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烘焙原料:油脂说课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762.00 KB
- 文档页数:8
油脂说课稿范例油脂说课稿范例篇一:酯油脂-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酯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能在乙酸乙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酯的性质。
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自制肥皂的实验,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即皂化反应。
2、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盐析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油脂的水解即皂化反应。
难点:肥皂的去污作用。
【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
”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在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2.谈话法。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
油脂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重点:油脂的氢化和水解反应难点:油脂的组成核结构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酯类的性质。
在学生学习过酯类的性质之后是很容易理解的。
本节分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的性质,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重点是油脂的性质。
回顾联系酯类的性质,本节涉及到的化学式方程式可以均有学生自己写出,复习巩固。
而肥皂的制法和去污原理,由教师讲述,会变得枯燥无味。
通过放实验录像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真实感,还会加深印象,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肥皂和合成洗涤剂渗透到油脂的性质中去,简化内容结构,补充新内容,油脂的用途。
第二课时再做些练习,巩固第一节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3、使学生了解合成洗涤剂的优缺点4、使学生了解油脂有日常用品的关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方法通过复习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油脂的结构和性质播放录像,理解肥皂去污原理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1.什么是高级脂肪酸?硬(软)脂酸与油酸的烃基是否饱和?2.写出甘油的结构简式。
3.什么是酯?酯有什么化学性质?回忆并回答。
写出甘油的结构简式:回答酯的概念及其化学性质。
1、2两题为学生理解油脂的结构做铺垫。
为学习油脂的化学性质打基础。
【设疑引入】请同学们试着书写甘油与油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指导:先写油酸后写甘油的结构简式,最后写化学方程式。
指出产物中有机物的类别,试给予命名。
试写:回答:属于酯类,大概叫油酸甘油酯。
引入“油脂”课题。
【引入】对。
它就叫做油酸甘油酯,它是一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今天我们就研究这类物质。
【板书】第三节油脂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指导阅读】油脂的组成、定义、分类、阅读课本,小结。
1.组成元素:C、H、O。
2.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了解油脂的概念。
结构。
(课本第156页)1.组成2.定义3.分类4.结构3.分类:油,常温呈液态脂肪,常温呈固态理解油脂的结构。
油脂-说课稿
标题:油脂-说课稿
引言概述:
油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种食材,它不仅为食物增添了口感和香气,还是人体所需的必要营养之一。
本文将从油脂的来源、分类、作用、摄入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油脂的来源
1.1 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1.2 动物油:如牛油、猪油等。
1.3 海产品油:如鱼油、鱼肝油等。
二、油脂的分类
2.1 饱和脂肪酸:如牛油中的棕榈酸。
2.2 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中的亚油酸。
2.3 转化脂肪酸:如炸油中的反式脂肪酸。
三、油脂的作用
3.1 提供能量:油脂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3.2 维持细胞结构:脂肪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份。
3.3 吸收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
四、油脂的摄入量
4.1 每天摄入总脂肪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30%。
4.2 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应超过总脂肪量的10%。
4.3 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占总脂肪量的大部份。
五、油脂的注意事项
5.1 选择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含量低的油脂。
5.2 尽量避免高温加热油脂,以免产生致癌物。
5.3 适量摄入油脂,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结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油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合理摄入油脂,选择健康的油脂来源,以保持身体健康。
愿大家都能享受美食的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油脂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重要的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了解肥皂的工业制法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
教学重点:油脂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是高级脂肪酸?什么是酯?酸和醇、酯之间有什么关系?2、写出油酸、甘油的结构简式。
【引入】酸和醇可以反应生成酯。
现在,请同学们写出甘油和油脂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产物的类别。
命名。
【讲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类物质。
、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甘油酯。
为同一烃基的油脂是单甘油酯,不同羟基的油脂是混甘油酯。
【考虑】家里的汤油为何浮在水面上?冬天,家里的猪油凝固而植物油不凝固?衣服上不小【板书】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饱和度高的油脂(动物油脂)熔点高,不饱和的油脂(如植物油脂)熔点低。
各类油脂有不同的熔点。
【提问】油脂属于酯类,有什么性质?(水解)【设问】假如形成酯的烃基中是不饱和的,如何检验?(加溴水)【实验】往试管中加溴水3毫升,再加入1—2毫升的植物油,振荡,观察。
