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规划管理控制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34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1、1 流域概况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与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
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与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
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与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水文特征- 1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
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
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
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
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月)。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简要稿)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二〇一三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流域概况 (1)1.1 自然概况 (1)1.2经济社会概况 (3)第二章流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4)2.1 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4)2.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6)2.3 流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7)第三章总体规划 (9)3.1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9)3.2 规划范围与任务 (9)3.3 规划目标 (10)3.4 规划控制指标 (10)3.5 规划总体布局 (11)第四章防洪减灾规划 (14)第五章水资源供给与保障规划 (19)5.1 水资源评价 (19)5.2 水资源配置 (19)5.3 供水规划 (21)5.4 灌溉规划 (23)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24)6.1 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 (24)6.2 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 (25)6.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26)6.4 水土保持规划 (28)第七章水力发电与航运规划 (29)7.1 水力发电规划 (29)7.2 航运规划 (32)第八章流域综合管理规划 (34)8.1 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 (34)8.2 流域水行政事务管理 (34)8.3 管理能力建设 (37)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39)9.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目标 (39)9.2 规划方案分析 (39)9.3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0)9.4 环境保护措施 (42)9.5 评价结论与建议 (43)第十章规划实施 (45)10.1 近期实施安排 (45)10.2 保障措施 (48)10.3 规划效益分析 (48)10.4 今后工作意见 (48)第一章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西江、北江、东江汇入珠江三角洲后,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点。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中的生态保护王丽;黄亮;朱远生;黄鹤;徐娟【摘要】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是为加强河口水环境、水生态环境保护、维护航道稳定,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支持、促进河口地区社会经济和良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编制的行业综合规划.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保护、滩涂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需要,使生态保护成为本规划的一个亮点.【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0(031)006【总页数】3页(P19-20,63)【关键词】规划;生态保护;珠江河口【作者】王丽;黄亮;朱远生;黄鹤;徐娟【作者单位】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50 前言珠江河口由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 8个出海口门组成,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口之一[1]。
水利部及广东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珠江河口的治理规划工作,1993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批复”中指出:珠江河口治理、海涂围垦和综合开发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抓紧编制珠江河口开发规划,请水利部会同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尽快开展工作。
围海造田不能一哄而上,盲目围垦。
要按规划进行,围垦的土地不得随便转让。
河口的治理开发必须有利于泄洪、维护潮汐吞吐、便利航运交通、保护水产、改善生态环境。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批复”的指示精神,《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03年开始编制,2010年获得国务院的批准。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主要包括河口治导线规划、泄洪整治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采砂控制规划以及岸线、滩涂利用与保护规划。
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摘要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2010年11月目录第一章珠江河口治理面临的形势 (1)1.1珠江河口概况 (1)1.2珠江河口治理面临的形势 (2)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任务与目标 (4)2.1规划的指导思想 (4)2.2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4)2.3规划任务与目标 (5)第三章河口治导线规划 (6)3.1治导线规划总体思路 (6)3.2治导线规划 (7)第四章泄洪整治规划 (10)4.1泄洪整治规划总体思路 (10)4.2重点口门泄洪整治规划 (10)4.3整治工程实施次序研究 (13)第五章岸线、滩涂保护与利用规划 (14)5.1岸线利用控制规划 (14)5.2滩涂保护与利用规划 (15)第六章水资源保护规划 (19)6.1水功能区划与水质保护目标 (19)6.2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 (19)6.3河口地区水量保障措施 (21)第七章采砂控制规划 (23)7.1禁采河道和可采河道 (23)7.2禁采区和可采区 (24)第八章珠江河口管理意见 (27)8.1河口管理现状 (27)8.2河口管理意见 (27)第一章珠江河口治理面临的形势1.1 珠江河口概况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组成。
珠江三角洲由西、北江思贤滘以下,东江石龙以下河网水系和入注三角洲诸河组成,集水面积2.7万km2。
入注三角洲的中小河流主要有潭江、流溪河、增江、沙河、高明河、深圳河等。
西、北、东江水沙进入三角洲后经八大口门出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格局。
八大口门按其地理地理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四口门为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其水沙注入伶仃洋河口湾;西四口门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其中磨刀门直接注入南海,鸡啼门注入三灶岛与高栏岛之间的水域,虎跳门和崖门注入黄茅海河口湾。
