度等于切向加速度与法向加速度矢量和a=a t +a n 1.25 加速度数值 a=22nt a a +1。
26 法向加速度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相同a n=Rv 21.27切向加速度只改变速度的大小a t =dtdv 1。
28 ωΦR dtd R dt ds v===1.29角速度 dtφωd =1。
30角加速度 22dt dtd d φωα== 1。
31角加速度a 与线加速度a n 、a t 间的关系a n=222)(ωωR R R R v == a t=αωR dtd R dt dv ==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它受到作用力而被迫改变这种状态。
制动片面积计算公式计
摘要:
一、引言
二、制动片面积计算公式介绍
1.计算公式概述
2.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三、制动片面积计算公式应用实例
1.计算轿车制动片面积
2.计算货车制动片面积
四、总结
正文:
一、引言
制动片是汽车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行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动片的面积直接影响到制动效果,因此,了解制动片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制动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动片面积计算公式介绍
1.计算公式概述
制动片面积计算公式为:
制动片面积= (制动盘直径× π) ÷ 制动片数目
其中,制动盘直径指的是制动盘的直径,制动片数目指的是制动片组中制动片的数量。
2.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
制动盘直径:指制动盘的直径,单位为毫米(mm)。
π:圆周率,约等于3.14159。
制动片数目:指制动片组中制动片的数量,通常为2 片或4 片。
三、制动片面积计算公式应用实例
1.计算轿车制动片面积
假设某轿车制动盘直径为300mm,制动片数目为2 片,则制动片面积为:
制动片面积= (300mm × 3.14159) ÷ 2 ≈ 471.285mm
2.计算货车制动片面积
假设某货车制动盘直径为400mm,制动片数目为4 片,则制动片面积为:
制动片面积= (400mm × 3.14159) ÷ 4 ≈ 314.159mm
四、总结
制动片面积的计算对于制动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制动力矩范围摘要:一、汽车制动力矩概述二、汽车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三、汽车制动力矩的调整与优化四、制动力矩在汽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五、结论正文:一、汽车制动力矩概述汽车制动力矩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制动系统作用而产生的使车辆减速或停车的力矩。
制动力矩是衡量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制动力矩的大小与车辆质量、行驶速度、路面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汽车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汽车制动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制动力矩= 制动力× 转向半径。
其中,制动力是指制动系统产生的制动力,通常采用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表示;转向半径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车轮转过的有效半径。
三、汽车制动力矩的调整与优化为了保证汽车的制动性能,需要对制动力矩进行合理调整。
调整方法包括:1.调整刹车片与刹车盘的间隙,以保证制动力矩的稳定输出;2.检查刹车油的质量,确保刹车系统的正常工作;3.检查轮胎气压,保证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4.定期检查制动力矩,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四、制动力矩在汽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制动力矩检测是汽车性能检测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对制动力矩的检测,可以评估汽车的制动性能。
检测方法包括:1.刹车试验:在专业刹车试验台上进行,通过测量刹车距离、刹车时间等参数,计算制动力矩;2.道路试验:在实际道路条件下进行制动性能检测,通过观察车辆制动过程,评估制动力矩是否满足要求。
五、结论汽车制动力矩是衡量汽车制动性能的关键指标,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和检测,有助于保障行车安全。
了解制动力矩的计算方法、优化措施以及在汽车性能检测中的应用,对于汽车行业从业者和车主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摩托车刹车制动率计算公式摩托车刹车制动率是指摩托车在刹车时减速的能力,是评价摩托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刹车制动率的计算可以帮助骑手了解摩托车的制动性能,并且可以帮助制造商和设计师改进摩托车的制动系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摩托车刹车制动率的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影响刹车制动率的因素。
摩托车刹车制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刹车制动率 = (初速度末速度) / 刹车距离。
其中,初速度是摩托车刹车前的速度,末速度是摩托车刹车后的速度,刹车距离是摩托车刹车时所需的距离。
刹车制动率的单位通常是米每秒的平方(m/s^2)。
在实际应用中,刹车制动率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摩托车在刹车时的速度变化和刹车距离来得到。
一般来说,摩托车的刹车距离可以通过在平坦路面上进行刹车测试来测量,而速度变化可以通过速度计或者其他测速设备来获取。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摩托车的刹车制动率。
影响摩托车刹车制动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包括摩托车的制动系统、路面状况、车辆质量以及骑手的操作技巧等。
摩托车的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盘、刹车片、制动油管和制动液等部件,这些部件的质量和性能都会直接影响摩托车的刹车制动率。
而路面状况则会影响摩托车的抓地力,不同路面的摩擦系数不同,会直接影响摩托车的刹车距离和制动效果。
此外,摩托车的车辆质量也会对刹车制动率产生影响,车辆质量越大,需要的制动力就越大,刹车制动率也会受到影响。
最后,骑手的操作技巧也是影响摩托车刹车制动率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刹车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摩托车的制动性能。