(颜色褪去)【设问】如何使不饱和的油变成饱和的脂肪?(加氢)1、油脂的氢化(硬化)C17H33COOCH2C17H35COOCH2C17H33COOCH+ 3H2加热催化剂加压C17H35COOCH2C17H33COOCH2C17H35COOCH2油酸甘油酯(液态)氢化硬脂酸甘油酯(固态)(便于贮藏运输、提高熔点)2、油脂的水解(1)酸性条件下:硬脂酸甘油酯+水硬脂酸+甘油【提问】写出硬脂酸甘油酯与水反应C17H35COOCH2CH2OHC17H35COOCH+3H2O 3C17H35COOH + CHOHC17H35COOCH2CH2OH【设问】生成的物质中有酸,如果在碱性条件下,酯的水解产物是什么?【实验】往试管中加10%的NaOH溶液3毫升,滴加2—3滴酚酞试剂(变红),再加入1—2毫升的植物油,振荡,观察。
(红色褪去,上层有白色物质)(2)碱性条件下:硬脂酸甘油酯+氢氧化钠硬脂酸钠+甘油C17H35COOCH2CH2OHC17H35COOCH+3NaOH 3C17H35COONa + CHOHC17H35COOCH2CH2OH2、酯和脂的区别酯:由醇和酸(包括无机含氧酸和有机酸)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油脂说课稿范例范文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三、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酯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教材分析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能在乙酸乙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酯的性质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二、学习目标的确立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自制肥皂的实验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即皂化反应2、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盐析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学习重、难点分析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油脂的水解即皂化反应难点:肥皂的去污作用【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在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4.实验法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二、说学法(1)观察分析:通过药品和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油脂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油脂的结构推断其可能的性质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油脂的可能性质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4)总结归纳:在探索出油脂的性质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油脂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油脂结构真正理解并为油脂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三、教学程序设计1、新课的引入在我们的通俗说法中“油脂”两个字使连在一起出现的“油”和“脂”指的是同一层含义2、推进新课介绍高级脂肪酸、甘油的有关知识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然后指出酸和醇可以反应生成酯请同学们写出甘油和硬脂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产物的类别、命名、组成元素、分类学生根据乙酸乙酯的性质就可对油脂的性质作出初步推断而这些推断是否正确可通过实验来验证3、油脂的性质首先通过观察其外表总结油脂的物理性质分组实验:在试管中加溴水3mL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比试验:a、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3mL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b、向试管中加10%的NaOH溶液3mL滴加2~3滴酚酞试剂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实验实验现象展开师生、生生讨论最终得出油脂的化学性质 4、肥皂的制备与去污原理油脂的碱性水解所得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原理来制备肥皂现在就请大家动手来制备一小块肥皂分组实验:P69活动与探究提问:①95%乙醇的起什么作用②怎样检验反应已经进行完全③最后加入的食盐起什么作用学生阅读:P69资料卡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751、2)板书设计:酯油脂一、油脂1、组成元素:C、H、O2、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甘油酯3、分类:油常温下呈液态;脂肪常温下呈固态二、油脂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三、油脂的化学性质1、酸性水解: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2、碱性水解: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3、工业制皂原理四、油脂的用途:食用、工业原料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的内容《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教材分析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所以本节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能在乙酸乙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有关酯的性质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二、学习目标的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油脂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自制肥皂的实验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即皂化反应2、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盐析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学习重、难点分析重点:油脂的水解即皂化反应难点:肥皂的去污作用【教学展开分析】一、教法设计“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在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2.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3.