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感染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15
肾脏疾病超声诊断肾内科中常见的检查手段为超声检查,它可以准确且迅速的判断肾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在对肾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肾脏的概念和解剖形态肾脏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成对存在,形状如同蚕豆。
它属于实质性腹膜后器官,位于脊柱和腰大肌两旁,肾脏在膈肌的下方,其上端相当于第十一胸椎处,下端相当于第二腰椎水平处,并且通常右边的肾要比左边的肾低一点,正常人的肾脏大小为,长约110mm左右,宽约为60mm左右,厚度一般为40mm,而女性的肾脏通常要比男性的肾脏要小一点。
肾脏由肾膜、肾实质、肾盂以及肾血管构成,每个肾脏里面含有的肾实质大约有一百多万个肾单位,而肾单位又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构成的。
二、超声检查的具体内容(一)观察肾周围是否存在积液等异常现象。
(二)肾内有无异常回声,其部位大小和形态有无明显变化,除此之外也要了解患者是否之前有做过手术,或者是否有存在先天性肾脏发育不全的现象。
(三)观察肾脏病变区域旁的血管内血液的流速。
(四)肾窦区的回声结构以及所占比例有没有出现异常现象。
(五)观察肾脏随呼吸产生的变化。
(六)检查肾门处、主动脉处以及下腔静脉处有无淋巴结肿大现象。
三、肾脏疾病在超声检查中的适应症(一)肾血管方面的疾病。
(二)肾结石。
(三)肾实质弥漫性疾病。
(四)移植肾出现的并发症。
(五)肾脏感染疾病,如肾结核、肾脓肿等。
(六)肾脏先天性出现异常。
(七)肾脏受过创伤。
四、正常肾脏形态的超声诊断结果肾脏边缘的轮廓线是由肾周筋膜和脂肪层构成的,并且肾脏外膜光滑、平整且成像清晰。
肾实质位于肾窦与肾轮廓之间,在超声中呈低回声,但主要将肾实质回声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肾髓质回声,它又称为肾椎体回声,在肾窦周围呈现放射状排列,形态为卵圆形或是圆锥形,其回声低于肾皮质回声。
另一个是肾皮质回声,它位于肾髓质的外层,其中有一小部分位于肾椎体的回声之间,而肾皮质的回声高于肾髓质的回声,但是比肝和脾的内部回声要低很多。
肾脏疾病超声诊断知识人们在生活中身体出现不适感后进入医院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症状,根据症状让患者进入影像科检查,其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是超声,尤其是在肾脏疾病诊断中,超声技术检查会呈现出可靠的结果,对人们后续的疾病治疗产生重要的影响。
肾脏疾病发展速度快,在超声检查中,过往无法检查的疾病通过超声检查,会观察到病变组织情况及血流情况,医生会根据超声检查结果,从而掌握患者体征,提出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超声诊断急慢性肾衰竭①急性肾衰竭:人们在发生肾脏病变后,肾脏体积会随之增大,在超声影像中,可以见到肾实质回声及增厚的变化。
有些患者的肾椎体变大,形状呈现圆形,回声也随之降低。
人们的肾脏血流正常,肾动脉及肾窦具有清晰的分界线,在图像中会有压痕。
肾脏中的各个分支结构在多尿的情况下会出现分支增大。
肾脏疾病检查中,应当关注多尿期及少尿期检查,通过动态的检查方法,观察人们的肾脏结构变化,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为急性肾衰竭治疗提供帮助。
②慢性肾衰竭:超声的声像图是根据人们的疾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等,每种肾脏疾病的超声图像存在差异。
比如,在检查早期肾小球肾炎过程中,二维图像往往无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肾实质回声增强,超声中会看到身体及缩小及包膜不光滑,皮髓界线不清晰。
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肾脏搏动时间随之缩减,肾脏中的血流色彩减少往往与肾损害具有相关性,一旦病情严重,肾弓形动脉及皮质小叶间动脉不会出现在图像中,只会显示部分动脉。
在超声频谱中,会看到RI>0.7、RI>0.65,此类数值往往是频谱形态出现小慢波,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只会见到其中的收缩峰值,舒张峰值会消失。
常规使用的无靶超声造影慢性肾病诊断中无明显作用,可评价肾脏血流灌注情况。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可达到基因转移增强的目的,对结缔组织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肾脏纤维化病变,在未来超声靶向微泡也会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领域。
肾脏超声检查指南适应症1、先天性异常:肾发育不全、肾缺如、异位肾、融合肾等诊断与鉴别。
2、囊性肿物:孤立性肾囊肿、多囊肾、囊性肾发育不全等的诊断与鉴别。
3、肾肿瘤:肾实性肿瘤、肾盂肿瘤、转移性肿瘤等。
4、肾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肾脓肿、脓肾、肾周围脓肿、肾结核、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等。