八大口门动力特性不尽相同,泄洪纳潮情况不一,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鸡啼门和虎跳门为河优型河口,以河流作用为主,其中磨刀门泄洪量居八大口门之首;位于东、西两侧的虎门和崖门属于潮优型河口,以潮汐作用为主,其中虎门的潮汐吞吐量排在八大口门首位。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123第一章流域防洪形势41.1 流域概况5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6西、广东、湖南、江西6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7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平方公里。
流域北靠南岭,西部8为云贵高原,中部和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94.4%,平原面积仅占5.6%。
10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11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
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12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13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
142004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万人,耕地6652万亩,地区生产总值17736亿元,15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16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71.2 水文特征18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19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总体上属亚热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有酷暑、春120夏多雨、秋冬干旱的气候特点,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
流域水汽21丰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7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
降雨量年际22变化较大,年内分配非常集中,汛期(4月~9月)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
23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月~10月。
前汛期(4月~7月)暴雨多为锋24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25后汛期(7月底~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26而量相对较小。
27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28面积的77.8%。
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立方米29每秒(2005年6月),调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立方米每秒(1915年7 30月)。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简要稿)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二〇一三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流域概况 (1)1.1 自然概况 (1)1.2经济社会概况 (3)第二章流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4)2.1 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4) 2.2 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6)2.3 流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7)第三章总体规划 (9)3.1 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9)3.2 规划范围与任务 (9)3.3 规划目标 (10)3.4 规划控制指标 (10)3.5 规划总体布局 (11)第四章防洪减灾规划 (14)第五章水资源供给与保障规划 (19)5.1 水资源评价 (19)5.2 水资源配置 (19)5.3 供水规划 (21)5.4 灌溉规划 (23)第六章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规划 (24)6.1 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 (24)6.2 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 (25)6.3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26)6.4 水土保持规划 (28)第七章水力发电与航运规划 (29)7.1 水力发电规划 (29)7.2 航运规划 (32)第八章流域综合管理规划 (34)8.1 流域管理体制与机制 (34)8.2 流域水行政事务管理 (34)8.3 管理能力建设 (37)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39)9.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目标 (39)9.2 规划方案分析 (39)9.3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0)9.4 环境保护措施 (42)9.5 评价结论与建议 (43)第十章规划实施 (45)10.1 近期实施安排 (45)10.2 保障措施 (48)10.3 规划效益分析 (48)10.4 今后工作意见 (48)第一章流域概况1.1 自然概况珠江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西江、北江、东江汇入珠江三角洲后,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点。
珠江河口的治理与管理概述卢治文; 易灵; 陈军【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9(040)012【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治理; 规划; 管理; 珠江河口【作者】卢治文; 易灵; 陈军【作者单位】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10;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广州 5106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6珠江河口地区涉及广东省的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江门、珠海等6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有效治理珠江河口,珠江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多项规划。
这些规划对于珠江河口治理、保护和开发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2]。
回顾总结珠江河口治理规划的编制情况、管理措施,有利于把握未来河口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更多地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1 珠江河口概况1.1 水系概况珠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四大水系复合而成,西江、北江、东江水沙流入珠江三角洲后经八大口门出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格局[3]。
珠江河口区(图1)河网纵横、洪潮交汇,八大口门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四口门为虎门、蕉门、洪奇门和横门,其水沙注入伶仃洋河口湾;西四口门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其中磨刀门直接注入南海,鸡啼门注入三灶岛与高栏岛之间的水域,虎跳门和崖门注入黄茅海河口湾[4]。
图1 珠江河口水系1.2 水动力特性珠江河口八大口门水动力特性不尽相同,泄洪纳潮情况不一。
磨刀门、横门、洪奇门、蕉门、鸡啼门、虎跳门河流动力较强,为河优型河口,以河流作用为主,其中磨刀门的净泄量居八大口门之首;位于东、西两侧的虎门和崖门潮流动力较强,属于潮优型河口,以潮汐作用为主,其中虎门的潮汐吞吐量排在八大口门首位。
在径流与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网河区水流相互作用与影响,会潮点复杂多变,水沙运动十分复杂。
枯水季节,上游径流减少,极易发生咸潮上溯,对河口地区供水造成影响。