实验法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二、说学法(1)观察分析: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对油脂的性质、结构有直观印象(2)初步推断: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油脂的结构推断其可能的性质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对新知识进行了探索(3)实验验证:在初步推断出油脂的可能性质之后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结构是否正确这样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获得了新知识(4)总结归纳:在探索出油脂的性质之后再由学生总结归纳出油脂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油脂结构真正理解并为油脂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三、教学程序设计1、新课的引入:在我们的通俗说法中“油脂”两个字使连在一起出现的“油”和“脂”指的是同一层含义2、推进新课介绍高级脂肪酸、甘油的有关知识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然后指出酸和醇可以反应生成酯请同学们写出甘油和硬脂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产物的类别、命名、组成元素、分类3、油脂的性质:首先通过观察其外表总结油脂的物理性质分组实验:在试管中加溴水3mL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比试验:a、向试管中加入稀硫酸3mL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b、向试管中加10%的NaOH溶液3mL滴加2~3滴酚酞试剂再加入1~2mL的植物油振荡观察对实验实验现象展开师生、生生讨论最终得出油脂的化学性质 4、肥皂的制备与去污原理油脂的碱性水解所得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又称为皂化反应工业上利用该原理来制备肥皂学生阅读:P76科学视野了解肥皂的去污原理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本P781、3)板书设计:油脂一、油脂1、组成元素:C、H、O2、定义: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甘油酯3、分类:油常温下呈液态;脂肪常温下呈固态二、油脂的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三、油脂的化学性质1、酸性水解: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2、碱性水解:油脂+氢氧化钠→高级脂肪酸钠+甘油皂化反应: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3、工业制皂原理四、油脂的用途:食用、工业原料各位领导、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糖类油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说明: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一节转折课从熟悉的无机化学过渡到有机化学本节中涉及的淀粉、油脂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一)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在本节的教学设计中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糖类、油脂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在人体内的变化和体会化学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2.学会用化学方法检验淀粉的存在、【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食品营养的关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二)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为:1.淀粉的检验2.淀粉、油脂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二、说教法: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除此以外还采用了多媒体助学以此来突破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三、说学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采取了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四、说教学过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下列教学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本节课的知识点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糖类的学习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当我们走进医院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课件展示打点滴的图片然后指出: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葡萄糖溶液通过你的预习你知道葡萄糖属于那类营养素由此引出糖类的定义然后教师设问:葡萄糖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讨论回答: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为人体提供能量人的呼吸会消耗葡糖糖和氧气它属于缓慢氧化这一过程是放热的.教师提问:你知道人体摄入的糖类是如何转化的学生回答:人体摄入的糖类物质首先转化成麦芽糖在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释放能量维持生命体的生理活动接下来多媒体展示足以让学生垂涎三尺的中外著名食品引出所含主要成分——淀粉学生自学该部分内容展示教师反问:如何检验淀粉的存在呢?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首先讨论、交流得出实验方案然后通过提供的面包片、土豆片、苹果片等进行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师设问:糖对人体有重要的作用是不是摄入的糖类越多越好呢学生当然会说不会那样会使人发胖师问:过渡肥胖会影响健康给人带来烦恼有些肥胖人士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喝水都容易长胖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学生回答:没道理因为水中不含碳元素教师问:你能为减肥的人士提供些建议这时同学们会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归纳转入第二板块:油脂的学习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讨论油脂的分类方法及在人体内的变化学生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油脂分子的结构并讲解在人体内发生的变化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问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发现问题积极思维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处理与讨论使学生对营养物质有了新的认识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交流讨论、归纳小结【小结反思】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总结自身获得的经验和不足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课件展示】本节课板书:(三)练习反馈(设计意图)及时反馈练习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五、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我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有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事物而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说课者:邱志强说教材: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着“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作为一种必备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淀粉、脂肪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本章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从简单分子到复杂分子从小分子延续和发展到有机高分子通过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天然高分子的学习为下一章学习合成材料作好铺垫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看本章是联系生物学、生理学、营养学和医学的重要纽带其学习的内容与人的生命和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科学”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生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葡萄糖、淀粉和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2.