5、肾创伤。
6、肾结石。
7、尿路梗阻,肾积水。
8、肾血管性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及肾梗塞、动静脉瘘等。
9、无功能性肾或不显影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0、移植肾及其并发症11、肾实质弥漫性病变12、肾脏超声造影及介入性操作的应用。
一、设备检查肾脏时,通常采用线阵式或凸阵式探头。
探头频率3-3.5MHZ,儿童或体形瘦小的成年人可采用5MHZ。
二、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准备,如同时检查输尿管或膀胱,在检查前1-2小时喝温水400-600ml,待膀胱适度充盈后再检查。
三、体位俯卧位:受检者俯卧于检查床上,采用此体位便于检查肾脏长轴与横断面。
有时肾上极受肺及肋骨的影响而不能显示,呼气时部分患者肺下界上移,可显示肾上极,而部分患者的肾上极可遮盖更多,需吸气下检查,故选择呼气还是吸气要根据情况来定。
仰卧位:取仰卧位后,充分暴露上腹部和腰部,可做肾脏冠状断面及肾脏横断面检查。
侧卧位:检查肾脏最合理、最常用的体位。
患者取左或右侧卧位。
可做各种切面检查。
坐位与立位:受检者坐于凳上,两手抱头,充分暴露肾区,经背部或腰部检查肾脏。
采取俯卧位和立位结合的方法进行探查,有利于观察肾脏下移的程度。
四、检查方法:肾冠状断面的检查: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后线第9-10肋间做冠状断面检查。
以肝脏和脾脏做透声窗观察右肾和左肾。
此途径受肋骨的遮挡时应嘱患者深呼吸,使肾脏上下移动,可减少肋骨的影响。
完整地显示肾脏轮廓线。
肾实质及肾窦的回声。
并显示内侧肾门之凹陷处。
以此为标志,冻结图像后,可测量肾脏的长径、肾实质的厚度。
肾脏纵断面检查: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探头置于背部或侧腰部,显示肾脏后,调节肾脏位置和方向,使探头与肾长轴平行,由内向外可显示肾的一系列纵断切面。
肾周围脓肿超声诊断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肾周围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它主要是由于感染引起的。
该疾病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超声诊断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发现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于肾周围脓肿的诊断。
本文就肾周围脓肿超声诊断标准进行了综述和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肾周围脓肿超声诊断标准的定义,包括其成因与病因等重要内容。
接着,本文将详细描述肾周围脓肿超声表现的影像学特征,并通过声像图示例分析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诊断标准。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探讨国际上已有的标准和指南,并回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并展望未来对肾周围脓肿超声诊断标准参考值进行持续努力的领域。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解释和明确肾周围脓肿超声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阐明其定义、成因与病因、发病特点以及影像学特征等方面,读者将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该诊断标准,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同时,本文对当前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在肾周围脓肿超声诊断标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2. 肾周围脓肿超声诊断标准2.1 定义肾周围脓肿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感染性疾病,它是指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肾周围组织和脏器间隙内的脓液积聚。
肾周围脓肿常见于泌尿系感染的并发症,如化脓性肾盂肾炎、结石引发的输尿管梗阻等。
2.2 成因与病因肾周围脓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多数情况下为革兰阴性杆菌如E.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等引起。
常见的病因包括泌尿系感染、外伤和手术后感染以及血源性播散等。
2.3 发病特点肾周围脓肿具有以下发病特点:1) 急性起病:患者往往会出现高热、寒战、剧烈背部或侧腹部疼痛等急性感染征象。
2) 压痛及局部肿胀:可在受累肾区域出现明显的压痛和触诊时的局部肿胀表现。
3) 白细胞增多及炎性指标升高:患者血液检查常见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炎性指标也常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