在实际骑行中,摩托车的刹车制动率对于骑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刹车制动率意味着摩托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减速,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选择摩托车时,刹车制动率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
此外,骑手在日常骑行中也需要不断地练习刹车技巧,熟练掌握摩托车的制动性能,以应对各种复杂的路况和紧急情况。
总之,摩托车刹车制动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摩托车的制动性能,而影响刹车制动率的因素也是我们在骑行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怎么根据一般测井曲线计算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Archie(阿尔奇公式):Sw=(a×b×Rw)/( RT×ф^m))^(1/n)其中:Sw—含水饱和度Rw—地层水电阻率RT—地层电阻率ф—孔隙度本区m,n,a,b值采用实验室岩电分析的结果,Rw为地区试水分析计算。
测井环境如井陉、泥浆密度与矿化度、泥饼、井壁粗糙度、泥浆侵入带、地层温度与压力、围岩以及仪器外径、间隙等等非地层因素,不可避免地要对各种测井曲线产生一定得影响;特别是在井眼及泥浆质量不好的情况下,这些非地层因素的影响会是测井曲线发生严重的失真。
从广义上来说,井眼条件对测井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井眼几何形状的影响;二是泥浆的影响。
其受影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仪器的探测深度,而尤以贴近井壁的测井仪器受影响最甚。
密度、声波测井曲线发生严重畸变,主要是由于仪器探测深度不够导致。
如密度的探测深度只有约6in,该部分地层将受到泥浆冲刷的严重影响,而深探测电阻率则能探测到60-80in深的地层,基本反映了原状地层的电阻率。
井眼几何形状的影响:理想的井眼几何形状应是直径与钻头大小相近的圆柱体,并具有光滑的井壁。
但实际情况下会出现井壁坍塌,使井眼不规则。
井壁的塌陷会在井剖面上出现大直径的洞穴,测井仪器在这些位置上所记录的信号往往不是地层特性的反映,而主要来自井内的泥浆。
在扩径处,密度测井值会明显变小,其数值趋近于泥浆的密度值;声波测井值会增大;中子测井的视孔隙度明显增大,使曲线失真。
泥浆的影响:泥浆的影响主要是指泥饼和侵入的影响以及泥浆浸泡引起部分地层物理性质的变化。
泥饼对于大多数贴井壁的测井装置,譬如密度测井都是不利的。
因为泥饼的形成,阻止测井贴井壁的探测系统直接与地层接触,造成测井读数不能如实反映地层固有的性质。
泥浆侵入对密度测井也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泥浆浸泡时间过长,侵入深度增大以及泥浆矿化度与地层水矿化度差别过大,都会使测井方法求解地质参数的能力明显降低。
绩效考核常用公式一、绩效考核得分1、绩效考核计算公式=KPI绩效(50﹪)+360度考核(30﹪)+个人行为鉴定20﹪2、绩效换算比例:KPI绩效总计100分占50﹪;360度考核总计200分占百分的30﹪;个人行为鉴定总计占20﹪。
二、绩效奖金计算方式1、月度绩效奖金计算方法每月从个人该月基本工资中提取10%为个人奖金基准金额,按实际达成效果之优劣核算奖金金额;计算方法:个人绩效奖金=该月基本薪资*10%*部门系数*个人考核等级系数。
2、年度绩效奖金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年终奖金=(系数*连续工作月数*基本工资)/12*评分百分率(系数由公司管理委员会根据年度利润报告而定)。
3、在公司任期不满1年者,其年终奖考核以连续工作月数计发。
三、如何列出考核项目的计算公式1、倒扣型计算方式及其应用2、统计型计算方式及其应用3、比例型计算方式及其应用4、经验型计算公式四、个人绩效分值的计算为使员工工作绩效相互间具有可比性,以便有效地实施奖惩,通常采用绩效分值计算法,评估员工个人工作绩效完成情况。
个人绩效分值计算公式为:个人绩效分值=∑(KPI i绩效分值×KPI i权重)×KPI总权重+∑(工作目标完成分值×权重)×工作目标总权重五、绩效奖金管理单元综合考核系数×个人考核系数×奖金基数六、关于二次分配的问题如果员工绩效工资要与部门业绩挂钩,则绩效工资首先需要根据部门考核成绩在部门间进行一次分配,然后再根据员工考核情况在部门内进行二次分配.(一)部门绩效工资分配(一次分配)部门月度绩效工资总额=公司可分配月度绩效工资总额/[∑(部门加权价值×部门月度考核系数)]×某部门加权价值×该部门月度考核系数+某部门月度奖罚金额(二)员工绩效工资分配(二次分配)员工月度实得绩效工资=部门可分配月度绩效工资总额/[∑(员工岗位价值系数×该岗位员工人数?应删去×员工月度考核系数)]×某岗位价值系数×该岗位员工月度考核系数+某员工月度奖罚金额该方案中,考虑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的工作价值不同,需要用到部门加权价值系数和员工岗位价值系数。
制动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平板台制动计算公式
一、前轴
1、前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动态轮荷左+动态轮荷右)×】×100%
2、前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二、后轴
1、后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动态轮荷左+动态轮荷右)×】×100%
2、两种情况算法
(1)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
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2)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
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动态)轮荷之和×】×100%
滚筒制动台计算公式
一、前轴
1、前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轮荷左+轮荷右)×】×100%
2、前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二、后轴
1、后轴行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左+最大行车制动力右)÷【(轮荷左+轮荷右)×】×100%
2、两种情况算法
(1)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
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最大行车制动力中大的值×100% (2)后轴行车制动率<60%时
后轴不平衡率=(过程差值大-过程差值小)÷【轮荷之和×】×100%
注:(1)机动车纵向中心线位置以前的轴为前轴,其他轴为后轴;
(2)挂车的所有车轴均按后轴计算;
(3)用平板台测试并装轴制动力时,并装轴可视为一轴
整车制动率
整车制动率=最大行车制动力÷(整车轮荷×)×100%
驻车制动率
驻车制动率=驻车制动力÷(整车轮荷×)×100%
台式检验制动率要求(空载)
台式检验制动力要求(加载)
台式检验制动力不平衡率要求(空载和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