知道自然界中葡萄糖、油脂的来源葡萄糖和淀粉的转化关系3.知道油脂的元素组成了解油和脂肪在常温下的状态差异能力目标: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情感目标:认知到糖类和油脂对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1.酿酒过程2.淀粉的检验3.葡萄糖的检验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说教法: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去掌握它们一个好的老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依据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我认真分析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情况后本着体现新的教育方向和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目标的原则我对本课教学的采取了如下方法:1.讲授法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便于学生明确探索方向激发学习动机2.谈话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如在本节中当学生发现“淀粉是产生的又是检验的”这个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教师不压抑学生思维不管对或错都不忙于作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思路会开阔3.讨论法就是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创设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会话”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共享而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大家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这节课的后面教师提出:农村在冬季常以糯米、高粱等作为原料酿出香甜可口的“米酒”但这些米酒存放的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很浓的酒味请你简述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请一些同学作组际间交流教师倾听、关注每位发言的学生但不作评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探索和思考进而让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气氛中将问题引向深入当讨论进行到白热化程度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点评4.实验法这是反映化学学科特点、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基本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边讨论实现以观生趣、以趣激疑、以疑导思、以思求知、以知增能如本节中按探究性实验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在做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淀粉的检验方法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说学法: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师的活动而且需要学生的活动只有把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法有:1.实验法学生动手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淀粉和葡萄糖、强化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教师应注意以下四点的指导:①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②在实验之始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③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④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2.多种感官协同法就是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同时并用把耳听、眼看、脑想、手写等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中学生要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因此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开通教师应做好以下指导:①指导正确使用教科书②指导学生正确听课③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④指导学生做笔记说教学程序: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通过下列教学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你能说出三种生活中的主食么(2)你知道他们的主要成分(3)淀粉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6CO光照2+6H2O叶绿素C6H12O6+6O2验证一下些物质中含有淀粉让学生在交流谈论中知道葡萄糖的来源、物理性质及它在体内缓慢氧化对生命起到的作用同时糖尿病的检验方法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得出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来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四.让学生们通过回答问题说出富含油脂的食物油脂对生命活动的作五.师生共同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要点复述回顾然后再用多媒体提纲式显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设计理念:我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有居高临下转向“平等的首席”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事物而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说板书:一.淀粉和葡萄糖1.淀粉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6CO光照2+6H2O叶绿素C6H12O6+6O22.淀粉的检验:淀粉与碘作用后使之变为蓝色3.淀粉的转化:淀粉、纤维素等经过在酶等物质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逐渐转化为葡萄糖:(C酶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4.酿酒的过程:淀粉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酒精:C 发酵6H12O6????2C2H5OH(乙醇)+2CO2;5葡萄糖的检验: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滴加至待测溶液中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如果看到红色沉淀(氧化亚铜Cu2O)则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葡萄糖如果没有产生红色沉淀或者生成黑色物质[Cu(OH)2==CuO+H2O]则原来溶液不含有葡萄糖二.油脂1.油脂的存在:猪油、牛油、奶油、花生油、豆油、菜油、椰子油等2.油脂的作用:油脂在人体内被消化氧化分解释放出热量等质量的油脂放热量是淀粉等的2倍以上人体中的脂肪储存丰富的热能。
油脂【学习目标】1、掌握油脂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熟悉植物油和动物油的差异2、掌握油脂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干知识梳理】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油脂的组成1油脂: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丙三醇:CH2OH—CHOH—CH2OH]通过酯化反响生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属于酯类化合物2组成元素:C、H、O2、油脂的结构3、分类1根据状态室温下①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称为油,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②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称为脂肪,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微点拨】油和脂肪统称为油脂2根据烃基是否相同①简单甘油酯:油脂结构中,R、R′、R″为同一种烃基的油脂称为简单甘油酯②混合甘油酯:油脂结构中,R、R′、R″为不同种烃基的油脂称为混合甘油酯【微点拨】天然油脂大都是混合甘油酯4、常见高级脂肪酸:组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有16~18个碳原子的直链高级脂肪酸5我们日常食用的牛油、羊油等动物脂肪,还有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植物油,都是油脂。
油脂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和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中【微点拨】①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但它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②油脂是甘油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③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不能选择油脂作萃取剂,因为它们之间能发生加成反响【对点训练1】1、以下关于油脂的结构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B.R1、R2、R3一定相同C.假设R1、R2、R3都是饱和烃基,称为简单甘油酯D.假设R1、R2、R3都是不饱和烃基,称为混合甘油酯二、油脂的性质1、物理性质:油脂的密度比水的小,黏度比拟大,油脂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油熔点较低,脂肪熔点较高【微点拨】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熔点的影响很大。
植物油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动物油含较多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高2、化学性质: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而在高级脂肪酸中,既有饱和的,又有不饱和的,因而油脂不仅具有酯的化学性质,还兼有烯烃的化学性质1油脂的水解: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例①酸性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油脂在人体中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被肠壁吸收,作为人体的营养物质②碱性水解皂化反响:油脂在碱性NaOH条件下的水解反响中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的钠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油脂的概念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重点:油脂的概念难点:油脂的结构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棉子油等都是油脂。
那么,什么是油脂?他们的结构怎样?具有什么性质?本节课主要解决这三个问题。
[板书] 第一节油脂(fats and oils)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问]什么是油脂,油脂定义中的要点是什么?[讲]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等)跟甘油形成的酯。
属于酯类化合物。
常温下呈液态的油脂叫做油,呈固态的油脂叫做脂肪,[复习思考] 1、什么是羧酸,什么是高级脂肪酸?2、高级脂肪酸定义中对烃基部分有何规定没有?常见的高级脂肪酸有哪三种?3、什么是醇?醇和酸如何反应生成酯?4、酯有何化学性质?5、写出乙酸和乙醇,乙酸和丙三醇,三种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课本】找出要点也就是说油脂是油和脂肪的统称。
[板书]1、油脂定义: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酯叫油脂[投影]说明脂和酯的区别形成酯的醇形成酯的酸 内 涵 脂 固定为甘油 高级脂肪酸专 指 油 脂酯任何醇或酚任 何 酸包 含 油 脂[讲]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板书]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R 1、R 2、R 3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讲]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天然油脂大多是混甘油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概念2、理解油脂的组成和结构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油脂知识与其结构联系起来,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及用途4、使学生理解油脂的化学性质(氢化、皂化和水解反应)5、常识性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灯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探索实验、阅读材料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和分析,不断地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勤思、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设计思路】从酯化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引入酯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油脂奠定基础,形成了乙酸乙酯-酯-油脂-肥皂制备(实践)的知识线索。
教学设计遵照这种知识间的因果顺序,突出酯与油脂结构上的差异,在水解反应中的相应变化。
从而理解酯与油脂间的从属关系-油脂是一种酯。
为了强化学生对油脂水解的理解,加入了肥皂制备实验,既树立了有机化学反应的实践价值,也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教学过程】【板书】二、油脂的物理性质:【生】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师】我们知道酯化反应是个可逆过程:【板书】三、化学性质:1. 油脂的结构:2. 油脂的碱性水解(皂化反应):四、肥皂和洗涤剂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的《资料卡》“肥皂的去污作用”。
作业:1.下列物质属于酯类的是①豆油②甘油③牛油④煤焦油⑤汽油⑥菜籽油⑦润滑油()A.②③④⑦ B.①③⑥ C.⑤⑥⑦ D.②⑤2.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油脂属于酯类 B.粘有油脂的试管应该用NaOH溶液洗涤C.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D.油脂能水解,酯不能水解3.简答题:(1)在硬水中滴加少量肥皂水,为什么会有白色沉淀产生?(2)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脂的器皿?【板书设计】一、油脂:1.组成元素:C、H、O2.定义: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反应生成的甘油酯。
精品文档高二化学?油脂?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2.使学生了解工业上制肥皂的原理及简单生产过程;3·常识性介绍肥皂和合成洗涤剂。
[教学重点]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和水解反响.[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联想、启发、归纳、讲解[教学内容]引入:很多水果和花草具有芳香气味,如草莓、香蕉等,这些芳香气味是什么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乙酸乙酯。
复习:人类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哪些能作为供能物质?答复:糖类、油脂、蛋白质.引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第二类供能物质——油脂.板书:第三节油脂教师:很多食物中富含油脂。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油脂,它们外观有何不同?答复:有的呈固态,有的呈液态.教师:对.室温下,动物油一般呈固态,叫做脂肪;植物油一般呈液态,叫做油.油脂是脂肪和油的总称.脂肪:固态油脂板书:油脂油:液态油脂提问:有些同学认为多吃肥肉,就会使人发胖,因为肥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那么不吃肥肉就不能使人发胖吗?人体内的脂肪都是由摄入的动物油脂转化成的吗?答复:不是.摄入过多的糖类也可以使人发胖,因为糖类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脂肪.教师:好些同学怕吃胖,脂肪多了不好看.其实,人体中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种备用能源,当人进食量小,摄入食物的能量缺乏以支持机体消耗的能量时,就要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提供能量,满足机体需要.每克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每克糖类提供能量的2倍还多!而且油脂还可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因此,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适量的油脂.那么,油脂和前面学过的汽油、柴油是不是一回事呢?请同学们想一想汽油、柴油的主要成分属于哪一类化合物?答复:属于烃类.教师: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油脂却属于酯类,下面我们来讨论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板书: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物课上讲过的三大营养素的代谢,脂肪在人和动物体内分解生成什么?答复:甘油和脂肪酸.提问:什么是甘油?答复:丙三醇.教师:请大家写出其结构简式..精品文档板书:讲述:油脂就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那么前面我们提到过哪些高级脂肪酸.答复:硬脂酸、油酸.学生: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讲述:还有一种常见的高级脂肪酸叫软脂酸,化学式为板书:软脂酸C15H31COOH提问:这三种高级脂肪酸哪些是饱和的?哪些是不饱和的?提问:硬脂酸和软脂酸是饱和C15H31COOH酸,油酸是不饱和酸.教师:请同学们根据酯化反响的原理,写出上述三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发生酯化反响生成的酯的结构简式.即硬脂酸甘油酯、软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学生活动:讲解:我们用同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响生成的油脂中三个烃基是相同的,这样的油脂叫单甘油酯;而天然油脂大都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称为混甘油酯.假设用R表示烃基,那么油脂可用以下通式表示:板书:1.组成:组成元素:C、H、O。
烘焙四大主角之油脂【导课】烘焙食品四大原料面粉、糖、油脂、蛋,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粉和糖,本次课主要学习油脂的种类、加工特性、对烘焙食品中的影响,及不同烘焙食品加工中油脂的选用。
重难点为油脂的加工特性及其选用原那么。
【板书】一、常用油脂的种类【讲解】在烘焙食品加工中,使用较多的油脂,而且不同的焙烤食品对油脂的要求不同。
1、植物油植物油品种较多,有花生油、豆油、芝麻油、橄榄油、椰子油、菜籽油等。
除棕榈油、椰子油外,其他各种植物油均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其熔点低,常温下呈液态。
可塑性较动物性油脂差,色泽为深黄色,使用量较高时易发生走油现象。
2、动物油大多数动物油都具有熔点高、可塑性强、起酥性好的特点。
色泽风味均好,常温下呈半固态。
奶油和猪油是焙烤食品中常用的动物油。
〔1〕奶油与黄油由牛乳经离心别离制得的乳脂肪,柔软,有天然的奶香味。
常温下呈液态和半固态,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可塑性。
是西式糕点的重要材料,常用于西式糕点的裱花和外形完整的塑造,但价格贵,在高温下易软化变形,易受细菌和霉菌的污染存储稳定性差。
此处要强调常说的黄油和奶油的区别,二者都来自于牛乳,但状态和性质不同,用途也差异很大。
〔2〕猪油猪油的特性:风味特殊、可塑性和起酥性好、胆固醇含量高、稳定性不佳用粗制猪油来制作传统中式糕点,虽然能保有猪油的独特风味,但由于粗制猪油只经过初步处理,杂质含量仍多,且猪油本身含有部份容易氧化的多元不饱合脂肪酸,故安定性欠佳,而导致所制作的糕点不耐存放,容易产生油耗味。
3、人造奶油人造奶油系指精制食用油添加水及其它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成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油脂制品。
特性:①可塑性②起酥性③乳化性④吸水性⑤稳定性因其价格低,具有天然奶油的特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在世界焙烤食品中广泛应用。
虽然人造奶油可以使食物的味道、口感更好,但其所含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4、起酥油起酥油是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酯交换油或这些油的混合物,经混合、冷却、塑化而加工出来的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的固态或流动性的油脂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